回覆列表
  • 1 # 美映生活

    在大多數人的書房裡,書桌都已經變成了電腦桌,一切以電腦為中心,兩邊放上一些書。這樣的桌子自然是沒有讀書的氛圍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現在即使讀書,也是拿著手機,Ipad或者Kindle,愜意的躺在椅子、沙發甚至床上。

    電子書的發展使得看書再也用不著書桌了。

    2. 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也不用著靜下心來仔細讀書,只要百度一下,所有的書籍簡介、情節總結和書評,都一目瞭然。可以快速的得到書籍資訊。

    3. 而且像《樊登讀書》、《十點讀書》等節目,可以很快的使自己得到知識,而不用自己花很多時間去看書。

    就像我們吃飯喜歡叫外賣,吃快餐一樣。現在也進入了知識快餐時代。

    但我倡議,在自己的家裡,永遠要擺放一張古色古香的書桌,上面擺上筆墨紙硯,旁邊就是滿滿的書櫃,每到夜深人靜的夜晚,坐在書桌旁,給自己沏上一杯茶,慢慢的細讀,情到深處,拿出紙筆,寫下自己的感想。

  • 2 # 巴適哥品生活

    當今資訊經濟時代,還有多少人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呢?

    能堅持這種傳統讀書方式的人,現在可能極少,除了學生和科研、文案等有工作需求的人外。

    為什麼呢?

    一是便捷。當今是電子資訊、電子書籍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人的對資訊的閱讀也是快節奏的、碎片式的,車上、床上、沙發上、甚至走路時,大部分人眼睛都盯著手機看,每天看到大量資訊,但多數過目就忘,只記住少數關鍵詞,每天都讀書,但每天幾乎不知道讀些什麼?記得些什麼?

    二是便於攜帶。一機在手,閱遍天下,特別是對常出門在外的人極為方便,手機裡可下載N多部自己喜歡的文章,隨時可讀,和厚厚的書籍相比,方便不少。

    三是免費。不是全部免費,現在多數網上的讀書不收費,內容多,但質量未畢高,泡沫式、肥皂式的文字多,要學會選擇,網上讀書少花錢買書,尤其年輕人喜歡。

    電子書籍有優點,缺點也明顯,沒有坐在書桌前,體會翻開書那淡淡的油墨香,沒有邊看邊勾劃、還做筆記的愉躍,坐下來,用心去讀一部長篇,你會走進書中,走進人物心裡,去感受故事的悲歡離合,這需要時間慢慢沉澱、慢慢體會,這是快捷的電子書籍難以體會的。

    查資訊,網上方便,做學問,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才好,現在看到那些還能青燈伏案做學問的人,令人欽佩!

    資訊時代,讀書方式選擇更多了,各取所需,如要靜心讀書、做學問,我還是認為坐下來,手捧書籍,靜心閱讀更好!

  • 3 # 秦讀社聽風者

    書是資訊的載體

    書是經驗的總結

    書是那個時代的資訊科技

    ……

    否則

    讀書就是本末倒置,就是為了消遣,就是為了裝樣子,就是為了浪費時間。

  • 4 # 醉眼觀花

    當今資訊經濟時代,確實很多人沒有耐心坐在書桌前讀書,就是有讀書的都是在電腦,手機上讀電子書籍。我認為在如何時代,如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紙質書籍,讀書確實能給我們帶來知識,帶來啟迪。古語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的《談讀書》把讀書的方法、讀書的種種益處詳細寫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域性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算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當今資訊經濟時代我們應該每天抽出時間靜下心來,細細品閱,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陶冶情操,增長才幹。

  • 5 # 李糖

    當今資訊經濟時代,還有多少人每天坐在書桌前讀書呢?對此你怎麼看待?

    說是資訊經濟時代剝奪了人閱讀紙質書的權力。不如說是手機、電腦等網路媒介搶奪了書桌前讀書的習慣。也就是說網媒正在攻城略地,紙媒壓力好大。但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許多事情不需要做非A即B的選擇。網媒和紙媒可以共存,榮辱與共。

    紙質書有獨有的美感和價值,不可替代。對熱愛紙質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悲傷的話題。我們喜歡裝幀優美的封面,喜歡油墨的清香,喜歡檯燈下手不釋卷的安然和沉醉。那些靜默在書櫃裡的每一本書,都像自己的老朋友,優美靜雅,獨立存在。而手機的閱讀模式完全不一樣,被閱讀的內容都是裝在匣子裡等待被選擇的,更容易被忽略,被淘汰。

    我們可以有讀書的背影。在未來,好的閱讀和學習內容,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承載,網路的,紙質的。很多經典的書籍既有各種版本的實體書,也有電子書。許多優秀的雜誌都在走多媒體的路,優秀作品可以透過網路和紙質兩種形式輸送出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閱讀永遠是獲取知識最廉價的方式。不論何時何地,讀書,讀好書。

  • 6 # 陪孩子一齊成長

    承邀回答, 當今資訊經濟時代,能夠有多少人每天坐下來安靜讀書?

    我認為能夠每天坐下來安靜讀書的,那便一定是有福之人。這些人並不是一定是閒人,有人即使再繁忙,他也能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有人即使每天無所事事,他也想不起來讀書。能夠每天抽出時間來讀書的人,那一定一天中最美的最愜意的時光。

    能夠掃淨地,泡一壺茶,焚一支香,清清淨淨,已經是有福了。沒福的人驚驚惶惶,顛倒妄想,總有百種理由讓他清淨不住。靜坐之餘還能讀讀書,才讀一兩句話,就覺得受用無窮的人,何等有福呀!

    身心有個棲泊處,生命有個安頓處,以書來養心,當然有福氣。如果身體既健康,溫飽又有餘,資質也不太愚,再能加上前後是兒女繞膝,左右是高雅的圖書,天天正常順利地過活,老天賜下的福還有比這更大的麼?

    所以每天讀讀書,享受一下生活,那便是有福的。

  • 7 # 陳思進

    注意到已經了十幾個不錯的答覆了,那我就借用幾年之前《樂居週刊》對我關於書房的專訪來回應一下吧。

    1、您的書房是什麼樣子的?書桌、書架以及其他裝飾是如何安排的?哪些地方是您精心設計過?您和您的夫人是如何來支配書房的空間的?除了書籍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小擺件?寫作時,您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2、您喜歡在哪裡讀書呢?書房?花園?公園長椅?在不同地方讀書,是否會選擇不同的書籍呢?

    3、您家裡的藏書的種類有哪些?除了經濟類的,您還喜歡哪類書籍?為什麼?

    4、這些圖書您是從渠道獲得的?朋友送的?網購?還是書店?在美國,在中國,您都到哪裡去買書?兩國的購書方式有什麼不同?

    5、出國留學時,您從國內的書是哪本?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呢?

    6、目前為止,哪本書對您的人生產生過影響?它給您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7、令您異常難忘的與“書”相關的記憶是什麼?

    8、您最喜歡的作家是哪位?為什麼喜歡他?

    9、做為一個經濟學者,您為什麼會寫一部小說呢?

    10、在創作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您與您的夫人是如何分工的?

    11、這部書您想告訴讀者什麼呢?

    “一線”是主人公昭陽的命運和圍繞著昭陽的命運所展開的各種人物的關係,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同事,還有跨國的人事關係;“兩翼”就是以華爾街為中心的美國空間,以昭陽的家族——韓氏家族為中心的中國空間。主人公的命運的流動牽引著兩個空間的互動,給大家展示了一個具有當代世界性規模的生活畫卷。

    小說以主人公昭陽的視角來窺探華爾街的內幕:大投行暗箱操作,給衍生產品裹上了美味的糖衣,目露兇光的金融大鱷嗜血成性,不斷累積的罪惡最終引爆了金融海嘯,把華爾街的遮羞布撕得粉碎。小說也展示了華爾街小人物命懸一線的生存狀態,有羞憤自殺的投行高管、吸毒成癮的天才、慘遭報復的女主持人,他們的辛酸血淚映射出華爾街浮華背後的慾望與沉淪。

    這些年來華爾街如同非洲的原始叢林,充滿了弱肉強食的本性。金融大鱷、投行、做市商、大莊家越來越兇狠,把投資大眾當作綿羊般殺戮。而廣大的散戶由於資訊極端不對稱,同時又受到被大鱷、大投行御用的所謂“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別有用心的刻意誤導,辛苦的血汗錢往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頓時淪為流浪漢,滅門慘案也時有發生。

    不說遠的,這次金融海嘯中,我身邊許多親朋好友資產大幅縮水。我一個親戚在危機前剛退休,幾十年來省吃儉用,把辛苦積存的100萬美元的退休金,放到了一個號稱按諾貝爾獲獎模型運作的基金裡,擔保每年至少回報10%。誰能想到,金融海嘯一來,他的投資賬戶幾乎虧了一半,美夢變成噩夢。可悲的是他拒絕接收損失的真實性,憤怒為什麼虧損的會是他;並不甘心地發出了極其悲愴的豪言:“如果損失的錢不回來,我就不閉眼!”

    這一事件對我感觸頗深。可是通常來說人都有這樣的弱點,不愛聽真話,因為忽悠人的話聽著舒服。比方說:“投資100萬,一年回報起碼10 萬”;這話一聽就喜氣洋洋。而另一種說法“投資100 萬頂多抵消通脹,一年回報能有5萬就很不錯了。”你喜歡聽哪一句?

    另外,為中國開啟國門的鄧小平曾經說過:“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1992年十四大的報告中,就提出要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宏偉藍圖。而完成這幅藍圖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比如,金融市場的規模、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以及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都必須與國際金融中心看齊,同時普羅大眾也需要掌握金融知識。

    華爾街有這麼多的衍生產品,其複雜程度就連使用、銷售它們的人都未必能瞭解其風險程度。舉雷曼發行的那個“毒債券”來說,一般人只看到了它的高收益,而對收益後面緊跟著的極高的風險卻知之甚少,多少人上當受騙,香港歌星張學友一夜間虧了幾千萬。

    12、您覺得讀書和寫書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月的哈士奇怎麼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