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異形Alien
-
2 # 新媒君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將愈加便利,而現如今的科技力量已不再單單隻追逐人類的便利,更注重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蘋果公司在昨天的釋出會上不也釋出了一款名為Liam的機...
提起馬桶,想必我們都不陌生。
它們形態各異,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遠古時期的人類,還是穿著樹葉編織的衣服,拿著石制的的武器,與大自然做搏鬥。那時候,生存是唯一的主題,自然不需要過多思考方便的問題。 一個大洞就是所有的解決方法了。但是房屋的出現讓人類的個人生活變成一種隱私,自然而然的,如廁這樣一個問題,也變成一件私密的事情了,類似於現代的廁所出現了,但也只是房子裡的一個洞罷了。(*  ̄︿ ̄)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也知道廁所味道難聞,所以建的離自己的房子都有點距離,晚上黑燈瞎火,不方便啊。畢竟有晉景公如廁時不小心掉下去淹死了這樣的震撼例子在。(゚Д゚≡゚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至皇帝高官,下至普通百姓,都是絞盡腦汁。漢高祖劉邦是位能人,他為了節省開會時間,直接用文官的帽子來如廁!——這就點燃了智慧的火花。(上面那貨叫做“虎子”,是最早的馬桶)(。・・)ノ
再後來中國的馬桶基本都是木質的,筒形或者鼓形,帶個蓋子,高度適宜人們坐著大小便,周身用桐油或者一些朱漆塗抹,防止漏水,並且用鐵絲或者別的一些東西扎住,防止被擠壓散架。~( ̄0 ̄)/
民間還把馬桶視作生育的象徵,是婚嫁時必備的物件。很多人家都喜歡在陪嫁的馬桶上寫上“百子千孫”的字樣,因此,這種馬桶又被稱為“子孫桶”。(´Д`)
而我們今天使用的馬桶,是英國的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的。這是一個帶有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馬桶。直到1885年,英華人利用中國陶瓷獲得第一個馬桶專利,而陶瓷馬桶傳入中國的時候,已經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了。\(≧▽≦)/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馬桶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5年前,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曾向全球發起挑戰賽:設計經濟實用的馬桶。5年後,克蘭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似乎給出了可行方案。他們的發明被稱為Nano Membrane Toilet。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全球目前依然有超過24億人生活在沒有衛生安全保證的環境下。沒有清潔水源,那些危險社群就面臨危及生命的、與衛生相關的疾病威脅。Nano Membrane Toilet的設計就是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它無需沖水,易於使用,很可能成為未來衛生領域的重要部分。
當人們使用完馬桶並蓋上蓋子後,馬桶會旋轉270度,將人體廢物沉澱到底部,然後刮板工具可將桶壁上的殘留物擦掉。此時,固體廢物沉入底部,液體則升至頂部。
馬桶內部還有許多極細的奈米纖維,部分液態廢物被存在馬桶後面的垂直管道中,它們則可幫助清除水蒸氣。接著,水經過專門設計的珠子,它們可幫助冷凝蒸汽變成真正的水,透過管道後,存在馬桶前面的水缸中。
至於固體廢物,電池驅動機制可將剩餘物清理出馬桶,進入獨立容器,並在那裡被塗上抑制臭味的臘,以待乾燥。每週,當地技術人員都會前往社群清除固態廢物和水,如有必要還會更換電池。居民可以使用這種轉化水澆灌植物、清洗衣物、做飯以及洗澡。固態廢物最終會被送往熱處理場,燃燒後為社群供能。
克蘭菲爾德大學水科學研究所國際供水和衛生學講師艾莉森·帕克(Alison Parker)說,她的團隊的最新設計可被用於貧困社群。這樣一個廁所可以每天供10人使用,每天每個使用者的費用不超過0.05美元,符合蓋茨基金會當初制定的標準。帕克說,這項設計將於年末進行現場測試。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將愈加便利,而現如今的科技力量已不再單單隻追逐人類的便利,更注重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蘋果公司在昨天的釋出會上不也釋出了一款名為Liam的機器人用於拆解回收iPhone。
-
3 # 不正經研究所x
在非洲的一些國家,沒有那麼多廁所也沒有足夠的水資源,因此,有許多人只能在戶外解決生理問題。所以,各種傳染病在非洲大陸大肆傳播。為此,英國的克蘭菲爾德大學研究了一種不用沖水的馬桶Nano Membrane Toilet。
可是,不用水,排洩物怎麼清理掉?原來,這個馬桶有獨特的旋轉裝置。當拉完臭臭,蓋上馬桶蓋後,這個裝置會自動旋轉270度。排洩物會隨著一個刮板掉入底部,然後透過乾燥器轉化成乾燥的小顆粒。這些小顆粒可以用來當作肥料,甚至是變成可燃燒氣體進行發電,給手機等小裝置充電。上個廁所,還能順手把電充滿,太人性化了。
而小便完後,液體會被馬桶裡的奈米纖維吸收,經過過濾、加工之後變成乾淨的水。你可以用它來洗衣服,甚至直接飲用。雖然聽起來有點噁心,但確實有人喝過。比如投資人之一的比爾蓋茨,他還忽悠一個節目主持人嚐嚐味道怎麼樣,不明所以的主持人喝過之後讚道:“還不錯”。知道真相之後的他,眼淚掉下來。
另外,因為它不需要水也不需要任何管道,因此,你可以把它放到家裡的任何地方。不過,這個馬桶還沒有量產,也沒有開始發售,不知道價格多少。小夥伴們,你們喜歡這種隨處可放,又不用沖水的馬桶嗎?
回覆列表
無水馬桶(Nano Membrane Toilet),早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得到比爾·蓋茨的力挺,為了宣傳和推廣無水馬桶,比爾·蓋茨當眾喝下了它淨化後的廁水。。。
△無水馬桶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有24億人生活在沒有衛生安全保證的水環境中,沒有清潔水源,就意味著面臨疾病和瘟疫的威脅,為此比爾·蓋茨在6年前發起全球挑戰賽:設計經濟實用的馬桶。
其中,克蘭菲爾德大學團隊研發的Membrane Toilet馬桶在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成功拿到蓋茨基金會71萬美元的資助。
無水馬桶無需額外的水沖洗,而且馬桶內部的廢水能夠淨化迴圈使用。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如廁後蓋子會自動蓋上,馬桶底部擋板旋轉270°,糞便自動滑落下去,而後刮板工具自動清理殘留物(補充:如果濺到馬桶壁上,只能自行用水沖洗了,這款馬桶的主要功能在於回收和淨化廢水)。
糞便進入馬桶內部,固體廢物會沉在底部,液體中的廢物則由極細的奈米纖維進行吸收,透過水管輸送到冷凝室中。
水經過矽膠類的圓珠吸收,經過冷凝蒸汽變成純淨的水,而後再透過管道儲存在乾淨的水缸中。至於固體廢物,則由電池驅動機制將剩餘物清理出馬桶,進入獨立容器,並在塗上抑制臭味的臘,以待乾燥。
技術人員每週會定時前往社群清除固態廢物和多餘的廢水,固態廢物最終會送往熱處理場,燃燒後為社群供能。如有必要還會更換電池,居民也可以使用轉化水來澆灌植物、清洗衣物、做飯和洗澡。。。
專案負責人艾莉森 · 帕克(Alison Parker)表示,無水馬桶每天可供10人使用,每天每個使用者的費用不超過0.05美元,完全符合蓋茨基金會當初制定的標準,可以大規模推廣使用。
不過從設計角度看,這款馬桶的廁紙還是要放到紙簍中的,不然會阻礙奈米纖維對水分的吸收,雖然與日本、“灣灣”的倡導相悖,但在環保面前還是可以權衡的度量。
為了宣傳和推廣無水馬桶,團隊也是蠻拼的,比如上面那位女士,她手中拿著的物體正是塗臘之後的乾燥糞便,看她笑得那麼燦爛,粑粑的臭味應該消得差不多了吧~~
無水馬桶已經在非洲國家投入試執行,為了支援這一專案,蓋茨不但喝了一杯淨化水,還在部落格上“曬”照片。蓋茨在部落格上寫道:“我看見幾坨糞便被送上傳送帶,最後掉進一個容器內。它們在機器內受到處理,被加熱至沸騰。幾分鐘後,我喝上最終產品:一杯味道不錯的飲用水。
當時拍攝的影片顯示,蓋茨一開始顯得有些猶豫,但喝了一口後便露出笑容,說:“味道並不比任何瓶裝水差。”蓋茨介紹稱,他了解過這款機器的工作原理,對其安全性非常放心。
然後,蓋茨說:“這是我從工廠剛帶過來的,原料是2小時前人類的新鮮粑粑!”毫無心理準備的主持人頓時吐了出來。。。(求主持人當時的心理陰影面積)
馬桶的變革從古至今一直在延續,當年漢高祖劉邦拿文官的帽子來如廁,點燃了後代人智慧的火花,研發出木質的馬桶。而現代的馬桶,是英華人發明的,20世紀60年代傳入中國。
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馬桶的變革卻異常遲緩,似乎我們已經習慣了“蓄水—沖洗—蓄水”這種最簡單的模式,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我們不缺水!
但在缺水的非洲,無水馬桶顯得彌足重要!也許在未來淡水資源匱乏的時候,人們會自發性地掀起一場全球馬桶變革,讓更環保、更節能、更衛生的馬桶替代傳統的沖洗馬桶。
當然,如果人們能夠意識到從現在開始節約用水,興許馬桶變革會提前到來,至少比爾·蓋茨已經意識到了,並且投入大量資金來支援環保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