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生活記錄
-
2 # 茶鄉梅子
一、水稻秧苗葉片發黃、幹尖兒的原因
水稻秧苗生長期間,葉片比較幼嫩,抗逆性、抗病性比較差,再加上天氣變化多端,管理不當時就會出現秧苗黃葉、幹尖等問題。
1.脫肥影響引起
尤其是苗床沒有進行培土或用營養土配製的容易引起發生。一般會在秧苗2.5~3葉期後發生比較明顯,且基本普遍出現秧苗發黃、葉尖乾枯等症狀表現。
2.管理不當引起
田間溫度過高或過低,溼度過大或水分不足時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導致葉片發黃、幹尖,或發白、發褐,病會向下蔓延擴充套件。葉片放風不當時也會造成幹尖,溫度不適影響,一般風口處比較明顯。
3.病蟲害引起
溫度變化差異大,管理不當回引起立枯病、青枯病等發生,尤其立枯病會導致秧苗發黃、幹尖枯死,多點片發生枯死。蘚馬為害會引起葉片縱卷乾枯,遠看似火燒狀,剝開卷葉能看到有蟲。
4.施肥、或施藥不當引起
葉面補充肥料,病蟲害防治時,若濃度偏大,或噴施不均勻,或噴肥後沒有及時洗苗,容易引起葉片灼傷。出現褪綠黃化,或葉尖乾枯等現象。
二、怎樣有效治理
1.對於脫肥現象
要注意及時選用高氮水溶性肥料,或尿素+磷酸二氫鉀葉面補充緩解。
2.對於管理不當
要注意適時放風揭膜煉苗,秧苗苗床不宜過度缺水,也不宜澆水過多。除日常加強管理外,發生後可以及時噴施碧護,或蕓薹素+海藻酸,或美洲星+磷酸二氫鉀緩解。增強抗逆性、抗病性,促進快速恢復。
3.對於病蟲害引起
立枯病要及時噴施甲雙福,或瑞苗清等藥劑+生根劑,或美洲星,或海藻酸防治。蘚馬可以噴施噻蟲胺,或吡蟲啉,或丁硫克百威等防治。
4.對於施肥、或施藥不當引起
除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外要及時葉面噴施碧護,或蕓薹素+海藻酸或美洲星緩解,以利緩解藥害,快速恢復正常生長。
三、如何防治
1.稻田噴施敵百蟲、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機磷農藥,在用藥量過大、施用濃度過高時可能對水稻產生藥害,在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特別是在高溫期用彌霧機施藥時藥害更容易發生。
2.水稻葉尖發黃可能由缺鉀引起,噴施尿素等氮素肥料會加重缺鉀症狀。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沒有因缺氮引起的落黃現象,不要噴施尿素。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有落黃現象,可以將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每50公斤水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
3.稻田噴施磷酸二氫鉀濃度不能過大,否則可能對稻苗產生傷害,一般按0.2%——0.3%的濃度噴霧。
4.出現葉尖發紅、發黃症狀的水稻品種,種植該品種時應加強肥水管理,避免田間長期積水、漚根。
-
3 # 小成三農
水稻秧苗葉片發黃是什麼原因?怎樣有效治理?如何防治?一、水稻秧苗葉片發黃、幹尖兒的原因水稻秧苗生長期間,葉片比較幼嫩,抗逆性、抗病性比較差,再加上天氣變化多端,管理不當時就會出現秧苗黃葉、幹尖等問題。1.脫肥影響引起尤其是苗床沒有進行培土或用營養土配製的容易引起發生。一般會在秧苗2.5~3葉期後發生比較明顯,且基本普遍出現秧苗發黃、葉尖乾枯等症狀表現。2.管理不當引起田間溫度過高或過低,溼度過大或水分不足時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導致葉片發黃、幹尖,或發白、發褐,病會向下蔓延擴充套件。葉片放風不當時也會造成幹尖,溫度不適影響,一般風口處比較明顯。3.病蟲害引起溫度變化差異大,管理不當回引起立枯病、青枯病等發生,尤其立枯病會導致秧苗發黃、幹尖枯死,多點片發生枯死。蘚馬為害會引起葉片縱卷乾枯,遠看似火燒狀,剝開卷葉能看到有蟲。4.施肥、或施藥不當引起葉面補充肥料,病蟲害防治時,若濃度偏大,或噴施不均勻,或噴肥後沒有及時洗苗,容易引起葉片灼傷。出現褪綠黃化,或葉尖乾枯等現象。二、怎樣有效治理1.對於脫肥現象要注意及時選用高氮水溶性肥料,或尿素+磷酸二氫鉀葉面補充緩解。2.對於管理不當要注意適時放風揭膜煉苗,秧苗苗床不宜過度缺水,也不宜澆水過多。除日常加強管理外,發生後可以及時噴施碧護,或蕓薹素+海藻酸,或美洲星+磷酸二氫鉀緩解。增強抗逆性、抗病性,促進快速恢復。3.對於病蟲害引起立枯病要及時噴施甲雙福,或瑞苗清等藥劑+生根劑,或美洲星,或海藻酸防治。蘚馬可以噴施噻蟲胺,或吡蟲啉,或丁硫克百威等防治。4.對於施肥、或施藥不當引起除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外要及時葉面噴施碧護,或蕓薹素+海藻酸或美洲星緩解,以利緩解藥害,快速恢復正常生長。三、如何防治1.稻田噴施敵百蟲、丙溴磷、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等有機磷農藥,在用藥量過大、施用濃度過高時可能對水稻產生藥害,在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特別是在高溫期用彌霧機施藥時藥害更容易發生。2.水稻葉尖發黃可能由缺鉀引起,噴施尿素等氮素肥料會加重缺鉀症狀。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沒有因缺氮引起的落黃現象,不要噴施尿素。如果稻葉健康部位有落黃現象,可以將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每50公斤水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
-
4 # 三農禾本多
圖1、生長健旺的秧苗
一、秧苗變黃的原因1、高溫燒苗春季溫度波動較大,在水稻育秧期間,需要蓋膜保溫,中小戶生產由於秧田面積小,稻種下地後有兼職打工,或者其它農戶,一葉一心到二葉一心遇到突發高溫,來不及揭膜,就容易出現燒苗現象,這種情況一般沒有挽救措施。
圖2、溫度管理是秧苗期的關鍵之一
2、青枯病、立枯病在低溫、陰雨寡照的情況下,水稻秧苗容易突發青枯病、立枯病,這兩個病害在秧苗期是伴生的,有傳染性,初期葉片水浸狀,後期葉片發黃,乾枯。
圖3、青枯病、立枯病受損田塊
3、肥料燒苗秧苗期間需肥量不大,主要是二葉一心後離乳期補肥,可以透過底土提前培肥處理。禁止使用鹼性肥料,縮二脲含量>0.5%的尿素,未經稀釋的、未腐熟的農家肥。
圖4、肥料燒苗
4、低溫導致的赤枯病低溫狀況下,水稻秧苗耐寒性降低,營養吸收不暢,生長緩慢,葉片變黃。
圖5、赤枯病
二、預防防治措施1、做好保溫工作
建議關注當地天氣預報,在秧苗需要揭膜煉苗期間,根據天氣預報,做好揭膜通風的工作,遇連續低溫,中午揭兩頭,短時間通風換氣即可。高溫早晚及時揭膜煉苗,逐漸適應環境溫度。
2、土壤消毒育秧的底土使用惡黴靈或甲霜惡黴靈消毒,預防青枯病、立枯病的發生。
3、以水保溫,以水調溫水是農田的溫度調控媒介,遇到低溫,晚間灌水上廂面,可以保溫,白天漏出廂面提高土溫;高溫白天灌水上廂面,降低溫度,晚上排水,逐漸適應溫度。
圖6、以水調溫是實用農技措施
4、赤枯病引起赤枯病的原因很多,低溫寡照是主要誘因,一般是缺鉀,採用磷酸二氫鉀加腐殖酸葉面肥噴霧,露天提高土溫即可。這個時候切忌不能偏施氮肥。
圖7、培育壯秧,奪取高產
-
5 # 三農風子
首先要選好種子,下種時還要選擇好天氣
一、苗期栽培技術
(一)種子處理:
1、曬種 播種前2—3天,把種子進行晾曬,鋪成厚度3~5公分,每天翻動幾次,保證種子曬均勻了。Sunny強溫度高時,要增加種子的翻動次數,避免長時間不翻種子,使種子高溫灼傷而降低發芽率。
2、選種 透過選種挑出秕粒、碎粒、有蟲粒和草籽,選擇粒大成熟好的種子。選種有鹽水選、黃泥水選等方法。鹽水選是用缸或大盆放一下水,往水裡放鹽。邊放鹽邊攪勻了,拿一個雞蛋放在配好的鹽水中,雞蛋正好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時,濃度正好,就可以了,不要再放鹽了。
3、浸種消毒 把選好的種子用使百克等浸種劑浸種。如果沒有使百克也可以用其他的。買藥時向賣藥的問問哪個好,也可以多打聽一下身邊的人都用哪種藥。種子消毒是防止稻苗得惡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
4、催芽 發芽齊不齊,跟溫度有關。發芽的最低溫度10℃,最高溫度為40--42℃,最適宜的溫度是28--32℃,在32℃條件下種子發芽最快最齊。所以,種子浸好後,用47—48℃的水過一下,而後保持32℃的恆溫發芽。芽不要太長,以芽長1釐米達到露白、總體上整齊一致最佳,否則芽長易得惡苗病。
(二)環境條件
注意天氣預報,當本地氣溫保持在5—6℃時,就可以開始育苗了。播前要將苗盤水澆透,播的儘量均勻。蓋土0.5—1.0釐米,不能過薄或過厚。如果播種時氣溫低於5℃,要在大棚內用竹子支拱,在棚內的地膜上再加一層膜,採用三膜覆蓋,增加保溫效果。
苗期管理時要注意協調好氧氣、水分、溫度的關係,這是水稻旱育壯秧的技術關鍵。一是防止棚內溫度過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溫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溫度忽高忽低引發立枯病造成死苗。
1、溫度條件 播種後到出苗的一週時間裡,天氣比較涼。大中棚以密封保溫為主,注意不要進進出出帶涼風。
2、水分管理 儘量延長第一次、第二次的澆水時間,也就是苗出來後,先不澆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時候再澆第一次水。澆後再到床土很乾的時候再澆水。
3、通風煉苗 秧苗一個半葉時開始通風煉苗,蹲苗防徒長。一般隨著苗越來越大和天氣越來越暖和逐漸延長通風時間和加大通風口。
4、苗期防病 在秧苗1個半葉到2個半葉時是預防苗得病的重要時候,要重點預防青枯、立枯病的發生。
回覆列表
稻秧苗葉片發黃、有鐵鏽斑的情況較多,近期也有多個農名帶著水稻病苗到宿遷植保站諮詢,經診斷病苗大多因缺素引起。病苗從葉片中脈開始發黃,上面著生鐵鏽斑,這種症狀由缺鋅引起;病苗從葉尖向下發黃,上面著生鐵鏽斑,這種症狀由缺鉀、缺磷引起。造成水稻旱育秧苗缺素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產上普遍施用含鉀量少的複合肥,施鉀量少,秧苗出現缺鉀症狀;
二是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下雨後肥料腐熟發酵,燒傷秧苗根系,使根系吸肥能力下降;
三是2-3葉期水稻秧苗處於離乳期,根系發育不完全,再加上近期陰雨天多,田間溼度大,影響根系吸肥能力,導致秧苗出現缺素症狀。
水稻出現上述病症後,根系好的旱育秧可以補施適量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鋅、過磷酸鈣等肥料;根系不好的可以噴灑1%氯化鉀溶液、0.2%硫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肥。施用百施利等腐植酸鹽類葉面肥,有利於促進秧苗恢復生長。
此外,水稻苗期葉片出現褐斑也有可能由稻瘟病、胡麻葉斑病等病害引起。這對兩種病害可以選用稻瘟靈、春雷黴素、咪鮮胺等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