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至聖閒人
-
2 # 知行合一時
我作為一個北方人,現在在廣東定居,我說一下廣東的主流方言--粵語的現狀。
直接說兩個例子吧。
前兩年,一次和一位廣東本地的朋友一起出差去東北,在機場候機室,聽到他和他幾歲的女兒(在上幼兒園階段)在影片對話。。因為他夫妻兩人都是廣東本地人,也都是說粵語的,但是他和他女兒對話竟然是用普通話,我就很好奇。問他,他說他女兒不想學粵語,因為怕同學和老師在幼兒園裡邊歧視她。他有補充說,他女兒的幼兒園好多都是這樣的情況。
去年的時候,和一個同事在交流時,偶然說到了廣東本地人說粵語的情況。他就是標準的廣東人,當時他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他說有一次他們家族的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那些老人都是用粵語,而小孩都是用普通話。老人就罵小孩說:祖先只會講粵語,怎麼能聽得懂你們說話呢?當時他是以講笑話的形式講出來的,但這就是現實,他說當地這種情況很普遍。
-
3 # x無話可說z
現在你能看到說方言的年紀都比較大了,年輕一輩說方言的相對少,所以現在的小孩子根本上說方言的很少,因為同化方言是很嚴重的
-
4 # 憤世嫉俗的瞬間
農村你用普通話,人家會以為你牛逼,在城市大家都司空見慣,但是北方人不一樣,到哪裡都是一口濃濃的北方話,我知道北方話跟普通話很接近,但也不能這麼幹,對吧?
-
5 # 周冬娥
普通話是與外界交往的語言,得必須學會才能走得更遠!而方言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語言,本地人說話用方言即隨和又親近!因此,給小孩子教一些方言是不忘祖宗留下來的遺產哦!
-
6 # 英飛特Star終身成長
我會教小孩子方言。我與兒子交流用的就是方言。
我在讀初中時,我們班上有兩種方言,以學校為分界線,學校以北的方言叫西鄉話,以南的方言叫南鄉話,南鄉話接近長沙方言。
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聽南鄉話,但有些同學長大後拒絕教小孩說南鄉話,認為小孩說家鄉話會被人嘲笑。
但儘管這樣,我還是教兒子用方言,因為要教會兒子長大了不能忘本。
普通話的推行讓很多說普通話帶鄉音的人總感覺不自在。白巖松曾因普通話說不好而一度抑鬱過。但汪涵說,“方言是你說,我懂,他不明白的浪漫情話。”
去外地打工,一句家鄉話就可以拉進彼此的距離,讓氣氛活躍不再緊張。
我們每個人只有繼續使用,方言才會傳承下去。羅振宇說外華人判斷誰是華人,一句話,“”凡是讀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人都是華人。”
一篇文章是對你是華人的身份認同。
一句家鄉話,是對你來自哪裡的認同。
人有兩個胃:
一個是身體的胃;
一個是精神的胃。
身體的胃需要多樣的食物,人才會健康成長。同樣道理,精神的胃也需要多樣的文化才能滿足需求。
教會小孩方言,就是傳承中國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因為方言沒有文字記錄,只能口耳相傳,這就需要我們一代一代教下去。
-
7 # 清瘋徐來
作為老師在課堂中還是先以普通話為主,但對不同的群體,我們下意識的要求也不一樣。通常來說,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說普通話,年輕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說普通話,而對年紀較大的老師會比較寬容。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師,尤其是理科老師,很多都不會說普通話,或者說普通話很不標準,說出來自己彆扭,學生也感覺彆扭,倒不如說家鄉話。
對老教師不做苛責,一來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當初上學的時候沒有普通話的概念,現在再讓他們學習,有點兒強人所難,二來是因為他們上課說方言也不會影響自己的課堂效果,反倒是一種特色。如我們學校常駐高三的尖子生總教練,是數學方面的絕對權威,每年負責競賽,自主招生,他的課堂就是一口標準的方言,沒帶一絲普通話色彩,但這不妨礙學生從來都是最喜歡聽他的課,那種娓娓道來,給人的感覺就應該是用我們的方言道出才有味道,他所教的班級,數學成績一直都是頂尖,對他來說方言不是桎梏,而是特色!
但年輕老師和學生是要說普通話的,年輕些的老師,在從教之初,就要求普通話要過關,高中語文老師的二甲,其他老師的二乙是基本水平。所以不存在不會說的情況,既然會說,那就必須要說,這是國家大力提倡和鼓勵的,甚至如果學校要評文明單位等各種先進,這還是一項重要指標!
-
8 # 東方詩文原創8268
普通話不但是國家統一使用的語言,更是現代華人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交流和交際的語言主流。
學習普通話,勢在必行。
然而,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是中國的一種語言文化傳承,教孩子們學會當地方言很有必要,如果有條件的話,多學會幾種其它地方的方言更好。因為這樣,不但傳承了中國的語言文化,而且對孩子們或現在或將來的學習交流交際都有著極大的作用和意義。
我曾經因專案之事宜,有幸去過一趟廣西博白縣。開初,對方的專案負責人對我只是禮節性的接待,洽談專案的熱情度並不高。
正在我想著辦法如何開啟局面的時候,不經意間聽出了他說的普通話,帶著較重的當地方言“客家話”的口音。我靈機一動,隨即用“客家話”問他家鄉講的方言是不是客家話。他突然聽到我用客家話跟他說話,愣了一下,隨即兩眼放光,不但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滿面Sunny燦爛,熱情高漲,而且還興趣濃濃的跟我說,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博白本地人,家鄉話講的就是正宗的客家話。
接著,他問我,你的家鄉也是講客家話的吧。我笑了笑,跟他解釋說,我的家鄉不是講客家話,我的“客家話”是我跟我的一個弟妹學來的。他聽了我的話,顯得很驚訝,他說真是有些不敢相信,因為我的“客家話”講得很好很正宗。
隨後,我們就拉起各自的家常,談話氣氛非常的融洽。
正是因為我會說“客家話”,不但我洽談的專案任務獲得了圓滿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讓我今天多了他這一個好朋友。
嚐到了方言“親和力”的甜頭後,我對學習方言特別的感興趣。現在的我,已經掌握了五六種其它不同地方的方言。
學習方言,用當地的方言跟當地人交流,讓人感到親切,感到隨意,陌生感的距離一下子就會縮小很多。
所以,在教孩子們主要學習普通話的同時,也順便教教他們學習方言吧。
方言不但是中國的一種語言文化傳承,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大的作用和意義。
回覆列表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越來越多的人流動起來,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我們國家推廣提倡普通話,是提升國力的重要舉措!但是,地方方言承載著歷史文化,表達著:我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如同我們骨子裡的東西,不應該丟掉!有許多人年輕的時候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可是到老了,家鄉方言越來越重,這是不是說明了:我從哪來,到哪兒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