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漢心語
-
2 # 倍樂兒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它包括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並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離開了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的教育工程裡,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領域中的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尤其是第一監護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所以父母們一定要重視對子女教育,切不可鬆懈,才能保證一代更比一代優。
從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時,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們就想給胎兒聽各種舒緩動聽的樂曲或故事(胎教),出生以後,孩子的一切都依耐大人的照顧,母親有一個好的情緒,用溫和、慈愛、耐心的母愛滋養出來的孩子才有安全感,父親需要多疼愛母親給她安全感和好情緒,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所以父母真正的愛孩子,就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最好的樣子。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為孩子“人之初”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現在公立學校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孩子,老師沒有精力很細心的注意到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這就需要家長來多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所以除了給孩子選個好學校,家庭教育應比學校教育更全面,更重視孩子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
-
3 # 侯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家庭教育是基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只有做到優勢互補,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 家庭教育要配合好學校教育。父母對孩子學習所持有的態度,影響到孩子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家長要主動配合學校教育,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2.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要確定學校和老師在教育中的權威性。要相信老師,教育孩子在學校認真學習,家長來要片面聽信孩子,給孩子撐腰,讓孩子在校目中無人。
3. 家長要對孩子有個全面的瞭解,每個孩子都千差萬別,正視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引導,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4. 開好家長會,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發現孩子在樣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5. 家長要掌握好教育方法,不能過於溺愛孩子,也不能過於嚴厲,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6. 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要客觀正面,要從發展的角度去評價,應該以鼓勵為主,不能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出現的問題,老師和家長要共同應對,積極解決問題。
-
4 # 人在做,天在看
首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入學前,孩子是一杯”純淨水”,家庭教育就是保護好這杯水在父母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下不被“汙染”。
其次,入學後,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有利的後勤保障。
上學後,父母一定要再接再厲,做好孩子接受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後勤保障工作,包括:生活保障、資金保障、思想保障以及家教保障等等。
總之,家庭教育就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
5 # 彭敖淺悟健康人生
孩子教育的三個最重要的環境:
第一屬於家庭教育
第二屬於學校教育
第三屬於社會教育
家庭健康教育和家庭綜合教育是孩子教育成功的總開關,這需要父母成功的引領。
學校教育是孩子認知提升,綜合素質提升的加油站,這需要高素質的老師來引領。
社會教育是孩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檢驗和生成,這需要健康正能量的社會環境。
總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分別起到了不同的孩子成長作用,但優秀的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種教育的共同影響,如此孩子才能更好的健康智慧成長。
-
6 # 留名何益
首先,我們必須理順三者的關係:
一,學校於國家的關係
學校是由國家建立的教育機構,他受託於國家,服務於社會,聯絡於家庭,上為國家擔責,下為家庭分憂。學校既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又是為國家培養各種人才和接班人的搖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離不開學校。
二,家庭於國家的關係
家庭是國家肌體的細胞,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個體,既屬於國家,又獨立存在。家庭既要獨立執行,又不能脫離社會,更不能分離於國家。家庭又要依賴社會、依賴國家而生存、而執行。
三,國家、學校、家庭的關係
國家於學校,學校於家庭,是一個等邊三角形構造,可以把學校置於三角頂端,國家和家庭就是下邊線的兩個點
(角)。國家的重任和家庭的利益都在學校的運作之中;既不能脫離國家的方針政策,又不能妨害家庭利益和學生的成長。
學校教育
組建教育機構,設立學校,是國家演變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的方向就是學校教育的方向;它的任務是主要是承擔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灌輸各個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政治的、經濟的、發展的,各個方針、政策在這裡繫結;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以社會需要為已任。學校教育是宏觀的,是社會的,也是家庭的。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首選方向,是家庭本身,其次是與社會的聯絡。家庭主要依賴國家政策和社會環境來生存,家庭也會根據不同的環境來引導孩子,首先必須適應社會,立身於社會,為家庭謀得生存的條件。家庭教育儘管是圍繞社會環境變化,社會環境也是國家環境,適應了社會便能適合國家,家庭教育必然置於家庭利益之上。哪怕家庭教育完全圍繞國家利益和社會環境來進行,兩種終極目的不同,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有區別的。
我認為,教育就是一臺‘’機器‘’,想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必須用什麼樣的原料,這原料就是教科書,就是國家導向,產品會在這臺“機器”裡成型。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兩種教育必定要融合,這樣,孩子成年後才能立足家庭,融入社會。
2019.4.3.
-
7 # 北極星xw
人生的教育成長過程分三步:
第一步,家庭教育。這是人生最重要最關鍵的。過去人們經常提到書香門弟和大家貴秀,就是說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知書達理,從容大方,一看就讓人感到有教養,家教好!這是人生的第一步,邁出的好與壞直接影響未來的發展!
第二步,學校教育。這是人生中儲備知識能量的關鍵,這是孩子未來創業的基礎儲備。過去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不完成正確,也充分說明前人對學校教育的重要性的理解。所以現在國家和家庭都非常重視學校教育!
第三步,社會教育。這是人生的衝刺創業階段,是檢驗人生能否運用好的行為習慣和所學知識,實現人生價值的和理想的大舞臺!人生在這裡才能嚐到苦辣酸甜的真滋味,才能親身體會到成功過程中汗水和淚水交織的艱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不畏勞苦,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有機會到達光輝的頂點!
總之,人生苦短。關鍵只有幾步,希望每個人都走好每一步。在回首往事的時候,會驕傲地說,困難使我進步!困難使我堅強!困難使我成功!
-
8 # 鄉村小老師的閒言碎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二者缺一不可,是共同助推孩子成長的兩個途徑。
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來說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有其父必有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強調了環境影響的巨大作用。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家長在平時一定教育孩子過馬路一定要按照訊號指示過馬路。但家長往往言行不一致,在帶著孩子過馬路時偏偏去闖紅燈。孩子往往會說,你讓我不闖紅燈你為啥紅燈亮著你還過馬路啊。家長一定要言行一致給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學校教育是大部分孩子經歷時間最長,學習知識最全面,最系統的教育。知識的形成,價值觀的建立 ,理想的確立,榮譽感的形成,團隊意識的培養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孩子從小學,中學,高中一直到大學,從懵懂天真的兒童成長為有知識有禮貌的天之驕子都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
家庭教育缺失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學校教育短板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遺憾。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
9 # 周老師vlog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值得研究。
我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
學生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學生生活在學校這個大家庭裡,不僅學習文化知識,還要接受學習懂得感恩,學習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學習班級體關係,學習集體榮譽關係,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校系統的教育,讓一個人擺脫愚昧,充滿智慧。懂得孝敬父母,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那麼,學生在學校接受了教育,人人都能夠出彩嗎?答案是否定的。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僅僅接受學校教育是不夠的,要讓學生健康成長,還要家庭教育大力的支援和配合,就如逆水行舟,家庭和學校積極配合,孩子的成長才能夠算得上是健康的。只有家庭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才能夠放手去搏。反之,如果家庭不僅不配合學校教育,處處與學校教育作對,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大的不幸,可以說孩子的前程被家長給抹殺了。
當然,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之間,還要有社會的監督,離開了社會的監督,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之間就會失去平衡,學生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社會監督就可以很好制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三者之間是互相促進,互相監督,相輔相成的關係。
我建議題主把這個問題改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同社會監督之間是什麼關係比較好。
-
10 # 明月一心1
學校教育是普世教育,老師面對的是全班所有學生。家庭教育就是私人訂製的,你得根據孩子個人特點,因材施教。二者缺一不可
-
11 # 愛讀書的教書匠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曾有同行說: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群熊家長。這話雖有些偏激,但充分體現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孩子任性,粗暴,不懂得尊重人一般都是由於父母寵溺造成的,當然也直接跟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有直接關係,畢竟孩子從出生以後就不斷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耳濡目染就逐漸形成孩子的品格。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才是對孩子的人品、性情產生直接影響的人。如果父母是講道理的人是能懂得尊重人的人,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人品不會太差。反過來說,那些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人,如果追溯其犯罪根源,很多都是幼時家庭教育種下的禍根。
還有一類幼兒需要我們關注就是那些父母離異和留守兒童。這類孩子由於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很容易成為問題兒童。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這些孩子很難成才,甚至有可能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著名的人大附中王金戰老師曾說過: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父母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高。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學校教育是先教書後育人
很多孩子出問題之後,家長總是把原因歸結為學校教育的問題。學校確實有教書育人的職責,但應當是教書在前育人在後。當然我這裡所說的育人是狹義上的概念即對學生人品的教育。學校首先是傳授文化知識的地方,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受業,解感。雖然這裡邊有育人的成分,但是附著在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魏書生先生主張先育人後教書,但是他的育人內容裡邊更多地還是關於學習習慣的培養。
所以,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如果讓學校教育再去分擔家庭教育的工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再拿出大把的精力去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一定會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從而影響工作效果,達不到家長學校社會對教學成績的要求。
3、家庭教育缺失的危害
這一問題在前兩章裡已有論述,但我想再強調的是,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很難成人成才,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出問題就會形成孩子自私自利的品格,不顧及他人感受,偏激,甚至有暴力傾向。這樣的孩子很難被社會接納,被人討厭,如果父母親人再不注意,從而會更加刺激孩子,在歪路上會越走越遠。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人成才。我們在充分關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引導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人,要有愛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關愛孩子但不可溺愛,要讓孩子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引導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向光明的未來。
-
12 # 時間1無價之寶
相輔相成。
家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兩者緊密聯絡、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例如:幼兒園中,孩子在幼兒園5天,生活習慣、常規都井然有序。(每天中午都午休,飯前便後洗手,離開小桌子後會將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等等)。過個週六日回到幼兒園,孩子們的常規就很差勁了,飯前便後洗手不記得了,不記得推小椅子了,午休不睡覺了等等,又需要老師從新督促。
如果做到家園共育,孩子的好習慣會一直持續,養成孩子良好的品質,為後續的學習生活鑑定基礎。
回覆列表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是兩種型別的教育。二者互為依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基礎教育、啟蒙教育、長期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德育教育,重在身教影響。學生入學前,完全依靠家庭教育。學生入學後,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專業教育、系統教育、階段教育。學校教育重在素質教育,重在文化薰陶。學生入學後,學校教育成為主導性教育。
學生教育出現問題,學校和家庭雙方都負有一定的缺位責任。現實生活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容易脫節的情況一般有以下幾種:
第一,學生入學前,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缺位。一是學生父母不懂教。有的父母,錯誤地認為,孩子小,上了學就什麼也懂了會了;有的父母,只知寵愛,不立規矩;有的父母,對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知之甚少,不懂孩子所思所想。二是學生父母不會教。有的父母,對孩子只知苛責,不會關愛;有的父母,重言教,不會身教。三是學生父母不能教。有的是因為工作忙,應酬多,與孩子相處少,根本顧不上對孩子施教;有的是因為外出打工,平時都見不著孩子;有的是因為離異,忽視了孩子教育。父母在教育上的種種失位,使孩子入學前,就成了問題兒童。
第二,學生入學後,父母把教育全部推給了學校。對孩子學習關注多,思想關心少。而老師把教育的精力更多的集中在傳授知識上,對學生思想生活關心的不夠。錯誤地認為,品德教育是家長的事,抓好學生學習就行了。另一方面,學鬧事件的負面影響帶給學校一定的壓力。對學生的日常品德不敢管,不願管。
第三,家長和老師彼此溝通的少、溝通的淺,共識不夠。老師很少主動家訪,家長很少主動拜訪老師。學生屬於一定的遊離失管狀態。
第四,家長關注孩子智力發展多,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業餘時間大多用在了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上。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遇到心理思想問題,不重視、不瞭解、不傾聽、不交流,能哄就哄,哄不了就訓。使孩子逆反情緒加重,溝通更加困難。
第五,學校德育教育手段單一。實踐教育和互動性活動開展的少。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的不夠,辦法不多。有的學校對學生現實思想動態不作定期分折研究。有的老師不能為人師表。遇到學生不守紀律方面的問題,動不動就請家長,沒搞清楚問題的真實原因,就讓學生作檢查。
學生教育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責任,雙方不應相互推諉、彼此抱怨。只有銘記責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精誠合作,齊抓共管。才能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學生一般出問題,一是學習問題,二是表現問題,歸根結底是心理思想問題。家長也好,老師也罷,重視學生的學習問題並沒有什麼錯,但應該把關心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擺在首位。孩子與成人一樣,思想通了,才能一通百通。稱職的家長與老師,應該成為合格的思想工作者。
總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齊頭並進,各顯神通。在教書育人上,家長不易,老師更難。只要換位思考,加強溝通,增進理解,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孩子才有希望,國家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