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

    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

    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

    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

    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

    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

    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

    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

    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

  • 2 # 網中漫步4937214

    家人得某人扮演紅白臉,父親是關鍵!儘量不大罵孩子,確實打了,要向孩子道歉!最好長眼法看孩子,讓孩子怕你的眼神!這樣才有震懾力!

  • 3 # 老周同志

    倔強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家長最頭痛的是孩子不聽話,那如何和孩子們溝通呢?

    首先,要敢於給孩子畫紅線。一般的孩子小時候非常聽話,初中開始便有了自己的主見。我們只有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其次,要給孩子們一個目標,應該有讓其判斷是非的標準。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能養成好的習慣。同時,家長們要明確責任,制定好的計劃。對於這些孩子,老師和家長不應該縱容其任性。

  • 4 # 樂育媽咪

    孩子2歲以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進入“執拗敏感期”,作為父母,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階段。

    有的家長認為不能事事都依著孩子,這樣越慣著孩子,越容易滋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所以孩子一旦執拗,耐心好點的父母一味限制壓抑,耐心欠缺的父母一般以打罵收場。

    其實對孩子的執拗不能一味打壓,一個自我意識強、不肯妥協的孩子,長大以後更容易成為性格獨立、自信堅強的人。

    要給孩子適當選擇的空間。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發展,但是配套的分析判斷能力尚未健全,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地處理,所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多些耐心,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孩子自己想穿衣服,就讓她自己穿,當嘗試成功了,就給予鼓勵,如果沒有成功,也不要說帶有貶低和打擊性地話語,比如我就知道你穿不上,你還要自己試,而是積極地去幫助寶寶,讓孩子知道你隨時都在等著他求助,這樣寶寶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主動尋求你的幫助。

    注意另外尋找解決辦法。在孩子與家長出現衝突時,靈活地提供選擇方案。記得有次給寶寶買鞋,她自己非常喜歡一雙粉色的鞋子,可是尺碼偏小,走路會擠腳,粉色沒有大一碼合適的鞋子,同款有雙大一碼白色的鞋子,寶寶開始堅持要買粉色的鞋子,我各種講道理,講明粉色鞋子擠腳,穿上走路會擠腳不舒服,可是完全不起作用,後來我提供選擇方案:你是願意只買一雙粉色的鞋子;還是先買這雙白色的鞋子,然後再買雙粉色的涼鞋,寶寶果斷選擇了第二種方案。

    避免正面衝突,可以先置之不理再來講道理。我曾經一度失去耐心也以嚴厲的方式訓斥過孩子,反而孩子更加逆反,最後以傷心失望收場,經過一番反思,發現孩子在執拗過程中要做或不做一件事情時,如果我不同意我的可以先置之不理,任她哭鬧,在哭鬧的過程中適當關心一下,等孩子脾氣過了之後,再來慢慢溝通我的想法,反而她更容易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軌!渣男!對於周揚青九年青春餵了豬?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