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無憂草2775

    釋迦牟尼是印度佛教創始人,本來就是宗教之一。反對不同觀點教派是宗教本能,有的極端,有的較平和相處。佛教是屬於較平和的宗教,能與不同教派和平共處。

    相比之下,由古希臘天神教,演變而成的天主教,是較難與其他教派相處,是不溫和的教派。從英國傳入中國的東渡教,是對中國神教抵制。相反中國神教比較友善,不會抵制天主教。

  • 2 # 蜀南涼粉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概述圖片:[1])

    本名

    喬達摩·悉達多

    別稱

    釋迦牟尼、佛陀、薄伽梵(世尊)

    所處時代

    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

    民族族群

    古印度釋迦族人,剎帝利種姓

    古印度原住民黃種人,非雅利安人

    出生地點

    藍毗尼園,位於現在尼泊爾的蒂萊

    成道地點

    菩提伽耶,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

    逝世地點

    拘屍那迦,位於現在印度的卡西亞

    教化區域

    古代印度恆河流域

    地位

    古印度宗教家,佛教的創立者

    學派

    古印度沙門非吠陀教派

    受影響於

    古印度東方宗教,並揚棄之

    施影響於

    東西方思想界,主要在亞洲世界

    佛教世界特別是東南亞佛教

    思想特質

    中道、無我、緣起

    思想領域

    被認為是無神論或反神論

    本質上無關形而上學或本體論

    倫理學和辯證法的運用等

    佛教形成於公元前五百年,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後被尊為釋迦牟尼佛,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沒有神話佛,不提倡偶像崇拜,但這和我們今日所見之佛教貌似相悖,其實佛祖和佛教原始教義都是不提倡偶像崇拜的。

    虔誠

    “一切眾生皆得如來智慧。”這個思想是佛教興起的重要原因,印度種姓制度森嚴,下層人民受壓迫頗深,所以在此時期眾生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短時間內受到很多印度窮苦人民追隨,釋迦牟尼佛將人和智慧比作江河,當江河注入海洋時,江河裡的每一滴水就與海里的水無異、難以分別了;“依法不依人”這句話出於佛涅槃前,依法這個“法”的指向很多,佛法、方法、道理都可以,那麼不依人就體現一種反對偶像崇拜的思想,這兩點通俗了講:大家都一樣,沒什麼分別,都可以獲得大智慧、大解脫。

    智慧

    但為什麼如今我們看到佛教卻也充斥神話佛、崇拜佛呢?其實佛教到中國後歷程也是在不斷的中國化,大乘、小乘佛教分成兩派,又逐漸分出八大宗派,其中淨土宗以和禪宗最為著名,也是影響中國最深遠的兩大宗派,淨土宗以唸佛往生為修行目標,禪宗以破我執、得智慧稱修成正果,雖然說“一切眾生皆得如來智慧”,但禪是充滿智慧、充滿辯證的哲學,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修行方法太過深奧、複雜,所以興起了淨土宗派填補這一空白,但就佛教原教旨而言禪宗是最接近、最貼切原意的,歷史上禪宗大德輩出,隨性自由的禪宗在歷史上書寫下很多故事,清規戒律、冷淡無慾等僧人的代名詞在禪宗僧人裡蕩然無存,舉一個故事:

    蘇東坡在黃州時,多年研究佛學有心得,於是寫了一首讚美佛陀的詩

    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稽首即跪拜,天外天指佛祖。

    毫光照大千即指佛祖的一毫光芒便能照耀大千世界。

    八風(得、失、謗、揚、贊、嘲、憂、喜)也吹不動了。

    由詩中看來,明是贊佛,實是讚自己已儼然成佛,不僅佛光普照大地,而且佛性堅定如盤石,連八風也吹不動。

    東坡寫完,欣喜導常,當下就差人過江去金山寺,將這首詩面交佛印禪師。佛印禪師看完,在詩上批了“放屁”兩字,交給來人帶回

    東坡看了回書,肺都氣炸了,心想我如此心血,寫出如此好詩,你竟然說是放屁,遂乘船度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論。

    哪知佛印料到此著,吩咐不見客,蘇軾怒氣衝衝的衝進去一看,佛印的門框上寫的十個字

    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辯證

    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佛教的充滿幽默趣味,充滿辯證的智慧,這和其他宗教分別立出,其他宗教我們從來都是莊嚴、嚴肅來代之,而佛教不盡如此,上篇文章筆者談到唐朝開放之風,也與重佛道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係,所以很多人把宗教與迷信劃上等號,實為大謬,其他宗教筆者不能說很瞭解,但佛教還是略知一二,浩瀚的佛海里充滿了哲學思辨、趣事妙文,等待您去探索,而非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中,大娘娘最終的目的是皇帝還是貴妃的兒子,她是否真的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