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定遠原本計劃裝備210副炮,為什麼後來改為150了呢?是重量太大嗎?
10
回覆列表
  • 1 # 雙生花93

    定遠艦是清政府花費近170萬兩白銀向德國訂造的一艘戰艦,是當時世界海軍中罕見的大型鐵甲艦,其裝甲厚,噸位大,炮火重,利於防禦,號稱“第一鐵艦”。該艦由德國伏爾鏘造船廠製造,1883年11月28日下水。原計劃裝備210副炮,後改為150,並不是因為重量太大,而是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賠償,再加上層層官員貪汙,最後沒有錢

  • 2 # 泉城老農民

    “定遠”是十九世紀海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鐵甲艦、佔有里程碑式地位。屬於可在大洋縱橫浪戰的“大鐵甲艦”。

    全長94.5米,艏尾柱間長91米,型寬18米,艙深8.4米,最大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00噸,試航速度14.5節,主機功率6200馬力(鎮遠稍快,為15節)定遠為3臺發電機,鎮遠設有2臺發電機.滿載排水量7670噸.煤艙容量1000噸、10節航速時續航力4500海里,2臺臥式複合蒸汽機、8座高達5米的圓形鍋爐、裝軸雙槳推進、單舵。主炮:4門30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副炮:2門150毫米“克虜伯”後膛炮、另有大小速射炮若干、14英寸魚雷發射管3具,鐵甲暴厚度305~355毫米、裝甲甲板76毫米,主炮臺圍壁305毫米,裝甲司令塔8英寸。建成回國時前桅杆帶有帆纜,可張掛風帆航行,後改進前桅,變為上下兩個桅盤.德國VLCAN船廠建造,設計師:魯道夫 哈克.艦型:大型低幹舷炮塔型岸防鐵甲艦.此線圖最真實的反映出“定遠”級艦回國時的樣子。及至1886年醇親王校閱北洋水師時的“定遠”級也是此番狀態,宮廷畫師甚至畫下了1886年時“定遠”的狀態、即前桅杆還保留建成時的帆纜狀態。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後才對前桅杆進行改造。“定遠”建造編號100、“鎮遠”建造編號112。“定遠”艦開工於1881年3月31日、同年12月28日下水。“鎮遠”開工於1882年、1882年11月28日下水。每艦額定編制有331人(另有樂童、海軍陸戰隊及軍校實習生若干)。

    1886年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時宮廷畫師繪製的“兵船懸彩”輿圖,可見那時的“定遠”和圖紙上及建成回國時期沒有變動。

  • 3 # 不沉的經遠

    我們都知道“定遠”級鐵甲艦擁有4門305毫米主炮和兩門150毫米副炮。不過在設計時,最初打算是在“定遠”的艦首和艦尾各裝一門210毫米克虜伯炮作為副炮,而並非後來我們看到的150毫米火炮。其實這也是當時軍艦設計的一種主流思想。

    在進入鐵甲蒸汽時代以後,由於早期火炮技術一時沒有跟上,因此早期戰鬥中火炮對於鐵甲艦的鐵甲幾乎很難構成威脅。經常有戰鬥中向對方鐵甲艦傾斜了幾百發炮彈,對方卻毫髮無傷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採取了最簡單的辦法,加大火炮口徑。因此在早期的軍艦設計上,普遍喜歡使用大口徑的重炮,甚至出現了小船扛大炮的情況。像而北洋水師的“超勇”級碰撞巡洋艦,其正常排水量不過1350噸,但是裝備有兩門10英寸口徑大炮。

    而在鐵甲艦的設計上,使用全重炮設計也不少見。像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裝備了4門406毫米火炮,沒有中口徑副炮。德華人的“薩克森”級鐵甲艦一樣只有6門260毫米克虜伯火炮,沒有中口徑副炮。

    所以在德華人使用210毫米火炮作為“定遠”的副炮,這個設計可以說非常符合當時的習慣。不過劉步蟾對此提出了修改意見,他認為新式的35倍徑150毫米火炮就其威力來說並不比舊式的210毫米短倍徑火炮差多少,更適合“定遠”。

    考慮到李鴻章也同樣追求口徑,要求在只有7335噸的“定遠”上裝了4門通常只安裝在萬噸級鐵甲艦上的305毫米火炮,“定遠”的武備本身就有些偏重,劉步蟾的這個建議可以說更符合實際情況。

    和原方案的210毫米副炮相比,35倍徑的150毫米副炮總體重量更輕,而且可以攜帶更多的炮彈,更適合因為資金問題噸位有限的“定遠”。因此最終設計方案裡,210毫米副炮就改成了150毫米副炮,“定遠”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

  • 4 # 前進者A

    定遠艦的最初設計可追溯到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的“薩克森”號,“定遠”號是它們的後代。

    就效能而言,定遠艦裝備的火炮最大是305mm,而“英弗萊息白”號是406mm,“薩克森”號是260mm,均為傳統的架退式艦炮。至於定遠艦為何裝備305mm艦炮,主要還是出於爭取優勢的考慮。

    至於前後主炮,都是單裝150mm炮,裝在艦首最前端和最後端,最初是否準備裝備210mm副炮,可能在設計時提出來過,最終被推翻應該是因為資金問題或艦體承受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有出名的段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