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安德烈
-
2 # 初心不忘vlog
劉秀多被以文韜武略、感情專一的君王稱,為什麼被後世的戲劇家加上貪戀酒色、濫殺功臣的罪名呢?這要從有關光武帝的幾齣戲的取材來談。《上天台》、《打金磚》等戲,取材於《東漢演義傳》,此書系明朝萬曆年間學者謝詔所作。朱元璋殺戮功臣,招致很多士人不滿,但法禁森嚴,人們敢怒而不敢言。明朝中葉以後,法禁稍弛,一些人採用移花接木的手法,以前朝皇帝為主人公,編成小說,藉以諷喻現實。這樣既可避開文網羅織,又發洩了胸中塊壘。扭曲劉秀的幾齣京戲,則是根據演義故事,加上作者的發揮編造出來的。
-
3 # 梨園新韻
劉秀冤枉啊,是替朱元璋受過,躺槍
與劉秀有關的戲曲有《草橋關》、《斬姚期》、《打金磚》,到後來還排了《漢宮驚魂》,在這些戲裡劉秀是一個貪戀酒色、濫殺功臣的壞皇帝。
恰恰相反,歷史上的劉秀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他和功臣們關係也很好,後宮只有三個女人,和荒淫無道根本不沾邊。
為什麼戲曲裡會這樣歪曲劉秀呢?據考證,這些戲都是根據一本叫《東漢通俗演義》的小說改編的,而該書的作者是明朝的謝詔。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乞丐出身,知道民間疾苦,對老百姓很好。同時,他對善於拉幫結派,巧取豪奪的勳貴階層警惕性非常高,經常藉機打壓。在明朝初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中,朱元璋為了加強對朝廷的掌控能力,鞏固皇權,對士大夫階層下手過狠、殺伐過重,激怒了這些勳貴階層。
這些士大夫不敢明著對抗朱元璋,就編了《東漢通俗演義》,採取移花接木的手法,玩起了指桑罵槐的文字遊戲,由此漢光武帝劉秀躺著中槍。
-
4 # 曲藝留聲機
1.根據歷史評價,漢光武帝劉秀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皇帝,並不存在一些戲曲劇目裡塑造的劉秀濫殺忠臣的形象。
2. 在京劇,河北梆子,秦腔等地方戲中,塑造出來他的這一舞臺形象。例如草橋關,斬姚期,打金磚等都把劉秀塑造成一個貪戀美色,昏庸無道的昏君形象。
3. 其實戲曲舞臺上人物的歷史背景是很單調的,有些劇目有一定的連貫性,為了保證劇目的內容和精彩性,會從戲曲人物形象,內容等方面虛構一些不存在的人物特點。
4. 至於為什麼在戲曲上摸黑這位本不昏庸的皇帝,追溯歷史還跟戲曲這一藝術形式的起源有關,很多戲曲取材於明代謝詔所寫的歷史演繹小說,東漢通俗演義,而該書作者摸黑光武帝劉秀實則實在暗諷當朝皇帝。
5.所以,我們應該正視一些戲曲人物與歷史人物不符的現象,戲曲內容往往取材於小說,話本,不具有真實可考究性,而是為了豐富劇情,和塑造人物,使得舞臺劇目精彩紛呈。
-
5 # 京聲京韻
光武帝劉秀,被戲曲抹黑的皇帝,說他濫殺功臣,其實跟朱元璋有關。
提到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很多人對其評價是個非常完美的皇帝。但是有趣的是,京劇和河北梆子、秦腔等地方戲中很多曲目,卻特別熱衷抹黑他,從《草橋關》、《斬姚期》到後面的《打金磚》和馬連良先生子弟改編的《漢宮驚魂》都把光武帝劉秀塑造成一位貪戀美色,昏聵誤國的昏君形象。
這些故事的主線,實際上都差不多,說的是:為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銚期。他曾鎮守草橋關,劉秀對其特別倚重,是自己的心腹重臣。但劉秀晚年昏聵,寵愛郭妃,郭妃的父親郭榮因成為國丈,而被提拔為太師。太師郭榮多行不法,看不上朝中的文武勳貴。而姚期的兒子姚剛(歷史上姚期原型是銚期,而且並無姚剛此人),榮立戰功,被封為猛烈侯,在遊街誇官的時候,受到太師郭榮的侮辱。
姚剛年輕氣盛,失手打死國丈,闖下大禍。姚期知道後,綁子上殿,劉秀聽聞理由後,決定從輕發落姚期父子。姚期知道劉秀嗜酒誤事,於是跟劉秀約定,要陛下戒酒百日,自己才能留在朝中為官。劉秀應允,但郭妃為了報父仇,設計將劉秀灌醉後,說姚期父子不臣之心,而且姚期酒後無德,對郭妃無禮。醉酒的劉秀,錯將姚期滿門抄斬
大將軍馬武聽聞後,闖宮犯駕,要求皇帝赦免姚期,但為時已晚。劉秀醉酒遷怒眾人,將老將功臣全部處斬,馬武聽到後,氣憤非常,用金磚擊頭自盡,這便是《打金磚》的劇情。而後劉秀處斬郭妃,到太廟祭祀時,又看到眾人的冤魂,在驚恐躲避時,劉秀從跌倒身亡,這便是《太廟》劇情。
但馬連良先生的弟子朱秉謙,將此劇目改良,變成護國軍師丞相鄧禹用死囚替換眾人,最後劉秀去太廟請罪時,發現眾位老將忠臣都平安無恙,君臣重歸於好。而姚期、馬武二人,則帶兵退敵,將功贖罪,結局圓滿。
戲曲中的劉秀形象,被歪曲的不成樣子。但歷史上的劉秀,是少有的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而且劉秀跟功臣舊將的關係,相處的非常融洽,賜給他們高官厚祿,但不允許他們過問政事。而劉秀的伴侶比較少,除了光烈皇后陰麗華,便是郭皇后郭聖通,還有一個妃子許美人。劉秀一生只有三個妻妾,是歷朝皇帝中后妃人數較少的皇帝之一。而且劉秀對后妃和外戚管理的特別嚴格,不會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
那麼為何很多人喜歡抹黑劉秀呢,有人考證過,那些戲曲的取材源於明代謝詔所作的歷史演義小說《東漢通俗演義》。而作者創作在書中抹黑光武帝劉秀的目的,則是暗諷明太祖朱元璋在處理功臣的事情上,殺戮刑罰過重。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他登基坐殿後對待百姓非常好,但是對待拉幫結派、多行不法的朝廷勳貴(主要是淮西勳舊),朱元璋非常警惕。所以在處置後來的“藍玉案”、“胡惟庸案”都存在打擊面太廣的情況,士大夫階層多被牽連其中。他們為了表示不滿(“火燒慶功樓”則是清代文人杜撰,為了抹黑朱元璋),又不敢直抒胸臆,於是在書中玩起指桑罵槐的遊戲,光武帝劉秀是因此而躺槍。
-
6 # 天下小蝦
提到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很多人對其評價是個非常完美的皇帝。但是有趣的是,京劇和河北梆子、秦腔等地方戲中很多曲目,卻特別熱衷抹黑他,從《草橋關》、《斬姚期》到後面的《打金磚》和馬連良先生子弟改編的《漢宮驚魂》都把光武帝劉秀塑造成一位貪戀美色,昏聵誤國的昏君形象。
這些故事的主線,實際上都差不多,說的是:為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銚期。他曾鎮守草橋關,劉秀對其特別倚重,是自己的心腹重臣。但劉秀晚年昏聵,寵愛郭妃,郭妃的父親郭榮因成為國丈,而被提拔為太師。太師郭榮多行不法,看不上朝中的文武勳貴。而姚期的兒子姚剛(歷史上姚期原型是銚期,而且並無姚剛此人),榮立戰功,被封為猛烈侯,在遊街誇官的時候,受到太師郭榮的侮辱。
姚剛年輕氣盛,失手打死國丈,闖下大禍。姚期知道後,綁子上殿,劉秀聽聞理由後,決定從輕發落姚期父子。姚期知道劉秀嗜酒誤事,於是跟劉秀約定,要陛下戒酒百日,自己才能留在朝中為官。劉秀應允,但郭妃為了報父仇,設計將劉秀灌醉後,說姚期父子不臣之心,而且姚期酒後無德,對郭妃無禮。醉酒的劉秀,錯將姚期滿門抄斬。
大將軍馬武聽聞後,闖宮犯駕,要求皇帝赦免姚期,但為時已晚。劉秀醉酒遷怒眾人,將老將功臣全部處斬,馬武聽到後,氣憤非常,用金磚擊頭自盡,這便是《打金磚》的劇情。而後劉秀處斬郭妃,到太廟祭祀時,又看到眾人的冤魂,在驚恐躲避時,劉秀從跌倒身亡,這便是《太廟》劇情。
但馬連良先生的弟子朱秉謙,將此劇目改良,變成護國軍師丞相鄧禹用死囚替換眾人,最後劉秀去太廟請罪時,發現眾位老將忠臣都平安無恙,君臣重歸於好。而姚期、馬武二人,則帶兵退敵,將功贖罪,結局圓滿。
戲曲中的劉秀形象,被歪曲的不成樣子。但歷史上的劉秀,是少有的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而且劉秀跟功臣舊將的關係,相處的非常融洽,賜給他們高官厚祿,但不允許他們過問政事。而劉秀的伴侶比較少,除了光烈皇后陰麗華,便是郭皇后郭聖通,還有一個妃子許美人。劉秀一生只有三個妻妾,是歷朝皇帝中后妃人數較少的皇帝之一。而且劉秀對后妃和外戚管理的特別嚴格,不會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
那麼為何很多人喜歡抹黑劉秀呢,有人考證過,那些戲曲的取材源於明代謝詔所作的歷史演義小說《東漢通俗演義》。而作者創作在書中抹黑光武帝劉秀的目的,則是暗諷明太祖朱元璋在處理
-
7 # 中國戲曲
提到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很多人對其評價是個非常完美的皇帝。但是有趣的是,京劇和河北梆子、秦腔等地方戲中很多曲目,卻特別熱衷抹黑他,從《草橋關》、《斬姚期》到後面的《打金磚》和馬連良先生子弟改編的《漢宮驚魂》都把光武帝劉秀塑造成一位貪戀美色,昏聵誤國的昏君形象。
這些故事的主線,實際上都差不多,說的是:為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銚期。他曾鎮守草橋關,劉秀對其特別倚重,是自己的心腹重臣。但劉秀晚年昏聵,寵愛郭妃,郭妃的父親郭榮因成為國丈,而被提拔為太師。太師郭榮多行不法,看不上朝中的文武勳貴。而姚期的兒子姚剛(歷史上姚期原型是銚期,而且並無姚剛此人),榮立戰功,被封為猛烈侯,在遊街誇官的時候,受到太師郭榮的侮辱。
姚剛年輕氣盛,失手打死國丈,闖下大禍。姚期知道後,綁子上殿,劉秀聽聞理由後,決定從輕發落姚期父子。姚期知道劉秀嗜酒誤事,於是跟劉秀約定,要陛下戒酒百日,自己才能留在朝中為官。劉秀應允,但郭妃為了報父仇,設計將劉秀灌醉後,說姚期父子不臣之心,而且姚期酒後無德,對郭妃無禮。醉酒的劉秀,錯將姚期滿門抄斬。
大將軍馬武聽聞後,闖宮犯駕,要求皇帝赦免姚期,但為時已晚。劉秀醉酒遷怒眾人,將老將功臣全部處斬,馬武聽到後,氣憤非常,用金磚擊頭自盡,這便是《打金磚》的劇情。而後劉秀處斬郭妃,到太廟祭祀時,又看到眾人的冤魂,在驚恐躲避時,劉秀從跌倒身亡,這便是《太廟》劇情。
但馬連良先生的弟子朱秉謙,將此劇目改良,變成護國軍師丞相鄧禹用死囚替換眾人,最後劉秀去太廟請罪時,發現眾位老將忠臣都平安無恙,君臣重歸於好。而姚期、馬武二人,則帶兵退敵,將功贖罪,結局圓滿。
戲曲中的劉秀形象,被歪曲的不成樣子。但歷史上的劉秀,是少有的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而且劉秀跟功臣舊將的關係,相處的非常融洽,賜給他們高官厚祿,但不允許他們過問政事。而劉秀的伴侶比較少,除了光烈皇后陰麗華,便是郭皇后郭聖通,還有一個妃子許美人。劉秀一生只有三個妻妾,是歷朝皇帝中后妃人數較少的皇帝之一。而且劉秀對后妃和外戚管理的特別嚴格,不會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
為什麼有的戲曲要說劉秀殺功臣呢?
有人考證過,那些戲曲的取材源於明代謝詔所作的歷史演義小說《東漢通俗演義》。而作者創作在書中抹黑光武帝劉秀的目的,則是暗諷明太祖朱元璋在處理功臣的事情上,殺戮刑罰過重。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他登基坐殿後對待百姓非常好,但是對待拉幫結派、多行不法的朝廷勳貴(主要是淮西勳舊),朱元璋非常警惕。所以在處置後來的“藍玉案”、“胡惟庸案”都存在打擊面太廣的情況,士大夫階層多被牽連其中。他們為了表示不滿(“火燒慶功樓”則是清代文人杜撰,為了抹黑朱元璋),又不敢直抒胸臆,於是在書中玩起指桑罵槐的遊戲,光武帝劉秀是因此而躺槍。
回覆列表
戲嘛不能當真,逢場作戲而已。
文學,戲劇裡被冤的何止劉秀。潘金蓮,武大郎,陳世美,都是大好人,還不是被傳歪了。
周瑜也不是小肚雞腸之輩,還不是被寫的心胸狹窄,活活的被那牛鼻子老道氣死了!
所以看看玩而已,何必當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