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優

    民國時期,商家一般用“讓利”這個詞。

    顧名思義 商家讓出一部分利潤 例如 買5尺布,多讓你一尺,給6尺。

    打折這個詞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應該是美國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商家搞出來的促銷方式。

  • 2 # 草魚兒說史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的購買力大約相當現在700多元。

    一塊壹元的大洋等於七錢二分白銀,相當是銀一兩。有的人說相當現在700多元。那時候有100塊大洋就算中產階級了。魯迅在北京買套四合院是八百多大洋。現在的北京一套四合院要上億了。民國初期,三塊大洋可以買一頭耕牛。

    大洋的歷史:

    民國初年的中國貨幣是兩、圓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圓,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圓為單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1934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

    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放棄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定貨幣(即法幣),同時收回銀圓。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直至1948年金圓券風暴後,銀圓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中華民國政府並短暫發行等同於銀圓的紙幣,稱銀圓券。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撤出中國大陸,數個月後,銀圓及銀圓券均在中國大陸進入歷史。

  • 3 # 歷史笑春風

    民國年間當然有打折一說了。我們有很多人都聽過相聲《賣布頭》,這個相聲裡就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述了民國年間,在集會上賣布頭的情況。這個相聲是以真人真事改編的,是當時的一個賣布頭的,一遍編歌一邊賣布頭。

    一塊布頭按照他唱的,打這個折,再讓價,怎麼聽怎麼便宜。可買回去就發現吃虧上當了,買得貴了。這個賣布頭的甚至把整匹的布撕開了賣,可那些人就是覺得他賣的便宜。後來說相聲的把他的事情編成段子,說的現今。

    在民國的時候,很多商鋪都有打折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民國的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描寫。在商鋪前樹立一個打折的招牌,或者專門派夥計在門口吆喝。不但有打折活動,還有折上折的活動,可謂花樣百出。

    在陳存仁先生的回憶錄《銀元時代生活史》中就記錄了一件趣事。他的一位朋友樊劍剛來找他投資。他和樊劍剛一起去現場看看,原來樊劍剛是做印書買書生意的。樊劍剛專門印刷那些沒有版權的古書,比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而價格卻非常之低,叫做一折八扣。

    也就是原來一塊錢的書,現在只賣八分錢。由於印刷的數量巨大,即便是這樣便宜,樊劍剛也能夠賺錢。後來樊劍剛以此起家,成為上海有名的“紙老虎”。

    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在民國的時候,打折是一種商家經常使用的手段。而且打折的方式、方法花樣翻新,貫穿於每個行業之中。

  • 4 # 月鹿

    民國時期有打折了,其實早在晚清就有折扣一說。何剛德 《春明夢錄》卷下:“京倉米既壞,京官領米不能挑剔,只付與米鋪打折扣而已。”

    葉聖陶 《多收了三五斗》:“白白的米換不到白白的現洋錢,好像又被他們打了個折扣,怪不舒服。”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餘十八部,不能折扣矣。” 

    折扣,是商品買賣中的讓利、減價,是賣方給買方知的價格優惠,但買賣雙方給予或者接受折扣都要明示並如實入帳。法律上對摺扣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本規定所稱折扣,即商品購銷中的讓利,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以明示並如實入帳的方式給予對道方的價格優惠,包括支付價款時對價款總額按一定比例即時予以扣除和支付價款總額後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還兩種形式專。折扣店是指以銷售自有品牌和週轉快的商品為主,限定銷售品種,並以有限屬的經營面積、店鋪裝修簡單、有限的服務和低廉的經營成本,向消費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為主要目的的零售業態。

  • 5 # 畫素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打折促銷成了商家們的新噱頭,從一開始的線下各種節日大促,到線上的618、雙十一、雙十二等等,各式各樣的促銷手段層出不窮。

    但,天真的你千萬別以為這些促銷手段是近年才有的新花樣。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的民國時期,精明的商家就已抓住顧客愛佔便宜的心理,各種打折促銷的手段,比起今日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了那個時候肯定是沒有“618”、“雙十一”、“雙十二”之類的節日,那個時期的商家們主要打折促銷都集中在“雙十節”與“聖誕節”

    “雙十節”大促銷

    所謂的“雙十節”其實就是那個時期的“國慶節”,為全年最大的商業促銷節日。自打1912年這一節日誕生之後,商家們就發現其中蘊含的無限商機。同年10月10日也就是“雙十節”當天,全國上下張燈結綵以示慶祝,當天的《申報》率先刊登了一則“五洲大藥房”的人造自來血廣告,在紀念武昌起義的同時,又將雙十節元素嵌入,為此後雙十節廣告提供了可參考的藍本

    有了“五洲大藥房”帶的頭,商家發現了這是一個兜售商品的絕佳機會。他們學會了在各種媒介報紙上刊登大版面的廣告來吸引消費者。如32年10月1日的《申報》第二版,上面共有8個廣告,涉及品類有酒水、食品、皮貨、洋貨等,且不乏“大減價”、“大廉價”等一類打折促銷的“利益點”,吸引消費者上門購買

    此後,各大報館、出版商也把目光瞄準“雙十節”。以《申報》為例,其特意為讀者增加了“雙十節”專刊一大張、國慶畫報一大張;良友圖書更是舉辦為期長達一個月的打折活動,各種書籍、畫刊以低於8折的價格銷售;商務印書館更是將袖珍版的《王雲五大辭典》以5折的價格銷售。

    畢竟“雙十節”期間,全國放假,只有口袋裡面有點小錢的,趁著各商家做促銷活動,出門消費肯定是第一選擇。

    此外,除了打折活動外商家還採取了類似我們現在的“買就送”手段。如《申報》第四版,中法大藥房就打出了“大廉價”、“大贈品一個月”的廣告,送給消費者長期優惠券和還券摸彩、連環得獎、連環贈獎的促銷活動。

    “聖誕節”也瘋狂

    除去“雙十節”這一瘋狂的購物節外,屬於舶來節日的“聖誕節”也是民國時期一個十分重大的購物節,是商家用來做促銷噱頭的香餑餑。

    因為“聖誕節”屬於外華人的節日,所以這些大促主要以洋行為主要推動者。以銷售洋貨為主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為例,每到聖誕節他們早早的便在《申報》上刊登廣告。如1932年永安百貨在報刊上寫到:“明天就是聖誕了,應該怎樣享受快樂的日子呢?請來吧,我們已經恭敬地預備了許多冬節的東西,供貴客們選買。”

    除了打折和廣告的手段外,商家們為了招攬生意,還會專注提升和樹立自己的品牌,這就和我們現在的品牌還概念是一樣的,以達到人人盡知的可能。同時也會邀請名人為自己的品牌代言,如民國時期的影星胡蝶、阮玲玉、黎莉莉甚至名伶梅蘭芳等等,都曾為商家代言,出現廣告中。

    所以,千萬不要再以為打折、促銷、廣告、請代言人這些是我們現代才有的哦~早在一百年前,商家們就已經玩透了。

  • 6 # 下飯盤點站

    當然有

    但別以為促銷購物是近年才有的新花樣,其實早在民國時期,精明的商家就已抓住顧客愛佔便宜的心理,各種營銷手段比之今日也毫不遜色。只不過那時候沒有什麼“雙十一”的噱頭,打折促銷都集中在兩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國慶節”和“聖誕節”。

    慶祝“雙十節” 商家忙促銷

    “雙十節”是民國時期的國慶日。自從這個節日一誕生,商業領域的大老闆小掌櫃就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1912年10月10日這天,全國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在當天的《申報》上,刊登了一則“五洲大藥房”的人造自來血廣告,在紀念武昌起義的同時,將雙十節元素嵌入廣告,為以後的許多雙十節廣告提供了藍本。

    從此精明的商家抓住這個時機兜售商品,他們在當時最流行的大眾媒介報紙上刊登大量廣告吸引顧客。以1932年10月1日《申報》第二版為例,全版一共有8個廣告,品種涉及皮貨、紡織品、綢緞洋貨局、酒水、食品、鞋子等,充斥著“大廉價”“大減價”的字樣。

    報館、出版商也瞅準了國慶商機。《申報》向讀者加贈雙十增刊一大張、國慶畫報一大張。良友圖書公司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打折活動,各種書籍、畫刊一律以低於8折的價格銷售。商務印書館則將袖珍版的《王雲五大辭典》以5折的價格銷售。

    民國時期沒有網路,物流也沒有今天這樣發達,消費者如果想撿實惠必須得到店裡去消費。國慶日當天,全國放假,只要口袋裡有錢,趁著大優惠,出門消費是最好不過的了。除了降低價格外,商家還採用買就送的手段來促銷,比如,在當天的《申報》第四版上,中法大藥房就打出了“大廉價”加“大贈品一個月”的廣告,具體內容是:“加送長期廉價券,還券時摸彩得獎,連環贈獎,機會無窮。”

    舶來“聖誕節” 購物也瘋狂

    民國時期,除了雙十節被炒成熱熱鬧鬧的購物節,舶來品的聖誕節也被商家用來作為促銷的噱頭。以銷售洋貨為特色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每到聖誕節前就會在《申報》上打廣告。1932年12月24日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明天就是聖誕了,應該怎樣享受快樂的日子呢?請來吧,我們已經恭敬地預備了許多冬節的東西,供貴客們選買。”廣告中羅列琳琅滿目的商品,“裝潢的、聖誕應用的、兒童玩耍的應有盡有,而且都是最新的精緻鮮明的貨品。這裡敬祝貴客,聖誕日得到無限的快樂!”

    民國時期華洋雜處、中西交融,商家的促銷手段也頗具時代特色。但無論民國也好,現如今也好,老百姓買東西就圖個實惠,這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 7 # 歷史風物誌

    打折一詞其實很早就有,只不過原來不是用在形容商業營銷手段,以前很多的話本創作中都會出現“打折XXX的腿”這樣的橋段。在營銷手段中,打折和折扣是近義詞,可以很肯定的是民國時期已經出現了打折的營銷手段。早在清朝雍正的硃批諭旨中就曾出鮮果折扣一詞,如雍正九年十一月在一份奏摺中就有“將恩賞生息銀兩以九五折扣發給各典鋪”的記錄。當時事情的始末是因為一個叫王紹緒的提督貪汙,將朝廷發放的生息銀打九五折發放。儘管這個不屬於商業案例,但可見折扣一詞最遲在雍正時期就已經有了。

    其實古代的營銷手法中很早就有類似折扣的營銷手段,如“讓利幾成”在某些時候也是指折扣行為,只是當時商業比較信奉的是“貨真價實”的手法,所以營銷手段用的並不多。但是清朝時期,和西方國家的貿易,使得很多的商業也吸納的西方的營銷手段,折扣正式一詞應用在貿易中,應該就是當時興起的。而清末至民國時期,西方勢力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很多的商人也都改變商業的理念,打折或者說是折扣在民國年間非常的普遍了。

    不僅僅是打折,什麼“再來一瓶”這種有獎的商品、買一送一、虧本大甩賣、限購、週年慶大讓利等等營銷手段在民國時期都已經是很成熟的營銷手段了。而且這些並不是空口白話,都是在當時的各類報紙中留下過實際案例的。可以說現在大部分的營銷手段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更新的只不過是商品、商業以及傳播推廣的媒介而已。

    ※※※※※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酒精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