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類認知,意識產生和作用,人類認知,記憶等作用機理,人類的智慧原理是什麼,還有,智慧,認知,意識,思維和科學知識文化,還有學習的聯絡與區別,謝謝指教。
5
回覆列表
  • 1 # 中承明

    人類的大腦結構與心理功能決定了人類有意識。人大腦的心理特性(心理功能)就是意識功能,意識功能的產品就是”意識形態”。意識功能與意識形態合稱為”意識”。

    心理功能包括感受、思維和記憶,思維的本質就是邏輯執行(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

  • 2 # 木木西里

    應該說,不僅人類有意識,高等動物都有意識(感知、認知、判斷、記憶、想象、思考、動機、行為)。意識是人類對高階神經心理活動想象的概念概括,雖然有的人狹隘地只認同人才有意識,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動物與人類共享著同樣一套意識機制,那就是“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而人類思維的本質正是“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高度有序的電生化活動。

    關於大腦

    對於包含人類在內的動物來說,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並負責思考。大多數動物的大腦位於頭部,受到頭骨的保護,並且靠近視覺、聽覺、平衡感、味覺和嗅覺等主要感覺器官。雖然所有脊椎動物都有大腦,但大多數無脊椎動物也都有集中的大腦或個別神經節的集合。原始動物如海綿根本沒有大腦。大腦可能非常複雜,例如,人類大腦包含大約86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多達1萬個神經元相連。

    上圖:來自新型Connectom掃描器的全腦擴散光譜影象,顯示出人腦中的神經纖維束走向。

    理解大腦與思維之間的關係,即“思想-身體問題”是哲學史上的核心問題之一。這在哲學和科學上都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許多哲學家發現,認知可以透過腦組織(即神經元和突觸)等物理物質來實現,這是不可思議的。笛卡爾就曾對意識與腦的關係進行過廣泛的思考,他發現用機械術語來解釋反射和其他簡單行為是可行的,儘管他不相信複雜的思想,特別是語言,可以僅透過物理大腦來解釋。

    物質大腦與意識之間強烈關係的最直接的科學證據是對大腦的物理改變對意識帶來的影響,例如創傷性腦損傷和精神性藥物使用。所以從現象和經驗上,大眾都能夠得出大腦與意識的關係。

    在抽象的哲學之外,意識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如今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諸多具體的科學領域,包括理解心理活動和大腦活動之間的關係,藥物影響認知的確切機制以及意識的神經相關性等等。

    人類意識產生的歷史軌跡

    人類進化的時間跨度大約有700萬年,從黑猩猩屬分離到5萬年前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在這個時間跨度中,前300萬年可能大概講述的是查德人猿(人科動物最早的祖先)的進化史,接下來的200萬年大概是被南方古猿所領銜,而最後的200萬則涵蓋了人屬發展(舊石器時代)的歷史。人類智慧的許多特徵,例如同理心、哀悼、儀式以及符號和工具的使用,在類人猿中已經很明顯,儘管其複雜程度低於人類。人類意識漸進進化的路徑大致由古生物學和考古學所證實,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區分動物和人類的意識的本質——人類的意識基本上不可能是神授的,也不大像是外星人賦予的,就是自己長成這樣的。

    上圖:從查德人猿到現代人腦量的連續變化。自200萬年前,類人猿的腦量開始快速上升。

    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神經系統是意識的物理基礎。在系統層面,神經科學家研究生物神經網路如何在生理上發生相互作用以產生諸如反射、多感覺整合、運動協調、晝夜節律、情緒反應、學習和記憶等心理功能和內容。

    對每一個神經元來說,接受來自其他神經元的生物電刺激並將超越特定門限值的電刺激以不同的權重向其他神經元傳遞就是意識的微觀基本原理。此模式在當今熱門的人工智慧領域已經被充分地數學模型化,而以數學抽象之後的神經元模型能夠更清楚地揭示神經產生智慧以及意識的機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AI(人工智慧)。

    上圖:神經元的基本結構,下面要用到這些概念。

    人工神經元

    人工神經元的基本模式就是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各個方面:

    樹突 - 在生物神經元中,樹突充當了輸入端的角色。這些樹突允許細胞從大量(大於1000個)相鄰神經元接收訊號。每個樹突能夠以各自的“權重值”對輸入的電脈衝訊號進行“加成”。樹突上的突觸末端神經遞質與突觸內的神經遞質可以實現對生物電流訊號的放大和抑制,不同濃度的神經地質和相關信使化學分子造就了不同突觸的導電差異,因而形成某種“權重”(權重在這裡的基本含義就是各條路線輸入的訊號的“份量”),而這種權重就是記憶的形成基礎。神經元胞體 - 在生物神經元中,神經元胞體相當於某種加權求和過程(或者說某種綜合過程)。由於正和負訊號(激發和抑制)從樹突到達體細胞,透過在細胞體內的溶液中混合在一起的簡單特性,正負離子被有效地加總(多路訊號變成單路訊號),這實際上是一種資訊簡化和抽象的過程。軸突 - 軸突從神經元胞體的求和行為中獲取訊號,相當於輸出端。軸突基部的開口能夠對胞體內細胞質液體的電位進行取樣,一旦胞體達到一定的電位,軸突將沿其長軸把訊號脈衝傳遞給其末端連線的多個下游神經元細胞的樹突。從這一點說,軸突還有某種“門限”的作用,也就是說要超過一定的強度才會發出訊號,低於這個強度就保持靜默。這是生物神經元的一個重大特點,這種門限的微觀特徵會表現為生物總體智慧的宏觀特徵。

    因此模擬上述生物神經元的結構,人工神經元可以透過數學公式的方式來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工作模式。

    上圖:一個簡單的多層人工神經元系統的工作過程示意——這實際上是對外部輸入特徵的總結過程。

    人工神經元需要先“訓練”建立人工神經系統中的“權重體系”,即每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連線的“強度值”;在學習完畢後,在實際應用時,新鮮的輸入資訊會按既定的權重值來得出“判斷”結果。

    這個過程和生物神經系統的工作模式幾乎完全一樣。然而,與大多數人工神經元不同,生物神經元以離散脈衝發射。每次體內電勢達到一定閾值時,脈衝沿軸突傳遞。這種脈衝可以轉化為連續值。軸突發射的速率(每秒啟用的速率)直接轉換成相鄰細胞傳入信使化學物質離子的速率。生物神經元發射得越快,附近的神經元就越快積累電勢(或失去電位,取決於連線到發射的神經元的樹突的“權重”)。正是這種轉換允許計算機科學家和數學家使用可以輸出不同值(通常從-1到1)的人工神經元來模擬生物神經網路。

    上圖:計算機模擬的大腦皮層錐體神經元的影象,揭示分叉的樹突表現出複雜計算行為,而不僅僅是作為被動連線。

    人類的意識就產生於巨量的神經元之間以上述模式有序相互作用的宏觀過程。

    目前在計算神經科學領域,已經開發出大規模的模擬人類大腦的人工智慧模型,對簡化和有效的大腦區域功能進行模擬,例如丘腦、基底神經節、前額葉皮層、運動皮質和枕葉皮質,而後更復雜的模擬還可以進行學習、響應視覺刺激、協調運動反應、形成短期記憶,並學會響應圖案等等。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除了開發出能夠針對特定問題進行智慧學習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實際上人工智慧的深度遠遠不及生物神經網路),例如阿法狗(AlphaGo)就是面向圍棋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應用,而它已經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了類似人類一般的“意識”,例如阿法狗會受到對手出其不意的新招的迷惑,會基於以往的經驗對策略進行創新。

    如果將阿法狗的神經網路再加寬加深若干倍,用通用的超級量子計算機來執行,是不是就能產生出類似甚至超人類的意識呢?很有可能呢!因為人類已經掌握了意識的本質了!

    總結

    人類意識的本質是神經元基本電生化工作模式的宏觀集合,而智慧是意識的高階部分,是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過若干代的自然選擇對這麼一種複雜的智慧系統進行的“自然訓練”而產生的一套高度發達的生物神經元網路學習體系。而目前人類已經透過自己的智慧在另一種非生物的機制上覆制了這套體系並取得成功,這反過來闡釋了這套體系的基本工作原理,也闡釋了智慧和意識的本質。

  • 3 # 趙曼瑩

    一個人的意識越強就越聰明。一個人一出生意識慢慢增強,有說“三歲定八十”,三歲時意識感覺達到作為人的強度。以後意識在人的學習中越來越強。

    那麼人為什麼出生會有意識,而意識一旦沒有後人就會死呢?

    那麼人的意識在什麼時候就有的呢?為什麼意識會失去?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讓意識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

    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機器新的時候運轉順暢,當其用久了就需要加油。最後機器零件磨損後機器透過維修直到徹底損壞不能用。

    人也一樣。但是人的意識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當嬰兒在母體吸取養分的時候是什麼讓他生什麼讓他死的?

    看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當人身體好的時候,意識不會離開我們。當人身體不好的時候,意識——大腦對身體感受的意識會讓我們難受直到我們忍受不了,意識離開身體人就會沒有知覺,這時人會死亡。但是有些現象是——人以植物式存在,他對外界的影響沒有反應,但他卻仍然可以有生命體徵,於是這個人有沒有意識?如果他是生存的為什麼又沒有意識?如果他是死亡的為什麼會有生命體徵?

    由此我聯想到嬰兒在母體裡也有點像植物人。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嬰兒有了意識?是什麼讓嬰兒在誕生後有第一聲啼哭?

    首先嬰兒必須身體各功能正常,這是必須條件。有一個問題是,嬰兒是在出生前有意識,還是出生後才有意識?既然有意識之前必須功能正常,那麼嬰兒必須出生後才能用健康的身體承載意識。那麼可以說植物人如果身體機能健全也可以像嬰兒重新得到意識嗎?

    是不是嬰兒如何得到意識,植物人就可以如何重拾意識?

    那麼嬰兒是如何得到意識的呢?

    既然嬰兒的意識在出生後逐漸加強,那麼植物人的意識能夠逐漸恢復嗎?

    有一說,人有靈魂。如果猜想靈魂是意識,人不能沒有靈魂和意識,靈魂如果是腦電波,腦電波是怎樣產生的?

    只要知道腦電波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樣存在的,它又是怎樣消失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操控腦電波的運作與決定它的去留?

    一個人是如何能夠看得見?必須有光照進眼睛。那麼人一出生後眼睛遇到光,當光進入眼睛產生了什麼?一定是看見了物體。那麼是不是隻要有光進入人的眼睛,人就能生存?當光不能進入眼睛人就死亡?那麼植物人能不能用光重新點亮生命?

    當一個人被宣佈死亡後,他的瞳孔會放大,為什麼?難道瞳孔放大後,光就不能進入眼睛了嗎?那麼眼睛是如何呼應光的?如何利用光讓人的大腦感知世界的呢?是不是隻要人的眼睛可以吸收光線,人就永遠能夠看得見,那麼盲人的眼睛為什麼看不到東西?盲人不能看見,那麼光能不能進入盲人的眼睛?很明顯是可以的,為什麼?如果光不能透過眼睛進入大腦,人是不是就像嬰兒時期?就像植物人?那麼當光進入眼睛,嬰兒就有意識,那麼光是不是生命的必須?必須有光,人才能看得見?如果世界沒有光,人就不能看得到,那麼是不是說沒有了光人即使是生存的但也毫無意義?

    因為大腦的神經元傳遞需要生物電,那麼生物電是怎樣從無到有的?如果我們猜想光進入眼睛沒有消失而成了生物電呢?因為電也是光的一種,那麼光進入眼睛以生物電的形式存在,也不是不可能的。於是,是否只要大腦存在生物電的時候人的意識就會存在?

    那麼如果植物人大腦重新有電,植物人就可以甦醒了嗎?

  • 4 # 使用者思緒87

    地球村裡有植物,動物!動物主體分卵生,胎生!人屬胎生,靈長類。有思想開始產生。隧人氏鑽木取火,炎帝神農氏嘗百草,黃帝問岐伯,談治病養生。已過五千年。回追二千年,太昊伏羲氏始作八卦,結繩計數,描字!……淺談人類意識發生,發展,變化,思治,演義!總之,我也是書中來,用哲學思想想問題,觀發展!……謝謝你提問!

  • 5 # 白鶴山人851

    “人類為何有意識?思維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在中國文化裡數千以前古人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在此也簡單的說幾句:

    人,是陰陽造化的動物,屬於萬物蒼生。在同一個世界裡也就同一個地天,受到同樣的環境影響。在中國古人認為這個環境就是“陰陽五行”。

    陰陽未判之前那是混沌世界,分陰別陽也就產生了能量,執行宇宙。星體隨著運動產生磁場,這個磁場也隨著星體不同而能量不同。

    地球是星體之一,所以,人當先法地而後法天,天地法自然。意味著人降生來得先把兩腳立地才能知道天在哪裡。有天有地,有陰有陽,萬物因此而生長。地球水多,有土石,土石有金,(包括各類金屬);太陽居天烘烤大地水汽升騰成雲雨,土下有水則升騰,草木生。隨著地球運動四季分別。天有火,地有火,五行具備。地球之上陰陽升降沉浮調和五行造化萬物。

    萬物生,陰陽造化萬物有感,植物雖不能言同樣感應陰陽造化之功。隨其性而所感不一。天人萬物相應,人不時運麥苗不秀,麥苗因有感陰陽不調而萎衰,人因陰陽不調運亂身災。動物亦如之,魚居水而感水性陰陽,鳥居山而觸陰陽林間。順則魚肥鳥美,亂則魚臥灘頭,鳥息路邊。

    山物水族,隨其性自有分別,同樣有喜有悲。

    萬物之中其同性相投,本來同。故,天災地難,萬物悲,滿山動物不安然。是“意識”。

    人,五數具備,天地應人。這個意識比較強與生俱來。人分三部應天、地、人。喜怒哀樂先天所感,故名“先天意識”。所以,幼兒襁褓不知父母天地,意識存在喜怒哀樂,或哭或笑自然所應先天有感三部。

    人,自降生來,五官開通,未識天地而先識父母,先立地而後知天。隨環境而生思,維在其性,先天所主其本在於腎,居天能系宇宙,在人是人心腦,泥丸好靜,屬“奇恆”。臟腑各有神志,隨其偏性而思維不等。

    人,思維以後天補其先天,學習有感以補思維,環境改變思維;但是,也隨思欲增加而損五臟,七情雜亂而傷神志。智慧思維進步人衰老矣。其性得補而命不久存,可惜了不是?

    “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但是科學科技時代,金錢物慾無限,人心外求何時得靜呢?心不靜則入束縛深淵,維度去遠矣。遠者,維網不張而已。

  • 6 # 清照影

    人類的意識與人類的誕生一樣神秘莫測。上常造人,猿猴進化為人,都是西方的解釋,中土的傳說是女媧造人,但女媧又是哪兒來的。

    不過說到意識,中國的漢語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漢字的“意"有兩層含義,一是"音+心",表達音樂般快樂的心,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一是"立+日+心",把心每天立起來。"識"也有兩層含義:一是"訁+只",只針對語言;一是“訁+口+八",把言語用口傳遞出去。

    因此,意識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心"和"口",口容易明白,用口這個器官用語言這個交流工具表達,以讓別人認識,理解,明白,進而傳承。至於什麼是心?又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了。

    人類思維的本質是什麼?一一讓人更成為人!

  • 7 # 宇宙探索

    首先說一點,這種問題不會有任何人能給你滿意的答案,因為問題不僅僅牽扯到意識的本質,還有生命的本質。對於意識和生命本質,科學家們目前並不十分確定,只能根據先有意識和生命表現出來的東西加以研究!如果我們真弄清楚了意識的真正本質,人工智慧會有質的變革!

    那麼目前對意識的理解是如何的呢?

    科學家們曾經對人腦做過簡單的實驗,用脈衝電流刺激大腦皮層體感區,被實驗者就會產生知覺,這說明人腦就是產生意識的載體!

    那麼意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隨著地球物種進化,人腦進化到了對外部客觀世界反應的複雜程度。舉個例子,科學家們透過研究螞蟻的群居方式發現,單個螞蟻並不具備意識,但眾多螞蟻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類似大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形式,透過這種結構,螞蟻群可以更好地傳遞資訊,感知外面世界的變化並做出相應反應!

    我們大腦的神經單元就類似一個個螞蟻個體,只有按一定的結構構建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產生意識!

  • 8 # 柳葉同學

    我認為自我意識是逐步形成的,我們無非是比其他生物擁有一顆更為優越的頭腦。剛出生的嬰兒,意識還沒完全形成,就好比我們所說的懵懵懂懂,隨著大腦的發育,漸漸對周圍的環境事物等產生反饋,進而慢慢形成你我的這種獨立意識,從根本來說,我們的意識來自周圍人和物,來自大自然,來自整個世界。

  • 9 # 小宇堂

    應該說,不僅人類有意識,高等動物都有意識(感知、認知、判斷、記憶、想象、思考、動機、行為)。意識是人類對高階神經心理活動想象的概念概括,雖然有的人狹隘地只認同人才有意識,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動物與人類共享著同樣一套意識機制,那就是“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而人類思維的本質正是“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高度有序的電生化活動。

    關於大腦

    對於包含人類在內的動物來說,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中心並負責思考。大多數動物的大腦位於頭部,受到頭骨的保護,並且靠近視覺、聽覺、平衡感、味覺和嗅覺等主要感覺器官。雖然所有脊椎動物都有大腦,但大多數無脊椎動物也都有集中的大腦或個別神經節的集合。原始動物如海綿根本沒有大腦。大腦可能非常複雜,例如,人類大腦包含大約86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多達1萬個神經元相連。

    上圖:來自新型Connectom掃描器的全腦擴散光譜影象,顯示出人腦中的神經纖維束走向。

    物質大腦與意識之間強烈關係的最直接的科學證據是對大腦的物理改變對意識帶來的影響,例如創傷性腦損傷和精神性藥物使用。所以從現象和經驗上,大眾都能夠得出大腦與意識的關係。

    在抽象的哲學之外,意識和大腦之間的關係如今越來越多地涉及到諸多具體的科學領域,包括理解心理活動和大腦活動之間的關係,藥物影響認知的確切機制以及意識的神經相關性等等。

    人類意識產生的歷史軌跡

    人類進化的時間跨度大約有700萬年,從黑猩猩屬分離到5萬年前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在這個時間跨度中,前300萬年可能大概講述的是查德人猿(人科動物最早的祖先)的進化史,接下來的200萬年大概是被南方古猿所領銜,而最後的200萬則涵蓋了人屬發展(舊石器時代)的歷史。人類智慧的許多特徵,例如同理心、哀悼、儀式以及符號和工具的使用,在類人猿中已經很明顯,儘管其複雜程度低於人類。人類意識漸進進化的路徑大致由古生物學和考古學所證實,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區分動物和人類的意識的本質——人類的意識基本上不可能是神授的,也不大像是外星人賦予的,就是自己長成這樣的。

    上圖:從查德人猿到現代人腦量的連續變化。自200萬年前,類人猿的腦量開始快速上升。

    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神經系統是意識的物理基礎。在系統層面,神經科學家研究生物神經網路如何在生理上發生相互作用以產生諸如反射、多感覺整合、運動協調、晝夜節律、情緒反應、學習和記憶等心理功能和內容。

    上圖:神經元的基本結構,下面要用到這些概念。

    人工神經元

    人工神經元的基本模式就是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各個方面:

    樹突 - 在生物神經元中,樹突充當了輸入端的角色。這些樹突允許細胞從大量(大於1000個)相鄰神經元接收訊號。每個樹突能夠以各自的“權重值”對輸入的電脈衝訊號進行“加成”。樹突上的突觸末端神經遞質與突觸內的神經遞質可以實現對生物電流訊號的放大和抑制,不同濃度的神經地質和相關信使化學分子造就了不同突觸的導電差異,因而形成某種“權重”(權重在這裡的基本含義就是各條路線輸入的訊號的“份量”),而這種權重就是記憶的形成基礎。

    神經元胞體 - 在生物神經元中,神經元胞體相當於某種加權求和過程(或者說某種綜合過程)。由於正和負訊號(激發和抑制)從樹突到達體細胞,透過在細胞體內的溶液中混合在一起的簡單特性,正負離子被有效地加總(多路訊號變成單路訊號),這實際上是一種資訊簡化和抽象的過程。軸突 - 軸突從神經元胞體的求和行為中獲取訊號,相當於輸出端。軸突基部的開口能夠對胞體內細胞質液體的電位進行取樣,一旦胞體達到一定的電位,軸突將沿其長軸把訊號脈衝傳遞給其末端連線的多個下游神經元細胞的樹突。從這一點說,軸突還有某種“門限”的作用,也就是說要超過一定的強度才會發出訊號,低於這個強度就保持靜默。這是生物神經元的一個重大特點,這種門限的微觀特徵會表現為生物總體智慧的宏觀特徵。

    因此模擬上述生物神經元的結構,人工神經元可以透過數學公式的方式來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工作模式。

    上圖:一個簡單的多層人工神經元系統的工作過程示意——這實際上是對外部輸入特徵的總結過程。

    人工神經元需要先“訓練”建立人工神經系統中的“權重體系”,即每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連線的“強度值”;

    在學習完畢後,在實際應用時,新鮮的輸入資訊會按既定的權重值來得出“判斷”結果。

    這個過程和生物神經系統的工作模式幾乎完全一樣。然而,與大多數人工神經元不同,生物神經元以離散脈衝發射。每次體內電勢達到一定閾值時,脈衝沿軸突傳遞。這種脈衝可以轉化為連續值。軸突發射的速率(每秒啟用的速率)直接轉換成相鄰細胞傳入信使化學物質離子的速率。生物神經元發射得越快,附近的神經元就越快積累電勢(或失去電位,取決於連線到發射的神經元的樹突的“權重”)。正是這種轉換允許計算機科學家和數學家使用可以輸出不同值(通常從-1到1)的人工神經元來模擬生物神經網路。

    上圖:計算機模擬的大腦皮層錐體神經元的影象,揭示分叉的樹突表現出複雜計算行為,而不僅僅是作為被動連線。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除了開發出能夠針對特定問題進行智慧學習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實際上人工智慧的深度遠遠不及生物神經網路),例如阿法狗(AlphaGo)就是面向圍棋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應用,而它已經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了類似人類一般的“意識”,例如阿法狗會受到對手出其不意的新招的迷惑,會基於以往的經驗對策略進行創新。

    如果將阿法狗的神經網路再加寬加深若干倍,用通用的超級量子計算機來執行,是不是就能產生出類似甚至超人類的意識呢?很有可能呢!因為人類已經掌握了意識的本質了!

    總結

    人類意識的本質是神經元基本電生化工作模式的宏觀集合,而智慧是意識的高階部分,是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過若干代的自然選擇對這麼一種複雜的智慧系統進行的“自然訓練”而產生的一套高度發達的生物神經元網路學習體系。而目前人類已經透過自己的智慧在另一種非生物的機制上覆制了這套體系並取得成功,這反過來闡釋了這套體系的基本工作原理,也闡釋了智慧和意識的本質。

  • 10 # 語境思維

    這個問題,可以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的進一步探討與深刻驗證。

    先給答案:意識的本質是基於條件反射的資訊物質的應激反應。理由如下。

    資訊是一種以真空中的光子介質或傳播子的物質。根據蘭道爾原理:△Ek=kBln2...(1),其中,Ek=½mv²...(2),k=1.38×10⁻²³[J/K]是玻爾茲曼常數,B是資訊量,單位是位元[bit]。

    公式(1)寫成資訊定義:B=△Ek/kln2...(3),而根據光電效應方程:△Ek=h△f...(4),有:B=h△f/kln2...(5),

    公式(1)~(5)可謂“資訊方程組”,其物理意義:資訊是腦細胞生物電子的動能增量或所激發的光頻增量的指標。

    動物的意識,是簡單的條件反射機制形成的遺傳基因與學習環境而記憶資訊的存取活動。

    人類也是動物,人類的意識,只是遺傳了和/或學習了比較複雜的條件反射機制而已。

    從上述資訊方程組,尤其是方程(5)可見,資訊的本質是光電效應激發的電磁波或光子。

    如果您的大腦記憶了10G的資訊量,那麼有:½mv²=kBln2,設電子速度v=2.2×10⁶[m/s],

    生物電子承載的資訊質量:m=2kBln2/v² =2k×10¹³×0.693/(2.2×10⁶)²=4×10⁻²³[kg]。

    不難理解,意識=資訊≈思維≈精神≈靈魂。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靈魂也是有質量的!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 11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這是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苦苦思索的問題,卻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是人類科學最重要課題之一。有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各種腦電波和意識有很大關係。

    人類具有愛恨情仇、喜怒哀樂,我們的感官刺激著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的全身。這些都說明了人類是有意識的,而且只有人類的意識最為複雜。

    先來說說人類為何會有意識?

    由進化論可知,地球的所有生物都是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智慧生物。在周圍環境影響下,大腦與肢體配合得越密切,腦袋做出的反應越快越複雜,就越成功。

    20世紀70年代,英國數學家約翰·康威在劍橋大學做了一個生命密碼的實驗程式。程式中顯示了複雜的思維只是形成於一個簡單的規則。在一個網格中,如果有一個格子亮起,而其它格子是暗的,那麼那個格子就會孤單而滅;如果一個暗格附近有三個是亮的,那麼這個也會變亮…科學家根據這個規則研製出了智慧。

    2003年,德國的神經科學家弗里斯(Pascal Fries)曾對人類大腦γ、β和θ電波訊號產生的意識形態進行了研究,這些電波在大腦的振動頻率都不相同。γ波主要關係到冥想、感知、專注…大規模協調行為;β波主要關係到腦活動與喚起最高峰;θ波會在平靜狀態下顯示。這三種波組合成了人類各種意識,但它們與意識究竟是怎樣的聯絡,還是未知。

    亨特和舒勒在以往科學家研究基礎上,首先提出了意識共振論:世間萬物都有意識,這很有可能就是大量的物質共振的結果。而共振波的速度或頻率決定著意識的規模。比如一隻螞蟻與別的螞蟻交流方式就是一種共振波;螢火蟲的大光體也會引起其它螢火蟲發光體共振,使一大群螢火蟲發光。

    人類的思維本質是什麼?

    科學上與思維本質相關的研究不多,科學上將人類思維分為三大類:實驗思維、理論思維和計算思維。

    在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來說,思維本質是工具,它有外在表現和內在表現。

    人類思維是什麼?還沒有人可以回答。

  • 12 # 晨起天寒著僧袍

    什麼是意識?

    當然這個“意識”這個字眼在很多的,特別是哲學、心理的層次裡面都有所探討,那我們這裡基於佛教修行的眼光,我們來給各位分析什麼是意識。在我們在講佛教的修行裡面,講到“識”這個字的時候--意識的“識”這個字的時候--那識的本身就是“分別”的意思。所以意識指的是什麼呢?意識指的就是意的分別。所以意識指的呢,裡面的內涵有兩項:一個就是必然有一個意在裡面,第二個必然有一個分別的作用。那麼這個“意”的本身呢,其實指的是我們整個心識運作裡面的所謂的有一個“意根的作用”在,這個在稍後我們再來告訴大家“意根”的這些粗略的描述。我們在這裡先看看意識的“識”這個字,我們剛才講說識就是表示有分別,所以我們甚至可以給大家下一個非常非常粗淺的定義,什麼時候是意識呢?就是隻要你有在分別眼前的境界,那就是意識在作用(我們再說一次)--只要有分別的作用,就是意識在作用,意識在現行。所以從這一個觀點來看,我們其實可以很容易判斷:其實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任何的心理作用,比方說我們感覺什麼,我們有什麼樣的感覺--不管是我們吃飯的、吃的這一頓飯有什麼感覺;聽到的什麼音樂有什麼感覺;或者說我們有什麼體會,比方說各位今天坐在電視機前面,聽我在這邊講意識的定義的時候,那麼你如果聽了之後覺得說:“不錯!這個正是我平常所學習到的所謂的意識。”那麼在這一時刻,你有所心領神會,這種體會也是意識的作用。所以可以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這些心理作用,幾乎都是意識。

    那麼也許有些觀眾會問說:“那潛意識呢?”潛意識基本上是從心理學方面衍生過來的一個名詞,指的是潛伏在你平常的感覺之下,不容易察覺的,但是卻會影響你決斷分別的一種心理作用叫做潛意識。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從潛意識所發生作用的這個狀況來看,最終祂還是在幫我們在完成分別,在完成這個辨識前面的環境。所以潛意識可以說,我們可以說是:介於我們剛才講意識的起源----意根,跟一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到的感覺、體會……種種的意識之間的一個狀況叫做潛意識。但是這個潛意識呢從祂的分辨來看,我們可以知道說:潛意識必然都還有意識的成分在裡面。所以在這裡跟大家說,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所謂的分別。

    ……

    https://mp.weixin.qq.com/s/slqRWg3ajs-zoiCwu7ku3Q

  • 13 # 河北薛之謙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出現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的環節:由無機物具有反應特性發展到低階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由低階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發展到高階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高階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和思維。

    意識不僅僅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社會的產物。意識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首先,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需要和可能;其次,作為思維外殼的語言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容量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複雜和嚴密,從而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而人類的思維本質是什麼呢?

    思維的本質是具有意識的頭腦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

    “具有意識的頭腦”的含義是有知識的頭腦,又是具有自覺攝取知識的習性的頭腦.從思維的角度講“對於客觀事物的反映”那就不是對於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的反映,而是對於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本質屬性的反映,這一點很重要,否則就可能出現理解上的混亂,因為概括性不限於思維,知覺和表象也有概括性;間接性也不侷限於思維,想象就是間接的反映,所以思維是對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本質屬性的反映;反映的方式不是直觀的、零散的,而是間接的和概括的。

    例如,在對三角形的認識中,感知覺只能反映各種三角形的形體和大小,而思維則能捨棄三角形的具體形狀和大小等非本質的特徵,而把任何三角形都具有三條邊和三個角這一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概括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GTA5這款遊戲被稱之為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