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高興

    整體的娛樂文化從感覺上來看是有落差感的,但這並不能直接證明娛樂文化的倒退,我們可以大致找到幾方面的原因:

    1、大眾精神娛樂需求提升。

    首先呢,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爆發後的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娛樂文化,我們的生活中不再只有單一的電視、廣播、報紙及雜誌等傳統媒體,我們對於精神娛樂的需求,不再單單隻滿足於單向接收,也就是所謂的媒體安排什麼,我們就看什麼。我們從被動地接受的方式逐漸轉變為主動尋求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導致我們對精神娛樂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我們感覺舞美和內容單純簡單的春晚如此有趣,如今再華麗再設計的內容,也感覺無聊。這種心理落差源自於,娛樂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源自於網際網路產業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娛樂文化爆發,我們主動尋求的文化娛樂太豐富了,不僅國內還包括全球的娛樂文化,文化創新已無法如從前一般走在大眾需求之前了。

    2、快消時代的文化浮躁

    這條呢,不得不說是現在娛樂文化圈存在的最大弊病,沉下心來做文化的“匠人”之心越來越少,反倒追求快速利益的越來越多,大家追求不再是娛樂文化的核心價值,而是“一心向錢”看齊。於是我們看到的只有華麗的舞臺包裝、外表的直接追求、速成的運作方式等。就如同春晚有價值有內容的節目越來越少,有實力有能力的藝人越來越少,充斥在大眾面前的是雍容華貴充滿金錢味道的舞美、顏值高流量高但唱的演的卻極爛的藝人等等,隨之惡化的當然也不排除幕後創作者,沉下心來創作的自然也就少了,因為風氣影響行為嘛。

    3、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機制不成熟

    說到能夠沉下來一心搞創作的匠人越來越少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挖掘一下背後的原因,第一,真正搞創作的幕後人收入是極其可悲的,因為沒市場可以等你幾年去出一個作品。第二,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優秀原創無法得到保護, 順手抄襲的方式來了更快更簡單,人性天生懶惰,既然有更快變現的“捷徑”,誰還會去潛心創作優質內容呢?第三,快消時代帶來快消文化,潛心創作的優質內容,很難產生後鏈路變現,導致花了很大的心血創造出來的內容,也就最火的那幾年可以獲得一些盈利,且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例如一個作家花了半生的心血寫的書,改編成劇本後還不如一個主角明星出演一集的錢多,沒有鼓勵,自然積極性就差很多。

    4、多元文化對比產生落差

    如今全球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化網,我們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接觸到更加繁雜多元的文化,影視劇綜等娛樂文化產業不僅僅只有國內的,全球的盡收眼底,獲取容易且成本低,而歐美等國家的娛樂文化產業發展比我們能早很多,整個鏈路相對於我們來說更加完善和成熟,而我們為了追求進步,更慣用“拿來主義”,抄襲、本土化改造等等的方式,讓我們並未抓住作品的核心理念,只一味的照葫蘆畫瓢,產生了作品間巨大的落差。

    總之,種種原因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感覺,為什麼國內的娛樂文化產業越來越提不起興趣,質量令人堪憂,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其實不然,中國的娛樂文化產業一直在進步,只是表面的急功近利,讓我們走得有點太過匆忙,任何國家在飛速發展的程序中都會經歷這麼一段迷茫和急於求成的過程,但相信慢慢的,我們會撥開迷霧見到藍天,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會逐漸的走進大眾的生活。

  • 2 # 哲很有趣

    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 其中中國產電影411.75億 2019年票房前十的影片分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50,01億)《流浪地球》(46.79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42.48億)《我和我的祖國》(31.23億)和《中國機長》(29.02億)《瘋狂的外星人》(22.11億)《飛馳人生》(17.26億)《烈火英雄》(17.02億)《少年的你》(15.56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14.34億),其中,中國產影片佔了八部;票房前五名中,中國產影片佔了四部。

    以前是好萊塢壓著中國產電影打,現在明顯的超越了。這就是進步

  • 3 # 笨鳥咖啡

    現在不論是從市場規模、經濟收益還是從就業人員、裝置技術等因素來看,娛樂文化行業應該不存在倒退的問題,這從“廣場舞”、“賀歲片”、“短影片”和“線上直播”等娛樂文化的興旺,也都可以感受到這個行業會保持相當程度的繁榮與發展。人們所以有“倒退”的觀感,一是我們對娛樂文化行業的認識還滯留在“狹義”的傳統思維中,把一些日漸式微、正在萎縮、甚至邊緣化的娛樂文化形式或內容,比如“社戲”、“春晚”、“脫口秀”等觀眾越來越少的現象,都視為行業不振的標誌,而未看著是娛樂文化行業的新陳代謝。二是我們對娛樂文化行業出現的新變化還缺乏主動性的“接受”,容易把某些新的形式、新的內容當作“倒退”論之,比如“多媒體”、“自媒體”技術在娛樂文化行業的應用,“直播”中的主持人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一臺戲”,打破了娛樂文化的傳統產業架構,這些變化往往就被視為“鬼鬧”、“倒退”。三是娛樂文化行業面對市場繁榮,在人才的教育、培養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名星”氾濫而“人才”緊缺,這造成娛樂文化行業在繁榮興旺中給人一種“今夜星光不燦爛”的感覺,這也是產生行業“倒退”感的重要原因。

  • 4 # 馬跌跌

    近幾年,我們漸漸感覺到,娛樂文化作品一波接一波,但優質的卻越來越少,“爛劇爛綜爛片”充斥著熒屏,這是否意味著娛樂文化產業正在走下坡路呢?其實,娛樂文化產業水平是否倒退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多方面來看待的,片面地說直接用“倒退”的說法略顯誇張了。

    整體的娛樂文化從感覺上來看是有落差感的,但這並不能直接證明娛樂文化的倒退,我們可以大致找到幾方面的原因:

    1、大眾精神娛樂需求提升。

    首先呢,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爆發後的世界帶來了全新的娛樂文化,我們的生活中不再只有單一的電視、廣播、報紙及雜誌等傳統媒體,我們對於精神娛樂的需求,不再單單隻滿足於單向接收,也就是所謂的媒體安排什麼,我們就看什麼。我們從被動地接受的方式逐漸轉變為主動尋求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導致我們對精神娛樂的需求大幅度提升。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我們感覺舞美和內容單純簡單的春晚如此有趣,如今再華麗再設計的內容,也感覺無聊。這種心理落差源自於,娛樂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源自於網際網路產業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娛樂文化爆發,我們主動尋求的文化娛樂太豐富了,不僅國內還包括全球的娛樂文化,文化創新已無法如從前一般走在大眾需求之前了。

    2、快消時代的文化浮躁

    這條呢,不得不說是現在娛樂文化圈存在的最大弊病,沉下心來做文化的“匠人”之心越來越少,反倒追求快速利益的越來越多,大家追求不再是娛樂文化的核心價值,而是“一心向錢”看齊。於是我們看到的只有華麗的舞臺包裝、外表的直接追求、速成的運作方式等。就如同春晚有價值有內容的節目越來越少,有實力有能力的藝人越來越少,充斥在大眾面前的是雍容華貴充滿金錢味道的舞美、顏值高流量高但唱的演的卻極爛的藝人等等,隨之惡化的當然也不排除幕後創作者,沉下心來創作的自然也就少了,因為風氣影響行為嘛。

    3、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機制不成熟

    說到能夠沉下來一心搞創作的匠人越來越少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挖掘一下背後的原因,第一,真正搞創作的幕後人收入是極其可悲的,因為沒市場可以等你幾年去出一個作品。第二,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優秀原創無法得到保護, 順手抄襲的方式來了更快更簡單,人性天生懶惰,既然有更快變現的“捷徑”,誰還會去潛心創作優質內容呢?第三,快消時代帶來快消文化,潛心創作的優質內容,很難產生後鏈路變現,導致花了很大的心血創造出來的內容,也就最火的那幾年可以獲得一些盈利,且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例如一個作家花了半生的心血寫的書,改編成劇本後還不如一個主角明星出演一集的錢多,沒有鼓勵,自然積極性就差很多。

    4、多元文化對比產生落差

    如今全球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化網,我們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接觸到更加繁雜多元的文化,影視劇綜等娛樂文化產業不僅僅只有國內的,全球的盡收眼底,獲取容易且成本低,而歐美等國家的娛樂文化產業發展比我們能早很多,整個鏈路相對於我們來說更加完善和成熟,而我們為了追求進步,更慣用“拿來主義”,抄襲、本土化改造等等的方式,讓我們並未抓住作品的核心理念,只一味的照葫蘆畫瓢,產生了作品間巨大的落差。

    總之,種種原因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感覺,為什麼國內的娛樂文化產業越來越提不起興趣,質量令人堪憂,是不是在走下坡路?其實不然,中國的娛樂文化產業一直在進步,只是表面的急功近利,讓我們走得有點太過匆忙,任何國家在飛速發展的程序中都會經歷這麼一段迷茫和急於求成的過程,但相信慢慢的,我們會撥開迷霧見到藍天,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會逐漸的走進大眾的生活。

  • 5 # 天一傳統文化

    娛樂文化行業在倒退嗎,是什麼原因呢?感謝邀請,我來回答。受今年新冠肺炎的疫情的影響,中國的各行各業乃至世界的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小的衝擊。其中娛樂文化行業受到的波及更大。首先我們要不遺餘力的保護我們全民族取得的疫情的勝利。在保證全民安全的情況下,有力的發展娛樂文化行業。結合目前的形勢,儘量的做到線上的發展。娛樂文化行,業的現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 傳統媒介娛樂文化行業的發展現狀。

    受國際網際網路的衝擊,傳統的紙質媒體如報紙,廣電等傳統媒介市場持續的走低。其中的報紙雜誌更是一落千丈。網際網路傳媒市場和電視傳媒市場走向了時代的高峰,傳統媒介只有透過自身的改變,突破性的改變才有可能改變當下這種被吃掉的局面。

    第二 電影電視行業及當前的現狀。

    雖說當前的影視行業發展還是一片紅,但電視劇行業進入者的規模卻逐年的下降。從10年到現在,每年的報備率和發行量一直持續的走低。如2010年,報備總量電視劇為951部,發行量為436部。2011年電視劇報備總量為1040部發行量為469部。2012年報備量為1099部發行量為506部。2013年發行量為441部,報備量為1111部。2014年報備量為1073部發行量為429部。2015年更加明顯,報備量為1146部,發行量394部。2016年報廢量1218部,發行量334部。2017年報備量1180部,發行量314部。等等等等吧,我們從資料中可以看出,特別特別從2015年16年17年往這邊每年的報備量持續的升高,發行量卻持續的走低。雖然受政府的影響,影視行業受到的波及。但這更需要我們娛樂文化行業的精美們更加的努力。提升我們行業文化內容的。更好的服務於民眾!

    第三 遊戲行業的發展現狀。

    現在國內遊戲的市場被騰訊網易等絕對的龍頭佔據大多的市場。個人感覺遊戲產業還沒有到影視產業那種白炙化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特別最近幾年手遊的發展,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精品的遊戲才能更好的戰績。

    每一個行業的發展自有其自然生存的規律和發展的道理,不能以一天幾天或一年兩年來斷定其行業的發展前景。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不斷的提高。我們只有更好的做好文化傳媒娛樂行業的本質的業務,才會有更好的發展。那句話不是說的好嗎,打鐵還需自身硬。娛樂文化行業在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必定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產業。過分的商業化絕對是自覺墳墓,只有提高提高再提高我們娛樂文化行業的內容精華,或許才是王道。

    疫情過後,你是不是有一種想帶家人看一場好電影的那種想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霸氣遺詔,是真實存在的嗎?有什麼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