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碼秀才
-
2 # 生涯規劃師方文波
不僅僅是培訓機構面試會問,現在大部分的公司在招人時都會問員工的職業規劃,因為這是瞭解員工的一部分,只有充分了解,甲方才會知道你是否是他們想要的人才。
甲方問職業規劃一方面是為了員工的穩定性,個人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匹配, 雙方在一起的時間會更長久。
另一方面,瞭解員工職業規劃。可以更好的瞭解員工的興趣,動機和價值觀,這些直接決定員工對工作的態度,對於入職後的績效有明顯的影響。
最後,一個沒有清晰職業規劃的人,對自己都不負責,在工作中的責任心也有待考量,算是一個很被動的做事風格,而企業永遠都希望員工積極主動,積極主動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對自己負責,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
3 # Alice林中鳳
企業培訓人需要很多成本,如果雙方的規劃不一致,就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了,而且一個人連規劃都沒有,這個人培養的價值也低很多
-
4 # 若恆隨筆
如果你遇到這類的問題,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而且,你回答的不是越慷慨激昂對方就越欣賞你。這些面試官都是老炮了,他們會從你的語言表達、面部表情、輔助手勢、臨場反應等綜合評判你是否與招聘崗位匹配。比如你如果剛畢業沒什麼經驗,但是面試說要在3年後當重要部門的總監級職務,而你又無法對於這個目標做出細節的規劃、學習等,那麼對方就會覺得你吹牛浮躁,面試基本就失敗了。
另外一種是需要大家警惕的,那就是所謂的“招聘轉招生”。培訓機構現在招生難,就想出來這麼個餿主意,這在培訓行業比較普遍,大家一定要注意。
他們的招生人員一般名片上印的是“職業規劃師”或者叫“高階招聘主管”之類,一般會先讓你自我介紹,在你介紹的過程中他們會偶爾發問,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設計好的,你如果剛走向社會的話就會一點一點的被帶入他們的圈套。
等你們初步交流完畢,他們心中對你的優劣勢、經濟情況、性格基本特點等就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和判斷,在這時他們的心理對你能否從應聘者被轉為學習者就有了一個基本的定論。
他們怎麼判斷你是否能成為學習的人呢?他們和你聊天的過程,就是獲取你有用資訊的過程,他們會在你的資訊中尋找“五有”:有錢?有時間?有學習意願?有基礎?有家人支援?假如超過3個條件符合的話,恭喜你!你就是A類客戶了。
這時候他們就不再聊什麼職業規劃了,他們會一再的放大你的經驗、技術等各種不足,但是又會把這個崗位和背後的行業描述的極其牛掰,讓你欲罷不能。
如果再聊一會,你不斷的諮詢崗位的技術門檻細節和如何能成為合格的人的話,那麼他們心裡就基本踏實了,因為你已經基本上勾了。
再往後就是他們有崗前培訓,要象徵性的收一點費用,但是不用你交錢,未來你上班後在你的工資裡每月扣除一點就好了。你聽了一定會想我去還能這樣啊?真不賴啊!
這就是連環套,一步一步的透過各種發問、傾聽、互動、鼓勵、打壓、迂迴等手段把你請進甕中。
剛畢業的孩子們,要警惕啊!
別問我為啥知道這麼細緻,我。。。以前也幹過,後來覺得實在對不起良心,不幹了。
-
5 # 江江好呀
你好!我是小手掌,定居深圳,有10年的人力管理&獵人經驗,曾服務過騰訊、華為等企業。
我將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三個方向來分享我的思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觀點:不管您是不是去面試,去哪個行業面試,做好今後的職業規劃,都是弊大於利的。
職業規劃是什麼?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職業定位,有三層含義:一是確定你是誰,你適合做什麼工作;二是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擅長做什麼工作。三是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能力以及個性將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工作崗位上。 目標是一個人試圖完成行動的目的。目標是引起行為的最直接的動機,設定合適的目標會使人產生想達到該目標的成就需要,因而對人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重視並儘可能設定合適的目標是激發動機的重要過程。 職業通道是指一個員工的職業發展計劃。對企業來說,可以讓企業更加了解員工的潛能;對員工來說,可以讓員工更加專注於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併為之努力。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職業定位——小靜是個性格外向、親和力強、擅長與人溝通交流的姑娘,她覺得自己很適合做某企業招聘專員這個崗位,因為她除了具備招聘專員所需的一些條件外,還比一般的招聘人員更有耐力,她很喜歡做候選人和公司之間的橋樑。
目標設定——小靜知道自己畢業不久,且非科班出身,缺乏的是鍛鍊和經驗。她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找到一家可以長期穩定發展的好公司,選擇一位好師傅,“潛伏”3-5年,並在這期間有加薪升職的經歷。職業通道——小靜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總監,管理一個部門。她翻閱了相關資料,並請教了一些前輩。大家給她的通道設計建議是:招聘助理/專員→培訓或薪酬績效專員等→主管/經理級→總監。
根據大家的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她決定先從招聘專員做起,對公司熟悉、等崗位勝任之後,再接觸其他領域。人力資源全盤內容都能熟悉掌握後,她希望有機會做到一家公司的人力管理。
為什麼面試官要問你的職業規劃?題主講到去培訓機構面試,每次都會被問到。
其實不僅培訓機構,其他行業很多崗位也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在校學生,對未來有規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僅職場道路會比同批人走得更快,面試官會覺得這樣的管培生,培養起來學得更快,流失率更低;
如果你在求職面試中,沒有精準的求職目標,面試官會覺得你不會做最優選擇,沒有誠意加入;你自己都搞不清楚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面試官會覺得你不是長期穩定的員工,也許工作兩天,因為家遠或工作強度大,就會輕易放棄,提出辭職;對自己沒有規劃、沒有期望的人,工作起來熱情度沒有那些有規劃的人熱情高;沒有做好職業規劃的人可能浪費很多時間,總是很忙的樣子,但成果有限;沒有做好職業規劃的人更容易發展不順、徘徊不前,看不到前途。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大熊,男,35歲,最近很焦慮。
他要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養家責任,公司效益不好,正在裁員。他8年都在同一家傳統企業,公司使用的技術相對落後,雖對自己崗位要做的事情爛熟於心,但離開後他擔心很難找到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因為不管是他掌握的知識技能,還是年齡,在求職市場上都已不佔優勢。去創業,他又擔心自己人脈和資源跟不上。
公司有一定規模,有很多老員工都做到退休。他原本也想。
他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享受了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浪費了大好年華。剛開始,公司開出的薪酬福利還不錯,在市場佔中上,因為他畢業的學校和專業還不錯。後來,公司對老員工漲薪不多,但福利很好。每年都可以帶家屬出遊,還有各種節日禮品發放。老婆說,對比感覺公司不錯,大熊就一直沒換。期間有跳槽的機會,因為福利待遇的問題,也放棄了。後來大熊很少參加面試。
而大熊的同班同學Tim,就大不同了。現在上海有四套房,住一套,另外三套吃租,也夠一家人生活。完全沒生存壓力。
Tim還沒畢業就找了一份實習工作,遇到了一個好師父。這個師父不僅帶他入行,教他待人接物,還幫助他做職業規劃。他從一個小小的廣告銷售,做到了華東的區域負責人。行業獵頭不間斷地在找他。
他說,剛畢業那會兒,就屬他的工資最低了。真幸運跟對了人,找對了目標,做好了規劃。
總結(怎麼做)認識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劣勢;清楚自己最不接受什麼環境和人;瞭解陌生人和熟悉的人對自己的不同評價;設計未來想跟隨的師父畫像,越清晰越好,因為這可能是你三五年後最想成為的人;回憶讓自己激動和有成就感的事;找一些測評工具輔助,比如DISC、九型人格、MBTI等。環境評估:看自己的家庭環境如何,支援自己試錯多久。看求職市場上同齡人,自己的差距在哪裡。職業定位: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特長,找出喜歡的職業。行動計劃:根據目標職業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可以用時間軸結合通道一起。適時調整:我們可以不忠於某一家公司,但最好忠於自己的職業。即使公司倒閉了,也不會有失業的恐懼。分享一個重中之重的事:一定要保持市場敏銳度,不斷學習!
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這裡不做贅述。保持市場敏銳度最好的辦法是:持續更新自己的簡歷(不一定要放在招聘網站真的去找工作,不斷更新簡歷相當於是對自己過往工作不斷地覆盤和更新),有機會多和行業高精尖的前輩聊一聊。
最後,當面試官問及「職業規劃」時,給一個答法樣本,僅供參考我瞭解過貴司的背景、現狀與將來的發展。這個平臺我很看好,如有幸加入,我有機會學到XX,透過XX快速成長,我很期待與公司共贏。希望有一天成為像XX一樣的職業XX。能有這樣的機會很難得,所以在接下來的3-5年裡,我會紮根在這,不斷提升自己。
-
6 # 網路達人之心
作為一個比較資深的面試官了,我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愛好者。
作為求職者,我們需要換位思考要以下2中原因去理解
第一、個人規劃是否與企業方向一致
如果企業的發展規劃和你個人的規劃一致,那麼,牽手意味著雙贏。
如果你想要的,和企業能給的完全不一樣,就算加入公司,你也堅持不了多久。公司當然不願意看見這種結果。
而對求職者來說,道理也是一樣,加入這種公司,往往會是職業發展路上的倒退。
舉個例子,
你想著火箭速度發展,3年晉升管理崗,而面試你的直線經理在這個崗位上做了15年都沒有升職,那麼你進入公司後很快就會感覺到掙扎焦慮。
如果你想著磨鍊好技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型人才,而你的上司著急上火希望你明年就扛起一個5人團隊,這種晉升對你來說反而可能是有毒的。
第二、觀察候選人是否有成熟的規劃
有清晰規劃的職場人,通常更可能是靠譜的人才。
作為招聘者,我們都會喜歡有規劃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要求,才可能進步;沒有規劃,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未來如何成長?
不僅如此,職業規劃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問題。
作為面試官,我在面試的時候,聽過太多的面經術語,有些套話一天能聽3遍……
但去網上抄職業規劃的面經,根本抄不到走心的。
就算抄來,我結合你的過往履歷,追問兩句就能看出,眼前的這位小夥伴,到底有沒有細心想過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
7 # 中醫蔡野平
大多數企業都會問到的,主要是看看求職者對未來的規劃和定位,有沒有在一個行業持續深耕的定力,這也說明了求職者成熟度和穩定度!
-
8 # 使用者25297101165
不只是培訓機構一般單位的面試都會問道這個問題。因為透過問職業規劃可以看清楚一個人的工作未來的目標。看出一個人未來與自己單位是否目標一致。目標有相似處一般這個員工就能在單位留住。如果目標不一可能做一段時間就辭職了。這是一個單位看一個員工能否幹長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面試時一般會問道這個問題。
-
9 # 漫話職場
其實不只是培訓機構面試時會問到這個問題,其他大型企業、銀行、網際網路等都可能會問到。其實只要我們瞭解問這個問題的用意,也能應對自如。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問題背後的目的,在hr看來面試中並不關心你真正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而更關心是你的求職動機,以及在未來的3-5年裡,你是否能在這家公司穩穩地工作下去,畢竟對於企業來說人員的頻繁流動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而且這個問題很大,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表達清楚的,hr考察跟多都是要看你回答問題的邏輯思路,動機、態度,以及你來面試是否對公司足夠了解。
其次,如果真要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回答呢?對於未來的規劃,儘量不要主動談及外在的職位與收入,著重表現內在的積累與成長。因為你並不知道企業會對你有怎樣的期待。
回答職業規劃問題的關鍵就是向HR表現出你的穩定性與上進心。職業規劃對於個人來說很重要,清晰的規劃好比指路明燈,讓你能夠明確方向積極前進;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很有可能遇到問題就退縮。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建議。
-
10 # 有我在心
1.自我認知
你對自己是否瞭解?瞭解得足夠充分嗎?
2.動機和價值觀
你是否能接受“我們並不一定能給你公平的職業發展機會”這個現實?
3.組織承諾
你到底能在我們這兒踏實幹幾年或者是否能堅持到底?所以,在回答職業規劃的問題時,不要表現自己有多麼厲害,而要表現出自己靠譜、足夠了解自己、心態平和、工作穩定。
回覆列表
首先,職業規劃這個問題是一個通用問題,很多公司在面試候選人時都喜歡提出該問題,來考察面試者是否是一個樂於思考,有規劃意識,目標明確並有著清晰定位的人。
其次,培訓機構的話,很多職位都是培訓老師或者招生老師。在工作中主要工作就是跟學員接觸,那麼對學員的職業規劃教育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自己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職業規劃意識的話,那何談去為學員解惑。
最後,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對自己做一個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指引我們前進,長久的堅持下去,終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