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晴愛睡覺

    東周最後被秦朝滅亡,卻沒有山東六國發兵滅周,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國力的原因。

    東周末年的周天子其實就是個吉祥物,是個廢物;留著他沒影響,但是要是廢天子,肯定會給其他人群毆你的藉口;當然如果你國力強不怕圍毆你可以幹!秦國身強力壯,說幹就幹了!

    第二,文化的原因。

    山東六國變法不徹底,周禮殘餘太多,國內還有不少周天子的舔狗,如果六國滅了周天子,國內搞不好就有動亂;秦國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了,秦國變法徹底,君權強固!

  • 2 # 河北農村小哥

    秦滅周,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件極具有影響的大事件。為什麼秦滅周這件這麼重大的事情,在行進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來自其他六國的奮力反抗就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情。秦為何要滅周呢?其實秦國一開始並沒有要滅周的打算的,甚至在西周王派出相國出使秦國之時,秦國和周國達成了友好的,秦滅周的根源在於,秦國的逐漸強大這種發展程序使周國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聯合其他各國,書信邀請各國一起合縱對付強秦,但事與願違,除了燕國、楚國外其餘的國家幾乎對西周王所發出的命令置若罔聞,齊國、趙國、魏國、南韓這四個國家是完全的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的心態,一則是因為他們的國家較大,一時間可能還不會有太大的波及,另外一個則是秦國太過於強大,他們怕引火燒身,導致發生對自己國家不利的事情。

    秦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統一稱霸中國的國家,除卻消滅戰國六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周國的消亡,畢竟周天子的影響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一直深入人心,只有周國消亡,秦國才能成為名正言順的霸主。那麼秦滅周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秦滅周的過程中都採取了哪些謀略呢?秦滅周的過程有怎麼樣的曲折呢?接下來一同去看看秦國如何走向霸主之路的。如果要說到秦滅周過程,就要從秦國強盛之時、周國開始衰弱之時開始看起,歷史上普遍認為自秦惠文王開始,秦國開始不斷地強盛,而那時周國也一直走向衰弱。在秦惠文王時,也就是公元前334年,作為周天子的周國將祭祀給文王的肉食特地送來給秦惠文王,代表著周國的示好,同時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秦國的強盛。

    而後歷史不斷的推進,周國由周赧王繼位,而秦國也由秦昭襄王繼位,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達到了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水平,而在秦昭襄王之前是秦武王,眾所周知,秦武王徒手舉九鼎而吐血身亡,這件後世被諸國視為笑柄用來恥笑秦國,當秦昭襄王繼位之後,決定要一血前恥,但是親昭襄王並沒有莽撞衝動,而是在尋找合適的時間。終於在公元前256年,秦國對南韓的陽城發動了進攻,並取得了勝利。這時候周國由於恐懼而做出了一個失誤的決策,決定聯合其他各國合力攻擊秦國,但是結局卻是隻有兩個國家赴約而來,秦國發動戰爭,西周徹底覆滅。在而後的七年時間內,秦莊襄王徹底又滅亡了東周,至此,秦滅周徹底完成。

    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的時間算是比較久遠的,這段時間內七國鼎立,七國間的戰爭不斷,各國也紛紛經歷了或者由強到弱,或者由弱到強的過程。雖然這個時期內七國各自為政,但還存在著一個名義上的統治者,那便是周國的周天子。雖然周國早已喪失了霸主的實權,但在一定程度上各國之間的關係還有賴於周國的周旋。在秦國逐漸強大之後,周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曾經一度邀請其他六國共同討伐秦國,但結局卻是也失敗告終,周國也最終消亡於秦國之手。那麼在歷史上,秦滅周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秦滅周的意義又是如何呢?秦滅周的意義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呢?

    在歷史之上,秦滅周是一場必然之戰,也是秦國實現統一的基本前提,雖然周國早已沒有實權,七國也是隻有利益關係糾葛之時,才會想到周國,但它的名義之地位,就已經讓秦國感覺到了威脅。秦滅周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待:第一、秦滅周是有利於秦國大業的統一,只有推翻了周天子之號令,才能為征伐其他六國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師之名,可以說秦滅周是一場必然且必須發生的戰爭;第二、秦滅周這場戰爭中,可以窺得其他六國之意圖,周天子聯合的六國中並沒有全部到位,僅有楚國、燕國兩個國家前來支援周天子,從各國中的出兵情況便可以看出它們對待強秦的態度,也會秦國滅六國的順序埋下了一定的伏筆。

  • 3 # 歷史照進未來

    周朝未滅前,周朝還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如果一國貿然派兵前去滅周,道義上過不去,容易被其他國家抓住藉口,從而出師有名,聯合起來攻擊他,那樣就得不償失。非但得不到任何有益的價值,還容易被其他人攻擊損失城池。

    那麼,為什麼秦朝一定要滅周,他就不怕其他山東六強聯合起來對抗他嗎?

    一、秦國那時已經無比強大,兵力將領都比其他任何一國好得多,有一統天下的氣勢,即使山東六強(那時候在秦國面前也不怎麼強了)聯合起來攻擊也不怕,秦國能夠對付;

    二、只有推翻周朝,沒了周天子釋出號令,才能為秦國征討其他六國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師之名,可以說秦滅周是一場必然且必須發生的戰爭;

    三、周朝在感覺受到威脅後,曾號召其他國家聯合對抗秦,所以,秦更要滅周;

    四、當年秦武王在周王畿舉鼎而王,一直被其他六國所恥笑,所以秦國也要雪恥,也要立威。

    所以,秦國滅周是必然的,而其他六國還是希望周朝能夠存在的,因為對他們有益,但是,到底最後還是實力說了算。

  • 4 # 讀懂史書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確定一下該事件發生的時間。

    秦何時滅周?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不僅沒有奮發圖強,反而開始新一輪內鬥,周因此分為了兩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部分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莊襄王)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

    秦滅周的時候,已經是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這是什麼概念呢?

    此時,秦國已經徹底打廢了六國,橫掃六合,指日可待。

    周王室的存在,對秦國來說是助力還是阻礙?

    周王室從平王東遷之後就開始逐漸衰落,之所以能續命幾百年,就是因為各諸侯國沒分出勝負,或者說各諸侯之間維持了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

    在這種情況,各諸侯國雖然不把周天子當回事,但是依然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

    為何?

    因為這個時候,周天子這面“旗幟”還是挺好用的。一旦有諸侯過於強大,其他諸侯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義群起而攻之。換句話說,周天子有存在的價值

    這個時候,如果哪個諸侯腦袋一熱去滅周,那會死的非常慘。

    但是到了秦昭襄王晚年,局面已經發了根本性變化——秦國不懼任何諸侯聯軍

    秦國的強勢崛起,徹底打破了各諸侯相互制衡的局面。此時,六國就指望著周天子靠著道德的制高點壓一壓秦國,哪來的心思覆滅周王室呢?

    但是周王室的存在對於秦國來說,就是個障礙。

    秦國馬上就要替代周天子的角色了,那還留著周天子幹嗎?等著過年嗎?

    所以,秦國就在這個時間點滅了周王室。

    綜上,諸侯們實力相差不大的時候,都指望著周天子這個“旗幟”做一些事情,所以周王室能存在。

    等秦國足夠強的時候,周王室成了秦國統一的阻礙。而秦國也有實力無視諸侯的意見,反手滅了周王室。

    與其說是秦滅了周,不如說是實力足夠強的諸侯滅了周。

  • 5 # 生物學家講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做一點說明,要不然無法瞭解事件的全貌。

    秦滅的周是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並不是周王朝。這兩個公國是從周室分裂而出,地位類似於春秋初期的鄭國。雖然這兩個公國幾乎囊括了周室所有直屬領地,實際代表著周室,但和周王朝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周王朝名義上的代表是末代君主周赧王。

    解釋完畢,先來捋一下秦國滅周的具體時間線。

    公元前307年,周赧王因周鼎事件得罪了秦武王,秦人將他趕出了位於東周國的王宮,後被西周國收留,從此寓居在西周的王城。

    公元前256年,因西周國參與合縱抗秦,秦昭襄王派兵滅西周國。王城併入秦國,周赧王再次失去居所,並與同年病逝,周王朝正式覆滅。此時周室的代表只剩東周國。

    公元前249年,秦相呂不韋以東周國參與反秦為由,出兵佔領東周,東周國滅。

    從上面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就可以看出,秦國攻周的理由是周人不奉秦,甚至陰謀反秦,秦人這才滅周。當然這只是官方說法,實際上秦國是看上了周王室的無尚地位,試圖透過貶低周王室以取而代之。

    秦國滅周行動肇始於秦武王,彼時秦國已顯現出了獨步天下的實力,出現了一超多強格局的雛形。秦人迫不及待地想鞏固強化這種地位,最直接的方式無疑是征服周天子。秦武王恰好是個標準的鷹派君主,這才有了周鼎鬧劇。

    當然秦人驅逐周赧王並完全是為名,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周天子腳下的這塊戰略要地。周王室的直屬領地在現今洛陽至鄭州一線,面積雖不大,但可謂天下之中的正中。秦國如果佔有了這裡,便可隨時威脅周圍韓魏,還可向東制衡齊國,向南攻擊楚國。只是隨著秦武王的意外去世,這一戰略計劃才被擱置。

    針對以上兩個原因,維護周室既可以壓制秦國,又可以成為抵住秦人東出的屏障,所以山東六國才不會希望周室消失。隨著秦國越來越勢大,這種需求越來越迫切。

    當然,在周天子看來,山東六國也並不是什麼好鳥。他們對周王朝造成的損害並不比秦國小多少。

    諸侯中首先背叛周室的是魏國和齊國。周王朝最高稱號就是王,稱王無疑是背叛。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一起稱王,正式自立門戶,斷絕了和周室的藩屬關係。九年後,秦國才稱王。魏國從跟上來說,和周王室同姓,結果最先自立,將周王國變成了普通的諸侯。

    周王室滅亡前受到的最嚴重打擊無疑是東西周的分裂,而始作俑者是趙國和南韓。公元前367年,趙成侯和韓共侯策動王室成員姬根自立,將東周國從西周國中剝離,並趁機削減王室直屬領地。周王朝從此徹底沒了威信而言。

    周王室本有很多姬姓國作為屏障,但大多被山東六國消滅。公元前403年,最強大的姬姓國晉國被魏趙韓三家瓜分;公元前375年,與周室關係最近的姬姓國鄭國被南韓吞併;公元前256年,西周國亡國的同一年,最老牌的姬姓國魯國被楚國佔領;公元前249年,魯國和東周國一同正式滅亡;另一重要姬姓國衛國早早成為魏國的附屬國,僥倖活到了最後。晉鄭魯衛四大姬姓國中除了分量最輕的衛國,全都亡于山東六國之手,周王朝能夠延續的基礎就此摧毀。

    周王朝的覆滅絕不是簡單一句“秦人滅之”所能概括的,所謂戰國七雄其實都有份兒,只不過秦人走在了最前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搞個10款3.6途銳,大哥們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