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播劇
-
2 # 眾生畫像
我不確定電視劇拍完了以後還有沒有刪減,但是電視劇沒有拍完。
原著從樹堡回來後還有部分劇情,交代了炮灰團剩餘幾人的結局。但是,但是,強調一下,最好別看原著!太虐心了!太氣人了!
再說說怎麼看這部劇。
如果在現實主義中國產戰爭劇當中選三部最好的,第一我選《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二我選《團長》,第三我還是選《團長》。
注意:我說的是現實主義戰爭題材,我也喜歡看《亮劍》,但《亮劍》是浪漫主義戰爭題材,看了很爽很熱血。如果有人問某些抗日神劇是什麼題材,我告訴你,褲襠蒼雷那一類屬於玄幻主義戰爭題材,它是很好的玄幻劇,適當借鑑了戰爭背景,至於算不算戰爭題材,你們說呢?
之所以說《我的團長我的團》是現實主義戰爭題材最好的前三全佔了,因為:
排名第一的《團長》是拍的最真實的。
排名第二的《團長》是把所有人物刻畫最鮮活的。
排名第三的《團長》是對人性挖掘最深入的。
說《團長》拍得真實,看看從頭到尾炮灰團們穿的破破爛爛、烏漆嘛黑的衣服,看看使用的槍械,看看戰場環境的拍攝,真的用心了。
說人物刻畫最鮮活,可以說全劇沒有配角,每個人都是刻畫得非常到位,看完後能記住每個人,愛生活又幽默的迷龍、樂觀彪悍的不辣、寬厚的獸醫、猶豫彷徨的煩啦、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團長死啦死啦、逐漸黑化的虞嘯卿、皮厚心黑的唐基,所有人都是立體的,說這部劇沒有配角不算過分。
說人性挖掘。以前覺得中國產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很少有往嚴肅文學上靠的,但是《團長》對當時華人得過且過,愛安逸到死的性格刻畫,對英華人傲慢、狹隘的性格描寫,無不入骨三分,甚至現在還能看到作者審視的眼神看著我們。
這部劇不是最爽的,但是值得沉下心來看,不後悔。
-
3 #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我的團長我的團》電視劇的結局,眾人苦守樹堡,迎來救援團之後,就結束了,給觀眾留下了一個美好的結尾。有的網友說,後面的結局並沒有被拍攝出來,存在刪減問題,真正的大結局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小說中。所以小編就給沒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小說的人,分享下團長後面的劇情。
後面的劇情,眾人苦守樹堡後,龍文章等人迎來了救援,但是救援的人,眾人在一片歡呼中走向了虞嘯卿,南天門之戰也贏得了勝利,但是接下來,就是讓龍文章苦惱的問題了。虞嘯卿極力想讓自己的部隊北上,但是龍文章不想,龍文章寧可西進,也不願意北上,龍文章的這種做法,觸犯了虞家軍的逆鱗,虞家軍的發跡就是靠著剿匪得來的,如果不去北上,很容易讓上面的人猜忌。龍文章在苦勸虞嘯卿無果之後,被虞嘯卿下令處決。處決那天,炮灰團眾人前來救龍文章,但是龍文章寧死也不願意走。他用當年南天門上,立花奇雄啞彈的那顆子彈,借用孟煩了的火柴引爆自盡了。這裡面有兩個引子,一個是電視劇開頭,孟煩了永遠都打不著的火柴,自從孟煩了目睹了一個連的兄弟,只有自己活下來後,落下了一個病根,打火柴點不著,所以在初到禪達的時候,一個鏡頭就是他不停的在打火柴,卻怎麼都點不著;另外一個就是在南天門上,立花奇雄用槍指著龍文章,如果不是啞彈,龍文章應該在南天門上就被一槍爆頭了,龍文章拿著這枚子彈,掛在自己的脖子上,沒想到最後自己的命,終究還是死在了這枚子彈上。
龍文章死後,克虜伯也跟龍文章走了,迷龍死在了龍文章之前,因為處決了一個大佬的侄子,所以被大佬針對,被龍文章親自送走了。
孟煩了和阿譯做了真正的團長,阿譯學到了用竹內的那一套戰術來打仗,而且把竹內戰術的弱點——糧食不足給彌補了,他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孟煩了做了團長後,學著龍文章的那一套,成了一個暴發戶,身上掛滿了槍械,長的短的,他都往身上套。
可惜,歷史的背景早就已經註定了。孟煩了在北上過程中,被抓住,並投降了,作為俘虜,孟煩了被派去勸降阿譯,阿譯看到孟煩了,辛酸難當,同意了孟煩了的勸說,並舉槍自盡,不願再打了。
最後的最後,只剩下討飯回去的不辣、孟煩了,以及狗肉,這三個人,當初一塊吃豬肉燉粉條的人,到底是沒有剩下幾個,也許是結局太過悲慘,導演也不願意觀眾看到這樣的結局,所以沒有拍,或者是拍了,而被刪了,這其中的原因,我想你們都懂得。
-
4 # 網趣天下
2.咱們來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咋回事,是直接編劇寫的劇本開拍,還是有小說進行改編。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華誼兄弟娛樂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題材電視劇,由康洪雷執導,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邢佳棟等領銜主演。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2009年3月5日,該劇在江蘇、雲南、東方三家衛視同步上星播出。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這個是重點。我沒看過這個小說,但是我看過電視劇,我到現在還記得虞嘯卿,龍文章,孟煩了,迷龍,和那樹枝捅鼻子流鼻血那個情節,而且這個演員就是後來被曝光和董潔的那個人。
3.創作背景
2007年,導演康洪雷和編劇蘭曉龍等一行四人遊走雲南騰衝時,聽當地人說起中國遠征軍在騰衝浴血奮戰的事蹟,那場戰爭讓康洪雷震驚,於是想把這樣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拍攝出來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拍攝《隋唐演義》時,編劇蘭曉龍給康洪雷發了一份電影策劃案,收到方案後的第二天康洪雷就確定下拍攝遠征軍的計劃。在準備階段時,康洪雷除了閱讀大量相關書籍外還和創作團隊再次訪問了雲南騰衝,向當地老兵求證,籌備了整整一年。
4.上映播放後有沒有刪減?
這個根據不同影片網站播放的劇集和當時上星的播放劇集來看,沒有刪減。為什麼沒有刪減,是因為後期部分根本就沒拍,導演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如果支援到了,北不北上?有分歧怎麼辦?小說結局不好怎麼辦?一般都是人都給寫死了,讓觀眾怎麼看?
所以,導演根本就沒有拍。
5.看過小說的人是怎麼解釋的?
咱們引用一下:
團長被判槍決,後來自殺。克魯博自殺。迷龍被槍決。張立憲帶著小醉走了。阿譯自殺。孟煩了死後餘生榮升團座,最後成了鋼七連的兵。迷龍斃了首長的逃兵侄子,死啦死啦親手槍決了迷龍,死啦死啦有點泛紅,被安上通匪帽子判死刑,克虜伯自殺在死啦死了之後,不辣帶著日本兵要飯回到家鄉,煩啦被俘於解放軍兵投誠,在攻打碉堡時遇見學團長打法的阿譯長官,煩了勸降未果後阿譯自殺。團長涉共被判死刑,刑場自殺,克勞博在行刑隊裡吞槍自盡,不辣截肢後帶著先前流竄的日本兵回了湖南,董刀帶著弟弟的骨殖回了老家,迷龍殺了陳大員當逃兵的侄子後被抓,被團長提前槍殺在監獄,上官帶著雷寶離開說是嫁人,阿議活成了團長的樣子,煩啦去勸降的夜裡,他帶著出賣團長的愧疚自殺,張立憲和小醉結婚,當了團長,後被煩啦勸降,餘治死在追擊竹內的戰鬥中,師座逃往臺灣,在自己九十多的時候回禪達弔唁,和老年的煩啦擦肩,把團長尊為兄長,煩啦被牛騰雲俘虜,成了鋼七連的解放兵,退伍後回到禪達迷龍和他爹住的房子終老,兒孫滿堂,結局算是一聲嘆息,我覺得這結局拍出來我會接受不了。結尾很慘的,電視劇演到樹堡就結束了,外加煩了的旁白自述,樹堡之後的情節有人說是劇組沒錢了所以沒拍,有人說是電視劇沒有原著,樹堡後的篇幅是後來出書加的,還有就是刪減版一說,彈幕說演員演的都崩潰了,結尾老年煩了和虞嘯卿一個花團錦簇一個形影單隻,這段人物的對比成功的把觀眾帶入回憶並結合結尾產生感慨。PS:片尾的煩了和虞師座扮演者都是現實中真實的抗戰老兵,向他們致敬! -
5 # 春光乍洩嗷
你說得那個從樹堡回來後的畫面其實是本劇的粉絲剪輯出來的。
至於這部劇當時他到底有沒有刪減,個人感覺應該是沒有刪減的。
作為這麼些年來,我唯一重複看過很多遍的抗戰劇,《團長》真的可以說,往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可以那來和他比較的抗戰劇。在看多了諸如《抗日奇俠》這類基本是侮辱觀眾同時還侮辱先烈的垃圾劇之後,也慶幸國內還有這樣的劇存在。
他不同那些強行政治正確或者說強行偉光正的所謂抗戰劇,《團長》所呈現出來的那個年代大概就正如我們所想。
尊重歷史就是在尊重自己和尊重那些先烈們。而不是說強行的去拔高一個然後去貶低另外一個。
當時的情況,幾十比一的戰損比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如現在那些神劇裡一樣,衣裳靚麗乾淨,頭髮一絲不苟髮蠟厚厚一層,臉上比現在的小鮮肉都還乾淨,在戲耍日軍都同時還能順便談個戀愛。
抗日戰爭的初期國軍的正面戰場一敗在敗。像煩啦這樣中途壯懷激烈投軍的學生兵,在經過了很多敗仗之後,見過很多自己認識或者剛認識的朋友下屬全部倒下之後,想得只有一個,活下去。
因為看不到希望,同時又害怕死亡或者說不想這樣毫無意義的死亡。於是他一路逃啊逃,到到了禪達,然後遇見了這麼一批同樣一路敗逃的這的炮灰團的兄弟們。
他們看不到希望,經歷了淪陷了大半個中國的敗仗,但另外一邊又渴望著有這麼一個人能帶著他們堂堂正正的打一次勝仗。
所以虞嘯卿在收編的時候,所有人都想去,即便可能這一次依舊會敗。
-
6 # 莒縣保險理賠服務專員
電視劇改版自小說原著,改編的內容很大,包括刪減了你說的內容,把張立憲寫死了,本來是張立憲活了下來,還娶了小醉等~~
-
7 # 棲鴻看紅樓
我不知道你看的是哪個版本。把我看到的簡單梳理一下吧:
首先是小說,也有說說那不是小說,是劇本。不管是什麼吧,文字版,是最完整的。從南天門下來之後,受到嘉獎。虞嘯卿準備帶部下去“剿共”,龍文章死諫。孟煩了和張立憲、林譯都帶兵剿共,被打得稀里嘩啦,投誠。孟煩了退役,回到禪達,帶著狗肉。孟煩了九十歲的時候,遇到百歲的虞嘯卿來祭祀英烈,但是沒有上前相認。
電視劇裡,似乎沒有拍攝國共內戰的這部分,只有下了南天門,孟煩了解甲歸田,過上平民的生活。老年的時候,孟煩了在禪達的街頭走過,一路遇到年輕的戰友們,有穿越的色彩。
還有的版本,只播放到南天門大戰結束,沒有回到禪達,解甲歸田的內容。
回覆列表
要說這部劇刪了什麼,還真有,但是加起來不到十分鐘,一個是開始的時候在收容站,羊蛋子(就是後來說***大爺的川軍團,然後被團長用手槍斃了那個人)想去打仗,迷龍把他的腿打折了,這段不知道為什麼沒刷到,還有就是小書蟲子在戰壕裡慷慨激昂的演講,被炮灰們打的滿臉傷那段,也沒有了,別的我看的樂視版是和DVD沒啥大出路的。2006年,《士兵突擊》上映,作為一個正好在當年服役的兵,個人感覺《士兵突擊》是最貼近當時的軍隊生活的一部劇,火遍了大江南北,編劇蘭小龍,導演康洪雷,華誼兄弟出品,沒有什麼小鮮肉,但是演技都很線上,看來把經費放在用心製作上的電視劇觀眾還是認可的。接著2009年3月各大衛視開始播放《我的團長我的團》,同樣的演員陣容,同樣的製作班底,卻沒有預期的火爆,收視率一路走低,因為《團長》這部劇,你不細細的品味他的滋味,是看不下去的,看這部劇是很耗費心力、很需要腦子的,我看過原著,看過一次之後就不敢再去翻第二遍,因為炮灰們死在自己人手裡會讓我的心疼死,所以把一切美好留在禪達反而讓人好受一些。這部劇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我們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怯懦、或勇敢、或慷慨、或彷徨,他的臺詞也總能直擊我們的靈魂,從編劇到導演,從演員演技到服裝道具,無一不精,真的是我心中不可超越的經典,說最好的抗戰劇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