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又為什麼敢把全軍交給一個沒有實戰經驗和戰績的人?
8
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識人之明,不是普通人具備的才能,而那些長期擔任高階管理階級的人,識人用人是基本的才能,拿現在來說,一般省部級以上的官員,大多都有這個才能,

    韓信去見項羽,項羽也有識人之才,初次見面,讓他當郎中,這裡郎中,可不是醫生啊,郎中稱呼醫生是宋代開始的。秦漢時期的郎中可不算小官了,職位僅次於丞相的,項羽讓他做郎中,相當於行軍參謀長,

    《韓非子·孤憤》:“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舊注:“郎中,為郎居中,則君之左右之人也。”

    可是韓信嫌小了,他想做的是大將軍。

    想一下,你是項羽,突然有一天來個無名小卒,沒當過一天兵,沒打過仗,跟你侃了會,你就讓他當你的參謀長,算不算器重他?可是韓信不滿足於此。

    於是跑到了劉邦陣營,他到劉邦陣營的時候,這就不是沒有工作經驗了吧,也不算無名小卒吧?地位實際不比蕭何小多少的,畢竟是項羽陣營嘛。

    蕭何能識英雄,能力挺他當大將軍,這個很正常了吧。

    當然,我不是說蕭何沒有識人之明,也不是說他看重韓信的履歷,我相信,即使韓信沒有如果項羽軍營當過郎中,蕭何也是能發掘他這個人才的,

  • 2 # 秉燭讀春秋

    我們都知道,古代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法是科舉制度。但科舉制是隋朝以後才出現的,在秦末漢初還沒有這個制度。

    秦朝的人才都是自薦或者貴族推舉的,貴族之家,豢養著許多門客,比如戰國時期的孟嘗君,他手下養著許多門客。

    另一方面就是隱世高人,透過收徒的方式,培養好後,推薦給君王,比如鬼谷子。他的學生遍及全國,囊括了當時全國知名的能人。

    那麼,蕭何又是怎樣發現韓信這個人才的呢?

    蕭何是秦時的官吏,又精通律法,他是根據秦朝時的規定舉薦韓信的。

    秦朝之所以很快壯大起來,這得益於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不管你是哪裡人,只要有能力就行。比如,商鞅就不是秦華人,他是衛華人。

    時逢亂世,蕭何作為劉邦的丞相,只能通過了解和結合這個人以往的事情,來分析判斷這個人的能力如何?

    蕭何瞭解到韓信的啟蒙老師是尉繚子。尉繚,原名魏繚,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兵家人物,本是魏國大梁人。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說,被秦始皇任為國尉,後改稱尉僚。

    蕭何是秦朝的公務員,當然知道韓信的師傅是誰了。還有一點就是,韓信師傅的師傅更牛,他就是著名的隱士鬼谷子。

    蕭何不可能只聽一個人的名氣如何。他發現韓信這個人才主要還是透過交談了解到的。

    韓信最早是追隨項羽的叔叔項梁的,但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採納。這些事都是韓信告訴蕭何的,蕭何主要聽了他給項羽出了啥計謀。

    就在韓信感到迷茫時,劉邦率軍進入蜀地,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此時劉邦也沒看出這個潛力股)。韓信只能隱忍不發,等待領導的發現。

    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是為劉邦趕車的夏侯嬰。按照現代說法就是劉邦的御用司機,和領導直接有關係。

    韓信就要被砍了,他不甘心的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

    滕公對他的話感到驚奇,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也就是說,韓信僥倖得活。

    韓信這個做法特像唐朝時李靖說的一段話:當時李淵滅隋,俘虜了一名隋朝囚犯,要將他處決。此人在臨刑前對李淵大呼:“您興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打算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說這話的人就是李靖。

    當時李世民也在場,覺得這人挺牛的,就說情放了他,李靖就投奔了李世民的麾下了。

    李世民當年饒了李靖一命,後來李靖滅掉兩個國家來報答他。

    韓信說這話同樣引起了蕭何的注意,透過聊天,蕭何相當佩服韓信,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也難怪,劉邦沒看到他有何出類拔萃的地方。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綜合分析認為韓信是個奇才。但劉邦不點頭,蕭何也無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有些人就是慧眼識人。就好比現在的星探,或者相術高人。透過一舉一動,就能洞察人的一切。

    韓信料想蕭何和夏侯嬰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自己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一生氣,捲起鋪蓋趁天黑逃跑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就徑自去追趕。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蕭何追回了韓信,這次推薦韓信可是真著急了,蕭何說韓信“國士無雙”。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劉邦說:“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

    劉邦之所以重用韓信,我覺得是信任蕭何的具體表現。劉邦後來能得天下,主要是相信和重用“漢初三傑”,也就是像劉邦說的那樣,我各方面都不如這三個人,但我能駕馭這三個人。

    還有一點就是,劉邦也從側面瞭解了韓信,並沒有一任命就讓他帶兵打仗。

    韓信得知劉邦要拜自己為大將,謝過漢王,同時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劉邦這才命韓信點兵打仗去了。這之間有個過程,不是劉邦魯莽的把兵權交給一個寂寂無名。也沒有實戰的人的。

  • 3 # 思慕青山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蕭何憑什麼認可韓信?

    信任和認可是最寶貴的資產,韓信作為以往無任何業績成就的人,能夠獲得蕭何認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韓信有才華。偉大的思想總是互相吸引。他們之間必然有一個互相交流的行為。蕭何會透過哪種方式確認韓信的才華呢?其實很簡單--提問,蕭何的提問會很現實,比如漢軍現在存在哪些問題?(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如何解決?問題又分為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從蕭何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這一行為其實可以反向推斷,提問交流必然非常細緻,並且不是一兩次談話。甚至蕭何曾經部分採納或者實施過韓信的建議且取得良好效果,在互相作用之中產生了認可,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作為領導藝術,對比不同人的解決方案,或者實驗某種方案均是相當可行的。 其實可以參考吳起的面試問答。

    對於今天的“韓信”,除了隨時準備好解決方案,多積累,多學習。所謂,有勇不如有謀,有謀不如有學 ,有學不如能用眾。孫子兵法上有五條大將標準,智,信,仁,勇,嚴。

    智:簡單說就是面對各種問題,能提出或找到最優或相對最優解決方案。(提出是自己提出,找到是善於整合大家智慧)

    信:簡單說有三塊,自信,能贏得團隊的內部信任,以及能夠贏得外部甚至敵對方的信任。

    勇:實際上勇有大小之分,淺處說勇指決斷力,魄力,行動力,銳氣。而大勇,必須有大智為基礎,而不是盲目,莽撞。

    仁:所謂仁者愛人,仁的本意是愛,簡單說不嗜殺,天有好生之德,儘量少殺。

    嚴:主要指原則性,約束性,紀律性。

    如果你是今天的“蕭何”,多發現,多傾聽,準備好優秀的提問。

    如果你是今天的“韓信”磨練你的洞察力,準備好你的見解,和解決方案,記得找到今天的“蕭何”多交流。有才華在最卑微的崗位上仍然可以大放異彩。不要抱怨沒有在合適的位置上,先發光,別人才看得見。小事情尚做不好,何以堪大任?

    第二個問題;說下我自己的看法,第一個是信任鏈的問題,劉邦肯定更信任蕭何。有可能是劉邦基於對蕭何的信任做的決定嗎?有一定的可能性,但這其實是不太可能的,最有可能的是蕭何不只一次和劉邦談過韓信問題,而且劉邦也可能參與過對韓信的考察,蕭何問的有些問題搞不好是劉邦提出來的。從韓信跑路的情節來看,應該是對劉邦失去耐心和信心的行為。也就是說劉邦,蕭何早就認可了韓信。只是遲遲沒下決定。結合當時漢軍跑路嚴重的情況,劉邦也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這個決定。拜大將軍,開始實際也只是虛名,各方都觀望其實都沒底,劉邦估計早就想好了韓信要是不行就換崗,或者安排個虛職,或者讓韓信自己滾蛋。看韓信表現再判斷操作的一個過程。

  • 4 # 白話世說新語

    韓信早年求學的情況,《史記》中根本沒有記載,但是從他在井陘之戰後對部下的話中應該可以推斷,韓信從軍之前學習過兵法。韓信的出身如何?《史記》中也從漂母的嘴裡說明他應該是個貴族後裔。另外韓信好佩劍,這也是那個“屠中少年”看他不順眼而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原因,那個時代只有貴族才有佩劍的資格。所以以韓信落魄貴族的出身,他接觸各類書籍就有可能,而普通百姓是沒有機會甚至是沒有資格接受教育的。

    另一方面,劉邦的起義軍的成分如何呢?可以肯定都是由底層百姓臨時拼湊而成,沒文化是普遍現象,更別說系統學習過兵法了。因此韓信和蕭何對話,肯定是充分展示出了自己對於兵法的瞭解和理解,這才是打動蕭何的地方。在其他人那裡蕭何顯然是聽不到韓信這樣的言論的。

    劉邦為什麼敢把軍隊交給韓信?事實上劉邦從來沒有把部隊交給過韓信。

    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之初,軍隊一直由劉邦親自指揮。出陳倉後接連和雍王章邯連打兩仗,劉邦都跟隨軍隊行動,要說指揮,也應該是劉邦、韓信一同指揮作戰。直到劉邦兵敗彭城,劉邦都是隨軍行動,這期間軍隊的控制權顯然在劉邦手裡。

    《史記》中明確指出韓信首次獨立指揮戰鬥,是劉邦敗退到滎陽後,項羽追軍的先頭部隊尾隨而來,是韓信指揮漢軍在滎陽以南,京、索二城之間的地方擊敗了項羽的追軍。

    這以後,劉邦才放心地讓韓信獨立指揮軍隊。並且韓信的軍隊都是由他自己就地招募,漢軍的主力部隊都牢牢抓在劉邦手裡和項羽在滎陽對峙。

    韓信先是回到關中重新募集軍隊渡河擊敗的了魏王豹,又北上擊敗了代國國相夏說。這時劉邦的軍隊和項羽拼光了,調走了韓信的部隊到滎陽增援自己。韓信只好重新募集軍隊,出井陘,在井陘之戰中大敗趙國軍隊,一舉佔領趙國。

    隨後韓信和張耳帶領這支軍隊南下修武,駐紮在滎陽以北黃河北岸聲援劉邦,結果劉邦和夏侯嬰兩人偷偷渡過黃河闖進韓信的軍營,又把這支部隊給帶走了。還讓韓信重新募兵去進攻齊國。

    所以說,劉邦並沒有把自己的主力部隊交給過韓信,韓信用來打仗的部隊都是在劉邦的同意下,自己募集而來的。

    於是也就不存在什麼劉邦把部隊交給韓信這一說。

  • 5 # 開天行道

    這個問題我至少想了三年。51歲的劉邦和50歲的蕭何,商量了一下,把整個漢軍的所有軍隊都交給了一個25歲的小夥子。讓他和27歲的西楚霸王項羽爭天下!!想想就已經很神奇了。蕭何評估韓信。用應該是“邢名參考”之術。讓面試者使勁說,充分的聊,看看這個面試者有沒有系統的思維,獨到的見解(劉備面試諸葛亮得隆中對,桓溫面試王猛,捫蝨論天下)。然後,給面試者一個相應的普通職位,讓他去做。看看他做的和說的能不能對上號。如果他說的妙,做的也好!必是人中龍鳳。此為“刑名參考”(本是皇帝御臣術,也可當作量人尺)。世界上沒有能相人的伯樂。看走眼的人太多了。唯有邢名參考,知行呼應,才能發掘出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您怎麼看?特別歡迎女生髮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