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如果蜀漢悲情降將姜維成功策反曹魏名將之一鍾會反戈一擊,並且伐魏也獲得成功,三國曆史肯定會被改寫,蜀漢姜維一心想恢復蜀漢江山又增加了極大成功的可能性。

  • 2 # 小溪潺潺14

    應該不會成功,不過可暫延時日,以待魏變。三國至此境地,蜀國外無良將,內無良政,君昏巨庸,江河門下,油盡燈枯,雖有姜維忠肝義膽,亦屬獨木難支。

  • 3 # 律症佳人

    這是假設的說法,假設成立了,鍾會和姜維聯合會不會翻盤!

    鍾會一點機會都沒有,姜維也只有那麼一點點可能性。不過當時姜維已經無計可施,冒險勸說鍾會已經是他最後能想到的辦法,所以希望渺茫也要盡力一試,但鍾會為什麼會行險就不清楚了。

    伐蜀之戰開始的時候是景元四年,此時曹魏對於軍事行動的管理已經很周到了,為了防止將領領兵在外生出二心,出征前軍隊兵將的家人都要被控制在腹地。此次伐蜀之戰對於司馬昭而言意義非凡,危險性也很大,所以他對於軍隊內的將領分派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出發的時候軍隊分三路,分別由鍾會、鄧艾、諸葛緒統帥,同時派衛瓘作為監軍。這四個人可以說誰跟誰也不是一條心,在全過程中不僅沒有互相幫忙,反而在互相坑害。

    在軍隊中,鍾會作為主帥擁有的權力很有限,並不能直接決定鄧艾、諸葛緒的軍事策略,也不能隨意抓捕鄧艾,有重大的決策還需要先密報司馬昭,得到同意後才能執行。鍾會在此戰中先是密告司馬昭說諸葛緒“畏懦不進”,在司馬昭的命令下把諸葛緒拘押回國;然後又是和衛瓘一起誣陷鄧艾謀反,靠著司馬昭的手令拘捕了鄧艾。這兩次重要動作,都是靠著司馬昭的認可才得以成功執行,這點鐘會自己也心知肚明。

    此外,鍾會此前沒有領軍作戰的經歷,在軍隊中缺乏威望,他帶兵之後馬上藉故斬殺牙門將許儀(許褚之子),這個行為與其說是為了剷除軍隊中的異己,倒不如說是為司馬昭篡權剪除威脅。對他本人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好處。進入成都之後,他就已經失去了對漢中留守諸軍的控制權,所能控制的只有成都城內的軍隊,但這部分軍隊對他也沒有什麼忠誠可言。

    對於鍾會而言,可能真正能指望的也就是姜維了。姜維在蜀漢政權中名望極高,何況蜀漢的滅亡事發突然,各地軍隊並沒有真心投降,如果鍾會真的端了魏軍裡所有中高階將領,重新控制成都,那姜維集結軍隊重新奪回劍閣還是很有戲的——但這些和鍾會沒多大關係。

    之後他在成都給明元郭皇后發喪,宣稱自己有太后遺詔要廢掉司馬昭,我認為包括他自己在內沒有任何人相信這個行為有什麼實質作用,因為在他之前毌丘儉、文欽起兵也是用的同樣的理由。與其說他指望這個動作有什麼政治影響力,還不如說他只是臨時給自己叛變找個可用的藉口。

    至於說什麼兵出斜谷,反攻洛陽之類的話,說說就得了。雖然鍾會軍事經驗不豐富,但這麼扯淡的計劃我實在不覺得他能做的出來。正常打仗他可能不熟,但叛變真是見得多了,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什麼水平,他自己什麼水平,心裡多少也有點數吧。

    說完了外部因素,再說說鍾會自己的情況。首先有一點很明確,就是在司馬昭、鍾會籌劃此戰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寄希望於一戰滅蜀。實際上,在劉禪投降之前,魏軍連漢中的據點都沒能完全控制,之後姜維在劍閣的頑抗已經讓鍾會喪失了繼續作戰的打算,產生了退軍的想法。他的想法也很合理,漢中已經打的差不多了,劍閣實在難以攻克,繼續作戰糧草運輸的壓力也很大。

    所以如果說鍾會在出徵之前就心存反意,這也未免有些匪夷所思。畢竟之前淮南三次叛亂,他如果真想造反早就該和王、毌丘、文、諸葛等人暗地串聯,沒必要親自參與了平叛之後再自己造反。何況此次滅蜀是意外收穫,不在計劃之內。

    實際上,鍾會在接受了姜維投降之後還給司馬昭上了個書,給司馬昭報告了當時的戰況,以及他對姜維等人的安置情況之類的內容。之後就是鍾會和衛瓘各自上書誣告鄧艾謀反,然後倆人合夥把鄧艾坑死——一直到這裡為止鍾會還沒有表現出什麼謀反的跡象。直到景元五年他到達成都,才正式為郭太后發喪宣佈要謀反。

    綜上所述,成功可能性非常低!

  • 4 # 心曌

    延長蜀國幾年國壽而已。

    但畢竟大勢已去,靠個人勉強支撐終究不敵國家綜合實力。

    諸葛亮在世六出祁山尚不能,何況姜維。

  • 5 # 經典守望者

    這個真的是一個好問題,姜維的失敗完全是因為衛灌個人異軍突起的因素,可以說是功虧一簣。如果沒有衛灌的存在,鍾會造反必然成氣候。那麼三國的歷史就會有如下的變化。

    第一,司馬氏陷入內亂之中。當時的司馬氏如日中天,滅蜀之後,統一天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司馬氏得國不正,當時的皇帝仍然是曹魏,司馬家只不是僭位的臣子。鍾會如果假借曹氏內宮太后的詔命,很可能會招致曹魏各地州郡的反叛。而蜀地也必然會落入鍾會的手中。這場內亂很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因為姜維本身並不是真心扶持鍾會。他的目的是要借鍾會之手引發內亂,然後擁立劉氏後人再建蜀漢,蜀漢一旦復立,那麼曹魏恐怕就不會再有鄧艾之類的名將可以平定蜀漢,那麼國家就會陷入到再度的分裂之中。

    第二,如果引發了曹魏內部的亂局,孫吳很有可能會趁機而入。晉朝建立十餘年後才實現了三國的統一,可見孫吳並非易與之輩。而曹魏一旦內亂,孫吳很有可能會延荊州北上,爭奪豫州附近的土地。那麼天下很有可能會讓孫吳佔了先機,勝敗難料。

  • 6 # 愛歷史的孔漢臣

    答,鑑於三國末期我最喜歡的三華人物是姜維,所以樂意回答。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三國志》

    姜維的投降,實屬無奈。他的內心是想繼承恩師的遺志,復興漢室的。在姜維的計劃裡,鍾會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跳板而已。透過奪取鍾會手裡的軍權,姜維極有可能達到這個願望。姜維是久經戰陣的老將,早在諸葛亮時期,姜維就已經嶄露頭角,這二十多年的磨練,更是讓姜維成為了大家聞風喪膽的人物。鍾會雖然聰明,可畢竟江湖經驗比不上姜維。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鍾會就顯得特別激動,過去的偶像,總算是見到真人了。所以姜維在軍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這麼一來鍾會極有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殺掉。然後透過打感情牌安撫士兵,有了鍾會的二十萬大軍,再加上自己手裡的八萬多人馬,還有蜀地原來的殘兵,這聚集起來,足有三十萬人馬。

    對曹魏來說,唯一能夠跟姜維搏殺的鄧艾已經死了,司馬昭手裡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這個時候姜維趁著士氣正旺,帶著這三十萬大軍直奔長安而來,關中地區眨眼之間就會落入姜維的手裡。司馬昭最後也會吃不消,最後蜀國吳國平分天下,而姜維藉助強大的兵力,再借著關中蜀地的天然糧倉,我想復興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三國志》

  • 7 # 清山雅舍

    前言

    鍾會在蜀反叛失敗的主因是麾下的魏軍魏將不願意跟隨他。那麼,題主這種設想應該是假定鍾會使用某種手段“勸服”所有魏軍魏將,使得他和姜維在蜀地的自立行動成功,從而可以發兵攻魏。但是這種假設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恐怕不得不考慮除掉一個叫衛瓘的人。我們接下來詳細討論一番。

    1、左路以鄧艾為首率三萬人馬從北進攻姜維駐守的沓中;

    2、中路以諸葛緒為首率三萬人馬從天水繞後,截斷姜維退路;

    3、右路由鍾會親臨十餘萬大軍從長安攻漢中。三路共計十八萬人。

    按照原來的劇本,應是左路和中路軍合圍姜維軍,滅掉蜀漢主力,然後右路軍長驅直入,直搗成都,這首功非主帥鍾會莫屬。然而世事難料,姜維巧妙地擺脫了包圍,蜀漢主力回防劍閣,導致鍾會在劍閣久攻不下,眼看著就有撲街的危險。然而世事真的很難料,原本是輔助的鄧艾突然偷渡陰平,一通風騷走位外加諸葛瞻的戰略失誤,使得他自己成了魏國反盤的首功之臣。這一下鍾會等一眾主力隊員可就怒了,怎麼可以不按劇本來呢?同時鄧艾也是飄了,居然代天子私自封賞劉禪等一干蜀臣。結果鍾會、衛瓘、師纂、胡烈一起上書彈劾他謀反,鄧艾因此被抓入囚車押走。後來鍾會被殺後,衛瓘又讓田續在路上截殺了鄧艾。到此,鄧艾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大家要記住這個衛瓘,此人幾乎是魏滅蜀之戰中所有事件的有力參與者。

    我們再來看看鐘會與姜維策劃謀反自立,是如何被殺了的呢?主要因為兩個人:一個是衛瓘,一個是胡烈。抓鄧艾的詔令下來後,鍾會派衛瓘去執行,意圖一石二鳥,讓鄧艾的兵將們殺了衛瓘。結果衛瓘也是個有本事的,知道有危險,便向鄧愛軍宣傳只抓首惡,赦免全軍,成功的抓捕了鄧艾,而自己也確保了安全。鍾會後來密謀叛亂時,還試圖拉攏衛瓘,但被他拒絕了,兩人於是鬧掰。鍾會想殺掉反對的他的人,但是一直猶豫不決,只是把所有將領都軟禁在了府中。也正是鍾會的猶豫,導致衛瓘有時間向軍隊鼓動串聯,最後胡烈父子帶頭殺入府中,殺了鍾會和姜維。

    衛瓘不除,大事難成

    從上面的事情經過,可以看到衛瓘這個人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說鄧艾、鍾會、姜維皆是間接死於他手,這不禁讓我有一種他就是司馬昭派來搞死這些大將的特務。當然這隻玩笑話,並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這一點。那麼,衛瓘是誰呢?鍾會這個主帥被拜為鎮西將軍,而這個衛瓘正是鎮西監軍,是代替朝廷監督這支伐蜀部隊的。這下不得不佩服司馬昭慧眼識才,這個監軍起到了大作用了。

    我們如果要鍾會攻魏的假設成立,必須先假設這個衛瓘被鍾會立刻殺死,當然幾個刺頭也要殺嗎,比如胡烈父子,然後恩威並施地收服了魏軍跟隨他造反。這樣鍾會和姜維便有了反擊的機會。

    聯軍北上,主力對決

    根據當時的情況推測,鍾會與姜維經過鎮壓、收服、整合後,能夠發動北伐攻魏的兵力最多十萬。而當時的司馬昭為了以防萬一,命賈充率1萬步騎進駐漢中樂城,自己則親率十萬大軍在長安殿後。說白了司馬昭雖然不想,但是做好了鍾會叛變的準備。按照我的假設推演,可能性較大的有兩種情況

    1、鍾會、姜維北上收復漢中,司馬昭不願貿然入蜀決戰,於是命賈充退回長安。鍾會、姜維初步完成據蜀自立。但蜀地積弱,歷史走向仍然向魏。

    2、鍾會、姜維北上收復漢中,司馬昭決定趁二人初叛未穩,急速增兵漢中,同時調動周邊兵力一齊圍剿叛軍,再結合攻心戰術,勝算不小。此情況最終勝負難料,但是司馬昭勝算較大,鍾會、姜維要麼兵敗身死,要麼成功據蜀自立。其中,除非在對決時發生大規模殲滅戰,否則蜀地積弱,歷史走向仍然向魏。

    結語

    其實鍾會的失敗有很多因素,真是情況下想克服難度很大,所以說成功攻魏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作為探討,非要討論的話,個人也不是很看好鍾會自立。畢竟,魏國大勢已成,司馬昭又是強力英明之人,僅靠蜀地想要翻盤無疑於買彩票等待運氣降臨,歷史仍然會由魏入晉,一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ZUK Z2把高通820手機賣到1799,是要拉友商下水還是會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