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青陽遠行

    可以的,21天培養的是一個信念,當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天以後,它就會形成你自己的信念,90天重複做一樣事情就會穩固下來,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所以,第一個星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制定一個計劃可行的目標,然後具體到每一個細節目標,相信自己,到最後一定會成功。

  • 2 # 度仔媽咪

    媽咪覺得好習慣的養成,無關乎天數的原因。

    有一個朋友,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讀英語的習慣,於是參加了一個每天打卡活動,需要堅持21天。

    活動結束後,孩子每天讀英語的習慣並沒有養成。孩子堅持的僅僅是那21天而已,之後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讀著,甚至到最後不讀了。

    是什麼原因呢?

    媽咪覺得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說多少天就可以做到,而是需要你真心喜歡你所堅持的東西。比如,孩子讀英語,如果那21天都是媽媽在督促,孩子根本沒上心,那麼再多幾個21天都不會有任何效果。

    活動結束之後,一切都要打回原形。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唯一可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讀英語的重要性,以及讀英語能夠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只有讓孩子產生做事的動力,才有習慣養成的可能性。

  • 3 # 紫瑗

    ”21天“這個詞在現在市面上和網路上都是比較火熱的一個詞。”21天讀書打卡營“、”21天寫作訓練營“、“21天瘦身計劃”等等。我開始也在納悶,為什麼一定要定義這個“21天”呢?原來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根據專家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

    1、舊習慣、舊理念對新習慣、新理念形成的干擾。

    2、理念與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

    3、是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需要不斷地重複,即使簡單的不斷重複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應不是說,一個新理念、新習慣只要經過 21 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這一新理念、新習慣要不斷地重複才能產生效應。這也是現在許多廣告不斷播報的原因所在。對於孩子習慣的養成,可以從21天開始入手,但要知道21天也只是一個開始階段。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經過經年累月的。不是21天就可以完全蛻變。徹底改變舊習慣。

    用21天來認真開始一項新習慣,用幾個月、幾年、甚至一生去維護自己身上已經儲存的好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不容易,破壞一個好習慣瞬間即可。所以培養孩子的一個好習慣要注意的是保持,日新日久。

    紫藤家園,感謝來訪!

  • 4 # 靈姍的成長筆記

    過去我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大學的時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踩著上課鈴聲去上課的,幸虧點名冊上我的名字在後邊,否則不知道要遲到多少次。

    於是我痛定思痛,決定培養自己早起的習慣。

    鬧鐘的時間調到了6:30。第1天成功了,第2天也成功了,然而越到後來越困難。

    那時候的我是咬著牙數著日子,堅持了21天,心想以後就能依靠自己的習慣和生物鐘自然醒了,再也不用這麼痛苦了。

    然而並不是這樣。到第22天的時候,我絲毫沒有感受到習慣的驅動,還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被迫早起。

    就這樣沒有幾天我就放棄了,又回到了不遲到不起床的狀態…當時的我內心OS:這21天養成習慣也太不靠譜了吧。

    為什麼21天理論不靠譜?

    他在工作中發現,經歷了整形手術的人通常需要 21 天來適應他們的新面貌;而截肢病人出現的 “幻肢” 體驗往往也需要 21 天才能消退。

    這個“21天”,實際上是人們習慣一個新變化的時間,結果在傳播過程中被曲解,21天就成為了一個習慣的時間。

    那麼,真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多少天呢?

    答案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習慣,養成時間都不一樣。(看到這裡不要難過,因為習慣的養成是有可能比21天更短的)

    這個時間在我看來,歸根結底是由一個「習慣難度」來決定的。來舉個例子,現在我們要養成一個“堅持每天寫作輸出500字”的習慣。

    如果你沒有寫作的基礎,那這件事情對你來說難度可能是8,堅持個30天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對於長期寫作的靈姍同學來說,難度只有2。

    在待辦事項中刻意提醒一下自己就養成了。我試著做了一下,事實上只用了三天,很快就養成有想法隨手開啟記錄的習慣了。

    說說習慣難度的劃分

    可以採用對習慣進行打分的方法評估難度。以0-10分為範圍,標準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某個習慣的得分。

    0分就是那種非常簡單,你爬完山之後都能順利完成的習慣。而10分則是必須養精蓄銳,依靠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做一次的習慣。

    習慣難度的分數只對自己有意義,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的。比如早起這件事情。

    5點鐘早起對於我來說,難度得是9,但是對於周杰老師來說,估計只有4-5。

    所以你們看,不同習慣的特點、難易程度、養成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同,如果把每個習慣都一概而論,那習慣養成就變成了機率事件,失敗的機率自然就變大了。

    怎麼養成習慣

    我在4月份養成了一個每天堅持健身的習慣,到我寫文章這天,已經堅持了33天,並且還在繼續順利堅持。

    我也在這短短的33天裡,已經完成了KG7等級的40%,要知道從KG6-KG7,我整整用了373天。

    這次健身習慣的養成其實非常容易,並不是鼓足勇氣,也不是消耗了巨大的毅力,反而是個自然的過程。

    原來習慣養成可以這麼爽!說一說我這次習慣養成的經驗。

    1.先從容易養成的事情開始

    我們上學的時候學數學,是先從小學數學、中學數學開始的,然後再到高中數學、微積分、機率論,而不是讓上來就學習高數。

    這是一個難度遞進的過程,習慣的養成也是一樣,先從難度比較低的事情開始做,更容易成功。

    就是那種即使我們很累很煩,也能夠不費太多力氣就完成的小事,就是改變的第一步。門檻要低,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這次我在健身習慣養成的時候,選擇的就是一個對於我來說難度不高的,“10分鐘斜方肌改善運動”,動作難度不大,做起來也不會痛。

    過去的時候,我總是想從什麼核心力量提升、馬甲線養成這種訓練開始,事實證明,開始即是放棄。

    每次做的時候我都在想,啊好痛,天吶太累了。是的,這訓練對於我來說難度過高了,我內心對他們是拒絕的。

    所以,一定一定要從簡單的事件開始你的習慣。

    2.設定習慣養成場景

    習慣養成場景,就是在自己生活中找到一個時間、地點,然後關鍵人物你,負責做專門的事情,這樣不容易忘記,能夠培養自己做事的儀式感和節奏感。

    因為,要想讓習慣堅持下去,不能依靠一錘子買賣,想到了就做,想不到就忘記了。而是要建立起一種“能持續下去的機制”,形成自動化,提高抗風險能力。

    我現在每天堅持健身,依靠今天心情好我就開始做是不行的,我給自己設定了這樣的“習慣場景”。

    固定的時間:晚上洗漱前

    固定的地點:我的跑步機邊上

    固定的做法:開啟keep和瑜伽墊,開始行動

    一般來說晚上忙完所有的事情大概在10點左右,然後在我打算去洗漱之前,我會給自己加一項內容,就是鍛鍊。

    (我現在的健身是以拉伸和放鬆為主,比較適合睡前做,如果有跑步這樣的劇烈運動,還是要把這個時間往前移一些)

    因為我們洗漱這個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已經深刻的刻在了我們的行為當中,是不可能忘記的。

    把健身這個習慣放在不可能被打破的洗漱這件事之前,一想到晚上要洗漱了,就會立刻想到:噢,我還沒有鍛鍊。

    這就是透過設定固定習慣場景,用舊習慣帶動性習慣的方法。

    3.允許自己破例,制定例外規則

    經歷剛才的兩步之後,我們已經擁有了主觀能動性,並且開始了習慣行為,這時候最大的阻礙就是,外界突發事件。

    加班或外出聚餐回家晚了,今天心情不好,看到一個電視劇很好看,就會很容易受到影響,導致失敗。

    我的健身大業中間差點斷掉就是因為有一個週末,我狂吃海底撈(五個月沒吃了太想了),結果吃的太飽,懶得動了。

    眼看keep的打卡就要斷掉,我靈機一動,做了一個五分鐘拉伸,保住了連續性。

    而一旦這個習慣中斷,帶來的挫敗感是非常強的,心裡會想,反正已經斷了一天了,再間斷一天也沒什麼,最後徹底放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設定例外規則,一是身體狀況,包括感冒發燒,姨媽痛,疲憊提不起精神和各種各樣的不舒服。

    二是某些事件導致的時間被打亂,比如突然加班,朋友聚餐,出去旅行等等。

    三是天氣原因,如果是室外活動的話也要考慮在內,比如太冷、太熱、下雨、下雪,對我們跑步還有早起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逐條列下來,然後寫出在這樣場景下自己的解決方法,貼在床邊。

    4.堅持打卡記錄,留下痕跡

    如果沒有進行記錄,很容易就會不記得自己堅持了多久,我們的行為就會有一種很隨意,沒有監督的感覺。

    不要低估打卡的力量,看到自己每天花費的時間,堅持的天數,對自己是個極大的刺激和鼓舞。

    我用APP記錄鍛鍊資料也是這樣的原因,能直接看到堅持的天數,成長的等級,我是不忍心輕易讓打卡天數中斷的。

    再比如說,我要理智消費,我要省錢這件事情,不買多餘的化妝品,不吃零食和外賣其實很抽象,但是透過記賬的話就能很清晰地算出花了多少,對比前後變化。

    除了APP記錄之外,還可以用手賬的方式進行打卡。網上有很多這樣的打卡記錄本,如果你有記手賬的習慣,也可以直接在手賬本上記錄。

    手寫的好處就是,日積月累會得到一本記錄自己努力工作和學習的實物“紀念品”,這種實體的觸感是虛擬的打卡軟體不能帶給你的。

    這種堅持又能看到成效的感覺,是對我們莫大的激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達·芬奇的名作,為什麼藏於法國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