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鑑未來時代

    (1)很多家長不知道奧數有沒有用,大多數的孩子也都不知道奧數有什麼用,只是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壞處,而我覺得所謂奧數對學生沒有多大意義,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財力。  

    (2)各種針對盃賽的課外數學培訓都披上了“奧數”的外衣,脫離課本、強調“技巧”,美其名曰:訓練思維。其實很多小學的奧數題,都可以用初高中課本的方法,很簡單地解決。  (3)奧數可以培養興趣嗎?我覺得不可以,甚至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解決課本難題的時候,會讓學生專牛角尖,養成“多慮”的習慣  

    (4)小學、初中根本就沒有奧數的說法,小學生學的所謂奧數實際與奧賽內容大相徑庭。  (5)奧數與中考、高考的關係。中考題中絕對不會涉及奧數的內容,高考(以今年為例)最後兩題比較難,絕大多數學生都看不懂題目,但也沒有涉及奧數的內容。  

    (6)奧數與加分。任何競賽活動不與升學掛鉤,不享受高考、中考加分待遇!  因此,我覺得有能力、有時間、對數學有興趣、有數學專長的學生可以學奧數,奧數並不適合大多數的學生,家長在選擇的時候務謹慎。

    要想獲得好的成績,還是應該打好基礎

  • 2 # 周子

    我們也是一年級,學了一個學期的XES,我是每堂課都跟著聽,一開始有點累,但一個學期以後就適應了。暑假上了10天,最後一堂考試,滿分。我感覺越晚上越累,因為難度會加大,如果一直跟著學,反而慢慢就適應了,對孩子的思維肯定是有好處的。

    當然,需要付出的時間當然也不少,要想學好,必然是跟付出成正比的。一年下來我的總結就是,不論你學什麼,既然花了時間就努力去學,一定有好結果。如果隨便搗騰幾下,不覺得無所謂,那還是不要浪費這個時間,寧可多看看書,多鍛鍊鍛鍊。

    一年級最重要是習慣養好,自覺,自主,自立。

  • 3 # 小獸媽媽

    如果我的孩子數學成績不好,還要她去學習奧數,我想我會拒絕。

    在我看來學奧數這叫折磨孩子,不是培養孩子。我覺得奧數適合聰明的孩子,並不適合資質一般的孩子去培養奧數能力。對於資質一般的孩子來說真的是浪費腦細胞。

    何況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也不光只有奧數才可以提高,還有關鍵是要培養的孩子的數學思維,理性思維。

  • 4 # 王子小巖巖的故事屋

    個人覺得不需要再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因為才一年級,10以內的加減法屬於一個基礎,基礎紮實了還要在孩子的閱讀理解方面進行一下學習,這個得靠很多的閱讀來增加理解能力,數學不只是幾加幾,而是注重理解題目的能力,為以後的數學學習做打算。數學上半學期才到20以內的加減法。所以安心啦!

  • 5 # 三樂二掌櫃

    誰搞亂了奧數?

    隨著奧數熱度的上升,在一些非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在一些不具備奧數培訓能力的老師的課堂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假冒偽劣”的奧數題,需要大家加以區分。

    首先,“腦筋急轉彎”的試題不是奧數。

    例如,“北京大學本科讀多少時間?”四年嗎?不對,答案是“兩秒”。有趣是很有趣,但這與奧數無關,把這種題放在數學試卷中,那是“逗你玩”。

    其次,個別胡編亂造的“教材”和考題更不是奧數。

    個別胡編亂造的“教材”和考題不是奧數,這本來是不言自明的,不過常常有人用這些型別的題來非議奧數,例如2009年央視《實話實說》的一期節目中,有學者問奧數老師:“十一個蘋果三個孩子分,每一個人都要拿雙數,怎麼分?”老師想了一會兒,有點尷尬地說:“此題無解。”

    眾人一陣鬨笑,那潛臺詞就是:“你看,奧數學的都是什麼玩意兒!”這樣的批駁是不嚴肅的,這些只能說明奧數的培訓學習及考試中存在嚴重亂象,絲毫也不能證明奧數本身有錯,就如同不能拿被汙染了的牛奶來論證牛奶有毒一樣。

    第三,奧數並不是要求超前學。

    比較有爭議和容易混淆的是所謂的“超前內容”。 我們甚至看到,有些所謂的小學奧數競賽題必須要用到初中的數學知識才能解答,而對於具備了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生來講,那些題目其實很簡單,既不巧妙,也沒有更為直觀的解題方法,那些都不能稱為奧數。

    奧數教育,尤其是小學的奧數教育,並不提倡“提前學”,因為:

    (1)那些知識到時間老師就會教,“提前學”是一種重複學,總體看是一種浪費。

    (2)教育專家編制的教學大綱是根據知識的連貫性及先後順序,根據大多數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來安排的,“提前學”違背了教學的規律,拔苗助長,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

    (3)即使有部分“提前學”的知識相對獨立而不是連貫的,是低年齡段的學生也能接受理解的,但要知道,教學大綱也是根據學生能夠投入的合理時間來安排的,“提前學”無疑擠佔了學生合理的支出時間,犧牲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和鍛鍊。

    總體來講,“提前學”、“提前考”違反了教育的客觀規律,它們不屬於奧數。

    上述的這些“假冒偽劣”奧數的亂象,引發了很多對奧數本身的批評,但這恰恰是不對的,這些問題都不是出自奧數本身,都不是奧數的錯。

    到底什麼是奧數?

    奧數並不是數學的一個分類,奧數依然是數學,在中小學的各類數學競賽題中,所涉及的絕大部分都還是平時數學課堂上所教的知識,其間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界線。

    但是奧數又明顯有別於普通的數學,兩者區別在哪兒呢?我們可以大致地描述一下。

    第一,奧數在中國曾經被稱為“趣味數學”。

    因為奧數題中,尤其是在小學奧數題中,許多都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和遊戲性。這類奧數題,題面看似簡單,幾乎人人都能看明白;題意生動有趣,但很有迷惑性;求解的方法很多,絕大多數人只會用笨辦法做,麻煩、費時,而正確快捷的解答方法往往簡單巧妙。

    例1.如圖,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兩地距離是11千米。甲每小時走6千米,乙每小時走5千米,甲帶著一條小狗,狗每小時跑12千米。這隻狗同時同甲一起出發,當它碰到乙後便轉回頭跑向甲;碰到甲又掉頭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甲、乙兩人相遇。問: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確實有些不可思議,想想看,這狗得來回跑多少趟呀!按常規,我們應該一趟一趟地進行計算,先計算狗第一次和乙碰面的時間和位置,然後再計算狗回頭和甲碰面的時間和位置,循此往下,直至甲、乙碰面,將狗跑的各段路程相加,得出結果。

    這將是非常複雜的計算過程,沒有學過奧數的人基本就傻眼了。據說這還是一位外國朋友當年給蘇步青教授做的題目,敢用來考大數學家,可見這道題該有多難,現在竟用如此難題考小學生,又該是多麼荒誕。

    其實這道題非常簡單,完全在學生所學知識的範圍內。甲、乙兩人和狗在這個過程中所花的時間是完全一樣的,只要先計算出甲、乙兩人從出發到碰面所花的時間就行,而這對於學過行程問題的小學生來說是很簡單的,甲、乙兩人步行1小時就會相遇。已知了狗的速度,再求得狗所花的時間,那麼狗跑的路程不就可以很簡單地計算出來了嗎?很快就能算出狗跑了12千米。

    沒見過這類題目的孩子,一開始肯定不會做,但一經講解,就恍然大悟:“唉,我怎麼沒想到!”這是一道典型的奧數題,起初的“難”與後來的“易”對比強烈,真是很奇妙,很有趣。這個題目考查的就是能否很快抓住問題的實質,將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

    做這樣的奧數題,我們不只是學到一個遊戲的取勝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趣味性強是小學階段奧數的顯著特點。

    第二,奧數依然是數學,是課堂數學的拓展。

    世界上最權威的分類法大概把數學分成了幾十個大類,一百多個小類。從小學高年級的一元一次方程開始算起,一直到高中畢業,在七八年的時間裡,我們所涉及的數學類別也就是平面幾何、三角函式、線性方程(組)、解析幾何、立體幾何、集合論、不等式、數列等等。作為數學教育,當然應該以這些內容為主,因為它們是數學的核心方法和領域,但是這些內容就連初等數學的範疇也沒有完全覆蓋。

    奧數中有我們平常數學課上所不講、也沒有時間去講的一些數學分支的基礎內容,比如圖論、組合數學、數論等等,還有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比如構造思想、特殊化思想、化歸思想等等。

    這些領域的基本方法和簡單應用是不需要專門的數學工具的,其中所使用的數學方法和思路是平時課堂教學中較少涉及的,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涉獵這類知識,有利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增強思維的條理性,它們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擴充套件。

    在奧數里面,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奧數中,還有很多內容是來自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的方法和思想,比如“盈虧問題”,比如“雞兔同籠”;還有如小學高年級或中學奧數中要介紹的“中國剩餘定理”等等。其中凝聚了中國古代數學家的超凡智慧,並且與西方的數學方程思想很不一樣,獨闢蹊徑,自成一派,這也是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但這些內容在常規的數學教學中也很少講解。

    第三,奧數題普遍比較難。

    既然是為競賽服務,當然應該有難度才行,它們是普通課堂內容的深化和提高,不同的試題有多種不同的視角,需要有較深入的分析才可解答,這類考題可以考查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既然奧數是課堂數學的拓展,奧數競賽是考查和選拔學生的重要手段,那麼麼,“難”就是必然的,這種“難”,不是基礎知識都還沒完全搞懂的“難”,更不是因為還沒有學過相關基礎知識的“難”,而是雖然已經學過並搞懂了基礎知識,但由於題目的巧妙、迷惑、曲折,使你很難發現很難想到的那種“難”。

    現在我們可以大致地歸納一下:奧數就是有趣味的數學、有較大難度的數學、有好方法解決的數學、用來競賽選拔的數學。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學奧數?

    有專家學者對奧數的概念作了重要補充,據說他們經過研究,只有5%左右的學生——學有餘力,對數學興趣很濃且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適合學習奧數,所以奧數是隻適合“少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的數學。

    這個說法應該沒錯,奧數確實比較難,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因為他們理解能力強,學習的效率高,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投入奧數學習。

    但是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專家學者的補充再補充一下:奧數的難度其實是有難有易、有深有淺的,需要投入的時間也是可多可少可以酌情掌握的,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為家長,應該請懂奧數的人幫助判斷教材的難易,瞭解不同培訓班的教學進度,然後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決定選學什麼深度、什麼進度的奧數。

    這就像體操運動,少數有天賦的孩子可以學吊環、鞍馬、平衡木、高低槓等高難度運動,一般的孩子可以練習倒立、劈叉、簡易的自由體操等等,“運動細胞”特別缺乏的孩子,學學廣播體操,做做前滾翻後滾翻也是會有收益的。

    奧數也是一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掌握得好,奧數也是適合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的數學。

  • 6 # 小數課代表

    並不是為變聰明才去學習奧數的,奧數雖然能夠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但是奧數是比較可澀難懂的,假如孩子喜歡的話可以去學習,孩子要是沒興趣的話還是儘量不要去強迫孩子。

    現在有甚多這樣的現象,就是學校裡的老師推薦孩子去學某某班的奧數,其實這些所謂的奧數班都是老師的親朋友好友開設的,很多這種現象,我家孩子之前就配到過一次。

    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現在應該對於思維能力,學習習慣,表達能力進行綜合培養,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成長,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家長可以讓孩子去參加下火花思維的課程試試,教學質量和口碑都比較好,在這方面也是比較專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複試應該準備多久,現在才正經複習會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