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像《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面的那樣。
4
回覆列表
  • 1 # 曦嵐之野0

    去看看我在故宮修文物,可以得到一些答案,還有好多,但他們都在默默無聞,希望給他們多些關注與支援,其實我也想去修文物

  • 2 # 亦文亦物

    看到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提到了館藏文物的修復工作如何如何。誠然,即使是央視品牌,目前也多是關注到可移動文物的修復情況,對於數量巨大,體量龐大的全國的不可移動文物而言,那些放在博物館中的杯盤碗盞、青銅玉器似乎更需要匠人的精心雕琢,也更顯工匠精神的偉大。

    但是實際上,不可移動文物,尤其是古建築的修復更復雜,它們年代久遠,動輒歷史就七八百年;他們用料靡費,需要的木石方往往過巨;他們細節繁冗,要逐一登記在冊,一一編號,且要體現修建如舊的原則。

    在多年走訪山西古建築的經歷中,我也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不少經典的古建築的修復案例,技藝非常高超,但似乎隱含在旅遊景點的外在形象背後,專業度極強,無人知曉。

    山西省已經故去的著名古建築專家柴澤俊先生,從事山西古建築和地上文物的調查、修復工作凡50年,實地勘察和測繪過的古建築達上千處,除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經驗極度不豐富、資料極度缺乏的建國初期,主持了芮城永樂宮的整體搬遷、五臺山南禪寺(中國最早的唐代建築)、太原晉祠聖母殿(北宋建築)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建築代表作)等重量級國寶的修繕。

    1957年,當時僅涉足4年古建築領域的柴澤也只有20出頭,就負責了這座人類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元代古建築瑰寶的搬遷工作,建築上覆原的難度不小,僅永樂宮數百平米的珍藏壁畫搬遷難度就異常之高。

    當時,國家請到的捷克專家報價500萬,幾乎相當於晉南的全年財政收入,哪裡乾的起?周恩來總理提出讓自己人搞,挑大樑的就是山西的古建專家柴澤俊。

    為配合搬遷,國家還調來了中央美院和華東美院的國畫系高材生,他們採用最原始的臨摹方法,在晉南地區駐足近1年之久。當時沒有高畫質掃描,只能靠手眼臨摹;而連大型裝置都十分缺乏的50年代,依靠人工切割,大貨車運走,異地整體重建的方式,就完成了永樂宮的搬遷,現在去參觀的遊客應是絲毫痕跡都看不出的,可見山西古建壁畫修復技藝的鬼斧神工。

    朔州崇福寺為金代建築,原作牆體傾斜,四壁晃動,斗拱、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經過重新加固後,已經開門迎客,就位於朔州市區,可謂原汁原味;太原晉祠聖母殿為標準的北宋建築,於《營造法式》成書為同一年,因地質改變有著近乎30度的傾斜,也是後期修整處理過,這些建築現在都完好無損的屹立在三晉大地上,熠熠生輝,更值得我們傾服瞻仰,不愧為人類歷史上的修復奇蹟。

  • 3 # 小布丁的世界

    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五牛圖》麻紙本,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

    修復前的五牛圖,都是破洞。

  • 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大神級文物修復案例」該怎麼理解???

    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可能大家都認為,將一件工藝繁瑣、製作精湛的文物修復完好如初,而且做到最高標準「修舊如舊」,就是【大神級案列】。

    我當然不否認這是【大神級】,但是,我提供另外一種角度的【大神級】,不是從【工藝】這個角度切入,而是從【學術價值】這方面來衡量!

    換句話說:即便用最古樸、簡單的工藝修復了一件文物,但這件文物在如果在學術上的價值和影響力非同一般,這也是【大神級】。

    一件文物具備最逆天的價值和影響力有那些標準呢?我認為就是學界「大神」李學勤先生說的能「重建古史和學術史」的文物。

    如果修復這樣的文物,並從文物上解讀出的資訊能改寫歷史,同時開闢新的研究領域,這就是【大神】中【大神】!

    以這個標準來看,王國維先生對分裂甲骨綴合修復和考證,就算一個案例。

    (被魯迅譏諷「老實得像一塊火腿」的王國維,平常人不懂學霸的世界)

    【甲骨綴合】是什麼鬼?顧名思義,就是拼湊破碎的甲骨,簡單的說一下背景和原因:第一,商紂失國埋卜,刻有卜辭的甲骨由於長埋地下數千年,出土時候有些絕對會分裂破碎。第二,我們知道,殷墟被發現以後,最開始並沒有政府和公立學術機構介入,早期的甲骨文發掘,就是農民亂挖,一手出土資訊盡遭破壞,甲骨被挖破也是必然的。最後,由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董作賓領導一個考古團隊,可以說是【搶救性發掘】。第三,殷墟首先是古董商發現的,古董商開始是按片收購,安陽農民就將完整大塊甲骨破壞成數片,能賣更多的錢。

    後來,古董商按「字」收購,有些造假者又在無字甲骨上刻甲骨文。

    無字甲骨起碼還是在地下埋了幾千年的商代遺物,有的農民真的很「坑爹」——直接去抓烏龜殺掉取殼,在地下埋幾天,然後拿出來刻字,馬上賣給蜂擁而至的古董商和學者。

    最好笑案例——上世紀著名的漢學家,加拿大學者兼傳教士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安陽大肆收購,就買了很多假貨,有些龜殼放在箱子裡一段時間,尼瑪變臭了!才知道是假的。

    【歪果仁】就是【圖樣圖森破】,我大天朝吃瓜群眾,在「不明真相」和「眼睛雪亮」之間無縫銜接!有木有!!!

    第四,甲骨收藏分散,一片完整甲骨破碎成數瓣,可能被三個不同的人收藏,或者一片甲骨,分散見於多本圖錄之中。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日本、美國、英國,都有甲骨收藏,都是那個時候到安陽收購的。

    因此,甲骨文文獻分散不集中,而且很多是支離破碎,對研究造成了巨大障礙。所以,對甲骨的綴合釋讀,辨偽,也就成為了甲骨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前提之一。

    而王國維先生是開甲骨文綴合研究之先聲的學者。

    他首開先河甲骨綴合,拼湊完整的兩片甲骨如下圖:

    【郭沫若《卜辭通纂》編號為276、277,《甲骨文合集》編號為32384——32385】

    你可能會說,這尼瑪像小孩拼積木一樣,我都能拼出來!

    是的,但是如果在數以萬計的甲骨中,還不是實物,只是拓片,你能拼湊出來嗎?

    好,就算你能拼出來,你能解讀上面的重要歷史資訊嗎?

    我為什麼說這片甲骨的【大神級】中的【大神】,就在於上面的歷史資訊解讀。

    「商人尚鬼」,在商代統治者看來,祭祀、占卜跳大神,是僅次於「戰爭、權力交接」的大事情,所謂的「國之大事,唯祠與戎」。

    商王一年中,幾乎天天要祭祖占卜!

    所以,在甲骨卜辭中,存在著大量「祀譜」,記錄的是祭祀先祖的時間、祭祀方式、祭品數量等內容。而這些祀譜嚴格按列祖列宗的次序排列,可看作是一種「變相家譜」。

    王國維所綴合的兩片甲骨,正是刻有歷代商王「祀譜」的卜辭,簡直太重要了:

    卜辭上顯示了從上甲到示癸的歷代商王的正確順序,為什麼說是正確的?

    你想一下:你如果祭祖,你會不會把你爺爺當成你爸爸?你不會,古人也不會!

    商王在祖廟祭祀歷代祖先的順序:、

    王國維進行考證分析,寫出了兩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篇論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和《續考》,論文旁徵博引,遍徵鐘鼎文(金石學)、先秦、秦漢經典(經學、歷史學),與卜辭互勘(甲骨學),對商人的祖先先公、先王人物的傳說進行了考證,還原了商王世系:

    重建古史:重建了商代歷史中最重要的《商王世系表》,力證《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除了幾個商王次序有些顛倒,幾乎完全一致,足見司馬遷治學之嚴謹。

    包括《史記》在內幾種文獻記載的商王世系與甲骨卜辭的比較:

    根據祀譜修訂後的「商王世系」:

    同時,對商王名號來歷,演變進行了梳理,證明上古文獻,如《尚書》的可靠性,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山海經》,都有「一面之事實」,具備史料價值。

    這些考證我就不細說,可以看我專欄文章:甲骨文中所見的大歷史:周祭卜辭力證《史記 殷本紀》之可靠性:https://www.toutiao.com/i6464192435655279117/

    重建學術史:提出了【二重證據法】的經典研究正規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互勘,傳統考據與邏輯論證相結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

    雖說文人相輕,王國維先生的這兩篇論文,同為【甲骨四堂】之一的羅振玉,是第一個閱讀者,讀後讚賞有加;

    民國【疑古派】學人,在當時聲勢之浩大,顛覆之劇烈無需贅言,【古史辯】一派的顧頡剛、錢玄同,很快誠服接受論文結論的;新文化運動旗手,同是【疑古派】的胡適先生——他舉張東周以前的歷史存而不論,留學美國的胡適,其實對王國維這種遺老遺少是看不起的(王國維是溥儀的上書房行走),後來也慢慢接受王國維的見解。

    後來學人,沿著王國維的這條道路走出【疑古時代】,特別是新中國之後,一系列偉大的考古發現,都主要以「二重證據法」進行研究,在天文、藝術、科學等各方面,顛覆了前輩學人的認識,構建出中華文明燦爛的上古史。

    王國維先生的這兩篇論文網上很多,如果文言閱讀尚可,最好讀一下,看看王國維先生精彩的論證。別玩低階的【三字經、弟子規】國學班,那是騙人騙錢的把戲。

    另外,推薦王國維先生《古史新證》一書,收錄了王國維先生十幾篇經典論文,也就是他在清華國學院教書時候的教材,今天,《古史新證》是歷史學、考古學的必讀必修書目。

    今天看來,《古史新證》的結論,即便有些值得商榷,有些或有不周,但是論文體現的「獨立思考,見解獨特,材料詳實」,依然是乾嘉考據學的典範之作。

    「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陳寅恪評價王國維先生「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恰如其分也!

    ——————————————————————————————

    參考資料:

    1、李學勤,裘錫圭(2000),新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2、王國維. (1919).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觀堂集林(1959), 409-437.

    3、(漢)司馬遷,史記 殷本紀:https://zh.wikisource.org/zh/%E5%8F%B2%E8%A8%98/%E5%8D%B7003

    4、陳以愛. (2008). 胡適對王國維“古史新證”的迴應. 歷史研究(6), 105-123.

    5、常玉芝. (1987). 商代周祭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25

    6、王國維. (1994). 古史新證: 王國維最後的講義.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7、尤柔螭(2011),甲骨文綴合(綜述性文章),見《考古》網站

    http://www.kaogu.cn/cn/kaoguyuandi/kaogubaike/2013/1025/34252.html

  • 5 # 幾葦渡

    例子很多,說一個河南出土的雲紋銅禁。

    銅禁是先秦王侯喝酒的裝置之一,也是祭祀用禮器,類似於酒桌,將各類青銅酒具放置其上。“禁”也有提示不能喝大酒的含義。至今出土的銅禁都很少,幾乎每一件都是國保。所有銅禁中,工藝最複雜的就是這件雲紋銅禁,1978年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主持修復這件文物的前輩叫王長青,參與者有他的兒子王琛,正是子承父業。修復開始,最初大家面對的是幾麻袋的殘片。出土銅禁整體已碎成十幾個大塊,大量雲紋都掉下來了,十二個銅獸也都脫落及部分殘缺。面對這些,就如同上千塊的毫無線索的立體拼圖,但並沒有標準圖樣可以對照參考。

    一直很佩服各種文物修復師,真的是將腐朽化為神奇。隔行如隔山,都無法用語言來準確描述修復的艱難和高深。

    這件銅禁修復用了整三年時間,從整體結構、鑄造工藝的確定,到每一個部件的細節研究,再如繡花版的一點點修補。從製作石膏模型,到“鏨花、大焊、鑄接、粘接、著色、作鏽”這些工藝,聽起來能明白,但仍是雲裡霧裡的沒辦法腦補。終於一千天的執著汗水和精巧手段,讓2500年前的神器得以重現。

    這件雲紋銅禁正在河南博物院中展出,是鎮館之寶之一。總重191斤,通長124釐米、通寬68.3釐米、通高29.5釐米,也是已發現的中國最早失蠟法鑄件。

    有一天你面對他,密集恐懼症襲來……

  • 6 # 農民小隊長

    大神級的文物修復案例太多了,

    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對不起!

  • 7 # 高山仰止

    剛從甘肅回來,說到大神級的文物修復,怎麼能不提馬踏飛燕的修復!

    故宮老一輩青銅修復匠人趙振茂先生接手了一件銅奔馬,是1969年一座東漢晚期墓室出土的。

    馬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昂首嘶鳴,三足騰空。雕鑄師別具匠心地把支撐馬身全部重量的右後足放在一隻飛鳥身上,巧妙地利用鳥的軀體擴大了著地面積,確保奔馬的穩定,塑造出矢激電馳、蹄不沾土的姿態。

    漢代,強大的騎兵是破匈奴、保家國安定必不可少的軍事條件,所以漢人對馬的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駿馬甚至被提升到國力強盛、英雄業績的象徵。這匹馬顯然是墓主人最重要的陪葬品之一。

    但歷經歲月流逝,送修時銅奔馬黯淡無光,僅頸部就有7個1平方釐米的孔洞,馬鬃缺失,馬尾也斷了。

    趙振茂依據秦漢時期對戰馬質量要求頗高的歷史記載,力求恢復其原貌:

    焊鬃毛和馬尾,用毛筆沾咬舊液塗抹在馬鬃、馬尾焊縫及補配的孔洞上,填縫,做地子,做鏽……

    “師父講過,當時馬有點站不穩,想了好多招,最後還是他靈機一動,在其他三個空馬蹄裡都添上泥——是用漆皮汁兌黃土等調合成的稠泥,填滿後不僅更美觀,而且馬穩穩地立住了。”

    幾個月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在故宮慈寧宮舉行。銅奔馬也一炮而紅,郭沫若命名其為“馬踏飛燕”。

    隨後,外交部安排馬踏飛燕與一批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迴展覽,開始了一場“文物外交”。

    在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展出期間,觀眾如潮。傳聞,在美國展出時,尼克松夫人看到馬踏飛燕時,驚訝地“啊”了一聲,展室內的觀眾都聽到了,紛紛圍攏過來觀看,歎賞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自己在家練習站樁時間一長腿特別疼有誰知道是怎麼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