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樺雨2
-
2 # 城市科普
作者家庭背景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生於沒落的舊軍官家庭。家裡終日瀰漫著鴉片的煙霧。永遠是下午的昏暗鬱悶,專制的父親,廢人一樣的哥哥,這樣的生活場景,在日後接受了五四新思潮影響的曹禺心中,註定激起永久的嚥氣與詛咒的情緒,也框定了曹禺劇作的母題與基調。
作品的形成與內容
1993年,曹禺寫作《雷雨》的時候他23歲,還是清華大學的學生。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女人,痛恨著罪孽卻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瘋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洩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對《雷雨》的評價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麼曹禺的《雷雨》可以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又優美的收穫。
-
3 # 昔年種柳—文史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雷雨》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反映家庭與人性衝突矛盾的四幕悲劇。戲劇集中於一天的時間,兩個舞臺背景(周家客廳、魯家住房),展示了周樸園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倫理糾葛與愛恨衝突。
侍女四鳳的母親魯侍萍時隔二十年後再次回到周公館,勾起了她曾經與周公館如今的主人周樸園戀愛後被無情拋棄的往事。同時魯侍萍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女兒也在重走自己當年的老路,與周家的大少爺周萍(魯侍萍與周樸園的私生子)戀愛。
周萍與四鳳的相戀使周樸園的夫人繁漪十分氣憤與失望。
繁漪是個追求愛情與人格自由的女人,她難以忍受丈夫周樸園對自己的冷漠與壓迫,因此她在看透了周樸園的真面目後愛上週家長子(也是自己的養子)周萍。
而周萍是個懦弱的人,他不敢接受繁漪熱切的愛情,這也進一步惹惱了繁漪。最後因痛苦而瘋狂的繁漪揭開了周萍身世的真相。知道真相後的周萍絕望自殺,繁漪則發了瘋。
《雷雨》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極具戲劇性。其中魯侍萍多年後再次進入周公館、四鳳與周萍這對同母異父兄妹的相愛都很巧合、同時又都在情理之中,似乎彰顯了冥冥之中的命運的力量。
《雷雨》借周家兩代人的悲劇命運控訴批判了毀滅人性的封建家庭,呼籲個人自由與人性解放。
鮮明的人物形象《雷雨》裡刻畫了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周樸園與繁漪最為典型與突出。
周樸園的形象具有複雜性。周樸園在年輕時愛上了家裡的侍女魯侍萍,並與她生下了孩子,但是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他最終聽從了家裡的話,拋棄了魯侍萍,逼她跳河自盡。周樸園對此的懺悔與內疚是真誠的,但是在再次與活著的魯侍萍相見時,他立即厲聲逼問:“你來幹什麼?”,反映出他冷酷的本性。
周樸園是封建家長形象的典型,他著力於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威。對待繁漪,他是威嚴而冷酷的,這一點也從周樸園強迫繁漪喝藥一情節裡集中表現出來。
曹禺在剖析周樸園靈魂時,始終把他作為一個“人”來寫,寫他年少時與魯侍萍的真情,寫他的內疚與痛苦的回憶。劇終,當魯侍萍再次出現時,經歷了一天的滄桑與內心鬥爭的周樸園最終讓魯侍萍與周萍相認,並懺悔自己的罪過。
繁漪的悲劇靈魂中則響徹著受到五四個性解放思想影響下的一代婦女的抗議與追求的呼聲。繁漪是勇敢追求愛情與自由的新時代女子。她在周樸園長期的精神折磨與壓抑中走向了叛逆與反抗。她不顧倫理、執著地追求周萍,既是為了愛情也是為了自己靈魂的自由。
繁漪的精神覺醒爆發出了極大的力量,在其期間她的內心在愛與不得的矛盾中向變態發展,愛變成了恨,倔強變成瘋狂。用曹禺的話來說,繁漪是書中最具有“雷雨”精神的人物形象。
繁漪是勇敢而堅毅的,她比起身為男子的周萍更具有巨石俱焚的勇氣。她在絕望中的反抗,充滿著一個被壓抑女性的血淚控訴,表現出對封建勢力以及道德觀念的蔑視與反抗。
繁漪的反抗摧毀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摧毀了自己。繁漪的悲劇形象,深刻地表現了五四運動中人性解放的主題。
《雷雨》以反封建、追求靈魂自由與個性解放為主題。《雷雨》問世幾十年以來經久不衰,有著極為獨特與動人的藝術魅力。同時,人們從各個角度解讀書中的人物,總能得出不同的認識。這也是經典的魅力。
-
4 # 再來一回
《雷雨》寫於1933年。劇本所反映的時代,大約是從1894年至1924年這段時間。《雷雨》表現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動的時期。期間,華人民經歷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在帝國主義侵略下,中國社會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過程。地主兼官僚資產階級代表著中國最落後、最反動的生產關係。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後繼,無產階級日益發展著、壯大著,最終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它畢竟還處在幼年時期,廣大的勞動人民依然在豪紳統治下呻吟,暫時處於不可擺脫的悲劇命運之中。曹禺創作《雷雨》的時代,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後。30年代初期是“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革命的高潮正在孕育之中。人民的反抗怒火在燃燒著。時代的低氣壓雖然是鬱悶的,但卻呼喚著、預示著大雷雨的襲來。曹禺以其對時代的敏銳感受,把他的感受結晶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露出時代的精神。
《雷雨》的寫作背景
《雷雨》創作於1933年。兩年前,剛剛爆發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熱潮。曹禺也積極投身抗日宣傳。《雷雨》這個劇名,既指整個故事的背景和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發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劇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徵渴求自由,沖決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同時,作者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裡,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雷雨》中的魯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結識的一位有思想、智慧的年輕工人的影子。當時,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揭露社會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婦女解放的優秀話劇,已傳入中國。易卜生的思想對曹禺影響很大。他在清華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用英文寫的《論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亞及古希臘的話劇也對曹禺有深刻的影響。
作者透過描寫一個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本家周樸園的家庭內部糾葛和周、魯兩家的矛盾衝突,深刻地揭露了反動資產階級的罪惡本性,反映了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現實。
-
5 # 歲月晴好m
曹禺的作品《雷雨》以緩步輕行語言描述了一幕人生大悲劇。它講述了有錢人周家和貧民魯家兩個家庭複雜的亂倫悲劇故事。 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以魯媽為代表的城市平民被別人所操控的悲慘境遇。而兩家複雜的血緣聯絡,生動地反映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之間的矛盾。
周老爺的虛偽狡詐陰暗與魯貴那奸猾的笑容,猥瑣的語言的對比,突出了兩種不同階層人物的醜惡嘴臉,正因為這樣的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生活層次,不同社會感受使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個人利己主義色彩,主子的居高臨下,奴才的卑躬屈膝都是暗藏個目的,曹禺的精煉語言把這些嘴臉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觀眾們內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用力刻畫的蘩漪的內心世界十分精彩。 但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可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她與繼子的不倫之戀就是對周家無聲的反抗和對愛情的盲目追求,周萍是周樸園的長子周家大少爺,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不僅早已和繼母蘩漪發生亂倫的兩性關係,還使侍女四鳳懷上了他的孩子。他害怕他父親,害怕社會的輿論,自私懦弱,不僅害了愛戀他的繼母 ,還害了喜歡他的侍女,最後落地家毀人亡。
曹禺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愛情的根本是異性相吸,但從道德觀念上說愛不能只顧自己違揹人倫道德。周老爺的霸道自私,蘩漪的扭曲愛情觀,周萍的軟弱無能以及自私自利毀了侍女的一生,而魯媽的委曲求全使悲劇重演,令人扼腕嘆息。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那我就說幾句自我感受:《雷雨》是中國文化或叫戲劇史上的經典,是曹禺先生自我無法再超越的力作,27歲奪目作品在中國文壇始終立於無法撼動的戲劇典藏,它反應了中國當時社會的歷史大環境:年輕人的單純,渴望與掙脫世俗的慾望,上流社會達官顯貴的隱晦人格,試圖想喚醒憐憫之心,想以偽善者的道義平衡自我感情的天平,虛擬了一個“遠去完美的從前”以一個窗簾的封閉籍以一份冠冕堂皇脆弱,卻隱喻殘酷的寄託,這是一部畸形家庭的感情紛崩的集合,是壓抑與慾望,是毀滅倫理與掙脫束縛疊加的悲劇,昭示了亂世紛紜的時代不同階層生存、追求的方式,揭示了醜陋的人性與追求光明改變世界的兩種人格的交鋒,主題隱喻新時代的雷雨必將埋葬沖刷骯髒的舊中國,一個光明的新時代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