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哥白山黑水
-
2 # 後來跋涉者
水滸60回主要講梁山泊一把手晁蓋,攻打曾頭市,臉上中毒箭身亡,並在死前指示:今後誰能擒得史文恭者可當寨主前後的一段故事。
晁死後,玩弄權術高手宋江,深怕有人擒得史文恭後,自已從二把手升一把手位置被它人動搖。為此,迫不及待地重組機構,換牌子改聚義廳為忠義堂,重新排座次,給親信高官厚祿,鞏固了自己的領導地位。
水滸60回中心,就是宋江搶班奪權。
-
3 # 一直在路上康鍋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公孫勝設諸葛亮擺石為陣之法,擒了項充、李袞,二將又去說服攀端,歸順宋江。晁蓋攻打曾頭市,因輕信被誘入包圍圈,面頰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眾頭領推宋江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主張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
吳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說盧俊義上山。吳用給盧俊義算卦,百日之內,屍首異處。說去東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難,並留四句歌給盧。
盧俊義家留燕青,身帶李固要去山東太安州避難燒香觀景,中途經過樑山泊,被眾好漢輪番相鬥,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張順等翻船落水。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1、公孫勝是薊州九宮縣人氏,自幼好習槍棒,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為師,道號一清先生,學得一身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人稱入雲龍。他家中雖有老母在堂,但常年雲遊在外。
北京梁中書為給岳父蔡京賀壽,搜刮十萬貫金珠寶貝,命提轄楊志送往東京,號稱生辰綱。公孫勝認為生辰綱是不義之財,便有意劫取。
他久聞托塔天王晁蓋之名,便到鄆城縣東溪村投奔晁蓋,想請晁蓋一同劫取生辰綱。當時晁蓋已得赤發鬼劉唐報信,並透過智多星吳用結識阮氏三兄弟,正在家中謀劃劫綱之事。晁蓋得知公孫勝來意後,將他請進後堂,與吳用、劉唐以及阮氏三雄相見。七人一同定下劫綱的計策,是為“七星聚義”。
楊志押送生辰綱經過黃泥岡,晁蓋七人扮作販棗商人,也到岡上休息。七人在白日鼠白勝的配合下,用蒙汗藥酒迷倒楊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綱。之後,阮氏三雄返回石碣村,公孫勝則與吳用、劉唐留在晁蓋莊上。
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時方被戴宗請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徵方臘前返回薊州,潛心修道。
2、晁蓋,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財主。他武功超群,神武過人,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如滄海橫流般盡顯英雄本色。
傳說鄰村西溪村鬧鬼,村人鑿了一個青石寶塔鎮在溪邊,鬼就被趕到了東溪村。晁蓋大怒,就去西溪村獨自將青石寶塔奪了過來在東溪村放下,因此人稱托塔天王。後因與劉唐、吳用、公孫勝、阮氏三雄合謀智取生辰綱事發後遭官府追殺,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
因梁山泊寨主王倫忌才,不能相容,吳用智激林沖火併王倫後,大家推晁蓋為寨主。宋江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遇險時,晁蓋與其他梁山好漢一同劫了江州法場,將宋江,戴宗救出。後在討伐曾頭市戰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頰而亡。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四大奇書”演變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水滸傳》為其中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4 # 菠蘿味的薄荷糖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概括:公孫勝設陣捉將,樊瑞一夥投降梁山。
段景住報告曾頭市搶走了他獻給梁山的馬。
晁蓋領頭攻打曾頭市,晁蓋劫寨中箭身亡。
宋江痛哭晁蓋,林沖吳用組織立宋江為山寨之主。
公孫勝的陣法看似高階,還蹭了諸葛亮的名聲,其實就是口袋陣。
陣法第一次出現在戰鬥中,華而不實。陣法複雜,梁山將多,都能得到分工。
晁蓋帶下山的頭領,基本合理。晁蓋帶上了寥寥幾個心腹,除智取生辰綱的搭檔之外,又選了曾經擁立他的林沖。晁蓋讓剛剛攻打芒碭山的頭領儘量休息,只有呼延灼,徐寧二人重複下山。他沒選吳用,公孫勝下山,或許因為兩人之前勞累了,主要是作者安排,讓晁蓋中計缺乏有力的勸阻。
為了讓晁蓋中計更合情合理,作者筆下的晁蓋顯得非常急躁,缺乏耐心,經驗。和曾頭市的遭遇戰是平手,晁蓋卻為不能得勝憂愁。他急躁,大概是感到了宋江崛起的威望威脅了他的地位。
晁蓋的作風是身先士卒的,他被曾塗的言語激怒,就親自躍馬去砍人,劫寨曾頭市是他自己帶頭。
林沖懷疑僧人,不能全心執行晁蓋劫寨計劃。很可能晁蓋本來想要all in全軍偷營,因為林沖反對才分兵。慌亂潰退,被敵人以逸待勞,是晁蓋一隊失敗的原因
晁蓋的傳位遺言不妥,原因如下:
1. 不能應對當下群龍無首。缺乏指揮的好漢不能急切報仇,晁蓋沒有指明代理的山寨之主
2. 晁蓋公報私仇,晁蓋針對的是他的仇人,如果換成“攻破曾頭市首功”更好。
3. 選擇出的不是領導人才。晁蓋的條件,注重武藝,但沒有威望和管理能力,不能統領好山寨,晁蓋的決定影響山寨的發展,他太過兒戲。
宋江推卻當一把手的原因,第一次宋江為晁蓋悲傷,無心理事。第二次是他尊重和晁蓋的約定。這兩個理由都是站得住腳的,也能幫助宋江服眾。歷史上經典的是大人物上位,臣子請求,主子假意拒絕,來回演戲要三次,宋江兩次拒絕挺實在的。
林沖的地位。晁蓋歸天,宋江無心理事,接下來主持大局的有吳用,公孫勝,武將方面的代表是林沖。這是因為林沖在火併王倫,擁護晁蓋事件功勞很大,又是梁山元老。林沖擁立宋江很積極,他可能是此時的發起人,帶頭說了勸說宋江的一席話。然而宋江最後還是虧待了林沖,沒有讓他當五虎將之首。
李逵的話雖說實際作用不大,其實助推了宋江當山寨之主。和當皇帝相比,梁山泊主顯得不算什麼了。
-
5 # 麻辣波動拳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我隨便說點,一家之言。
水滸傳第六十回無非是入雲龍公孫老道顯露鋒芒,與梁山寨主晁蓋身死。
然而裡面的意義卻是非凡,且聽我細細道來。
昔日七星聚義,公孫勝等人智取生辰岡,竊取梁山;公孫勝第三把金交椅,後宋公明來後第四,但老道卻不顯山不露水,想必作者也是藉此回顯露下此人的道行;而晁蓋曾頭市中箭,則是本書的第二次梁山的轉折點,第一次是火併王倫,眾好漢聚義八百里水泊梁山,劫富濟貧,殺貪官除惡霸,與朝廷為敵;第二次就是晁蓋中箭,梁山易主,宋公明改聚義為忠義,替天行道,古代天為何物?皇帝為天選之子也,換牌匾充分顯明梁山的政策的改變;還有就是,梁山中能人不在少數,為何非要去找盧俊義?林沖足可,只因林沖乃老人,如若勝之,梁山易主非他二寨主之手,選一名新到之人,不論成否,山寨之主皆是宋公明囊中之物。
-
6 # 幸福快樂每天989
晁蓋攻打曾頭市,因輕信被誘入包圍圈,面頰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眾頭領推宋江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主張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公孫勝降二將。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這曾家的勢力並不能小視,看曾家市是怎樣一番鬥爭“週迴一遭野水,四圍三面高商崗。塹邊河港似蛇盤,濠下柳林如雨密。憑高遠望綠陰濃,不見人家;附近潛窺青影亂,深藏寨柵。村中壯漢,出來的勇似金剛;田野小兒,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輪棍棒,婦人慣使刀槍。果然是鐵壁銅牆,端的盡人強馬壯。交鋒盡是哥兒將,上陣皆為子父兵”。賭氣又求勝心切的晁蓋,恨不得一口吃掉曾頭市。曾家正是利用了晁蓋的求勝心切,設了個騙局,林沖識破了這個騙局,可晁蓋不信,還是入了圈套,陷入埋伏,結果晁蓋臉上中了曾家教頭史文恭的毒箭。劉唐、白勝救了晁蓋,阮氏三兄弟和杜遷、宋萬護送晁蓋回梁山。看看,這些都是晁蓋的舊部。餘下的部隊也被曾家打得大敗而歸。宋江和吳用經歷過三打祝家莊,也曾派戴宗打探曾頭市的虛實,為何就不管不顧了呢?晁蓋此役,沒有軍師隨行,也無援軍,只派了戴宗做個探子,那也是形同虛設,晁蓋中了毒箭也沒有得到積極而有效的治療。晁蓋被宋江算計了,他早晚會死在宋江的手上。回到梁山,晁蓋不治而亡,臨終前,留下遺言,誰殺了史文恭,誰做梁山之主。晁蓋為何這般留下遺言,恨宋江也。晁蓋一死, 宋江如喪考妣般的痛苦,並不管梁山事務,實是恨晁蓋遺言。
-
7 # 嘉人小魚兒
第六十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吳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說盧俊義上山。吳用給盧俊義算卦,百日之內,屍首異處。說去東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難,並留四句歌給盧。
盧俊義家留燕青,身帶李固要去山東太安州避難燒香觀景,中途經過樑山泊,被眾好漢輪番相鬥,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張順等翻船落水。
2、原著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本小說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3、作品主題
《水滸》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的藝術成就,突出表現於人物塑造上,全書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水滸》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作品,不僅在於它思想內容的豐富,而且也由於它藝術的成熟。《水滸》繼承並發展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秀傳統,而且把二者結合起來。
4、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四大奇書”演變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水滸傳》為其中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8 # 初曉兒
《水滸傳》第60回的內容概括並不複雜,如何看待這一回的故事卻頗費思量。
一,《水滸傳》第60回內容概括:一是“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
公孫勝以諸葛亮所傳陣法,陷馬坑中活捉了項充、李袞。項充、李袞二人降了宋江,並說服混世魔王樊瑞一同歸了梁山泊。
二是“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金毛犬段景住盜得大金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來投梁山泊,段景住說:
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
但照夜玉獅子馬被曾頭市曾家五虎奪取了去,那馬現由曾頭市武術教師史文恭乘坐,史文恭汙言穢語要掃平梁山活捉晁蓋、宋江、吳用。
晁蓋發怒,自帶林沖等二十員將領及五千人馬,下山攻打曾頭市,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
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
晁蓋帶兵在曾頭市第一仗,曾頭市曾家第四子曾魁與林沖對陣。
曾魁鬥到二十合之後,料道鬥林沖不過,掣槍回馬,便往柳林中走,林沖勒住馬不趕。
第二陣晁蓋帶全體人馬與曾頭市混戰一場,各有損傷,晁蓋煩躁不安。後來連續三日曾頭市緊閉寨門,堅不出戰。第四日,來了兩個和尚,說是法華寺僧人,受曾頭市欺負,願意帶梁山泊人馬去曾頭市偷營劫寨。
晁蓋不聽林沖極力阻止之言,令林沖守營,自帶呼延灼等將領,及一半人馬前往偷營,半路上黑燈瞎火的,不見了兩個和尚。
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梁山人馬大敗虧輸,回到山寨,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轉身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說罷閉目而逝。
次日,梁山泊眾將議定大頭領,宋江道:
“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
山寨不可一日無主,宋江聽從吳用等勸說,權且坐了主位……
最後是宋江、吳用開始定計賺盧俊義上山。
二,如何看待這一回的故事。“公孫勝芒碭山降魔”,使樊瑞等三人入夥,毋庸多做分析。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則是疑點甚多,耐人尋味。
1、段景住投奔梁山,以照夜玉獅子馬為晉見之禮,說什麼“”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馬是送給宋江的。須知,梁山泊大頭領是晁蓋而不是宋江,既然要投奔梁山,照夜玉獅子馬應該是送給晁蓋。
——作者這麼寫何意?明顯與嚴羹堯軍中只知有嚴大將軍軍令,不知有雍正皇帝御旨,並無二致了。
2、晁蓋下山打曾頭市,對宋江說“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
——此話何意?不難聽出,晁蓋已經警覺到,宋江要奪功勞,下山多遍,籠絡人心,羽翼漸成,已經對自己形成了極大威脅。
3、林沖鬥曾魁不費力氣,但曾魁敗逃,林沖並不追趕。梁山軍馬與曾頭市混戰一次,晁蓋如此煩躁不安,憑空冒出兩個和尚,要帶晁蓋偷營,林沖極力阻止,晁蓋不聽。
——晁蓋並非沒有見過世面之人,這是何意?明顯是說明晁蓋立功心切,不能首次帶兵出征就輸於宋江。
4、偷襲曾頭市黑燈瞎火的,撞出一彪軍馬,一箭正中晁蓋臉上。
——要殺軍中主帥,如此輕而易舉?這一彪軍馬究竟來自何處?這一箭真是曾頭市之人所發?何等蹊蹺?姑且存疑。
5、晁蓋臨死,說的是“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宋江對眾頭領說時,為何變成了“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 ?
——宋江如何知道是史文恭殺了晁蓋?宋江用意何在?射晁蓋的那一箭,究竟是何人?讀者心中大概有了答案。
6、晁蓋已死,梁山泊第一等大事應該是給晁蓋報仇,攻打曾頭市。梁山泊此時已經猛將如雲。單單一個林沖,對付史文恭,也遊刃有餘,宋江悠哉悠哉,為什麼突然想起北京有個了不起的盧員外?丟下晁蓋的仇不報,而去節外生枝?而後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也是宋江讓梁山眾將,把史文恭趕進了籠子,讓盧俊義去關去籠子門而已。盧俊義捉了史文恭,一個剛上梁山,身無寸功的人能做梁山泊主?
——林沖在火併王倫時,如果自己願意,就能任梁山泊大頭領。晁蓋臨死所說的“那個捉得射死我的”,無論從資歷、本領,都非林沖莫屬。宋江會讓林沖與自己分庭抗禮,兩人分頭帶兵去攻打曾頭市?那樣做,宋江有可能捉得史文恭?做得了梁山泊主?有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宋江“無可奈何”地做了梁山泊主。當婊子還立了牌坊。
——到這裡,晁蓋死於何人之手,內幕昭然若揭:宋江就是幕後黑手!
《水滸傳》第60回的主要內容是晁蓋的“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和宋江的“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的兩條路線的最重要的一場鬥爭,以晁蓋的失敗而告終。 -
9 # 叫我凡媽
60回內容概括:此回標題: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公孫勝用諸葛亮陣法,把項充、李袞生擒。後兩人甘願上梁山入夥,併成功勸樊瑞同上梁山。
這部分內容有兩個細節:項充、李袞說道“已聞及時雨大名,誰不知道。”再一次說明宋江在江湖的名望。另一個細節是宋江讓公孫勝傳授五雷正法與樊瑞,樊瑞大喜。在收攏人心這方面,宋江絕對是此道高手。
在回來路上,金毛犬段景住盜得一匹好馬,準備獻給宋江,卻被曾頭市五虎奪去。
對於段景住而言,他只知“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這也側面點出了晁蓋在梁山的尷尬地位。而宋江又一次展現了他過人的識人才能。“見段景住一表非俗,心中暗喜”。又可以添一員猛將,壯梁山實力。
在得知曾頭市的說唱“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後,晁蓋大怒,要親自帶兵剿除曾頭市。
結果出師不利,被亂箭且是毒箭射死。後眾將擁宋江為梁山新寨主。宋江也不負眾望,重新頒佈新號令,安排六寨駐紮,分兵授職。梁山從此又開始新的篇章。
60回作用:梁山由晁蓋時代到宋江時代,標誌著梁山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運作,對梁山發展有里程碑的作用。導致這一切變化的,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吳用。
決定梁山發展的,是梁山寨主;而決定寨主人選的,卻是吳用。
01.晁蓋當上寨主晁蓋當上寨主,絕對是吳用的功勞。
王倫並不喜讓晁蓋和吳用上梁山,而晁蓋卻沒有看出。正是吳用看出了王倫和林沖的矛盾,挑撥林沖火併了王倫。為晁蓋當上寨主鋪平了道路。
02.為何吳用不再支援晁蓋宋江自從上梁山之後,戰功赫赫。智取無為軍,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等等。如果我們細讀的話,這些戰鬥的背後,都有一個關鍵人物的存在,就是吳用。可以說,沒有吳用在出謀劃策,宋江未必能打勝戰。
而在晁蓋要去打曾頭市時,吳用卻沒有隨行。
吳用的志向,是要向諸葛亮一樣,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明主。
一開始,他是想幫助晁蓋打江山。可是,在晁蓋當上寨主之後,梁山政策並沒有實質性變化。隨著梁山的規模越來越大,亟需有魄力的領導人助其有更大變化。
晁蓋並未有領導才能,在書中有諸多敘述。單就60回而言,晁蓋打仗只知道大怒,打了敗仗只會悶悶不樂。明明兩個和尚可疑,但還是聽從兩人,帶軍隊前行。連施耐庵的評語都說“卻慚晁蓋無遠見,隨著禿奴暮夜行”。
吳用深知,沒有他在旁邊出謀劃策,晁蓋此行兇多吉少。到時,宋江才是真正能夠領導梁山壯大的人選。
03.宋江當上寨主後做了些什麼宋江果然不負眾望,馬上立下了“替天行道”的口號,並且把兄弟們分為六寨駐紮,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從此之後,“盡皆歡喜,人心悅服,諸將都皆拱聽約束。”
回覆列表
水滸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故事梗概為:公孫勝設孔明擺石為陣之法,擒項充、李袞,二將說服攀端歸順宋江。晁蓋攻打曾頭市,因急功冒進被誘入包圍圈,面頰中毒箭,回山身亡,眾頭領推宋江權居山寨之主,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主張替天行道,重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制衡林沖。
晁天王之死,到底誰是兇手,是一樁迷案,一直眾說紛紜。
1.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支藥箭。
2.晁天王不置可否,遺言是“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其含義一是不知兇手姓甚名誰,二是不肯讓宋江接替主位。
3.宋江咬定兇手為史文恭。宋江道:“卻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臨死時囑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
4.史文恭代曾長官所寫降書道“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即史文恭不肯背鍋。
5.史文恭戰敗落荒而走之時,東西南北四邊,都是晁蓋陰魂纏住。即晁蓋不肯放過史文恭。
由此可見,雖然迷霧重重,但施耐庵本意,其直接兇手是史文恭無疑。宋江指使的陰謀論可休矣。原因有二,一是宋江已成功架空晁蓋,威望在晁蓋之上,不爭早晚;二是梁山泊以“義”為重,宋江用險,一不小心就會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