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街村夫
-
2 # 書法歷史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古代讀書是一個比較奢侈的事情,因為沒有義務教育所以想去讀書就要花錢,孔子那個時候就提倡花錢讀書,一般不是用錢這種低俗的東西,大部分就是送一些生活用品或者食物,還要看老師心情,覺得你有天賦不收錢,覺得不行給多少也不要。科舉制度雖然很早就陸陸續續有了,不過比較完善的還是在唐朝,所以讀書人還要從唐朝說起。
唐朝:
因為科舉制度剛剛開始,所以許多有夢想的人就抱著考試當官的態度,雖然古代文盲很多,一個讀書人最多是被尊敬,因為讀書人的數量其實也不少,如果考上狀元之類的回來那肯定是風光無限,要是隻是一個單純的書呆子反而還會被人嘲笑,畢竟在古代種田才是實業,商人地位最低,士農工商的排序,雖然士在農前,但大部分的讀書人還不算士,所以古代讀書還是想要在當時的社會里有一定的地位。
宋朝: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個就很明確了,宋朝的讀書人地位是最高的,甚至比一個當官的人都高,這也是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中6個人是宋朝的。那個時候的重文抑武,所以文人的社會地位很高,就連宋太祖趙匡胤還提出祖訓:不殺文人。於是文人也是肆意妄為的披露貴族,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宋朝的文人社會地位很高但是素養不高,更確切的說法是太過高傲,做壞事也沒懲罰,所以大部分文人都是有著傷風敗俗的惡習。
元朝:
宋朝被滅,元朝也是吸取了教訓,元朝皇帝本就是一群莽夫,肯定是看不起讀書人,所以在元朝有這麼一個說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官吏最大,有信仰的人等級也不低,但是讀書人就很難受了,甚至連妓女都看不起。沒了文人的紙上談兵,他們打起仗來兇猛無比,中國最大版圖就是在元朝,雖然也是很快就亡了。
唐宋元明清甚至是到建國之前,文盲人口比重絕對是一個高比例。原因有如下方面:
1、識文斷字很長時間是貴族的特權。先秦時期,文字是統治階層的特權,普通民眾是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孔子招收門徒,開創私學,其實是在致力於打破知識壟斷,讓普通民眾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
2、選官制度。隋唐之前在門閥制度為主的社會,民間上升渠道基本是被阻塞的,從動力上來說,民間學習文化知識乏力。因此也缺乏普通大眾學習文化的大環境。
3、科舉制度的推動作用。隋唐開創的科舉制度,讓廣大民眾擁有了上升的空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巨大誘惑,刺激著社會對讀書人的尊崇,培養孩子透過科舉光耀家族,成為普通家庭最期待的選擇。這個時候,讀書人的數量必然比前代大量增長,但萬人讀書比率也並不能說多高。
4、讀書學習是要有費用的。明清時期要加入私塾也是需要繳納費用,對私塾先生也要提供各種過節福利。因此,即便知道讀書重要性,很多人也沒有這個條件。在古代,讀過兩年私塾的便也是很稀少的事了。很多出將入相的名人小時候得到了進入私塾的機會,才最終在科舉中嶄露頭角。
5、建國之前,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時間剛剛過去70多年,文盲率就這麼高,更何況幾百上千年之前呢?電視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官府貼出告示,大家都看不懂,這個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出來搖頭晃腦地給大家解讀。
由此可以推算出,唐宋元明清識字率絕對不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