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鼎玉軒轅

    首先就是國土面積的倒退,唐朝疆域最大時,是高宗時期,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里,最小也是保證現在中國的完整領土,而宋朝開國之初就沒收回燕雲十六州,整個北宋都缺這一塊,到了南宋只剩下了黃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所以疆域上,宋朝絕對比不上唐朝的。

    其次,是軍事能力,唐朝的軍事能力可以說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破突厥,徵高麗,南下打越南。玄宗時還和大月氏打了一架,那時候唐朝還有最厲害的武器—大唐陌刀。只可惜後來失傳了。而宋朝不說仰文抑武的政策,太宗的高粱河之戰,澶淵之盟,對西夏的戰爭,後期又跟金國,蒙古,真是勝多敗少,不是宋人沒有戰鬥力,主要是還是統治者和統帥的不想戰,指揮不力有關係。所以論軍事能力,唐朝直接踩踏宋朝。

  • 2 # 清風鑑史

    先說進步的地方:

    宋代極為重視讀書人。中晚唐到五代十國,中國的文化環境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損害,導致後來國家裡基本沒什麼讀書人。沒讀書人,文化水平低的後果就是,人們不講道德,不講政治,不講規則,誰拳頭硬誰說了算,這是為什麼五代十國那麼黑暗,皇帝一茬又一茬的原因之一。

    趙匡胤非常有遠見卓識的一點,在於他壓制軍人,扶持讀書人,把中晚唐以來的亂象撥亂反正,從趙匡胤開始,一直到仁宗,隨著以范仲淹為首的一大批人才的出現,這個國家的文化才算是真正興盛起來,治國的人才才多了起來。

    中國古代的政治,歷來有一大毛病,就是聰明人只能去做官,因為經商科研這些通道都沒有開啟(歧視)。於是造成了兩個後果:

    一是,如果整個國家的上升通道打不開,底層出身的聰明人沒辦法往上去做官,那麼這個國家距動亂和滅亡就不遠了。這種現象用一個現代詞彙概括,叫階級固化。提到階級固化,熟悉歷史的人肯定第一時間想到門閥,門閥問題東漢出現端倪,到魏晉最嚴重,唐代稍好,五代十國以後就沒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在百度百科看一看唐代的宰相名錄,唐代相權分佈在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同期最多有七八個宰相,導致幾百年下來宰相特別多,有意思的是這些宰相中某些姓氏的人很多,這正是唐代階級固化的一個體現。為了應對這一弊病,才有了科舉制,然而唐代的科舉制運作很不完善,存在較大的灰色地帶。話說回來,存在灰色地帶的原因也正是科舉制度不完善,需要人治去輔助,但人總有私心,輔助著輔助著就變味了。不過總的來說,科舉制的出現,還是讓唐代人才的上升通道打開了,但比起宋代就差了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門閥的存在。五代十國以後,所有的門閥都被打光了,於是宋代的科舉,最多隻有個人的裙帶關係,但很少有門閥的利益體系,有能力的人更容易出頭了。

    聰明人只能做官的第二個後果,就是做官的人很多,等著做官的人也很多。中國所有組織裡面,直到今天還存在一個毛病,就是因人設崗,為啥?就是因為人太多了。前面第一個後果,是宋代比唐代好的地方,因為宋代沒門閥,社會的上升通道更為開啟。第二個後果,則是唐代比宋代好的地方,唐代的官制和漢代各有千秋,可能是中國官制最好的兩個朝代。但宋代的官制,至少從臃腫方面來講,很可能是歷代之冠,或者至少可以三甲。宋代的讀書人太多,多到政府機構都塞不下,就有了很多編外人員,我們看水滸裡面,包括盧俊義之類,都叫員外,這種就屬於編外人員,有的是掛個名頭,有的是真的候補出缺的。

    總的來說,宋代進步的地方是重視文化,在五代十國黑暗的政治之後,還給華夏文明一番清明。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官多了,機構臃腫,財政吃緊。但由此而來,還有第二第三個毛病。宋代讀書人地位高,這是由於五代以來撥亂反正的需要,因此要辯證來看,這個毛病略過不說。但第三個毛病,就是科舉考試本身運作的問題,唐代重詩文和駢文,那個時候就是誰寫詩寫駢文好,誰就是人才,後來韓愈看不過去,發起了古文運動,正本清源。到了宋代這毛病一樣存在,就是誰寫文章好,誰詞寫的好,誰就是人才,連帶我們今天的人看那時的人事都受影響,比方說蘇軾沒當官,今人都覺得惋惜,因為人家詩文俱佳,但仔細推敲東坡先生的政治履歷,就會發現他可能不那麼擅長做官。應試教育的弊病,古今有之。

    圍繞宋代相對唐代的優點講完了,那麼宋代相對唐代有什麼缺點?那太多了。

    第一個,就是兵制。篇幅有限,本文也暫時只講兵制,以後有空可以講講稅制。

    兵制這個問題,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很清楚。當然唐代兵制也不見得好,否則不至於有安史之亂。唐代初期,推行的是府兵制,有點像曹操的屯兵制。唐初府兵設有兵籍,而且兵籍比較高貴,屬於社會的上等人,加入兵籍就世世代代為兵籍,享受賦稅,徭役和社會地位等等福利。唐初大唐滅突厥,破高昌,無往不利,靠的就是這一套兵役制度(而且此時的唐軍真的血強)。但幾代以後,承平已久,一方面軍隊開始懈怠,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富裕,軍隊在世俗社會再難以真正享受到人們的尊重。於是漢人自己的軍隊逐漸不願意戰,不能戰,逃脫兵籍的事情增多。大唐逐漸產生一種轉變,開始大量使用被征服的異族鎮守邊疆。這些在邊疆鎮守的異族所在的行政區劃,被稱為都護府。朝廷派過去監察的人員,被稱為節度使,節度使轉變成為都護府的最高長官是後來的事。到安史之亂,漢軍與異族軍隊力量的此消彼長達到了最高峰。

    安史之亂以後,中晚唐的軍隊逐漸敗壞,正如前面說的,不講規則,不講政治,不講道德。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哪有什麼崖山以後無中華,黃巢以後就沒有中華了。那種黑暗的時代持續了幾百年,直到柴榮出現,算是真正在皇權上開始撥亂反正,因為在此之前,軍權基本在皇權之上,皇帝不算個啥。到柴榮練兵,有了一隻強軍,那種崩壞的形勢才稍微一阻。但我們要曉得,任何弊病,倘若持續了幾百年,絕不是一朝一夕,一位明君就可以逆轉的。柴榮一死,他下面的趙匡胤立馬被黃袍加身。而這種行為,在此前的華夏大地早已上演過無數次了。

    理解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大家才能理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焦慮。需要強調一遍是,幾百年的積弊絕不是一朝一夕一兩位皇帝可以改變的。重病當用猛藥。《論語》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請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智慧和無奈。宋代開國選擇了過猶不及的扶持讀書人,壓制武人的政策,就註定要在今後自食其果,註定了宋軍史上最弱。但這其實是無法可想的抉擇,也不是誰昏庸誤國,不過是兩相其害取其輕而已。

    概括說來,北宋兵制的三大弊病如下:

    杯酒釋兵權之後,一系列組合拳,讓軍隊徹底沒有了尊嚴,軍人低位底下,當兵還要刺字。將領頻繁調換,幾乎沒有自主決策權,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隊戰鬥力極為底下,這是其一。

    採用募兵制。為了維持常備軍應對內憂外患,同時保證中央的控制權,導致中央的禁軍體系臃腫龐大,到王安石變法前,禁軍超過百萬,每年全國各地輸送到京畿的錢糧耗費,足以拖垮所謂富裕的北宋,這是其二。

    地方軍隊極弱。唐代時,中央內亂,地方馬上四處響應,各地錢糧充足,軍隊常備,足以在安史之亂後,硬生生為大唐續命兩百年。而宋代由於五代以來的不安全感,中央臃腫龐大但不強,同期地方極弱,所以金兵南下,隨隨便便一路平推到汴京城外。這是其三。

    宋代本身也並非不知道這些問題,仁宗和范仲淹想改,神宗和王安石想改,奈何為了應對上一問題而形成的問題,積累百年,又成了無法攻克的大難關,加上讀書人多了,心思也多,黨爭又起來,人人都顧著自己的小九九。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變法,又都未能完全變到點子上去。走向滅亡,終究無法可想。

  • 3 # 史海風雲錄

    談到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我們很自然的會認為宋朝是大一統的王朝,但宋代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朝代,我認為宋朝相比於唐朝在以下四個方面是倒退的。毫無疑問,宋朝的國土面積是嚴重的倒退。

    唐高宗時期,唐朝的疆域到達頂峰,總計1239萬平方公里,

    據《新唐書》記載:“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疆域最小的時期也能保證現在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宋朝開國之初燕雲十六州就沒有收復,這也成了整個宋朝皇帝心中的一根刺,根據史料宋朝疆域面積大約在280萬平方公里左右,相當於唐朝疆域的零頭。

    尚武精神的倒退“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唐朝詩人李白是靠文采生存的文人,但他心中仍然嚮往著俠客的生活,渴望征戰疆場,這種在唐朝流行的尚武的風氣也使得唐軍戰場上異常兇猛。在整個宋朝,都採取了一種極度重文輕武的政策,全社會瀰漫著鶯歌燕舞的靡靡之音,所有人都熱衷於吟詩作對,卻不思武事。軍事實力的退步

    唐朝的軍事實力在中國古代所有朝代都是排的上號的,破突厥、徵高麗、戰吐蕃、削越南,幾乎可以說戰必勝攻必克,從來沒有出現因為打不過而給對方金銀錢帛換取苟且生存的恥辱。縱觀整個宋朝,空有百萬大軍,軍事上卻是敗多勝少,高粱河之戰宋太宗倉皇逃命,遼宋之戰是又割地又賠款,宋夏五次戰爭也均是怎一個慘字了得,至於和金、蒙古的戰爭更是導致北宋的滅亡。

    軍事實力的退步和整個宋朝尚武精神的缺失,以及兵制的弊病有密切關係。尚武精神的缺失已經談過,這裡不再贅述。第一是軍隊將領頻繁調換,往往是出征的前一天士兵都不知道主帥,主帥也不認識士兵,相互之間沒有磨合,缺乏認同感。第二採取了募兵制,這是完全不同於唐朝全民皆兵的府兵制,募兵制下國家需要耗費大量錢糧維持常備軍,用於訓練的經費卻少之又少。為了加強中央的控制權,募集的中央禁軍數量幾乎和地方軍數量持平,機構體系臃腫不堪,可以說宋朝的軍隊是個胖子,但是虛。第三是地方軍隊的戰鬥力極度低下,這是宋朝抑制地方軍隊的弊端,導致金兵一路上勢如破竹,輕而易舉打到汴京。社會自由開放程度的退步

    唐朝女子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反她們的開放程度不亞於現代。“長留白雪佔胸前”、“胸前如雪臉如花”,盛行低胸裝和抹胸裝,追求身體的自由發展。文化藝術上也體現著開放與包容,從西域傳來的一種裸舞劍器舞一度成為整個社會追捧的舞蹈。唐朝男女是可以自由婚戀的,丈夫死了,妻子改嫁屢見不鮮。

    宋朝是一個自由開放壓縮到極致的朝代,在宋朝女子的服飾包裹全身不可有一絲絲裸露,纏足這種束縛女子人身自由的陋習就是在宋朝開始並直達頂峰。宋朝是程朱理學興起的時代,“存天理滅人慾”使得人正常的男歡女愛、正常的慾望受到時代的壓抑,一旦丈夫去世,妻子就得守寡一輩子,改嫁會受到官府甚至全社會的歧視,大量貞潔牌坊的出現也說明了整個社會氣氛的壓抑。

    總結:鑑於此,我認為宋朝在以上四個方面相比唐朝是歷史的退步,你認為呢?歡迎各位名士大家留言探討。

  • 4 # 腦指揮眼

    唐朝的國策是賢才治國,宋朝的國策是腐儒治國。唐朝追求的是將天下英才皆入我彀中,野無遺賢。宋朝想的如何讓英雄無用武之地,以便讓他們無法造反。都說宋朝重文輕武,但這種政策的本質其實是重武輕文,因為宋朝的皇帝們認為文臣造不成反,所以才敢於任以要職。也就是說,文人不是英雄,這實際是對文的一種蔑視。宋太祖登基以來,便罷去了第一流大將的兵權,限制宰相的權力和地位。朝廷要職只選一些文人腐儒擔任,建立起一套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軍事體制。其結果,朝廷養兵百萬,卻無法破區區一西夏,國家收入雖高位又有幾何輪到百姓頭上。最終是被所有鄰國吊打,先有靖康之恥,後遭滅亡之禍。宜哉!

  • 5 # 書章精點

    一、國土面積方面的倒退

    唐朝疆域最大時,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最小也是保證現在中國的最小領土。而宋朝開國之初也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到了南宋,國土只剩下黃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所以在疆域上,宋朝比不上唐朝。

    二、軍事能力的倒退

    唐朝的軍事實力超強,戰無不勝,破突厥,徵高麗,南下打越南。宋朝與西夏,後金蒙古敗多勝少,戰鬥力不足。不是統治者不想取勝,主要是缺少將帥之才,和驍勇善戰的猛將。倡導文官治國,重武輕文,是戰鬥力地下的主要原因。朝廷養兵百萬,打不贏遊牧民族,才導致靖康恥,終被滅國。

  • 6 # 李懷湘

    國土面積達達縮小,唐朝巔峰時期有1237萬平方千米,而北宋只有280萬平方公里。唐代社會比宋代開放,唐代儒釋道三教合一,儒家正統地位遭到衝擊。宋代,理學興起,對社會倫理道德更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中有沒有另一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