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暖心秋媽
自信和自尊是孩子人格全面發展的基礎特徵,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有助於孩子其他優良品質的發展,因此,當父母的我們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們可以這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
一、從正面引導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積極評價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良好自信和自尊的源泉。比如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和讚美。如果父母能夠給予積極的迴應,那麼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哦,我爸爸媽媽是喜歡我的,我也有能力去影響別人。”
二、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攀比。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平時自己總會說:“噢,那個小朋友怎麼怎麼那麼聰明呀!我自己的孩子什麼也不會。”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這樣去進行比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常常這樣比較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樣的話孩子怎麼會有自信和勇氣呢?
三、及時讚賞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要避免對孩子的能力、人格的指責和貶低,比如常常說:“嗯,你真的是太笨了!”“噢!你真的是無可救藥!”這樣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們應該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鼓勵他去不斷的嘗試,而不是直接對他進行貶低。
四、對孩子的要求適合他的能力水平。讓小孩子做的事,不應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也不要把目標定得過高,超過孩子能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如果父母的期望過高,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產生焦慮,喪失信心,他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而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從而有信心去挑戰困難。
-
3 # 和孩子一起做美味
孩子的情況肯定是可以扭轉的,因為我也有切身經驗和體會。
最近在看《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這本書,作者是一個心理學博士,也是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自己高度敏感同時也是敏感孩子的媽媽,所以十幾年中,她透過觀察自己的孩子們和找她心理諮詢的孩子們,在她的方法和介入下,帶給孩子的向上的變化 ,寫下了這本心理學著作。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特別大,之前一直不明白孩子為什麼不能很快融入新環境,為什麼社交方面這麼害羞和退縮,不願意跟陌生人接觸。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原來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他們氣質上更謹慎,更愛觀察,更容易想的多,更容易沒有安全感。
謹慎導致他們看起來不太合群,不會天真爛漫,愛觀察導致他們總是到了新環境不會快速融入,因為他們需要觀察,大腦還要思考如何行動,小腦瓜想的多導致他們不像其他孩子那麼神經大條,容易受挫,與人相處一旦受挫,容易揮之不去,所以社交方面表現出容易害羞和退縮。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在大家面前表現不好,覺得沒面子就當著孩子面說否定他們的話,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陷入惡性迴圈。
知道這些之後,我是這麼做的,孩子也表現的較之前強了一大截。
孩子害羞的時候,我就跟她說:“那就害羞一會兒吧,沒關係的,害羞完了再參與進來”效果好到想不到,一說這話孩子就哈哈大笑要麼做鬼臉,然後打成一片,因為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孩子不願意主動嘗試新事物的時候,退縮的時候,我就說:“你先去,不喜歡媽媽就帶你回家”讓孩子有個後路,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通常一說完孩子就很樂意嘗試了。
平時去菜場買菜我也讓她問價,自己付錢,想買好吃的自己問價自己付錢,幾次下來鍛鍊的好多了。
喜歡學畫畫,學唱歌跳舞都讓她去學,孩子心情好之外,掌握了別的孩子不會的東西,自信心也會慢慢建立起來。
到小區裡玩耍的時候,讓孩子在大家面前表演節目,自我介紹,幾次下來越來越自然,越來越自信。
總之孩子健康Sunny開朗自信的源頭都是來自家庭的安全感,指責,批評,埋怨是永遠沒法培養出來的。
-
4 # 教育秀秀看
孩子畏手畏腳的行為背後一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過多的呵護,擔心這樣擔心那樣。想要孩子有膽量,有自信,就要給孩子創造體驗的機會,讓孩子去自我體驗,自我成長,引導其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在過程中可以給以適當的幫助並加以鼓勵與表揚!又了一次次的體驗後,孩子才能感受到有支援,有鼓勵才能逐漸建立自信逐漸學會主動參與!做為家長應更多的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不斷的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援與鼓勵,而不是擔心與焦慮更不是否定!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回覆列表
給家長的一些建議:
1不要總是替孩子做事情
在你打算幫孩子做事情之前,先看看孩子的做法。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完全不管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當孩子準備做某件不太熟悉的事情時,家長最好是在旁邊看著,不要插手,就看著就行了。
這麼做主要是防止意外,其次,是在適當的時候向孩子伸出援手。
簡單來說,要善於引導,而不是直接上手代替孩子行動。
2學會正確地鼓勵,而不是一味地表揚
當孩子獨立完成了某件事之後,不要一味只是表揚孩子的特性,比如真聰明、真乖、真聽話,最好將這類的表揚儘量去掉。
因為這些表揚的話和孩子的行為無關,更多是對孩子的某種屬性的評判。這種評判只會加深孩子對自己形象的在意,而不是對自己行為的思考。
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要具體指出孩子做了些什麼,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良好的行為才得到的鼓勵。
例如,家長可以說:“孩子,你今天吃完飯,把自己的碗洗的真乾淨!”
3勇於接受不好的情緒
不要過度擔心孩子出現不好的情緒,也不要擔心這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就算覺得難過和失落是不是一種丟人的表現,要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這種情緒。
承認自己在這個時刻是難過的,接受自己很沮喪的事實,這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應該經歷的事情。
孩子並不會因為表露了這種情緒而變得更加委屈,也不會因此陷入到絕望的境地。
有時候,孩子感覺到傷心難過,家長並不一定要給孩子講多少道理,只需要陪伴在孩子身邊,當孩子需要家長的時候,給孩子支援就足夠了。
家長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怕壞情緒對孩子不好,所以用盡方法避免孩子出現不好的情緒。事實上,這樣做才真的會對孩子不好的影響。
4適當的零花錢
如果家長怕孩子亂花錢,因此不給孩子零花錢,那麼每當孩子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都只能跑過來找家長要錢。
雖然家長看似讓孩子節約了,但如果不是對支出記錄特別熟悉的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花的錢更多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個月確定孩子的零花錢數量,並且將這筆零花錢交給孩子保管。
至於,孩子如果沒有控制住,很快花光了這筆錢怎麼辦?
那就告訴孩子,花光了就沒有了,必須要等到下個月發零花錢的時候,才有新的零花錢用。
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在乎孩子的感受,以及對孩子的憐憫,而讓自己給了孩子更多的零花錢,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助長孩子伸手要錢的壞習慣。
5確定家長的責任邊界
家長要明確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對孩子伸出援手,並且和孩子說清楚自己的標準。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要求家長必須嚴格執行自己的標準。
嚴格執行意味著家長必須說到做到,不管孩子是哭是鬧還是哀求,只要不符合自己幫助的標準,那麼就必須要狠下心來拒絕孩子。
如果不能嚴格執行,那麼標準的制定就失去了意義,而且出來的效果也不會那麼令人滿意。
其實有時候,孩子哭鬧,家長的內心比孩子更痛苦、更揪心。
但家長要記住,小時候讓孩子稍微嚐到一些小苦頭,是為了防止孩子長大以後吃到大苦頭。
只有當你確定你的心軟和照顧,其實是害了孩子的時候,你才會堅定自己的信念。
避免溺愛孩子的重點在於,要讓孩子明白,其實他們要比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
而且,每一位接觸新鮮事物的人,都會有一定的恐懼感,這很正常;每一位嘗試新鮮事物的人,都不是一帆風順,這也很正常。
此外,孩子也要明白家長的地位,家長並不是孩子的傭人,也不是專門為孩子提供服務的人。
家長是朋友,是老師,是有能力隨時提供幫助的人,但家長並不會有求必應,很多時候,事情必須要依靠孩子自身的努力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