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鳳凰呀
-
2 # 扇貝will
我自己是一個女孩子,我來說說我想要父母怎樣與我溝通吧。
首先,我認為父母應該尊重我的敏感。大多數的女孩子都是有一點敏感的,我希望父母長輩在和我溝通時,理解我的想法,而不是覺得小孩子的心思無所謂,隨意冷嘲熱諷。
其次,我會希望父母和我“好好說話”。這裡的""好好說話”我自己理解為平等、關愛。我們不喜歡父母總是責備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認為我們一無是處。女孩子敏感,心思細膩,我們想要更多的讚美、包容和關愛。其實並不是每個女孩子都是蠻不講理的小公主,我們敏感卻極易共情,我們很多時候理解父母長輩的用心良苦,我們希望父母可以坐下來,平等寬和的和我們交談,而不是動輒吵架。
總而言之,我希望父母長輩可以平等寬和的和我們交流,對我們充滿信心,尊重我們,關愛我們。愛是相互的,相互尊重理解,才會有溫和融洽的家庭氛圍。
-
3 # 何涉
教育女孩,你把角度都放到她的角度上去想一些問題,然後再用你的思想去教育。
舉個例子,晚上不能太晚回家。
你先用你的角度去給她講晚上為什麼不能太晚回家?太晚回家可能會遇到壞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晚上你出去想做些什麼?上網蹦迪?還是找朋友玩?
家長一般不想讓孩子去的地方,人都有個好奇心,都會想去看看。你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去說這些話,而不是嚴肅的告訴她。
想去上網,你就白天去。晚上對面板不好,對身體不好。
想去蹦迪,我帶你去,讓你見見。裡面其實沒有什麼意思。
想找朋友玩,男性朋友,女性朋友問題不大。你至少要告訴我,他家在哪裡?離咱家裡遠不遠?我們是關心你,怕你受到傷害,而不是去管你的社交。
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關心她,而不是你去管她。讓她可以講自己的事情,在你面前。
再舉個例子,她交了一個不太好的男性朋友。
先不要說別交這個朋友,問題是她已經認識了這個朋友。你就問她,你為什麼會去認識到這個人?她認識這個人肯定是因為某些原因。然後在旁敲側擊的對比一下這個朋友的不好之處。讓她自己去思考這些問題。
-
4 # 平安8566
女孩子天生就有“嬌”和“弱”,亦有“堅定”和“獨立”,想要養好女孩,我們就要了解她的每個階段。
第一階段:安全感。我是否安全,是否被愛。(出生1歲~2歲)
嬰兒自離開媽媽溫暖的子宮剛出生,她毫無防禦能力,對外界充滿不安全的感覺,她哇哇哇的大哭,只要將孩子抱到媽媽的胸前,孩子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聲便安靜下來了。這時期給足夠的安全感,這時期孩子不會表達,唯一的方式就是哭,故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會安全而安靜很多,身體發育也會很好。抵抗力亦強。
第二階段:探索——世界是否充滿快樂的有趣地方(2~5歲)
這個時候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嚐嚐,舔舔,拆拆,這是她認知世界的開始,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干預孩子,還樣不能碰危險,那樣不能玩—髒…孩子被打斷不止是不開心,亦是對世界充滿懷疑,這個時候父母儘可能放手讓孩子探索,當然衛生與安全提前做好防範。
第三階段:與人交往——我能跟他人好好相處嗎?(5~10歲)
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有點小大人的味道,特別有想法,愛頂嘴也是這時期。這個時候孩子愛頂嘴是好事,表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儘量耐心的多聽孩子講,對的鼓勵,錯的記得用正確的方法與她溝通。否則孩子又該嬌氣哭鼻子。
第四階段:瞭解內心——瞭解什麼能給我真正的快樂?(10~14歲)
這個時候女孩青春期,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她雖然不是女人,但也不再是孩子了。
她需要更多的認同和支援,內心世界如同一隻小野獸充滿力量和悟性,同時又小心謹慎。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溝通與交流,並尊重她
第五階段:踏入成人世界——我能對自己負責嗎?(14~18歲)
這個時期真正的叛逆期,奔著成人的長大獨立。她更想獨立,亦伴有更多對未來的恐懼,她渴望被認可,亦害怕。熱情與矛盾充滿她這個成長階段。父母親則是更加小心地陪伴,傾聽,有計劃地安全將女孩送入到女性的健康軌道。如果我們做的好,世界上將出現一個獨一無二的能主宰自己人生的女性。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小鳳凰,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大的問 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 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才能為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很好的方向。首先在日 常的生活當中,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夠給孩子樹立良 好的印象。如果自己做不到,更別提教育孩子。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態度 ,不要過分激烈,不要謾罵,也不要奚落諷刺。在良好的生活秩序當中,培養 孩子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只有良好習慣的形成,才能為孩子以後的 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想與正處於叛逆時期的孩子交流,那就從朋友做起,首先要給他一定的空間 。這個空間一定要是在 正確方面的!
2、其次,常關心他,比如很小的一件事,其實孩子是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的。 他們需要你們那一點點擠出來的溫暖!
3、用你的心去融化他的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自己多辛苦,多累。這樣只會造 成孩子膩煩的心理,他會認為自己的父母只知道自己的感受,其實孩子大了, 你們的辛苦他都看在眼裡。不用說,偶爾提一下就可以了。別總在一個問題上 對他糾纏不休,大人總比他們社會經驗多,從他的話語中去琢磨吧!我想這樣 慢慢的他就會和你們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