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蟲語冰井蛙語海
-
2 # 黑色幽默as
大資料實際上就是把你在社會,所有的行為能全部給記錄下來,分析你這些行為就可以跟蹤你的軌跡,例如,你用支付寶在某家商場支付了一筆款項,那麼大資料呢,就可以反映出你的位置在哪裡?幾點幾分?在哪個商場發生了這個消費行為?你在12315網站上購買了車票,大資料就能反應出你將來的行蹤,你在北京的一輛公交車上刷卡支付了車票,那麼的大資料也能反映出你現在的位置在哪裡?大資料還可以,根據你在淘寶上購買的東西,分析出你的消費習慣,開啟定向投送廣告的方式,方便你的消費。
-
3 # 北京億衡網路科技
我是做大資料精準營銷平臺運維的,說說我的理解:
1、電子裝置訪問網路的cookie等記錄,我們的電子裝置只要和網路有互訪,就一定會有記錄。不可能避免!
2、大資料管理平臺人物畫像,有很多專用的大資料平臺,對我們的電子裝置進行資料畫像,比如我們訪問京東,京東會記錄我們手機或電腦的裝置ID,並對我們的興趣愛好分類,儲存到大資料平臺。有些時候你手機和電腦的廣告就是透過這種系統判斷,推過來的。
3、其他的還有很多大資料記錄方式,比如運營商級別的,3大運營商都有自己的大資料平臺,並且和很多營銷系統對接。
所以,對我們來說,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根本沒有隱私可談,除非你不使用網際網路。
也不用過度擔心,這種營銷和駭客行為不一樣,一般不會破壞你的資料,也不會惡意使用資料。
-
4 # 大資料資深專家
目前來說中國完善的登記制度,可完美的追蹤個體移動的全部軌跡。
現代的登記制度的方式主要有:
1火車、動車、高鐵、長途汽車、航空空運均需留下身份證登記(起始地至目的地)
2手機移動終端的使用,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使用手機,使用手機需要與相關的基站做訊號的互動,於此同時會留下相關的資訊(該資訊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因此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判斷。)
3私家車的移動因為當下私家車牌號都與車主的身份證具有唯一性對等。因此在車過境(省邊際檢查站都會留下相應的痕跡)
4酒店住宿登記(身份證)
上述個體資訊登記的痕跡透過相關的技術手段,做相關的資料採集,利用大資料分析從理論上可清晰的追蹤到每個個體移動準確的軌跡。
-
5 # 數智經略
2020年是大資料分析人的軌跡最廣泛應用的一年。由於追蹤新冠病毒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等等一系列人群的需求,以及疫情防控健康碼分析的需求,各地各部門廣泛的使用了大資料分析技術,以便能夠有效進行新冠疫情的聯防聯控,當然這一切都是獲得使用人許可的。
一個人的行蹤軌跡大資料從何而來?
現在是數字時代,手機可謂是人手一個長時間隨身攜帶。因此,手機的移動行蹤軌跡也有效的代表了人的行蹤。我們的手機,不論是智慧手機還是傳統的功能機,只要插上手機卡,從開機到關機,始終都與移動,電信,或者聯通的網路基站保持著時刻的聯絡。並不是說,只有你打電話的時候才和基站進行通訊。
這種時刻的聯絡專業上叫做信令交換。運營商的基站建再哪裡的是有清晰的定位的,比如在某個小區樓上。根據你手機與基站的通訊接觸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你在哪個小範圍的區域內出現過,一般城市是300米左右範圍內,農村是500米左右範圍內。今年運營商推出的通訊大資料行程卡服務的原理大概就是這樣。
-
6 # 記憶拾遺
這個提問還蠻有難度的!看了很多回答,最多的答案是手機追蹤,然後是面部識別。我覺得這些回答都沒有到點子上。
請注意問題,這裡是大資料追蹤人的軌跡。手機定位、面部識別根本就沒有用到大資料技術。
什麼是大資料?大資料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最佳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產。
按照大資料的定義,追蹤某人是沒有直接指向他的精確資訊,只能透過關於他的大量間接資訊,透過一定的模式提取有價值的資訊。如果只使用大資料對某人進行實時追蹤,我覺得是辦不到的,只能縮小追蹤範圍,可以把某人的活動軌跡圈定到一個大致範圍內。
舉個栗子。我想透過大資料找到張三,那麼我首先會在搜尋引擎上搜索他的名字,如果搜尋結果裡有多個張三的資訊,我會再根據他的一些基本資訊,比如,他的性別、職業、籍貫、學歷登資訊縮小範圍。如果正好他留了通訊地址,這樣我就知道他住那裡了,但這並不表示他現在那個地方,他有可能在工作的地方,也有可能出去旅遊了。
如果大資料都能對某人進行精確追蹤,我想這個世界就太糟了!
-
7 # 使用者未簽到
大資料是透過大量資料分析來得到你的個人資訊,比如你使用的手機APP,你的習慣,你經常坐的公交等等,在這裡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2020年資料成指數爆炸成長,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資料,你使用的手機APP每時每刻都在蒐集你的資料,當你在購物軟體瀏覽或者購買商品時,購物軟體會為你推薦你感興趣的商品、你想買的商品,或者是你瀏覽過的商品,收藏的商品打折了或者降價了。透過對你的資料分析,軟體可以對你畫像歸類貼標籤,所以每個人的軟體都一樣,但是首頁一定不一樣,不信你可以讓旁邊的人開啟購物軟體,你可以對比一下,看看你倆的軟體首頁推薦是不是一樣的。透過大資料分析可以知道你的工作地點,透過時間分析可以分析出來你從事什麼工作,是公務員還是廠裡打工的,透過你上班乘坐的交通工具可以判斷出你有沒有汽車,有車的人會收到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貸款公司的電話等等,因為大資料知道你需要什麼,所以它就給你推薦什麼,你產生的資料被軟體收集加工再反饋給軟體首頁,這是一套完整的機制。大資料分析讓我們沒有隱私而言,每天都有網路爬蟲從網上爬取個人資訊,比如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等等,資料分析的恐怖讓人感到害怕,當一個陌生人說出你的個人資訊的時間你是不是感覺到震驚?大資料它只會大概的根據定位軟體定位你的位置,定位到一個人很簡單,可以透過基站,無線網,手機APP等,也可以透過一張照片,一張圖片定位到你,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真的,有人透過明星的微博分享的一張照片成功的分析出了她家的地址,住在哪一層,哪一家,在哪間房子哪個位置拍的照片。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有不足歡迎補充
-
8 # 惠忠說科技
大資料是IT行業術語,簡意是指無法用常規軟體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它具體由雲計算、分散式處理技術、儲存和感知技術四部分組成,並貫穿從資料採集、處理、儲存形成的整個過程。
大資料要實現全方位、全天候對人的軌跡跟蹤,必須和網際網路及資訊採集裝置結合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一、大資料實現對人軌跡的跟蹤從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資料採集開始。
大資料主要功能是資訊資料的儲存、計算和分析處理,但必須從資訊資料的採集開始,否則成了“無米之炊”。並且還要依賴先進完善的網路系統及資訊資料採集的手段和裝置才能得以完成。
上海浦東有位李阿姨、一次有急事在斑馬線闖紅燈走過馬路。一星期後、附有現場境況和其照像的20元罰款單寄到了家中,李阿姨納悶了、怎麼拍照和找到我的?
其實,這就是大資料和網際網路及資訊採集裝置共同作用形成的。先由大資料的“眼睛”一監控系統採用高分辨鏡頭自動錄影後上傳到資料中心,雲計算後得出她是“誰”的結論,不會有絲毫差錯。
那是透過怎樣過程實現的呢?資訊採集裝置包含前端音影片採集、傳輸,後端儲存、控制及顯示五部分設施。而每個人的相貌特徵、身高性別、形態樣式和步伐簡距,甚至包括臉型特點、五官距離尺寸、衣著顏色神態,都有各自特有的衍生光點而形成特色。
資訊採集裝置把這些要素上傳到資料處理中心,依據儲存在內的其它各類資訊進行雲計算,即可得出你的年齡和姓名、性別和住址等詳細情況的匹配分析結果。計算機就可以給你開罰單了。
二、大資料實現對人的軌跡跟蹤、網際網路絡的完善和資訊聯通是必須條件。
基於時間先後順序和環境空間範圍內人的軌跡是隨機和運動的,大資料分散式處理技術形成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即可根據人運動軌跡確定其所在區域和時間,進行連續不間斷地跟蹤、記錄相對人情況,並用雲計算方法掌握運動的時間和所在位置。
如有1人從浦東國際機場入境後住宿到預定酒店,然後外出就餐和商場購物、第二天打的到火車站乘高鐵,輾轉某處後到目的地。一路上其運動軌跡、行為舉止,都由不同區域的資訊採集裝置根據需要被記錄。包括乘坐車輛類別和形狀、車牌顏色號碼、路徑時間都可以需要時排程到顯示屏上分析處理。這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絡的完善和資訊聯通。
三、大資料實現跟蹤人的軌跡是分散式處理技術和雲計算的結果。
大資料分散式處理技術幫助建立了資訊資料眾享管理機制,使儲存的資訊能夠共用。相對人在運動中產生的軌跡都會有相應的資訊採集裝置、攝取後用網路傳輸到資料中心,需要的部門可全網調取使用,實現跟蹤人的軌跡。
有人說:“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事實確是如此,但它是透過大資料來完成。人的相關行為軌跡,根據需要都會被記錄在資料中心進行儲存,要用時可調取進行分析。
有了大資料和網路及資訊採集裝置融合使用,相對人行為的時空概念被引伸到可知和可尋找的範圍內,查覺和跟蹤一個人的軌跡並非是難事,不依靠手機定位也有辦法發現和尋找相對人了。
回覆列表
並不一定自己在裝置上有動作,也可以是周圍的人。推薦演算法的邏輯宏觀上講就是1)大家都喜歡的,你喜歡的機率大:推薦全網點選量大的,累計點選量或者是最近幾小時特火的,不管是啥;2)你周圍人喜歡的,你喜歡的機率大:你通訊錄裡的人、跟你一起上網的人(同一個wifi,即請求來自同樣的公網ip地址,網際網路平臺立刻能把你的裝置和你旁邊人的裝置聯絡到一起)、甚至是一個單元樓的人(ip地址比較少的低級別城市很多家共用同樣的ip,以後ipv6了就會好很多)的行為會影響你看到的廣告。3)跟你型別相似的人喜歡的,你喜歡的機率大:比如過去24小時內帶有25至30歲高收入女性標記的裝置幹了啥,接下來同樣標記(一般也會加上地域限制)的裝置使用者就更大機率看到同樣的推薦。
從法律上講,販賣公民資訊是比較嚴重的事情,但往往僅限於販賣手機號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因為會產生騷擾。但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採集的發展太快了,現在已經不需要知道手機號(當然知道更好,畢竟是唯一識別碼)就可以完成所謂的“精準營銷”了。因此雖然我們多少會感到困惑,甚至覺得有點過分或騷擾,但嚴格來說人家都是合法的。老實說這一塊兒監管是有些滯後(哪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都是如此),而且國家重點發展大資料呢短期內估計也不會咋樣,外加實話實說目前各家的推薦演算法只能說還湊活,並不能真的推給你你想要的,所以只能忍著嘍…
最後說一點,就是運營商資料的應用(已經商業化往外賣了),會產生更嚴重的僭越,這個話題太大,不展開說了。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營商資料被大量利用之時,網際網路平臺使用https加密傳輸應變為最起碼的責任。半年前的拼多多app是http傳輸(現在已經https了),使用者本人的電話、家庭住址、花了多少錢買的什麼東西,都能被第三方公司輕鬆獲得…。現在2019年1月底,餓了麼把“百度外賣”app改成“餓了麼星選”之後,仍然也是http傳輸,使用者的電話、各個送餐地址(無論工作還是家庭還是幫朋友訂的外賣,只要是之前用過的都看得到,可怕吧)也都能被第三方資料公司輕易獲取,後果…大家自行腦補吧)。在資料大潮挾裹之下,網際網路使用者無能為力,平臺還是應該承擔基本的責任。目前能做的也僅有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