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聲影視博覽

    《闖關東》這“闖”支撐了兩千萬山東人來到關東墾荒地,開礦山,下大河。在白山黑水,青天白日,千里沃野,萬畝良田構造的的舞臺上演奏著紅色的激情樂章。也許,藝術家給朱開山和朱家賦予了太多的藝術色彩,很少有人會有如此卓越的才能,如此豪邁的氣魄,很少有家庭會有如此轟轟烈烈的家業,坎坷曲折的經歷。那麼請問,朱家的這一切來源於什麼呢?為什麼千千萬萬闖關東的家庭了只有朱家會有如此的成就?這來源就是“闖”字,如果沒有朱開山在老金鉤捨命拼來的金子,拿什麼去買房子置地?大家都是闖關東,可是很少有人像朱開山那樣闖。他們冒死來到關東,開了幾畝薄田,養了幾頭牲畜,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足夠了。只有朱開山是孤膽英雄,敢於上刀山,下火海,闖龍潭,探虎穴,捨命吞金,傾家相搏。如果是怯懦的傳文治家呢?恐怕老朱家只能在放牛溝過活,最好的歸宿也不過是大地主,多幾畝地,多幾口豬,不可能會有發展。可見“闖”精神的可貴精神。

    這種精神是可以遺傳的,世世代代的關東人都應該具有這種精神。有一股子闖的精神,才能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難。這個“闖”有兩層意味,第一是不屈服,是對別人說的。比如,李自成起義,號稱闖王,就是為了反明朝,讓農民過好日子。闖關東,本來是不允許的,可是為了過好日子,山東人不屈服,冒死來闖。這叫做“闖他人”。第二是不保守,這是對自己說的。比如,朱家從農村闖到城市,闖出飯莊的一片天地,進而大幹煤礦產業。沒有絲毫的保守求退之心。這叫做“闖自己”。朱家把這闖的精神表現到了極致,才有了一系列的讓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哪來的感慨呢?也是來源於這個“闖”字。只不過不是朱開山的闖,而是朱傳武的闖。朱傳武是我最不喜歡的人物,的確,他是挺天立地的七尺男兒,也是一個堅定的愛情主義者,更是一位具有忠肝義膽的民族英雄,他比傳文有豪氣,比傳傑有追求,他的悲壯結局引人落淚,他對鮮兒的堅貞發人深省。他是很敢闖的。山場子,水場子,軍隊,匪巢,都敢義無反顧地闖進去。可是他的闖是感性的闖,毫無理性。也許他喜歡這種自我放逐式的生活,他不想受黑土的羈絆和無味的情感的折磨。可是他讓家人夜夜丹心,日日思念,讓秀兒多少年獨守空房,這種闖是值得提倡的嗎?我們90後敢闖,動不動就離家出走,輟學在家,夢想著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結果呢?

    朱家沒有能力戰勝日寇的槍炮,那是一個民族攜起手來才能完成的事業。朱家人帶著滿腔的愛恨情仇回了山東,也許,他們又開起了菜館,也許又有了好多田地,也許不幸的在歸鄉之路上被日本鬼子殺害了。無論如何,他們還是走了,還是會有屬於自己的歸宿。

  • 2 # 九弟不是豬啊

    《正陽門下》

    以前的經典電視劇還是挺多的,像《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水滸傳》這些,每次看都會津津有味的。但當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才發現這些電視劇雖然看的多,但連我自己都不確定每一集都看完了。

    但我真正看了三遍的電視劇是由朱亞文主演的《正陽門下》。這部電視劇主要以三條線為主要劇情發展。

    第一條劇情線是韓春明的成長線,從一個返城沒有工作的知情小青年,乘著改革的東風,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更是在“九門提督”和“破爛侯”的影響下,早年便開始搞收藏,後來更是開了一個私人博物館。

    第二條劇情線是韓春明與蘇萌的愛情長跑,青梅竹馬的兩個人,在經歷了分分合合之後,這兩個相愛的人結成正果居然花了四十幾年的時間。不去細說他們的分分合合,修成正果足矣。

    第三條劇情線則是韓春明與程建軍的恩怨情仇。兩人從頭鬥到尾的劇情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最後兩人的不計前嫌也算是一個好的收尾。

    這就是我看過三遍的《正陽門下》,推薦給大家。

  • 3 # 衚衕舊夢

    對於我個人而言看過超過兩遍的電視劇不少,但是也不算多。

    首先《仙劍奇俠傳一》和《琅琊榜》這兩部。對於90後而言這應該是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了。也是很多90後的回憶。看第一次時是因為(胡歌)和(劉亦菲),看第二遍的時候是因為(彭于晏)。

    《還記得劇尾那個十年之約嗎》

    而看兩遍《琅琊榜》只是單純的因為(胡歌)。

    再說一部看過兩遍的電視劇吧。

    《神鵰俠侶》(古天樂)版本的。

    作為(金庸)的經典之一。(古天樂)把劇中一角(楊過)演的淋漓精緻。(這是個人比較喜歡的武俠電視劇之一)。後來再看的原因是因為想回味一下校長(古天樂)長的很白還是小鮮肉的時候。

  • 4 # 彌斯塔

    大宅門。

    近年來中國產電視劇瘋狂扎堆,讓大部分觀眾在一瞬間回憶起了被經典拋棄的感受,但是要說什麼電視劇能百看不厭,我當選郭寶昌的史詩級電視劇《大宅門》。

    在老藝術家的眼裡,擁有一個好劇本是多麼珍貴,而《大宅門》的劇本是郭老多年在艱苦的歲月裡陳釀出來的,是對老一代人的生存和革命讚歌,劇本的完成和電視劇的拍攝都歷盡滄桑,也就是這樣才誕生了無數人懷念的藝術經典。《大宅門》的故事取材於郭寶昌家族的真實經歷,劇中的“百草廳白家老號”就是現如今北京“同仁堂”的原型講述。這是一個從清末到建國初期的龐大的敘事影象,和相似素材的影視劇相對比,《大宅門》的優秀是其他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所不能相比的。

    一.首先便是情節衝突的處理。在《大宅門》的初始情節上,針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營造了特殊的矛盾衝突,格格“意外懷孕”,郎中背了黑鍋,大爺遭人陷害,白府家破人亡。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上環環相扣,劇情絲毫不會拖泥帶水。同時營造了官僚、士紳和小市民階層的矛盾,讓觀者身臨其境的去旁觀當時的歷史。而在這部劇中的矛盾衝突是格外有戲劇性的,以白家開始遭遇的困境為例,二奶奶(斯琴高娃飾)運籌帷幄想要收復白家,白老三(劉佩琦飾)吃裡扒外,一心撈好處,詹王府擔心白家東山再起,聯合白老三壓制白家。

    此時編劇將演繹的重點放在了二奶奶身上,她以一個女人的身份當家,競爭商戰,步步為營,且為人大度,憑藉白家高明的醫術和她精明的頭腦,最終使得白家重振雄風,利慾薰心的白老三和貴武最終落得個窮困潦倒的下場,最終不得不對二奶奶甘拜下風,戲劇性十分強烈。

    二.鮮明的人物塑造在劇中,總共塑造了上百位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憑藉著劇本的厚重和演員精湛的演技,角色們特點鮮明,貫通全劇,其中最鮮明的便是由陳寶國飾演的白景琦。他自從一出生就帶著近乎神話的色彩——不會哭,這也表現了他人物性格中強悍的一方面,他自小頑劣,猶如“混世魔王”般的存在,除了他母親二奶奶,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屈服過,即使是在被母親趕出家門後,他也立志自力更生,憑自己本事終成事業,即使是日軍的鐵蹄踏破家門,他也敢怒斥倭寇,暗中抗日。在觀者眼中,他敢愛敢恨,桀驁不馴,充滿了大男子主義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去稱頌。

    而不僅僅是主要角色,在次要角色的塑造上也飽含考量,如一直在片中以家族“攪屎棍”人物出現的白三爺,他為人自私市儈,懦弱膽怯,只精通歪門邪道而不幹人事兒,但是在面對民族大義上,他敢揭露侵略者的嘴臉,以自盡的形式表明不願作亡國之奴的情懷。二奶奶為人雖精明大度,但是面對青樓出身的兒妾楊九紅,她顯露出了極度的厭惡,還奪走了她的親生女兒,這也是造成了楊九紅一生悲劇命運的重要因素,這一悲劇也在楊九紅和她外孫女的身上繼續演繹了下去。

    這也說明了人本身性格的缺陷,二奶奶的封建守舊,白景琦的喜新厭舊,白三爺的世故圓滑,也正因為如此,也讓人物的色彩更加鮮活,因為人本身就是多變的,在那樣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浪潮裡。

    三.出神入化的生動配樂在劇中,幾乎所有的配樂都是採用的傳統的京劇配樂,在二胡的咿咿呀呀的生動演繹之下,在鑼鼓的交相輝映之中,一股子老北京的氣調由內到外的散發出來,這種獨具感染力的腔調是無論哪一種流行音樂所不能取代的,那是很多老一代人所念念不忘的腔調,是一代傳統文化所散發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劇中反覆出現的《挑滑車》,我一度認為,這就是白景琦一生的精神象徵。

    作為一個尊重經典的人,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延續這古老而神奇的文化,這也是導演所要表達的一種深層的含義。而大宅門後期因爭奪家產而四分五裂,家道中落,也為這個大家族的結局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

    無論從那個層次看來,《大宅門》都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神作,它的完美不僅僅體現在其完整的劇情上,還有許多值得細究的亮點,例如“大腕”的精彩客串,鄭老屁開創最早的“吃播”等。當“租碟”還未結束的時候,這是多少人記憶中的典藏,絕對是可以反覆觀看的經典,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陳寶國與姜文,兩大影帝飆戲說到大宅門,就不得不說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白景琦爺爺白萌堂,他的飾演者杜雨露老先生,於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去世了,感謝他留給了我們那麼多經典的角色,正如他所說的,宇宙那麼大,我們一定會再次相見的!

  • 5 # 用心愛剪輯

    那當然是陳情令了

    1.透過這部劇讓我一直不追星的人追了,我特別喜歡肖戰,尤其是在劇中的笑,讓人看著很舒心

    2.這部劇採用倒敘的演法,故事情節設計,只要你看,就會停不下來,尤其是肖戰的劇情,一開始活潑Sunny,後來失去了家人和最親的人師姐, 以及所有人的反抗和誤解,在劇中的哭戲讓人看著真的心疼

    3.還有肖戰和王一博的兄弟情,一開始的劇情是肖戰呵護著一博,後來是一博用自己的溫柔和力量呵護保護著戰戰

    4.這部劇很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劇情,更多的是戰戰的活潑Sunny還有後來的哭戲,看著真是讓人心疼啊,還有戰戰和一博之間相互保護的美好

  • 6 # 海小天娛樂

    第一部當然是神劇《西遊記》啦,不是我想看兩遍,是不得不看兩遍以上。不管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我想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沒有一個人能避開《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吧!當然,它確實有讓我們看兩遍及以上的資本。

    個人而言,第二部是《武林外傳》吧。劇情有笑有淚,人物有血有肉,演技也有保障。八十一集《武林外傳》不管是看了多少遍,再看到他們熟悉的臉和裝扮時,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只會是滿滿的情懷與感動。

  • 7 # 蕊蕊推書

    1.《步步驚心》—最喜歡的清穿電視劇

    這部劇真的是百看不厭,基本上每年都會重溫一遍。雖然這部劇也是古裝愛情劇,但是比著其他的清穿劇還是很不錯的,沒有那麼的戀愛腦,感覺劇中的“九子奪嫡”還是很有看頭的。

    這部電視劇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現代人最終會抑鬱而死,其實在劇中是有體現的,若曦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知道所有人的結局,卻惟獨不知道自己的結局,難道這就是老天為我預備的結局嗎?”這句話充分表現了若曦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這部電視劇還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是很喜歡。一方面,第二部的劇情太虐了,女主一直在哭;另一方面,我覺得第一部結局就很完美呀,可以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畢竟有的時候留有遺憾才是完美的。(個人觀點)

    這部劇真的很不錯,值得重複刷!

    2.《微微一笑很傾城》—最喜歡的甜寵校園劇

    這部劇應該是甜寵劇的開端吧!(有可能是我看的劇比較少,反正是我看的這種型別的開端。)感覺自從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後,就有很多甜寵類電視劇播出。

    我現在還期待我當時追劇的狀態,這部電視劇是夏天播出的,當時天氣很熱 。而且我家那個時候還沒有裝WIFI,然後我就蹲在我家門口去蹭我鄰居的網下載下來,再回來躲在自己房間裡面看,邊看邊傻笑。

    電視劇裡面有一句經典臺詞“你出牆一寸 我挪牆一寸,你出牆一尺 我挪牆一丈。”當時感覺肖奈大神好寵啊!蘇的我少女心炸裂。

    感覺這個電視劇把小說改編的很成功。每到有空閒或者劇荒的時候都會再看一遍。

  • 8 # 8點半動漫城

    1、能看上2遍的電視劇,在故事情節和內容上一定很吸引人,讓人回味無窮;

    2、要麼被故事的男主角或者是女主角吸引;

    3、要麼是這個電視劇看了很久了,隔了一段時間就很想看;

    4、電視劇的影片製作很特別,視覺衝擊感強;

    5、要麼是電視劇的故事跟觀看者的現實情況相似,觀看者在現實中實現不到的,可以在電視劇中實現。

    綜述以上5點,這就是對於一部電視劇能看2遍以上的原因。

  • 9 # 開心的彌勒

    我是一個60後,只是想看看過去題材的電視劇。回憶一下兒時的記憶。最近的情滿四合院電視劇看了有不少6遍。雖然該劇有不足之處但是比那些手撕鬼子,歪曲事實,胡編濫造強多了。

  • 10 # 柚子mm1997

    《學校2015》《惡魔仔身邊》《惡作劇之吻》《太陽的後裔》《鬥牛要不要》《黑糖瑪奇朵》《終極三國》《鬼怪》一般好看的韓劇,臺劇,韓劇,古裝劇,現代劇,都會看兩邊,還有,背景音樂好聽的電視劇也會看兩遍,很多電視劇我都是衝他的背景音樂好聽去看的!比如《仙劍奇俠傳》!

  • 11 # 農夫三拳8o4P

    我看兩三遍都不止的電視劇有,西遊記,新百娘子傳奇,雪山飛狐,封神榜,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還有的想不起來了。

  • 12 # 灌口白水壓壓驚

    有個老片子,是唯一一個我主動看過五六遍的中國產劇——《刀鋒1937》。這是2004年的一部電視劇了,主演是孫紅雷/寇世勳/葉童,還有不少老戲骨。(看看這海報,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他描述的是一個懦弱慫包的小人物成長史,這種成長不是修仙小說那樣的爽文。這裡有瘋狂扭曲的復仇,有險惡詭譎的江湖紛爭,情節設定險象環生,人物刻畫性格分明。主角鄭樹森(孫紅雷飾)不是一個從小天資聰慧身懷大志的人,他就是個懦弱的慫包,孤苦的一個人,36歲沒娶媳婦活著就是為了吃飽飯,到哪都是被人欺負看不起的主兒。

    當他用一句戲詞“我的槍下不死無名之鬼”攔下越獄江湖大佬龐德的時候,他的人生才真的開始。他被教導被利用被逼迫,他一步步成長,一點點克服內心的懦弱,從個弄堂的小癟三成為一方老大,擁有了兄弟朋友,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而這不是終結,正如劇名1937,這故事是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夕,當上海被日軍攻陷的時候,他放棄了手中的權利地位,毅然抗日。這樣的成長不是自私自利的,對人的影響很深。

    這劇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經典臺詞:

    1.今日誰與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2.龐德對鄭樹森說:這本書上說,人是可以改變的。帶頂針的手,有一天也能夠成就大事。

    3.這不是江水,這是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4.今天的飯還只是個開始。以後,你做生意,有人會替你數錢;你在家,有人會替你做生意;你說話,有人會捧你;你不說話,有人會替你說;你殺了人,有人會替你毀屍滅跡,你什麼也不做,有人會為你殺人。

    5.你要不敢開這一槍,你就永遠成不了人。

    還有很多……

  • 13 # 我們只解決提問題的人

    《大明王朝1566 》推薦理由:

    1、強大演員陣容:陳寶國 倪大紅 徐光明 張志堅(高育良書記) 金水寶寶 這才是演戲 真是看的過癮!

    2、真實反映了 高度集權的中國古代 百姓的艱難生活 帝王驕奢淫逸 官員們表面上阿諛奉承 私底下瘋狂斂財 官商勾結 魚肉百姓 為了金錢和自己的利益不惜 決堤殘害百姓 只有海瑞為百姓說話落的革職下獄!

  • 14 # 砂鍋燉酸菜

    最近復看最多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

    為什麼復看呢,首先是內容真實、接地氣有共鳴,比較吸引人;尤其是何冰的表演,張弛有度,確實是人藝的老戲骨,一舉一動都透露著藝術家的範兒;其次呢,是自己無聊,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追劇;

  • 15 # 晴大小姐

    《三生三世枕上書》可謂良心製作,無論是從背景還是從演員的演技,全程看下來都是一種享受。九重天上東華帝君的太晨宮,有華麗的宮殿,高大巍峨,有唯我獨尊的“皇家風範”。而青丘的景則更是別有洞天,山間小水,鬱鬱蔥蔥的樹木,傾瀉而下的瀑布,自然的美景讓人無比嚮往。

    演員的演技更是可圈可點,每一個演員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東華帝君的高冷不理世事,鳳九的熱情開朗,兩人就像是互補的冰火一樣,東華帝君像冰一樣涼薄,鳳九像火一樣熱情,讓觀眾非常喜歡!

    最值得細說的便是大結局,看了三遍了,再次看的時候,還是會淚流滿面,有的人說虐心,倒不如說感動更實際一些。尤其是東華帝君那一句她犟得厲害,死活不肯收下,待我羽化後,無論如何讓她收下。

    這幾句話浸透著東華帝君對鳳九深沉的愛,帝君怕自己走後,沒有人照顧鳳九,更沒有人保護鳳九,也沒有留給鳳九任何念想,所以才用自己的半顆心做成了琉璃戒。以東華帝君的修為,用自己的心製作的琉璃戒,定能夠在危難之時保護鳳九。

    他真的把最後一線生機都留給了鳳九,他對鳳九的愛天地可鑑,也感動了上蒼。兩人都深愛著彼此,只是愛的方式不同,鳳九的喜歡是明豔豔的,不帶任何雜質,而東華帝君的愛則是積澱之後的深沉,他的愛更深厚,更理智,更持久。

    活了三十多萬歲,見慣了世間萬事的神祇是最不容易動情的,但是一旦動情,肯定不會輕易變心,會永遠愛對方,也會付出真心。

    東華帝君和鳳九原本不該遭到此劫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東華帝君過於在乎鳳九,生怕自己的鳳九沒有緣分,所以才會不顧一切去詢問天命石,因此造成了兩人命運的改寫。東華帝君也沒有辦法違抗天命,也算不出天命,所以命中註定要遭此大劫。

    東華帝君為了見鳳九最後一面,甚至不惜塵封瑤池,大動干戈。要知道,塵封瑤池並非易事,東華帝君算準了只有塵封瑤池,鳳九才會回到九重天,因為一旦錯過此時機,葉青緹就會失去位列仙階的機會,鳳九之前的努力就會白費,所以,東華帝君只得用此方法才能看到鳳九。

    原著中,東華帝君為了找鳳九尋遍了天上地下,甚至還同青丘要人,大打出手。一個人真的有心隱藏,確實很難找到。而且鳳九走的時候也是心灰意冷,東華帝君費盡心思也很難找到她。所以,東華帝君是真心愛鳳九,只是造化弄人。

    為兩人奮不顧身的愛情感動的同時,更為東華帝君而感動。他那麼愛鳳九,甚至能剖心,他捨不得鳳九,更捨不得羽化。但是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對抗渺落,和她同歸於盡。

    東華帝君完全可以惜命,不去管渺落,和鳳九長相廝守。由此可以看出,在東華帝君的心中,天下蒼生要遠遠高於鳳九,儘管自己的情愛重要,但是天下大義更重要!

    我覺得這部劇演的很好,非常符合原著作者的想法,也將原著作者想要表達的各種意境都表達了出來,真的非常贊!

  • 16 # 瞎說胡剪

    經典的不容易被忘記,而是被儲存在記憶的最深處,也許一個帖子就可以勾起你的回憶。豆瓣分9.4分,五萬多人參與打分,夠客觀的了吧。中國產劇在近年裡都達到這個分數的少之又少。由此可見,《父母之愛》在觀眾眼中真的是神作。這部戲沒有流量明星,只有實力派,僅有實力派。郭濤和梅婷兩位主演之外,戲份能超過兩三集的配角也難得一見:楊立新(《我愛我家》)、導師劉天池(《演員的誕生》)、任華娜(金雞獎影后)、張妍(男人婆專業戶)……這些老戲骨簡直數不清。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江德福(郭濤)是一位有前途的年輕海軍軍官,睿智且勇敢,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然而,他在個人感情方面是個笨蛋。領導們關心他的個人問題,特地邀請他參加舞會,但他認為這不是正經男女該出現的場合,不願意參加舞會,卻遇到了嬌生慣養的美麗的安傑(梅婷)。

    資本家的女兒安傑,由於父母的原因,處處遭人嫌棄,被人排擠。還沒開始跳舞,她扭就傷了腳,不得不坐在桌邊看別人跳舞。作為一個資本家的孩子,參加軍隊舉辦的婚慶舞如果不活躍,會被別人看作是擺架子,不懂做人。尷尬的安傑和江德福,都注意到了對方也是一個人,她決定將就一下,主動把江德福拉了起來,兩人僵硬地跳了起來。安傑只想敷衍了事,但江德福看傻了眼。第二天天一亮,他去請領導幫忙撮合撮合,一系列歡喜故事開始了。

    被安排相親的兩個人坐在房間裡,尷尬得不知道該說什麼,甚至手放到哪裡都感到不自然。一陣尷尬的沉默後,江德福已經滿頭大汗,高呼“為什麼這麼熱?”終於還是憋出了一句話。

    但屋外的兩個孩子真的很好奇,以為約會就要親嘴,於是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跑進屋裡看看。這讓江德福更加緊張了,為安傑倒水的時候直接倒到她的褲子。

    安傑的大腿被燒傷了,相親只能終止。其實,江德福為這次相親做了充分的準備。他不停地看手錶,整理衣服,還特意在口袋裡別了兩支鋼筆,為的是給自己的糙漢子增添一點文人的氣質。然而,這兩支鋼筆卻使他丟臉。

    離開時,他想留下一個地址,以便隨時保持聯絡。結果,他口袋裡的兩支鋼筆都沒有出水。一頓猛於虎的操作後才勉強可以寫完了地址。安傑腿被燙傷一瘸一拐地回家,家人開玩笑說:“你為什麼每次見到他都一瘸一拐地回來?”。

    安傑從小就把《安娜·卡列尼娜》當作一部嚮往的愛情小說來讀,她總是渴望自己的丈夫成為一個穿著白西裝、打著紅領帶的紳士,在月光下說我愛你。

    但事實上,她嫁給了江德福,一個滿口髒話、不認識幾個字的笨蛋,卻願意為她刻苦練字,堅持給她買燒傷藥,還為她家人四處奔波。結婚前,安傑特意給江德福買了一套白色西裝,覺得蔣德福穿這套西裝也可以做紳士。她對江德福先生用英文說“我愛你,江先生”,但江德福聽不懂,就傻笑了。

    當然,即使你穿西裝,笨蛋也不會真正成為紳士。婚禮當晚,江德福脫下衣服,沒洗就直接上床睡覺。安傑受不了了,就要養成“三洗”的習慣,即洗臉、洗腳、洗屁股。江德福大吃一驚,我還需要洗腚?於是安傑又增加了一條新規定,不準罵人,“腚”應該說成“屁股”或“臀部”。

    兩個人過著習慣不同的生活,安傑當老大,江德福唯命是從,大老粗和千金小姐在一起過得很愉快。在江德福的長期陪伴下,安傑已經不再是小資小姐姐了。全家人一起吃西餐時,江德福不會用刀叉,於是向服務員要了一雙筷子。在安傑眼裡,這種老土的行為就是“想要筷子的時候大義凌然的樣子太可愛”。即使她也能掩飾自己的錯誤。她不小心聽到家人在談論她丈夫吃飯的事,她會氣得直哭。江德福見她哭著回家,氣得問是誰欺負了你,說要幫她出氣。因此,安傑說,是因為他吃東西的時候,還嘴巴嘟嘟嘟。這情況江德福只能找自己出氣了。

    從那時起,他就擺脫了吃飯嘴巴嘟嘟嘟的壞習慣。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沒有那麼多跌宕起伏的情節,都是小情節,瑣碎,父母都很短。但正是這些甜蜜的小細節會讓感情在時間裡流淌得很深。這部戲跨越了50多年,從安傑和江德福相識結婚,到生兒變老。其中,曾經有過沖突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兩個人為了自己的感情和家庭所付出的努力。結婚前,因為安傑是資產階級夫人,江德福甚至願意放棄團長的身份回家種田。安傑雖然被寵壞了,但他願意為江德福買單。二兒子出生後,江德福被調到一個偏僻的小島。安傑堅持不隨軍,但沒過多久,她還是抱著孩子來了。島上沒有自來水。喝水洗臉一定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井水;生火需要拉風箱;廁所也是院子裡公用的。她從小嬌生慣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生活,反覆向丈夫抱怨:“要不是你,我怎麼能來這裡拉風箱?”而安傑的抱怨和不便,江德福記在心裡,想盡一切辦法給她提供了方便。

    為了解決安傑不願意上公廁的問題,江德福特意為她建了一個廁所。有抱怨和衝突,但更多的努力是在一起,愛惜這個小家庭。愛就是這樣。

    前段時間,“父母的愛像齁一樣甜”的話題是熱搜。有人貼了一組父母的照片,媽媽想和爸爸合影,但父親不好意思打破平時嚴肅的形象,拼命反抗。但不管怎樣,最後還是扛不住媽媽的要求,放棄了牴觸。在母親的強迫下,他們照了相片。媽媽自然興高采烈,爸爸表面上不高興,但心裡的甜蜜卻擋不住。

    在父母的愛裡,沒有永恆的愛的誓言,甜言蜜語也很少。年輕人情感中常見的斷斷續續的、無數的狗血故事,在他們的父母時代是不存在的。只有,你說的,我記得;你很麻煩,但我願意解決你的麻煩;吵鬧是吵鬧,但一家人永遠不會分開;即使嘴上的不願意,但心是溫暖的和甜蜜的。

    劇中,安傑和江德福生活50多年,年紀大了,身上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江德福曾經是個懶漢,後來逐漸喜歡上了“洋裝”,穿上了睡衣、西服、打領帶,熟練地使用刀叉,痴迷於戴禮帽。他不是幾十年前吃西餐時要筷子的江德福。

    這是安傑幾十年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帶來的變化。但安傑越來越像江德福了。她偶爾會說髒話,而且聲音特別大。當她看到江德福戴著帽子,就會說他“沒有革命老幹部的樣子,完全是資產階級的”。

    這不是愛的真諦嗎?我們都以為那個人會是個英雄,穿著閃亮的盔甲,踩著五彩繽紛的雲彩,在雲中行走,向我們走來。但最終,我們遇到並選擇的是一個普通人,在宿醉後的清晨,拿著豆漿餅站在家門前咯咯地笑。這個人除了赤誠的誠意什麼都沒有。在這個人面前,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以前想象的愛人模樣。見到他,他就是標準。

    餘春嬌說:“我成了另一個張志明,我受了你的影響。我甚至不知道我受到了你的影響。愛情到底是剋制或是放肆都不重要,可以確定的是,愛不是看電影,而是在現實中親自去實踐;走進凡人的世界,找到他,然後緊緊握住他的手,最終成為他。讓時光流逝,歲月會慢慢沸騰,我們終究會形影不離,就像溶在水裡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弄到一個周迅的簽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