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懷舊且藍藍
-
2 # 郭桂茂
時間,可以沖淡當初失去的時候,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和傷痛。然而心的最深處,時隔多年,仍然會懷念,會惦記,自己以前曾經失去的,最珍貴的東西。
很久很久以前,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名叫阿珍。她身材嬌小,溫柔可人,我很喜歡她。只是,雖然在一起打工,卻因為我覺得自己年齡還不算很大,應該先把工作做好,等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點成就的時候,再戀愛結婚,所以,我也沒有花心思去認真追她。每天有空就跟她聊聊天,逛逛街,彼此保留著一種朦朧的美好的感覺。她喜歡看書,我也喜歡;她喜歡聽歌,我也喜歡。我們倆經常一起帶上小錄音機,到公園裡,找個安靜的角落,席地而坐,一邊聽著輕柔的歌兒,一邊安靜地看書。偶爾交流一下各自的讀書心得,偶爾也會因為觀點不同而爭執。當然了,先認輸的總是我,誰叫我是男孩呢。而她每次都是得意地咯咯直笑,把我按倒在地,撓我的癢癢,直到我笑得扭作一團,向她求饒,才作罷。
這樣的日子,輕鬆而愉快,朦朧而美好。
突然有一天,她接到電話,說是她爸爸病重,讓她趕快回家。放下電話,她嚎啕大哭,我也手足無措,只能不停地安慰她。
第二天,她回家了。我不敢面對這突然的別離,就找了個藉口躲了起來,只讓我的一個兄弟送她去火車站坐車。兄弟回來後,對我說,她走出廠門後,頻頻回首,顯然是盼望著我的出現。我聽到後,心裡很難受,當時眼淚就流了下來。
一個星期後,我接到了她的一封來信。信封裡,只有薄薄的一張紙,和一截顯然是從某本書上撕下的紙條。紙條上寫著淡淡的兩句話:阿茂,如果你真的不在乎我,我也不會再乎,一個薄薄的信封,一張薄薄的白紙。
開啟那張薄薄的白紙,上面是她娟秀的筆跡。工工整整地抄寫著我倆都很喜歡的,曾經在一起無數次反覆吟誦過的,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霎那間,我的心如翻江倒海般地沸騰起來!我錯過了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姑娘!一個我最愛的姑娘!她向我表白了!我愛她!我要把她追到手!我找了一個沒人的角落,大哭了一場。當天下午,我就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我讓她等我一會兒,給我一點時間,讓我籌多點錢,然後馬上去見她的父母,向他們提親!
從此後,我倆一封又一封地書信往來。她告訴我,其實她爸沒病,只是那時候正值臺海危機,她爸怕南方這邊打仗,就把她騙回家。回去以後,怕她遠嫁,就不讓她再出門,要給她在附近找個人家。她讓我抓緊點,要不然的話,她會被父母逼婚。
我又何嘗不急呢!可是,自幼喪父的我,勢單力薄的母親對我的親事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到處找親戚朋友借錢,嚐盡了推諉和白眼,總無法籌夠一大筆提親的錢。
終於有一天,我又一次接到了阿珍的信。她哀怨地告訴我,承受不住父母的壓力,她已經答應家附近的一戶人家的求婚,馬上就要出嫁了。
我不顧一切地辭了職,懷揣著自己打工這些年微薄的積蓄,心急火燎地登上了北上的火車。阿珍家在黃陂,她在武漢打工。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我找到了她的廠裡。猛然看到我,她大吃一驚,像做夢一般不敢相信。
把我帶到她的宿舍,一起住的另外兩個她的工友,識趣地躲開了。關上門,她反身撲進我的懷裡,淚流滿面。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阿珍陪我遊覽了馳名中外的黃鶴樓,煙波浩渺的東湖等名勝古蹟。可我哪有閒心遊山玩水!一有空,我就哀求她跟我走。可每一次,她都是淚流滿面地輕輕搖頭,喃喃地說,太遲了,太遲了,我父母年老體弱,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要撫養長大,我不能丟下他們......
離別的時候來了,她送我去坐火車。在公交車上,她依偎在我的懷裡,輕輕地唱著“心雨”: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後一次想你......
在武昌火車站的月臺上,我倆吻別了。登上火車,我來到窗前,淚眼朦朧地與同樣淚眼朦朧的她揮手道別。突然,她把一張紙條遞給靠窗的那個人,讓他轉交給我。我開啟一看,上面寫著短短的幾句話:阿茂,你一定要為我好好地過,我也會為你好好過。下輩子,我再做你的妻子......
霎那間,我又一次崩潰了!衝下車廂,發瘋般地找到躲在角落裡的阿珍,兩人抱頭痛哭,毫不顧忌地放聲大哭,引得來來往往的旅客紛紛駐足觀看……
這時候,火車鳴笛了。阿珍一把推開我,踉踉蹌蹌地跑走了,跑出了站臺,消失在我涕淚泗流的視線裡……
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年那月的那一天,我倆在武昌火車站的月臺上,那一場毫無顧忌的抱頭痛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得痛徹心肺,至今的心間,還能感覺隱隱的當年的痛……
-
3 # 中國夢退役軍人科創中
得也好,失也罷,得失皆緣份。失去了就一個人坐下來慢慢去想,想通了就不在乎了。最後祝您新年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
4 # 麻辣燙沒火
如果思維清晰就應該知道,既然已經失去了,就沒有必要再糾結了,坦然面對,接受事實和現實,你還會重新擁有其他的東西~
-
5 # 語山視野
有些事往往是刻骨銘心的。比如說相愛的人離你而去,這對一個痴情投入的人有多大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題主雖然沒有說是什麼事情,估計十有八九就是情感問題。
假設是如上所述,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再在乎失去了的東西呢?教你幾招。一是該放手時就放手。要正面面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意識到不是你的就不再勉強,學會放棄,不是你的就讓它隨風而去,單方面是強求不來的,該放手就放手。二是該出手時就出手。雖然說愛得越深就傷得越重,有個詞叫忍痛割愛,這時就是要果斷揮刀斬斷以往的思緒情仇,從頭再來,再出發再尋找,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愛。三是興趣轉移。比如讀書,比如愛好攝影,比如學習詩詞歌賦、寫作創作,比如運動愛好等等,這樣把精力和思想轉移到興趣愛好上,從而走出陰霾再見Sunny。
-
6 # 恬然滋味
已經失去的東西分兩類。
一類是你在乎的。一類是你不在乎的。
你不在乎的自然放下很難想起。你不會痛的就如同沉底的泥沙退出你的心域。
但總有一些人和事和物被你珍惜撥你心絃令你心疼。
你怎麼能不在乎呢?
你難免會在不在乎的背後心如刀絞淚流滿面。
在乎是這麼樣的感覺,不在乎是你真的沒有在乎的感覺。
在乎就在乎。
失去總是要失去。
現代人總是有幾副假面,假到自己也無法辨識。可是面對自己,種種假心必定歸真。甚至,沉底了的泥沙一夜醒來如金似玉,肝腸寸斷。
無情何需生斯世?
莫求不在乎。
在乎而放手,不在乎而放手;失去後心疼,失去後無覺;擁有而無視,擁有而珍貴。凡此種種畢竟如夢。
那就做真夢!
有情有痛有淚。
曾經為你流下一滴淚,有何不好嗎?
-
7 # 冬青裡的駱駝草
“丟了別找,死了別哭”,這是很多老人常常拿來寬慰人的一句話,如果能在自己的性格中培養起這樣的理念,那麼做到讓自己不在乎已經失去的東西就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為什麼要“丟了別找,死了別哭”呢?
因為丟失的的東西是很難以找回來的,如果一味執著的放不下來,不僅會浪費自己的精力,而且也會浪費掉自己很多的時間,耽誤自己正在要乾和即將要乾的事情,從而使得自己得不償失。
因為已經去世了的人是不可能再生復活的,再怎麼悲傷和哀痛也會無濟於世。還有一個說法是已經去世了的人最不希望自己的靈魂被人打攪,他們需要一個非常安靜的環境來釋放自己的靈魂使其得到昇華。因此在這個時候,活著的人們應該剋制自己大悲大慟的情緒,而不應該去大放悲聲。
有失才有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人們就是在不斷的失去,甚至是有意的放棄舊的、已經不再適合於甚至是阻礙自己成長的事物的過程中,才有再重新得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的機會和希望。當人失去一段感情,或者是一棵想要或者正在依靠的大樹時,失望和悲傷的情緒是自然而然會產生的,但是這一切已經覆水難收。如果當我們鼓足勇氣再繼續往下走的時候,前面不會排除有更多更美好的感情和一望無際的森林在等待著我們,我們將會收穫的更多。
-
8 # 心似菩提8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就這樣想,既然失去了,命裡註定他不屬於我。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初戀,但成為結婚物件的畢竟是少數,難度我們要一輩子沉浸在痛苦裡,不能自拔嗎?當然不行。
-
9 # 王境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在乎已經失去的東西,個人觀點;時間吧,時間久了就不會在乎了,沒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些人幾年了還在乎,有些人過1段時間就不在乎了,勸你想開點,是你的怎麼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怎麼都不是你的,何必作苦自己。
-
10 # 黃暉128888
人生都在得失之間。仔細品味下面這段話你就不在乎失去的東西了。
凡事都有兩個方面:世間萬物有所得必有所失。古人云,有舍有得,敢舍敢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這是生活的智慧。
夏蟬舍外殼,而得自由高歌;壁虎舍斷尾,而得寶貴生命;雄蜘蛛捨命求愛,而得繁衍。這是動物界捨得觀。
田忌賽馬,舍小負而得大勝;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舍個人榮辱,而得江山社稷。這是人類捨得的最高境界。
魯迅捨去醫學,成為偉大的文學家;馬雲捨去大學教師,開創了阿里巴巴。古今中外,類似的捨得比比皆是,你失去東西,就會得到更好的東西,不必去在乎。這時你要坦然面對,靜等好東西的到來。
回覆列表
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珍惜當下,擁抱未來!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