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學達人
-
2 # 瘦馬哥讀歷史
劉邦是以布衣而為皇帝的。按他自己的說法:“吾以布衣,持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劉邦雖然尊為皇帝,那些為他奪取天下的異姓王有些曾經也是布衣。諸侯們也會想,他布衣可以做皇帝,憑什麼我不可以。七個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韓王韓信,長沙王吳芮。其實這七個異姓王,都是劉邦迫不得已封王。
1:楚王韓信。漢6年(前201年)12月,劉邦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削去韓信的楚王爵位,降封他為淮陰侯,從此伴食京師,無所事事,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漢11年(前196年)正月,再次因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遭到呂后脅迫的丞相兼老友蕭何騙到長樂宮誘殺,並被夷滅三族。
2:梁王彭越。漢10年(前198年)9月,陳豨反叛,劉邦率軍親征。到了邯鄲後,感到兵力不足,就徵召彭越領梁軍參戰。彭越已經安富尊榮喪失鬥志,他重複了英布當年的錯誤,稱病未往,派手下將領帶了一些人馬前去邯鄲見高祖聽命。劉邦大怒,派人前去斥責。彭越這下子才知道天威莫測,有些害怕了,想親自朝見皇帝,當面謝罪。部將扈輒說:“當初不去,受到斥責才去,去後就會被擒,於事無補。依我看,不如干脆發兵反了拉倒!”彭越不聽,依然稱病,敷衍塞責。當時,梁國太僕有罪,彭越正要處分他。此人乘隙逃往長安,控告梁王彭越與扈輒合謀造反。劉邦派人突然逮捕彭越,將他囚禁在洛陽。彭越因為沒有任何異圖,所以毫無準備,束手就擒。三司會審後,審訊結果是:“已有謀反跡象,按律該斬。”劉邦也不過為己甚,寬大為懷,將彭越予以赦免,削去王號,貶為庶人,派人押送到蜀郡青衣(今四川臨邛)監視居住。彭越縱有過錯,也無非是沒有親自領軍從徵,這跟當年英布的問題,實在是異曲同工相映成趣。他之所以如此迅捷地遭受到這麼嚴厲的處罰而無可奈何別無選擇,是因為天下已定,世間已無楚霸王。
彭越滿腹委屈,含悲忍淚往前走。他實在好彩,又實在太不長眼,居然在途經鄭縣(今陝西華縣)時,恰巧碰上了從長安前往洛陽的呂后。失國的王爺像個孩子似的痛哭流涕,向這個普天之下最有權勢的女人訴說自己的冤屈。他並無奢望,只是請求皇后幫助說情,讓高祖改變成命,允許自己回老家昌邑終老。
呂后一臉奸笑,滿口答應,當即讓彭越隨自己回返洛陽,彭越樂滋滋地聽從了。誰知呂后一回到洛陽就變了臉色,極力勸說劉邦斬草除根,立即處死彭越,免除後患。劉邦經過長考後,終於點了頭。可憐的彭越當天晚上臨睡前看著窗外澄澈的月光,想起總算可以回到故鄉了,心頭得到莫大的安慰。他很感激呂后。
呂后派人告發彭越再次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處以滅族,劉邦照準。漢11年(前196年)3月,彭越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殺,梟首示眾,並夷滅三族。其肢體更被剁成肉醬分送各家諸侯,以資炯戒
3:淮南王英布。前196年,英布反叛失敗後,跟隨吳臣的使者來到番陽(今江西波陽),結果在農舍中被人輕易殺死。最後,英布的頭顱被人送往長安報捷請賞。
4:趙王張耳。漢4年(前203年)11月,劉邦立張耳為趙王,大致轄治原趙國故地,都襄國(今河北邢臺)。第二年秋天,張耳病死。
5:燕王臧荼。 臧荼屬於項羽膝下舊封的孑遺,原封燕王。漢5年(前202年)正月,劉邦再次封臧荼為燕王,大致轄治原燕國故地及遼東地盤,都薊(今北京大興)。7月,臧荼舉兵反叛,高祖領兵鎮壓,劉邦率軍親征,漢六年十月(前202年十月)滅燕,虜臧荼。臧荼從起兵到敗亡為時僅三個多月。9月,臧荼戰敗被俘,劉邦改立太尉、長安侯盧綰為燕王。燕王臧荼後世孫女生了 漢武帝。
6:韓王信本名韓信,後被封為韓王。為了與同名同姓的興漢三傑之一楚王韓信相區別,一般習慣稱他為“韓王信”。韓信(?-前196)是秦末漢初的人物,西漢初年被劉邦封為韓王,後來投降匈奴。韓王信逃亡匈奴時,因為已經作了一定的準備,還顧得上攜家帶口,包括王太子在內,尚不算太過狼狽。後來到了頹當城,居然一下子添了兩口男丁:王妃產下一子,因地制宜命名為韓頹當,太子妃也產下一子,取名韓嬰。文帝14年,韓頹當、韓嬰叔侄率領他們的部屬投歸了大漢。
7:長沙王吳芮。項羽在戲下封吳芮為衡山王。漢5年(前202年)2月,劉邦改封他為長沙王,轄治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郡,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幾個月後,吳芮病逝,其子吳臣襲封為長沙王。
補充:盧綰(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常隨出入上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以樊噲、周勃攻打盧綰,攻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然而四月劉邦駕崩,盧綰遂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英布,吳芮,臧荼在項羽手下就是王。張敖的父親是張耳,是劉邦的盟友,韓王信也是劉邦的盟友。韓王信和彭越,都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劉邦逮捕的。這說明,他們實際上並無謀反意圖。真正想要造反的,只有英布。他信誓旦旦要做皇帝,卻被劉邦徹底擊敗。鉅野澤漁盜彭越在楚漢相爭時立了大功。韓信則是劉邦建立天下的首要功臣,平定山西,河北,山東。
劉邦和項羽爭霸,為了壯大自己,最終實現打敗項羽,奪取天下的戰略目標,必須廣結善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起最為廣泛的統一戰線,需要異姓諸侯王。天下大定時過境遷之後,異姓諸侯王成了劉邦眼中釘。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回覆列表
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當了皇帝,天下似乎是太平了!
但是,對於劉邦來說,天下還不夠太平,因為這個時候的大漢,還面臨著的是內憂外患的亂局。當然了內憂是很嚴重的,劉邦急於解決的也是內憂的問題。
攘外必先安內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就是有七個重要的合夥人。這七個人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韓信。
在劉邦看來他們既然可以為了利益幹掉項羽,也會有可能會因為利益幹掉他劉邦的,所以,對於劉邦來說,不幹掉他們始終是劉邦的心頭大患呀!
因為對他們不放心,所以,劉邦向他們舉起了屠刀。
這七個王當中,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是功勞最大的三個。他們的個人能力,也是最被劉邦忌憚的。
可以說這才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呀!若是動他們,當然也是最後才可以下手的。
當然了劉邦當皇帝后,對他們的分封也是最豐厚的,等於是先穩住了他們。關於他們的事蹟,我們也是瞭解得最多的。
因為他們的事蹟比較多,我們放在最後說。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另外的四個王,他們到底是什麼背景,為何劉邦要封他們為王?劉邦又是如何幹掉或者是擺平他們的?
先說趙王張敖!
張敖有一個好爹,他的爹就是秦末名士張耳,劉邦對張耳很崇拜,所以,在劉邦拿下趙國之後,不但封了張耳為趙王,還把自己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張敖。
張耳死了之後,就把趙王世襲給了自己的兒子。再進一步來說,就是張敖是劉邦的女婿。
對於這個女婿,劉邦也是不放心的,當然了劉邦是不會殺自己的女婿的,他把自己女婿張敖趙王的頭銜給摘掉了。
然後,把趙地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趙王劉如意。趙王張敖,就是這樣被自己的老丈人給搞定的。
燕王臧荼,他本來是原來老燕王的一個大將,不過在鉅鹿之戰的時候,臧荼作為大將帶著燕王給他的部隊讓他來幫助趙國作戰了。
正是在鉅鹿,臧荼遇到了項羽,然後對項羽表了忠心。到了項羽平定了天下,就把臧荼給封為了新的燕王。
原來的燕王韓廣被項羽調到了遼東,讓他去當遼東王去了。這個時候韓廣肯定不幹了,因為遼東太冷了,對於這樣的分封,他是不滿的。於是,韓廣就和臧荼打了起來,最終臧荼完勝。
所以,整個燕國就是他臧荼的了。
同時,臧荼還掌控了整個遼東地區。到了楚漢爭霸的時候,本來是效忠項羽的臧荼,看到韓信的大軍打來的時候,連趙國都不是韓信的對手,所以,他就表示叛變了項羽,投降了劉邦。
就這樣到了劉邦平定了天下,還是讓他當了燕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燕王臧荼,他還有一個孫女,也就是後來的臧兒,這個人是漢武帝的姥姥。
關於他們的關係,大家可以細細的品一品。
反正最後臧荼是被劉邦滅了族的,至於當時的臧兒,是怎麼跑出去的,這個我們就不知道了,因為史料上沒有記載。劉邦滅臧荼的時候,也是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就帶著大兵來到了燕國,毫無防備的臧荼當然就被打敗了。
後來這個燕國,劉邦封給了自己的好兄弟,也就是盧綰。
長沙王吳芮,這個人起義的時間也是很早的,一開始他也是跟著項羽混的,被項羽封為了衡山王。
他有一個更出色的女婿,也就是英布。
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和項羽打的火熱,吳芮也是選擇不站隊,兩個人誰能堅持到最後,他就效忠誰。
所以在劉邦打敗項羽之後,他就投降了劉邦向劉邦稱臣,劉邦就把他給封為了長沙王。
這個吳芮家也是最為幸運的一個,七個異性諸侯王當中,他們一家是唯一和劉邦沒有親戚關係,倖免沒有被劉邦幹掉的。
劉邦之所以沒有幹掉他們家,就是因為他們佔得地方不好,畢竟他們在長沙,古代的時候這裡都是不毛之地。
再一個就是吳芮的兒子,親手殺死了小舅子英布,把頭交給了劉邦,劉邦看到吳家對他很忠心,所以,也就放過了他們家,繼續讓他們世襲長沙王。
最後一個韓王韓信,這個韓信不是“兵仙”韓信,只不過兩個人的名字,是一模一樣,但是,能力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
韓王韓信是南韓的貴族,他手下有一個能人,也就是張良。為何劉邦和張良走得很近呀,就是因為當時他們的敵人,是大秦帝國。
因為共同的目標,張良和劉邦走到了一起,然後相知相識的。在劉邦和項羽爭霸的時候,韓王韓信一直都是跟著劉邦混日子的。
期間韓王韓信也有搖擺不定的時候,不過最終他還是歸順了劉邦,在劉邦這裡得到了韓王這個頭銜。
但是,韓王韓信畢竟是異性王呀。
為了除掉韓王韓信,劉邦就把韓王韓信調到了代國,讓他去當代王去了。代國這個地方,簡直就不是人待的,因為這個地方和匈奴交界呀。
若是匈奴大軍來的話,韓王韓信搞不定匈奴,肯定就會被劉邦找一個理由給殺了,這個韓王韓信是看得很明白的。
就是在這個情況下,韓王韓信打算和匈奴往來,也就是說他要叛變了。劉邦聽到訊息之後,立馬急了。
這個時候他就來打韓王韓信了,韓王韓信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帶著士兵跑到了匈奴,讓匈奴給自己撐腰了。
歷史上的白登山之圍,劉邦差點死掉在這個地方,那個時候劉邦就是追趕韓王韓信,上了匈奴誘敵深入的當,被騙到這個地方來的。
還好,當時劉邦身邊跟著陳平,陳平使用了一個不入流的計策,騙取了匈奴單于的老婆的信任,最後匈奴單于就放了劉邦。
從此之後,韓王韓信就流落到了匈奴。所以說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還有韓王韓信,就是這樣被劉邦給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