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化者
-
2 # 惠舒旅社老闆
王老先生雖然知識豐富,有獨立見解,但觀點不一定全正確。就如對感性與理性的認識,就帶有主觀的偏見。
真實的東西可靠,還是虛假的東西可靠?這連小孩子都能做出判斷的問題。那麼老先生怎麼在這個簡單的問題上“犯糊塗”了?原因是,現在有一種觀點,說人們透過光看到的客觀事物,是光的作用,不是真實的事物再現。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人們感官接受的感性的事物,是以資訊的形式存入大腦神經元的,就是說又經過了一次處理、改變,按照老先生的說法就會更不真實了,那麼透過加工、處理感性資料(大腦神經元的資訊)而得到的理性、抽象的概念,其真實性就會更小的。但他卻認為理性比感性真實,對與錯先不說,向下看。
感性理性真實不真實,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這就是哲學的根本觀點問題,即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從客觀獲取感性資料,透過客觀的思維方式(辯證思維),而得到的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真實的、概括性的。相反,以大腦想象的東西作為基礎、資料,產生的理性概念,必然是虛假的。
王老先生認為理性比感性真實,那麼有二種可能:1、理性來源於感性,但是,比理性不真實的感性,產生了比感性真實的理性,這說明什麼?說明主觀起到了作用,即主觀決定了客觀的真實程度,這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2、理性不是來源於感性: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方式可知,比較不真實的感性資料,產生不了比較真實的理性認識的。那麼理性來源於哪裡?一種可能是人類大腦自己產生的,這是主觀唯心主義;一種是外部精神力量所給予的,這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就是說,若認為理性比感性真實的論調,必將倒向唯心主義。王老先生是不承認他是唯心者的,但是他在理性與感性關係的觀點,是唯心的。
王老先生是不相信唯物主義,也不相信辯證法的,因此他的知識再廣,智慧再高,產生了題目所說的自相矛盾的觀點也不足為奇。(首)
-
3 # 一個感講真話的憤青
要理解“理性比感性更真實,但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這句話的關鍵點在於要搞清楚下面四個問題:什麼叫感性?什麼叫理性?什麼叫真實?什麼叫可靠?
什麼叫感性?
我們知道人類獲取資訊的唯一通道是五官(眼、耳、鼻、舍、身),而感性就是我們透過五官獲得資訊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的直接反應形式。
比如你在蘋果樹上看到一顆紅蘋果,你不用摘下來吃,你就知道這個蘋果一定熟了。
再比如你看到每天早上五六點太陽昇起,每天下午六點左右從西邊落下山,於是你不用思考你一定知道明天太陽又會和昨天升起的時間和落下的時間會一樣。
再比如如果你每天堅持晚上10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你一直堅持20天以上,那你早上一定能夠7點準時起床而不用鬧鐘。
我們會發現感性就是我們透過五官獲取的資訊經過長時間訓練被我們的身體自覺或不自覺而整理出來的一個經驗反應模型塊。
什麼叫理性?
如果從字面上理解,理是指推理,理性剛好和感性相反。感性是憑感覺經驗處理事物,而理性就是我們必須找見事物的判斷依據,然後嚴格按照這個依據來處理事物。
我們知道人類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人類和大部分的動物的基因相似度達90%以上,但是動物在生存方式上完全靠經驗。
比如我們人類在馴養大象的時候,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人類會在大象的前面立一根木棒,然後把小象用鏈條鎖在木棒上面,無論小象如何掙扎,小象都無法擺脫這根木棒,就用這樣的方式長年累月的訓練小象,只要小象看見木棒就得聽訓象人的話,等到小象長大了他完全有能力掙脫木棒的束縛,但是它已經習慣了這種生存方式,完全不會去反抗,只要看見木棒它依然完全聽從詢象人的指揮,大象就是這樣被人類馴服的。
可見大象完全被自己的經驗所束縛。但是人絕對不會被木棒所束縛,你插一根木棒在我面前,就想我聽從你的指揮,憑什麼!理性的人做任何事件都必須有理有據才能行動。
什麼叫真實?
所謂真實就是我們五官所感和客觀存在的相符不發生矛盾。
比如上面大象的例子,有人跟你說大象是被一根木棒所馴服,你左思右想一頭大象高4米左右,重達3-4噸怎麼可能被一根小小的木棒所馴服,但是當你去泰國旅遊,當地人帶你去看大象的訓練過程,你親眼看到這個訓練過程,於是你相信一根木棒是可以馴服大象的。
什麼叫可靠?
所謂可靠是指可以信賴依靠。
我們只有把這些概念搞清楚之後我們才能回答王東嶽先生所說的理性比感性更真實,但是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這句話。
理性比感性更真實怎麼理解
黑格爾說過一句話“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
這裡的現實的意思是真實存在的意思,就是我們用五官可以感受到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是我們五官能夠感受到的東西,在邏輯上一定能夠推匯出來,只要我們用邏輯能夠推匯出來的,那麼在現實中我們一定能夠用五官感受到,理性比感性更真實。
比如人類在發明飛起以前從來都沒有能夠實現傲遊太空的願望。
當時的人類看到小鳥可以煽動翅膀任意在天空飛翔,於是人類就想我只要在我的身上裝上兩個大翅膀,人比鳥要大,只要人的翅膀能夠剛好和人的體重相匹配,人就一定能夠飛,結果當時只要做這個實驗的人全部摔死了。
為什麼因為邏輯上說不過去,從邏輯上講人要想飛行除了要考慮自身的重量,還要考慮地球引力,風的阻力,最重要的是要回答力是什麼?如果你連力都不知道是什麼,怎麼可能利用好力。
牛頓1687年發表經典力學,回答了力是什麼,並且在邏輯上把宏觀世界的所有力統合為一個簡潔的公式(F=mm/r²×g)今天人類能夠把上百噸的金屬扔在天上飛而不掉下來,飛得比所有鳥類都高都遠。
再比如在埃隆馬斯克之前所有人做火箭都認為火箭發射升空就不要了。但是馬斯克從邏輯上就否定了這個想法,他說你開汽車開出去了就一定會再開回來,火車開出去了也一定要開回來,飛機開出去了也一定會開回來,而火箭和飛機、汽車、火車的構造和原理一樣,從邏輯上講,火箭發射出去同樣應該能夠回收回來。馬斯克於2018年2月7日4點45分,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發射,併成功完成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再比如在短跑這個體育競技中,從直觀上看黃種人的體質不如黑種人,黑人體格健壯,黃種人瘦不拉幾的,所以人們認為黃種人不可能在短跑上取得世界冠軍。今天的醫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幾乎沒有差別,基因差別極小,都是兩個肩膀架一個腦袋,從邏輯上講只要營養和科學的訓練方法跟上,那黃種人也一樣可以拿世界冠軍。今天劉翔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見理性比感性更真實,只要在邏輯上成立,必將在現實中發生。
但是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怎麼理解?
如果是用東嶽先生的遞弱代嘗原理的話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遞弱代嘗原理揭示:“越低階的東西越具有奠基性決定性和穩定性,越高階的東西越飄搖越不穩定”。
我們知道人類是由38億年前單細胞逐步進化成,像感應、感性、知性、理性這些屬性是隨著生物的進化逐步增長而來,在人的身上全部具備這個四個感應屬性(感應、感性、知性、理性)。
感應:就是電磁反應。比如天氣變涼我們的面板上會長雞皮疙瘩。
感性:就是直觀看到的東西。比如我們看植物億萬年都是綠色的。
知性:就是選擇判斷。比如我們在草原上看到一頭獅子我們一定會拔腿就跑,絕不會去研究這個獅子是什麼品種。
理性:就是推理和邏輯。比如我們做數學運算和幾何證明。
所以根據遞弱代嘗原理感性比理性低階,所以感性比理性更可靠。
我們再用這個感性比理性更可靠來驗證下我們生活中的例子,看下這個說法是否成立。
比如我們眼見看到的植物是綠色的,耳朵聽到的轟然作響的各種聲音,舌頭嚐到的酸甜苦辣鹹各種食物的味道,鼻子聞到的醜和香的氣味,身體感受到的冷和熱,億萬年從來沒有發生過變化。
但是人類理性的高階思想卻一直在變化。比如我們的世界觀發生過五次大改變從蓋天說-地心說-日心說-絕對時空說-相對時空說。
再比如商業領域從渠道為王-線上電商-社交電商-新零售電商。
再比如人類社會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從血緣管理體系-道德管理體系-法制管理體系。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舉例了。我們會發現人的高階思想隨時間的變化在不斷的發生改變。而低階的屬性感性卻億萬年不發生變化,就目前來講感性比理性可靠。
回覆列表
王東嶽先生的價值在於促使人們轉換思維基礎,在他所說的這話中也有顯示。
“可以說理性比感性更真實,但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這話看似完全不合理,即然理性比感性更真實,怎麼就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呢?
若理性比感性更可靠,那麼人不靠理性而要靠感性嗎?王東嶽的說法要是成立,只要人們以感性在社會與人生中去感覺好了,還要理性的研究思考,要理性分析論證歸納總結的書本文這不比感性可靠的東西幹什麼呢?可以找出很多很強的理由來說明王東嶽此言的荒謬。而事情不能只從一面上去看,悟空問答此題下面的小字,就可見出東嶽強調感性的作用,不被己有的理性結論所限制,重視自我感受以及幻想,想象而培養創造性品質上的好處。不被成形的理性見識所套牢,依靠自己的感受形成新的理性認識,不但對學生,對學者也需要。
而我所見東嶽此言的益處不止於此。當人們的理性是二方基礎,其整體性即總體性認識,只能是不同角度上片面性的見識,那真是不比感性更可靠的。感覺中得圓而得滿足就會感覺好,具體中事事都往圓做,主意圓全就感覺正確,事情做得圓,就感覺做對了,雖是感覺有侷限性,但在限度內真是比二著的理性更可靠的。
理性是講邏輯,講道理的,理性超越感性,是對感性認識的概括凝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提升。理性脫離了感性中具體各別的真實而形成的抽象認識是具有函概力,具有普遍性的真實,這是應用幹具體領域的科學理性。而當人們理性的思維基礎是二方,二方基礎上的理性運用於整體性即總體性認識,就只能在某種某些方面上對整體本身盲人摸象。不能解決整體性問題的理性,在人類的根本大事上只能誤判的理性,確實也有不比感l性更可靠的一面。
求圓滿性之圓,是人的本性要求。
當理性的決定是使人們失圓的,感性會先於理性感到。人造的災難總是感性上讓受難的人們感到苦痛,真切的感受讓人覺知錯誤的理性決定,這時的理性真就不比感性可靠。感性真實地感受到的社會病症,理性卻還在當做好事宣揚,這也是理性的不比感性更可靠。
不是要為王東嶽辨護,而是在把他的價值找到。他的著作,演說,在中國的影響從網上看己經很大,能在其中得到的有價值性的內容為什麼不來得到呢?
最後的結論,王東嶽此說法的意義,當在強調獨立感受,創造意識上,在促使人們改變二方基礎,頭腦別再二上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