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珠海傑哥cj
提起二戰德軍裝備的機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MG42通用機槍。可是它再優秀也受限於7.92亳米口徑,對裝甲目標的打擊不夠。德國沒有研製大口徑機槍主要原因受一戰戰敗後《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能生產重機槍,所以只能研發MG34/42通用機槍。那麼二戰德軍真的沒有裝備大口徑重機槍嗎?答案是否定的。德國黨衛軍就裝備過大口徑機槍型號為ZB60口徑15亳米。早在上世紀20年代捷克研製了ZB60開始被當機關炮口徑定為20亳米。由於種種原因改為15毫米。1939年捷克被德國吞併,兵工廠被德國接手,於是ZB60開始裝備德國陸軍。由於生產工藝複雜,成本高,裝備數量不多。ZB60是一種氣冷式自動武器,在當時是較先進的。參考南斯拉夫影片《橋》炸橋一段游擊隊員與德國士兵間的激戰就有ZB60的展示。
-
3 # 皇家橡樹1972
二戰期間德軍裝備不只有MG34/42這兩款通用機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在武器庫當中要發現了ZB60大口徑機槍,口徑達到了15毫米,幾乎是德軍通用機槍7.92毫米的2倍,口徑大了之後子彈的威力、射程自然而然的就會增加了很多,不過它的射速與MG34/42相比顯得太慢了,只有460發/分鐘,但大威力子彈彌補了射速低的問題,ZB60機槍與當時的美軍M2和蘇軍“德什卡”12.7毫米重機槍相比,只是口徑大一點而已,並沒有什麼效能優勢,與大名鼎鼎的ZB26輕機槍相比更是名不見經傳。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ZB60槍太重、機械結構複雜,太重不能隨營連分隊徒步行軍,機動性就很差!而機械複雜導致了戰場勤務保障用時太多,零件損耗也大、製造用時更多...這些問題在它製造的時候捷克人就意識到了,所以它的產量很低,被德軍繳獲之後被用於關卡、哨所、據點...等相對固定的陣地使用。MG151(上,口徑15毫米)和MG17重機槍(下,7.92毫米),兩型都是航空機槍,由於MG34/42與美蘇軍隊的12.7毫米重機槍在威力和射程上有不小差距,德軍在沒有研製相同口徑與之對抗的情況下,將航空機槍改造成了陸軍使用的大口徑機槍,雖然MG151重機槍在口徑上超過了美蘇重機槍,但它也和ZB60一樣,槍太重了,並且受子彈大的影響供彈具內裝彈數量也少,非常不利於火力持續性!所以它也只是很少數量裝備德軍,沒起到與美蘇大口徑對抗的目的。既然是沒有大口徑機槍與美蘇抗衡,德軍就等著捱打嗎?德軍才不會那麼的傻,他們有更大的20毫米口徑機關炮,主要型號有兩種,一個就是圖片上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與瑞士蘇羅通公司共同研製的ST–5型20毫米高炮,這炮通常以三聯裝的形式部署在較固定的陣地上實施防空任務,但它的下面有輪胎可以由車輛拖曳,ST–5單管理論射速達到了500發/分鐘,加上三管可同時發射,火力密度在當時非常高,它配備了防空用的曳光彈、曳光燃燒彈,穿甲彈和穿甲燃燒彈,最大射高3200米、最大平射距離2000,不但可以打擊低空來襲的各種飛機,還能平時消滅輕型裝甲車輛。南斯拉夫電影《橋》當中最後炸橋的那一段,游擊隊長“老虎”就使用三聯蘇羅通對德軍進行猛烈掃射。打擊效果還是很明顯,德軍車輛和人員都受了不小的損失。抗戰前中國從德國進口了約200門該型號的高炮,抗戰期間也確實用穿甲彈打擊過日寇的94式和95式兩型小坦克,德軍裝備該炮的數量不少,一般團級防空連都有十幾門蘇羅通,除防空之外,必要的時候可以平射打擊較為堅固的工事和車輛,但該炮機動能力不好,大多數時間都是固定停放用於防空,並不當做主要火力支援武器。這個動圖看官們一定很熟悉,是《拯救大兵瑞恩》最後的橋段,“找人小隊”和101師的約一個排的兵力與德軍機械化營對抗,在炸停一輛虎式坦克後,打算消滅裡面的坦克乘組,誰料想遇到了德軍FLAK–38式20毫米高炮的平射打擊 頓時血肉橫飛...也正是由於它的出現消滅了一大半的美軍,也讓美軍陣地土崩誤解。FLAK–30/38是德軍二戰期間輕型野戰防空武器,仍然是營團級裝備,整體效能與ST–5相當,這炮有單管型、雙管型和四管型,炮和底架之間是分開的,戰時可以分開這樣射擊會更加的穩定,雙管以上型可以安裝在半履帶車上當自行高炮使用。炮架分離狀態,FLAK38高炮在二戰期間是效能較好的武器,和瑞士厄利空高炮一樣被廣泛的使用,對地射擊時最大射程為2000米,也配備了:對空曳光彈,曳光燃燒彈和穿甲彈、穿甲燃燒彈。對於野戰防禦工事和輕型車輛打擊能力要超過美蘇的12.7毫米口徑重機槍,二戰當中“東西兩線”都出現過它平射打擊地面目標的場面,它與克虜伯88毫米高炮搭檔,形成了對空/對地打擊的利器。電影《華沙起義》當中建築物的牆體被很輕易的擊穿了,而且把躲在牆後的小姑娘炸飛,可見在一般野戰和城市攻堅戰中它的打擊能力還是很強悍的,可問題是包括ST–5在內的德軍20毫米高炮,都是防空武器,通常都裝備在營團級作戰單位,往下的連排級作戰單位沒法配置這種武器,因為它們太重了機動能力太差,而德軍在二戰期間車輛的保有量僅是美軍的六分之一甚至七分之一,更沒那麼多類似“威利斯吉普”的輕型車輛,靠人或者馬匹拖拽也是不現實的...所以,連隊只好使用最大有效射程在800米MG34/42,好在這兩型槍效能優越,部分彌補了與美蘇大口徑機槍對抗當中的劣勢。
總得來說,納粹德國陸軍在二戰火力打擊層次不夠細化,在800米距離內有通用機槍、步槍、衝鋒槍,構成了相對完善的火力組織和打擊層次,但是到了800米之外顯然是力所不及,而美蘇軍隊對德軍裝備情況也是瞭如指掌的,也經常使用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在1000米外壓制德軍通用機槍火力,消滅了德軍的MG34/42機槍後,德軍防禦陣地就會輕易被攻克了。
德軍對M2重機槍的可靠效能和威力也是讚賞有加的,有機會繳獲後也是為我所用,多了一件射程在800~1500米的武器當然有利於進攻和防禦。還是戰史專家研究出來的結果說的好,德國這種資源貧乏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大戰,雖然為了戰爭的需要絞盡腦汁的研製出來幾型劃時代意義的裝備,但是產能低,裝備數量不足,也是不可能打贏世界大戰這樣的純消耗戰爭。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德軍二戰時以MG34\MG42等通用機槍為主,部隊戰術有相當比例都是按照通用機槍排布開的,具有火力密度高、火力機動性強等特點,配合上閃擊戰,威力無窮。
這種做法導致德軍特別重視通用機槍,對支援性的大口徑機槍反倒不怎麼上心,再加上早期條約限制了機關槍的發展(通用機槍就是這麼給逼出來的),連重機槍都不被允許發展,他們也就乾脆沒在大口徑機槍問題上糾結。
實際上當時的世界對大口徑機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航空領域,地面領域的需求真心不大,除了美華人將勃朗寧M2機槍裝上載具,其它國家大多還是在使用通用口徑的重機槍,一大堆馬克沁構成了重機槍主力,什麼英國維克斯、俄國M1910,德國MG08,都是如此。
德華人並沒有在大口徑機槍問題上糾結,他們戰爭時代用的最多的是Flak 30/38 20mm機關炮,這種武器比美軍M2的12.7x99mm的彈藥威力更強勁。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那幾個爬上虎式坦克搞爆破計程車兵,打死他們的就是德軍一門Flak 30/38 20mm炮,幾個大兵被打得斷手斷腳爆頭,場面血腥無比。
這種防空炮在德軍中除了單管,還有2聯裝、4聯裝等多種形態,德軍甚至將其裝在卡車或4號坦克底盤上,充當自行防空炮,在必要的時候亦可直接平射打人。
蘇軍大概是最能體會德軍Flak 30/38 20mm威力的,德軍經常性的把Flak 30/38作為壓制性的火力使用,將蘇軍潮水般的進攻打回去。
某種意義上,Flak 30/38 20mm在德軍中其實代替了大口徑機槍的作用,而且因為步兵部隊大量配備有各型突擊炮,德軍更習慣於用直射的火力解決問題。
當然,德軍不是沒有大口徑機槍,只是這種東西是為戰鬥機而研製的,地上使用的少,偶爾有也多是拆機件。
最開始德華人的戰機使用的是7.62mm口徑的機槍,比如MG81,完全就是MG34的變種。又比如MG15,威力小到飛行員們吐槽不止,最後只能從飛機上拆下,改裝成步兵武器使用。
39年西班牙內戰後,德國意識到現有的7.92mm機槍威力過於弱小,不適應於對付未來更先進、更堅固的戰機,於是開發出一款能替代MG15\17\81這些7.92mm口徑的13mm大口徑機槍“MG131”。
MG131使用了13x64mmB子彈,威力比7.92mm的強了不少,但我們也能看出,與7.92x57mm比起來,13x64mm也就粗一截,相比美帝.50BMG的12.7x99mm和蘇聯別列津的12.7x108mm,德華人的MG131實在是弱。
在設計之初,德華人就是為了拿MG131取代MG15\17\81系列的,所以他們沒有在這款大口徑機槍上追逐更矚目的效能,而是將系統整合度放在了第一位。
事實上,MG131替換MG15\17\81的過程很順利,它表現出很好的相容性,在口徑換代的同時,也沒有為載機帶來負擔,避免了升級武器導致裝備效能反而下降的問題。
正因為MG131良好的泛用性,所以哪怕它被好事者奚落威力,稱之為“糖豆發射器”,在實際的表現上它依然是可圈可點的。德軍自1940年大規模生產MG131,一直生產到1945年,它被作為德軍中最廣泛的機載武器使用,如BF109、FW190、J88等,幾乎所有的德軍戰機都裝備過MG131。
在MG131之後是MG151/15 15mm大口徑機槍。
因為MG131是“糖豆發射器”,所以德軍依然想要更好的大口徑機槍,再加上毛瑟公司不甘自己的MG81被萊茵金屬·波斯格的MG131超越,所以奮力推出了MG151/15。
這種機槍在彈藥上完全超越了MG131那孱弱的13x64mmB,轉而使用15x96mm的大口徑彈,彈丸質量更大,初速也更加爆發,在射擊中能打出長長的平直彈道,還具備300米擊穿18mm的60度傾角裝甲鋼的能力。
飛行員們開始對MG151交口稱讚,這種武器在空戰中很容易讓人上手,它更快的速度和更平直的彈道,令飛行員在提前量和角度估測上更輕鬆,而且,它還可以打坦克。
不過,因為法華人的西斯帕諾絮扎HS.404 20mm機炮在英美的泛濫,MG151\15很快失去了競爭力,德華人只能靠MG151\20 20mm和其它機炮撐場面了。
被用來當做防空MG151/20
架在車上的MG151/20
火車上的MG151/20
在地面,德華人倒也使用了不少MG151,但使用的多是20mm口徑的,這些發展自MG151/15的小口徑機炮被使用的相當廣泛,卡車,裝甲列車,工事,堡壘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只是,它們也不能算機槍了。
回覆列表
MG131那種13mm口徑勉強能算,雖然它是作為航空機槍出現的,但也屬於重機槍....它起初的目的是為了替代BF109機頭上的MG17(因為MG17的7.92mm太弱)
也被用作航空自衛機槍,所以如果要把他搬到地面上來用也不成問題,但我真沒找到靠譜的案例。
不過它肯定比不上M2老乾媽,因為它發射的是13x64mm大口徑機槍彈,而老乾媽打的是12.7x99mm,這兩裝藥量差很多,因此MG131的膛口動能只有1萬焦耳不到,而老乾媽有一萬七千焦耳,且老乾媽的射程也比MG131遠得多。
但不是說德華人不重視大口徑重機槍...而是他們的重機"槍”是長這樣的
20mm機炮上可防空打飛機,下可拆房撕步兵,有這麼個寶貝,還要啥大口徑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