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武器裝備秀

    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蓄謀已久的,“待機參戰”是當時美國政府的既定方針。至於何時參戰能保證利益最大化,則有著十分現實的國家利益考量。

    隨著19世紀前十年工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市場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工業機器不斷增長的胃口了,向外擴張成為美國的迫切需求。

    然而全世界勢力範圍已然劃定,這就決定了美國想要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必然無法置身事外。只有在雙方斗的元氣大傷的時候及時出手。像救世主一樣,以戰勝國的身份出現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1941年美國駐英大使說:幾乎所有的政府都將破產,多年以後沒人會記起十年前歐洲的盛況,那時,整個世界將比過去任何時期更多的掌握在我們手中。

    為什麼1917年以前美國沒有參戰

    首先,美國自成立起就有不與歐洲國家結盟的傳統。因為歐洲移民佔美國大多數人口,捲入歐洲的爭端勢必引起國內不同種族的分裂。

    另外就早期情況來看,不管誰獲勝對美國都是不利的。1914年豪斯說:如果協約國戰勝,俄國將從中撈取大量好處。如果德國戰勝,勢必會強大到無法控制。

    前途不甚明朗,國內孤立主義盛行,輿論和現實都不允許美國早期參戰。不如先暫時隔岸觀火,利用各國源源不斷的軍火訂單餵飽自己。在雙方人力物力財力耗盡之後,再坐收漁利。幾年時間,美國工業總產值由242億美元增加到624億美元,一舉債務國變而成債權國。

    1917年發生了什麼導致美國參戰

    1917年,雙方都已民窮財盡,此時參戰,既可輕易獲勝、撈取戰利品,又有利於戰後奪取世界霸權。

    1917年2月,德國恢復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同德斷絕外交關係。

    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美國害怕俄國退出戰爭導致協約國戰敗。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

    PS:也有很多人認為盧西塔尼亞號被擊沉導致美國對德宣戰。但個人認為,一個國家是否加入戰爭是多方面利益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簡簡單單一兩件事情能夠決定的。況且盧西塔尼亞號1915年被擊沉,距離1917年美國參戰未免時間太過久遠。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14年7月28日一戰在歐洲爆發: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同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開展了瓜分世界的大戰。此時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選擇坐山觀虎鬥並積極和交戰雙方同時進行軍火貿易,大發戰爭橫財。為什麼美國會選擇置身歐洲戰爭之外呢?

    首先是因為大西洋天然的地緣屏障作用將美國和歐洲分隔開,這使美國具有保持中立的客觀地理條件。但具有這種地理條件的美國一定要保持中立嗎?如果美國鐵了心加入戰爭,大西洋又怎麼阻隔得了呢?所以美國保持中立的背後還有主觀選擇上的原因。

    事實上美國在獨立建國之初國力並不強大——周圍是英、法、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殖民地,美國實際處於歐洲列強的戰略封鎖和包圍之中。後來透過向西擴張領土,美國成長為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積遼闊的大國。這時美國已具備置身歐洲事務之外的地緣條件,而且美國的現實處境也迫使美國必須如此。

    19世紀的美國集中精力在西部領土的擴張和國內的經濟的發展上,根本無心參與歐洲列強的爭霸競賽,這一既定國策導致美國雖然領土擴張迅速、經濟發展迅猛,但軍事實力一直不強:1898年的美軍只有不到3萬人,這一數字甚至低於保加利亞。這意味著如果美國貿然介入歐洲事務會被揍得很慘。

    然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歷了飛躍式的發展:美國已是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積900多萬的龐大國家,人口也已發展到9800萬,在世界工業生產的相對份額中已超越原來的世界工廠大英帝國,躍居世界第一,軍隊人數也已增長到100000人並打敗了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獲得了古巴和菲律賓等殖民地。應該說這時的美國已不滿足於僅僅扮演美洲老大的角色,美國正積極希望介入世界事務。當然美國並不希望在一戰一開始就介入這場戰爭,因為這將極大削弱美國的國力,可如果是在歐洲兩大軍事集團鬥得兩敗俱傷之後出來摘桃子對美國是很有利的。

    德國的做法又從外部進一步推動了美國加入戰爭的程序:美國在一戰前雖然長期保持中立政策,但前提是”美國對歐洲保持中立,但歐洲列強不得干涉美洲事務“,也就是說美國是執意要扮演美洲老大的角色的。偏偏德國又和墨西哥眉來眼去,要知道美國國土的擴張過程中侵佔了墨西哥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國希望以此作為應對美國介入戰爭的反制手段。事與願違的是:這令美國加快了參戰步伐。

    美國在一戰前的中立政策除了有不許歐洲列強幹涉美洲事務這一底線之外,還有一道底線就是歐洲列強必須在其殖民地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不得干涉美國和歐洲各國的殖民地之間自由貿易。由於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太不給力,德國實際處於協約國的長期封鎖狀態——協約國憑藉自己的海軍優勢將德國和其海外殖民地完全隔絕開,德國難以獲得外部戰略物資,於是德國開始使用無限制潛艇戰——對駛入協約國港口的任何船隻不加警告一律擊沉,這令美國對歐洲貿易遭受損失,也造成了美華人員的傷亡。

    總結起來:美國參加一戰是其隨著國力增長之後萌發的世界爭霸意識和德國干涉美洲事務、實行無限制潛艇戰的綜合作用導致的。

  • 3 # 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三大原因,深入解讀: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始末

    01 一戰的爆發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槍殺了奧匈帝國的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一舉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在隨後的一週內,俄羅斯、法國、英國支援塞爾維亞,而德國支援奧匈帝國。兩大陣營相互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02 參戰伏筆:美國對協約國提供鉅額貸款

    一戰爆發時,時任美國總統托馬斯·威爾遜宣佈美國保持中立,這一立場受到了絕大多數美華人的支援。他宣稱,美國從行動到思想上都將保持公正性,交戰各方應充分尊重美國作為中立國的權利。他認為,如果美國介入了這場戰爭,肯定會破壞正在進行的漸進式改革。1916年,威爾遜提出了謀求連任總統的競選口號——“他讓我們脫離戰爭”,並籍此險勝。

    ▲ 美國第28任總統托馬斯·威爾遜

    威爾遜堅信戰時貿易是推動美國貿易增長的必要條件,因此拒絕對交戰國實行貿易禁運。在戰爭初期,美國與交戰國的貿易增長了兩倍。巨大的貿易量很快耗盡了交戰國的現金儲備,迫使它們要求美國提供信貸。1915年10月,威爾遜允許向交戰國提供貸款,這一決定大大有利於英國和法國。到1917年,美國向協約國提供的貸款飆升至22.5億美元。而對德國的貸款僅為2700萬美元。

    美國對向協約國提供的鉅額貸款,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因為,如果協約國一旦戰敗,這些貸款的歸還就會變得遙遙無期,甚至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為美國最終選擇加入協約國的一方埋下了伏筆。

    03 參戰直接原因:德國發動無限制海底戰爭

    隨著戰爭的深入,英國開始對德國海岸線實施海上封鎖,這阻礙了美德之間的貿易。作為迴應,德華人以不受限制的海底戰進行報復,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用魚雷襲擊盟軍貿易路線上的武裝商船。1915年5月7日,德國在愛爾蘭海岸附近擊沉了英國的盧西塔尼亞號遠洋客輪。在1959名乘客中,有1198人喪生,其中包括128名美華人。此次事件在美國引起了廣泛憤慨。

    ▲ 英國的盧西塔尼亞號遠洋客輪

    在隨後的兩年中,威爾遜一再警告德華人不要實行無限制的海底戰爭政策,他認為這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1916年3月24日,德國潛艇又擊沉了法國客輪薩塞克斯號,威爾遜氣憤至極,揚言要與德華人斷絕外交關係,除非德國政府不再攻擊所有客船,並允許敵對商船的船員在任何攻擊前進行棄船。5月4日,德國政府接受了這些條款和條件,史稱“蘇塞克斯承諾”。

    ▲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地圖

    到了1917年1月,德國海軍將領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向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承諾,如果恢復不受限制的潛艇戰,將會在五個月內打贏這場戰爭。德國決策者認為,他們此舉的確違反了之前許下的“蘇塞克斯承諾”,但美國在向協約國提供彈藥和財政援助後,就不應再被視為是中立國。美國還默認了協約國對德國的封鎖,也損害了其中立性。雖然這一決定有可能促使美國參戰,但他們寧願冒這個風險與威爾遜相抗衡。他們認為即使美國對其宣戰,也無法迅速動員起來改變戰爭的程序。

    ▲ 美國兵工廠生產的炮彈,戰爭說到底打的是軍工實力。

    於是,1917年1月31日,德國駐美國大使約翰·馮·伯恩斯托夫伯爵夫人向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蘭辛遞交了一份宣告,宣佈德國打算在第二天重新開始無限制的海戰。三天後,美國中斷了與德國的外交關係。僅在那幾個小時之後,美國客輪胡薩託尼號就被德國一艘U型潛艇擊沉。2月22日,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2.5億美元的軍備法案,旨在促使美國為戰爭做好準備。到了3月下旬,德國又擊沉了四艘美國商船,造成了許多美華人遇難。

    04 參戰導火索:德國外交大臣的秘密電報被曝光

    如果說,德國恢復無限制海底戰是促使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那麼,德國外交大臣亞瑟·齊默爾曼的秘密電報的曝光,則成了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換句話說,這就是“壓死駱駝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 德國外交大臣齊默爾曼發給墨西哥的絕密電報。

    1917年1月19日,英國海軍情報部門截獲並解密了德國外交大臣亞瑟·齊默爾曼傳送給墨西哥城德國大使的絕密電報。電報中稱,如果美國對德國發動戰爭,希望墨西哥能夠與德國結盟。作為回報,德國承諾幫助墨西哥恢復在1840年代輸給美國的領土,包括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

    最初,英華人並沒有與美國官員分享齊默爾曼電報的訊息,因為他們不希望德華人發現英國已經成功破解了德國的絕密電報。但是,在德國於2月恢復無限制的海底戰爭之後,英國決定將電報內容告知美國,說服其不要再舉棋不定,並爭取美國輿論的支援,最終促成美國加入戰爭。最終,英華人於2月24日將截獲的電報轉發給了威爾遜總統。美國媒體在第二週對此事進行了公開報道。

    ▲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要求對德宣戰。

  • 4 # 考拉123397996

    美國戰略幼稚,當時經濟強大,沒有地位,只有打破英法殖民體系,才能成為世界老大,那就必須搞海軍,戰前英德海軍競賽,美國就要參加,目的就是拖死英國,誰叫它搞兩強,理由就是英日同盟,海軍東西包圍了美國,美國必須自保要達到英日六成海軍噸位。當時無畏艦千萬美金,搞它三十搜才三個億,算訓練人員六個億,算其它配套軍艦十二億,分攤四年預算每年三個億,當時美國GDP三百多億,也才不到百分之一增加。一戰開始就宣佈武裝中立,除非給黃金白銀現貨否則不賣任何物資。上百億借款不要想,不給。國內財團如果不滿意,政府直接出資百億採購,一艘超無畏兩千萬,搞它四十搜,八個億,算人員十六個億,輔助軍艦翻一倍也才三十二億,分三年,一年十幾億,陸軍擴軍也就幾個億夠了。等英法德打的剩一口氣,武裝調停,要求他們全都撤回本土,放棄所有殖民地,肯定他們不幹,這時候聯合德國,陸軍百萬先推平加拿大,要求加拿大建立新政府,獨立建國擺脫英國,海軍封鎖英國,聯合德國跟英國決戰,這時候物資充足,海軍是英國兩倍以上,英國沒有後援,沒有物資,幾個月就得困死,必然投降,艦隊開去紐約自沉。這樣美國解放了全球殖民地,

  • 5 # 時光隧道2019

    一戰的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下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主要參戰國:協約國、塞爾維亞王國、俄羅斯帝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日本、黑山、義大利王國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

    戰爭背景:三對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三國同盟及三國協約。

    美國參戰的原因:齊默曼事件。

    1915年5月7日路西塔尼亞號郵輪被德國潛艇擊沉,船上128名美華人喪生,美國民眾表現出了對德國的無比憎恨,這為美國參戰創造了輿論基礎。

    1917年齊默曼事件的發生則變成了美國參戰的導火索。

    美國捲入一戰的原因有很多,歸根究底其中的利益是最深層的原因。不論是謀求世界霸權,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的實施,或是經濟實力增強後尋求與相配的國際地位,都是為了捍衛國家的利益。總體上,一戰是世界性的災難,可唯獨美國在宣佈中立到參戰的四年中,充分利用這場戰爭,大大推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當歐洲國家因戰爭不得不削減市場規模的同時,美國卻大幅度增加對外貿易額,迅速成為世界市場的主要工廠。

  • 6 # 大餡餃子雜糧五穀煎餅

    根本原因:為了有資格參與戰後瓜分世界,劃分勢力範圍,獲取殖民地,謀求構建新的世界格局,爭奪世界霸主地位。

    直接原因:1917年1月17日,德國密報德駐墨西哥公使,稱支援墨西哥收回19世紀中期與美戰爭中失去的土地,密報被英國情報局破譯並傳給美國政府,威爾遜認為這是對美國的侮辱和挑釁。

    擴充套件資料:

    美國政府曾和英國幾度交戰,所以在一戰之初,美國政府對英法與德國之間的戰爭抱著事不關己的觀望態度。美國政府顯得冷靜和正常得多,嚴守中立。

    美國新聞界將德國暗中支援墨西哥反美訊息公佈後,全國一片譁然,反德風浪席捲美國。隨後,德國毫不避諱地擊沉了美國大批的船隻,致使大批美華人民死亡,以致美華人民反德情緒日益高漲。

    1917年4月16日,美國正式向德國等同盟國宣戰。為此,美國向歐洲戰場派去了200萬的遠征部隊,總指揮自然非潘興將軍莫屬了。在歐洲戰場上,美軍奮勇作戰,沉重打擊了德軍。

    美國還透過向對戰爭雙方提供軍事武裝裝置,大發橫財。同時,美國也為戰爭雙方提供了鉅額的貸款,其中,英國和法國的數額最大。

    戰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以及擁有資本最多的國家。協約國欠美國債款多達100億美元,僅英國的債額就高達40億。

    而美國的黃金儲備也大量增長,從戰前的7億美元增加到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全球超過40%的黃金儲備被美國掌控。

  • 7 # 凱凱動畫樂園

    根本原因:為了有資格參與戰後瓜分世界,劃分勢力範圍,獲取殖民地,謀求構建新的世界格局,爭奪世界霸主地位。

    直接原因:1917年1月17日,德國密報德駐墨西哥公使,稱支援墨西哥收回19世紀中期與美戰爭中失去的土地,密報被英國情報局破譯並傳給美國政府,威爾遜認為這是對美國的侮辱和挑釁。

    擴充套件資料:

    美國政府曾和英國幾度交戰,所以在一戰之初,美國政府對英法與德國之間的戰爭抱著事不關己的觀望態度。美國政府顯得冷靜和正常得多,嚴守中立。

    美國新聞界將德國暗中支援墨西哥反美訊息公佈後,全國一片譁然,反德風浪席捲美國。隨後,德國毫不避諱地擊沉了美國大批的船隻,致使大批美華人民死亡,以致美華人民反德情緒日益高漲。

    1917年4月16日,美國正式向德國等同盟國宣戰。為此,美國向歐洲戰場派去了200萬的遠征部隊,總指揮自然非潘興將軍莫屬了。在歐洲戰場上,美軍奮勇作戰,沉重打擊了德軍。

    美國還透過向對戰爭雙方提供軍事武裝裝置,大發橫財。同時,美國也為戰爭雙方提供了鉅額的貸款,其中,英國和法國的數額最大。

    戰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以及擁有資本最多的國家。協約國欠美國債款多達100億美元,僅英國的債額就高達40億。

    而美國的黃金儲備也大量增長,從戰前的7億美元增加到25億,到1930年再增加到45億,全球超過40%的黃金儲備被美國掌控。

  • 8 # 雄鷹展翅長空

    美國參加一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濟上的原因。1917年4月以前美國以中立國的身份同時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並提供貸款。但是因為英國擁有制海權並控制著海上貿易航線,導致英法與美國的貿易額數量巨大,而與德國的貿易額很少:截止1917年美國和英法的貿易額為32億美元,與德國的從1914年的1.69億美元跌為115萬美元。

    在提供貸款方面至1917年美國向協約國提供了23億美元,而向德國提供的貸款總額僅為2700萬美元。

    在美國參加一戰前英法已經和美國在經濟方面捆綁在一起了。

    2,由於美國向英法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德國為了截斷英法海外運輸而在1917年2月發動了“無限制潛水艇戰”,這損害了美國的貿易利益。而且還擊沉了美國的商船,造成美國的人員傷亡。

    3,1917年3月8日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臺,羅曼諾夫王朝滅亡,俄羅斯帝國政權瓦解。俄國在東線搖搖欲墜。

    4,1917年1月17日德華人目光短淺:為了報復美國對協約國的貿易與提供貸款,妄圖策動墨西哥軍事進攻美國收復美國佔領的領土,此次事件被英華人發現並曝光。4月4日在美國總統威爾遜的策動下美國參議院以82票支援,6票反對批准了《戰爭法案》,6日美國眾議院以373票對50票的結果通過了相似的表決,美國正式對德國宣戰。

    5,美國在1917年參戰也可以看成座收“漁人之利”,搶奪勝利果實。

  • 9 # 滄海一微風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爆發,美國與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等國屬於協約國陣營。美國是1917年對德宣戰,加入戰爭。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按說美國遠在美洲,實際距離戰火很遠,為什麼牽扯進來呢。一句話,一個詞,利益!!!

    1915年5月,德軍潛艇擊沉美國赴英國的郵輪“盧西塔尼亞”號。美國僅僅是抗議和譴責,美國鬼子鬼的很,美國不希望協約國勝利嗎,村,美國給了協約國200億的貸款,他肯定希望協約國勝利。不過早參戰的真實原因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還沒做好準備,也可以說無利不起早,戰爭剛開始,局勢不明朗,看不出誰是勝利者,德國那時實力也強大,美國不想早早捲入戰爭,因為不僅無利可圖,有可能還會深陷泥潭,引火燒身,這不符合美國政客的利益。

    隨著德國速戰速決計劃的破滅,經過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戰役後,戰爭的天平逐漸向協約國傾斜,1917年,美國政府經過2年多的充分準備,為了能在戰後的世界格局中擁有更大話語權,美軍參戰了。

  • 10 # 使用者4110011400

    美國在1917年4月正式對德國宣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其直接原因是齊默曼事件。

    根據部分破譯的0075密碼,密電內容揭開了:為了阻止美國參戰,德國建議墨西哥入侵美國,並承諾幫助墨西哥從美華人手中奪回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亞里桑那三個州。

    英國馬上向美國駐倫敦的大使佩琦展示了破譯電文的列印件。2月2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得知了電文內容。3月1日,威爾遜對外公佈了上述訊息,美華人被激怒了。4月6日,美國國會順利通過了戰爭決議,美國正式參戰。

    如果要發掘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戰爭的背景上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爭奪世界資源支配權的爭霸戰爭,雖然美國在政策上堅持中立,同時向雙方出售武器,發了戰爭財。但美國在根本的利益關係上與英法集團較為貼近,而德國的擴張政策與美國的利益有根本性的衝突,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也威脅到了美國的大西洋航線,因此美國實質上是較為偏向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同時,美國也是一個戰爭的投機主義者,隨著戰爭在消耗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美國總統威爾遜早已認識到協約國集團更具備進行長期消耗戰的能力,也就是說協約國集團更能取得勝利,美國應該支援協約國贏得戰爭,透過這場世界大戰的勝利來拿到在世界上的主導權。但由於在戰爭中美國的中立政策讓美國免受戰爭影響,並透過向雙方出售武器發了戰爭橫財,美國的民眾並不熱心於參戰,而是希望繼續保持中立,賺取經濟利益。這成了促使美國參戰的主要障礙。

    1915年5月7日路西塔尼亞號郵輪被德國潛艇擊沉,船上128名美華人喪生,美國民眾表現出了對德國的無比憎恨,這為美國參戰創造了輿論基礎。

  • 11 # 讓你眼淚掉i

    一戰爆發後,德國容克大地主為了保住自己的家長-東普魯士,迫使總參謀長小毛奇改變了施裡芬計劃,從西線調集了十九個陸軍師到東線,使得德軍在西線對英法聯軍的閃擊戰~施裡芬計劃很快破產,西線陷入了持久戰中,歐洲各大國逐漸陷入戰爭泥潭,到了1917年,英、法,俄,意,德、奧匈大戰了兩年多,雙方開始力不從心,經濟下滑,民眾集會抗議戰爭,這年夏天,中國也宣佈加入協約國陣營,對抗德,奧匈。美國從建國後,就奉行利益外交,怎麼做對自己國家最有利,就怎麼做,從來不會講什麼正義和道義。眼看同盟國逐漸陷入不利的局面,而加入協約國取得戰勝利,顯得輕而易舉,以後更能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所以到了1917年,局勢明朗後,美華人很快加入了協約國,並在先後的巴黎和會上成為協約國三巨頭。

  • 12 # 雜話亂談

    伍德羅·威爾遜要求國會對德國宣戰

    1917年1月22日,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在國會上說,美國必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以確保“沒有勝利的和平”。十一週後,他回到國會要求對德國宣戰。

    事件的迅速轉變是由德國的一系列行動引起的,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行動使威爾遜別無選擇,只能最終進入歐洲戰爭。自一戰戰爭開始,數十名美國平民因德國U型潛艇偷襲而喪生,其中有1915年路西塔尼亞號沉沒中的128 名美國平民。次年,德華人引爆了紐澤西州澤西市的布萊克湯姆彈藥庫,炸死了7人,擊傷了自由女神像。

    1917年2月3日,美國宣佈與德國斷交。但是,威爾遜總統仍然表示,只要德華人不襲擊美國船隻,美國就會退出戰爭。德國向墨西哥提供秘密軍事和財政支援以進攻美國的訊息爆出,作為交換,墨西哥可以自由地吞併“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美國失去的領土”。

    3月中旬,德華人相繼擊沉了三艘美國商船,這是攻擊美國主權的行為。

    到1917年4月,戰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對德國的重大威脅,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協約國將贏得這場戰爭。到1917年春,同盟國的情況還不太順利:他們在義大利遭受了重大挫折,法國軍隊面臨嚴重的兵變問題,沙皇被推翻後俄羅斯步履蹣跚,東線進展不順。

    同盟國不僅在精神上和軍事上精疲力盡,而且在經濟上也極其困難。他們嚴重依賴美國銀行為購買軍備籌集資金。美國加入後的直接好處之一是,威爾遜總統要求國會透過立法,以允許美國政府向同盟國貸款。這些貸款為同盟國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 13 # 凡塵了事

    世界上國家林立,分佈著許多個大小不同的國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國家同樣也是,數量多了自然會有爭端。僅是世界性的戰事就發生過兩次,其中一個就是發生在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那個時期世界上的幾個主要國家如法國、英國、德國等都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後起之秀德國發展的特別的快,在經濟方面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法國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眾所周知,對帝國主義國家來說,殖民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國崛起之前,英國和法國等國家早就將世界上的殖民地瓜分完了,由此德國和英國、法國的矛盾也漸漸顯現。

    他們的矛盾越來越深,在軍事上也形成了兩個團體,分別是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聯盟,以及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組成的團體。他們爭端不斷,到1914年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期間,當任的美國總統採取的是不參與戰爭,“中立”的政策,雖然他宣佈美國不參加戰爭,但是在這一期間美國卻大發橫財,向兩大軍事團隊出售武器等商品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僅從1914年到1916年兩年間,美國的出口額就增加了20億美元,如此大幅度的增長,使美國的經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各個行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以想象最後的局面,參加一戰的各國由於戰爭的消耗會越來越弱,而美國則因為經濟的發展會越來越強大。

    同時,美國除了向參戰國家輸送軍火和商品之外,還實行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政策——就是向這些參戰國放高利貸。美國向這些國家提供了額度非常大的貸款,除了英國和法國借了很多錢之外,還有20多個國家均揹負著來自於美國的債務。我們以下一筆賬就可以看出美國在一戰期間經濟的飛速增長,黃金、是世界上的通用貨幣,黃金的儲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戰爭之前,美國只有7億美元黃金儲備,而到了1930年卻迅速增長到了45億,當時世界上40%以上的黃金儲備都是美國的。

    美國雖然沒有進行戰爭,但這並不代表著他不願意戰爭。前期的不參與,不只是因為戰火還沒有波及到美國領土和公民,同時也是因為美國在等待最正確的時機。

    在戰爭後期,長期的征戰使各個國家的國力都被削弱,這就是美國認為參戰的好時機。此時加入戰爭不僅勝利的希望特別大,而且還能夠作為獲勝者參加談判,從而不僅能謀取更大的利益同時還可以在國際上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同時,美國與德國、奧地利、義大利之間的關係的日益惡化也是他參戰的重要原因。前文我們提到過,德國作為新興的國家其發展十分迅速,而美國同樣也是新興國家,德國的崛起對於他來說是有潛在威脅的。所以美國參戰不僅是為了發自己國家的實力,同時也是為了打擊德國。總而言之,美國參戰的原因就是:發展和強大自己,從而佔據世界霸主的地位。

  • 14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原因就是為了謀取和維護本國利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世界八大列強之一的美國最初中立旁觀,到了1917年則加入協約國,並最終成為壓垮德國的最後一大捆原木。那麼,美國為何參加一戰呢?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從最根本的原因看,美國參加一戰,乃是他實力強大之後,從美洲門羅主義開始爭奪世界霸權的必然一步。

    作為一個殖民者建立的國家,美國天然具備有很強的擴張性。建國之初只有80萬平方公里的13州,用了短短不到100年就擴張到900多萬平方公里的龐大領土。在整個19世紀,由於國力尚不夠強,美國不具備跨洋與歐洲傳統強國爭霸的實力,就大搞“門羅主義”,在美洲稱王稱霸,且遏制歐洲列強(主要是全球霸主英國)對美洲的擴張。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依靠遼闊的領土、豐富的資源和得天獨厚的美洲後院,已經躍居為全球工業第一、貿易第二。這時候他們開始向美洲之外伸足。先是在美西戰爭中打敗了西班牙,將勢力擴張到亞洲的菲律賓。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傳統強國英、法、德、俄等紛紛打得精疲力盡,恰好給美國提供了“取而代之”的機會,美國當然會抓住。他們試圖透過參加戰爭,成為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砝碼,進而謀取戰後的地位。

    只不過最後,第一個目的達到了,第二個目的卻失算了。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不敵老奸巨猾的勞合喬治和克列孟梭,一戰後的凡爾賽體系依然是英法主導世界格局。美國又等了幾乎半個世紀,直到二戰中再次讓英法流血殆盡,又在冷戰前期暗中聯手蘇聯,將英法殖民體系徹底摧毀,美國才真正從英法手中奪取世界霸權。

    從短期利害原因看,美國參加一戰,是因為協約國如果戰敗,會對美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我們過去的歷史課本,寫美國在一戰時期“利用中立地位和交戰雙方做生意,大發戰爭財”。這個說法其實有問題。美國確實在“利用中立地位大發戰爭財”,隔著大西洋全副馬力開動生產機器,呼呼地向歐洲出軍需產品,嘩嘩地賺歐洲國家的錢。但是美國並沒有“賺兩家錢”,它基本只是在賺協約國一邊的錢。因為戰前美國和英法貿易就比德國要多,而且英國海軍控制了大西洋航線,美國想賣德國東西也運不過去。1914年美國和協約國貿易8億美元,和同盟國1.7億。到1916年,前者增加到32億,後者下降到100多萬。

    美國嘩嘩地賺英法的錢,英法也沒那麼多現金啊。於是英法直接跟美國借錢,然後在美國買他們生產的軍需品,再運過大西洋去在戰場上燒掉。這麼一來,美國企業和股民就成了英法的債主。美國賺了上百億美元,但都變成英國欠美國的債了。

    美國的有錢人幾乎全成了英國的債主,尤其摩根財團更是拿了英國政府一大堆欠條。這樣,美國經濟其實已經跟英國綁在一起了,美華人也就自然站在協約國立場上,只有打敗德國,才能等著英國還錢。若是協約國戰敗,美國的債權就會打水漂。為此,在國際事務上,美國也明顯開始拉偏架。等到1917年,德國節節致勝,已經打得協約國的沙皇俄國發生了革命(1917年3月),羅馬尼亞投降了(1916年12月),義大利也差一口氣被幹掉。這時候美國再不出手,協約國就完了。所以威爾遜才迫不及待的在1917年4月宣戰。

    當然,這個過程中德華人的愚蠢也幫了英法的忙。德國也知道美國一旦參戰會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想法設法給美國找麻煩,比如派出間諜在美國煽動罷工,搞破壞,以及蠱惑墨西哥向美國宣戰等。這些行為沒有達到任何實質目的,反而頻繁暴露,進一步刺激了美國對德國的敵意。

    至於宣戰的直接原因,僅僅是一個藉口而已。

    美國向德國宣戰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英國客輪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導致1000多旅客喪生,其中100多個美華人。問題在於,這艘船是在兩年前的1915年5月7日被擊沉的,而且調查表明,這艘船上確實有5000箱給英軍的彈藥,並不是純粹的民船,德國潛艇的攻擊其實是符合邏輯的。此外德國在此事之後為了不激怒美國,早就停止攻擊客輪了。

    但是美國只需要一個藉口而已。一年以後,源源不斷的美軍使德國力不能支,節節敗退,終於在1918年末崩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者自殺,他的孩子也不管了,這還被同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