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風文化小棧
-
2 # 影視體壇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沉澱,已經是非常之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但是,我最喜歡的有兩樣,一是節日,二是道德。
節日,這個詞語對我們華夏兒女來說非常熟悉,因為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的節日、例如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可以讓所有的親人團聚,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個店鋪旁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揚,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裡包含著濃濃的關愛之意,這時,在廣場上每個人都會拿出許多的煙花、鞭炮來放。在晚上時,一起衝上深黑的天空,迸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猶如彩虹般美麗。好看極了。
到了晚上8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觀看。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還會到公園裡觀禮。重陽節,是農曆九月九日,對於這個中國的古老傳統佳節,還讓我想到了一首詩,一首對他鄉兄弟思念的感情詩。那是唐朝時期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當是重陽節時,就會想起王維那種思念他鄉親人、兄弟的情景,讓我也不禁地感傷起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何其之多,每一個都有故事,述說了節日的來源。每個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闡述了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完整的記住這些節日了。
每個人都差不多都覺得中國的節日低俗、無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國的節日。例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但是在他們心中是不是有想過,自己是不是華人,是否能忘本。或許在他們心中已經沒有心裡的那份堅持,對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堅持,只知道一味的效仿別人,反而捨棄了對於自己的民族來說重要的東西―文化。當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國文化,只要我們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耙,為自己所用,這是可以的,能夠讓我們借鑑他人的長處,來彌補己身的不足,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個底線,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人類為什麼站在食物鏈頂端,就是我們心中有那份道德。
-
3 # 九天玄女傳世弟子
沒有糟粕,只是大家不懂。如果說糟粕,應該說殘忍的統治。西方文化的槍炮、原子彈就是糟粕,西方的殖民主義就是糟粕,西醫就是糟粕,西方科技就是糟粕,它們反人類、反地球。
-
4 # 南山有仙
答題:在下以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當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別把糟粕當精華、別把精華當糟粕了。
-
5 # 小崔讀書
您這個問題很大,有沒有確切答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可以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第一點是缺乏包容性缺乏彈性,不能容許多樣性存在,壓制個性化發展;第二點我私以為,“靠”文化突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天靠地靠皇帝靠神仙,缺乏靠自己的精神,缺乏實事求是向內求的意志。目前我能總結出來的就這兩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
6 # 江南飈
從思想道德領域來看就有不少,比如堅持愚忠愚孝的思想。什麼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封建君主專制基礎上的,是以人身依附為前提的。不承認臣和子有獨立的人格,臣子只是君父的附庸。這種思想的危害極其嚴重,時至今日,在腐敗分子身上大多會體現出這種封建人身依附關係,這種封建人身依附關係成了官員晉升的終南捷徑,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利益圈子就此結成,在不同的地區和部門內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幫派體系,這種圈子還在社會上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在經濟領域就成為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哄抬物價的黑惡勢力,甚至發展成為黑社會性質組織。黑惡勢力往往和官場的各種圈子透過專案實施、工程建設等媒介聯姻,形成黑白通吃、官匪結合的犯罪集團。腐敗官員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黑惡勢力充當腐敗官員的惡奴家丁,最後在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各取所需,最後受害的只有普通群眾。孫小果案件就是這種封建思想餘毒的產物。
還有一些很惡劣的等級制度。封建社會人被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人之間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有天壤之別的,所以不同等級的人之間是有嚴格界限的,上等人和下等人是不能來往的。上等人士極端鄙視下等人的。現在這種很惡劣的思想還在部分人頭腦中存在,比如對某一地域人的歧視。本質上就是封建當即制度和觀念的餘毒作祟。
還有就是最受大眾詬病的官本位思想。各種待遇都和官位掛鉤。在封建社會“官”就是社會上最硬的硬通貨,只要得到官位就立即可以獲得各種社會資源。這本身是封建社會的制度設計的初衷。目的就是要確保天下“利出一孔”。可是現實中這類現象斌不少見。
所以對與傳統文化必須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進行批判的繼承,不能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以繼承傳統文化或者弘揚國學的名義照單全收。
-
7 # 半履緇衣
是精華還是糟粕看你怎麼用。大糞,對人是糟粕,對植物是養份。
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現代人認為是糟粕。但是否能提醒你在尊重女性人格的同時注重女人性格、心理、思維方式與男性的差別?是否能提醒你有性格缺陷的人可能會對他人或團隊造成的危害?
把襪子當帽子不是襪子的錯。當然,你用茅臺酒養金魚,更不是釀酒師的錯。
-
8 # 請進來瞧瞧
文化中除掉了精華都是糟粕,精華與糟粕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何況糟粕也有其存在價值,所以我們要吸取精華,理解糟粕!
-
9 # 與你奇思妙想
就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宣傳孔子的道與德,曲解了孔子本意,添油加醋把他捧為聖人。用現在養狗人士的一句口號;狗是全人類的好朋友。可能嗎?狗只能是它主人的好朋友,它對其他人就是個禍害。孔子的道與德最初是為上層統治者設立的,並不包括大多數人(他視這些人為小人,不可教也),後來他的弟子們發現上層統治者根本不會遵從他的這種學說,而應當讓下層民眾遵從他的這種學說,反而讓統治者樂於接受,因為有利於統治者的地位。孔孟思想說到底就是設定一些條條框框限制人類思想的發展。最近我發表了一篇;【誰認得自己的身體】不能發,限制推薦理由:無相關領域專業資質。你本身是在徵集原創和創新的題目是;【科學的瞭解自己的身體】你這樣做能利於創新嗎?這就是傳統文化孔孟思想糟粕所在,束縛創新,
-
10 # 文化一家人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是千秋萬代薪火相傳的無價瑰寶。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些東西經過歲月淘洗已不適應當代價值觀和審美需求。已淪為封建糟粕。
僅舉幾個例項為證:
一、三綱觀念: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意思是說:
國君是老大,一言九鼎,金口玉牙,作為臣子只能服從,不能說半個不字,否則就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父親是爹,是老子,老子的話不論是對是錯,當兒子都必須無條件服從,否則就是不孝子孫。
丈夫是天,妻子是地,天管著地,地被天包裹,在家庭中妻子沒有話語權,只能像傭人一樣被呼來喚去,否則就是翻天啦!
這種觀念是由孔子最先提出,孟子又進行補充,最後由西漢的董仲舒歸納整理,形成了長期以來封建社會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它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這個觀念拿到今天還適用麼?如今爺爺已經給孫子當孫子,妻子在家中大權在握,丈夫犯錯誤就要跪蹉板啦!正確的觀念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誰正確就應該聽誰的,不應該有身份的區分。
毫無疑問,三綱觀念已被拋進歷史垃圾堆,說它是封建糟粕,毫不為過。
二、女子無才便是德,導致女子沒有任何社會地位
1、不讓女子學文化,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導致男權占主導地位。女子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活動中,沒有任何地位,甘當男人的附屬品。
2、在婚姻觀念上女子沒有主動權,完全由父母之命,媒灼之約。尤其嚴重的是,在封建社會的大戶人家,其下人也要淪為主人蹂躪的物件。比如《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花容月貌卻嫁給三寸丁谷樹皮般的武大郎,其原因就是因為她是大戶人家的使女,男主人想佔有她沒有得逞,為了報復,男主人寧可倒賠嫁妝把她嫁給了武大郎,使他成了封建傳統禮教的犧牲品。
3、為了進一步束縛婦女地位,從小就要把好端端的雙腳纏成錐子型,變成“三寸金蓮。”這種對人從精神到肉體的摧殘,不僅殘酷至極,而且從實踐上束縛了人的行動,把人先行變成了半殘疾。
三、封建迷信思想是最嚴重的的封建糟粕
1、皇帝是天子,是上天賦於的權力,所以愚弄百姓要把他奉為神明。從面導致愚忠思想麻木不仁的觀念盛行。其實是鞏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而麻痺人的迷魂湯。
2、拜天地,祭鬼神,祈盼風調寸順,五穀豐登。這種勞民傷財的迷信活動,只能為封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大家還記得“河伯娶親”的故事吧?巫婆和地方豪紳為了斂財,硬說河伯每年都要娶一個年輕貌美的媳女,才能保證不發洪水。有錢人家只好花錢賄賂他們,遭殃的還是窮人。是西門豹揭穿了他們的鬼把戲,救民於水火之中。
3、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有殘渣泛起
不信科學信巫婆,有病不去醫院,而相信什麼巫醫神漢。做生意,相物件,求前程,問兇善,去找算命先生和所謂的世外高人來指點。不僅普通老百姓有信這個的,就連那些大貪官都利令智昏地找高人問卜風水。甚至還有在辦公室內,在單位,在家裡堵窗扒門,栽樹挪樹,立碑埋石。說穿了,這些統統歸於傳統封建迷信的殘渣餘孽在興風作浪。
還有許多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限於篇幅不能一一道來。
-
11 # 西土焦人
我的回答是:得意妄行,忘祖忘宗,五花八門,不羈傳統,音律無度,填詞催吐。不情就愛,坦悶露肚。無氣無勢。媚顏浪舞。
-
12 # 子圓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糟粕”是什麼意思。糟粕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也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喻指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也就是在當下,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制度、思想、文化已不滿足或不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的那部分,統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概述
(一) 缺乏平等性。
在中國古代, 首先應承擔義務, 而不是享受權利。個人受到禮教和宗法、國家和家族機器的強力壓制,幾乎無絲毫自由可言。皇帝隨意殺死臣民,父母可任意打罵孩子。甚於父母棒打鴛鴦、干涉婚姻!儒家的倫理道德嚴重摧殘了人性。古代等級森嚴,雖然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更普遍的是“刑不上大夫”。
(二) 缺乏科學精神。
在中國古代關心的是人倫和社會而不是自然界。“四書五經”不談科學,科舉考試也不考科學知識。被李約瑟稱為“最具科學精神”的道家,產生的一些科學成果不過是追求長生術的副產品。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古代不可能出現系統的科學理論。四大發明只是技術成果。其次,中國古代不重視工商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商人的社會地位低下,經商被認為是不務正業。而近代科學是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工業革命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產生,近代科學的產生又推動了工業革命。 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具有相互推動的關係。最後,中國古代缺乏形式邏輯。形式邏輯是數學的基礎, 而數學是科學之母。在諸子百家中,名家講形式邏輯,可惜名家只破不立,其本質是詭辯論。《易經》 和《道德經》 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但辯證邏輯必須建立在形式邏輯之上,是形式邏輯的補充和發展,它本身不能取代形式邏輯。在沒有建立形式邏輯的中國古代,《易經》和《道德經》恰恰破壞了科學的推理和實驗精神,起了反科學的作用。形式邏輯不僅對科學影響重大,還對政治和法律辯論有重要影響。
(三) 缺乏法治觀念。
在諸子百家中,法家講法治,儒家講德治。法家一度取得優勢,但是因為過於刻薄寡恩,法家隨著秦朝的滅亡而失勢。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範,調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從概念和性質上分析,道德是一般行為規範,而法律是高階行為規範。 因此,法律是最大的道德。提高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水準,最重要的是國家機關首先要嚴格守法、 執法。法律和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二者相輔相成,不能相互替代。而中國古代以儒家的“禮” 作為事實上的“法”,抹殺了道德和法律之間的區別。法律規範具有嚴格的邏輯結構,即使是聖人制訂的“禮”,也不具備法律的嚴密性。因此,“以德治國”本質上還是“以人治國”。“出禮入刑” 混淆了民法和刑法的區別,“原心定罪”敗壞了刑罰的原則。
對於今天的華人來說,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評判傳統文化哪些是精華,或者哪些是糟粕,而是探討哪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或不合時宜了。對於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對其進行批判,封存(留而不用) 或改造。
-
13 # 線上靈童
謝邀!普遍人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濃厚的迷信色彩和愚民思想。可以肯定,有這樣想法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嚴重的偏見。為什麼呢?因為作為老祖宗,他們絕對不會因此而愚弄自己的子孫後代。如果我們的老祖宗真的愚蠢到這個地步,那麼我可以肯定,他們絕對寫不出這樣的驚世著作。就以《易經》為例。如果沒有八八六十四種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那是絕對寫不出來的。那麼其糟粕又在哪裡呢?根據我的人生經歷與之堪比,我發現他們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而不同的是時代差距。也就是說,我擁有豐富的現代語言和人類歷史經驗總結。為此,從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其思想的侷限性。再以《易經》為例,大家都知道《易經》是以天地為範疇,也就是說《易經》只涉及到天地成立以後的事情,而天地未成立以前則是空白的。此其一,其二,《易經》只論述到天地以內的事情,而天地以外卻是寡言。其三,《易經》太過強調吉凶禍福(即過於主觀)。其四,沒有為後人指明如何掌握其思想方法和認識方法的有效途徑。
綜合而論,根據具體分析,以《易經》、《道德經》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是對自然認識的初級階段(包括‘’天人合一‘’)。
-
14 # 素素56792842
人無完人,物無完美。取其精華,避其糟粕。【是避不是去更不是棄】搞搞清楚就這四句,當下就有人不斷的篡改,何況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糠本身就是辯證邏輯思維,不懂就去學,少到處瞎顯擺。
-
15 # 怕絕後的老光棍
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等,就是現在很多男人用來道德綁架pua女人或者老人pua道德綁架年輕人那些套路。連家暴率都赤裸裸擺在某些人面前,某些人還說才30%太少了等等等等
-
16 # 怕絕後的老光棍
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等,就是現在很多男人用來道德綁架pua女人或者老人pua道德綁架年輕人那些套路。連家暴率都赤裸裸擺在某些人面前,某些人還說才30%太少了等等等等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國風!
在傳統文化中,什麼是糟粕呢?我覺得這事關受眾的修為!每個人修為程度的深淺決定了他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的定性!
比如修為程度很低的人。他們會被各種宗教迷信文化所控制的。普眾明顯認為是糟粕的封建迷信思想,在他們眼裡也就成了文化的精髓。所以它定型糟粕這個詞就會出現:凡異教皆為糟粕。
一個人受過傳統文化教育(而且是全面的)。那麼這個人肯定會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凡出於傳統文化皆正確。那麼也就不會認為傳統文化有什麼糟粕。
再比如,一個人因為受到了良好的世界觀教育對世界形成了比較正確的觀念。將它定性傳統文化的時候他會覺得:凡“道”皆是糟粕,而“德”俱是精髓。“五常”值得傳承,“三綱”不可權從。凡宗教迷信皆是糟粕。國風民俗兼或可取。教人權從,全是糟粕。導人主世皆為精要。從惡之慾,俱是糟粕,從善之心,方為精髓。
當然,立世十全者太少了!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正確的世界觀的人也太少了。多數的人糜糜於世,活的自在就行。他們連自己的未來都不會考慮,更怎麼會考慮所謂文化中的糟粕!所以辨識文化中的糟粕,還是要以提高當下人民的文化修養為善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