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重慶一個直轄市,對文藝創新是否贊同改革?為什麼重慶劇場節目這麼差,難道沒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總是去邀請外省人才表演節目。為什麼招聘非招應屆生,除了應屆生,外招高能人才不行嗎?
6
回覆列表
  • 1 # 雲蒸夢澤68804920

    中華民族復興從哪裡抓起,可以看一看我們國家的幾個歷史階段,封建王朝沒落,應該是政治上的腐敗,經濟上的萎縮,文化上陳舊,而撼動國家根基的是經濟,經濟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繁榮了,人民安家樂業,國家就穩固,接下來的民國政府,表面上看似乎很風光,有美國撐腰,也有強大的軍隊,可星星之火照亮了窮苦百姓奮鬥的道路,分田地,打土豪,把不公平的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讓瀕臨餓死的人重拾希望,於是僅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國民政府就灰飛煙滅。

    所以說,要復興一個民族,基礎是經濟,有了堅實的基礎,又有一個順應老百姓的上層建築,國家就有希望。

    那麼文化呢?文化當然重要,但文化對一個民族的作用不是立竿見影,而且潛移默化,是薰陶,文化有滯後和超前的屬性,它和社會不同步,所以往往會引起當局者的忽視甚至放任。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可以說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並舉年代,尤其是西方文化大肆滲透,對人的價值觀產生了異化扭曲,在這次疫情的大考中,不和諧的聲音比比皆是,人們也許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就是文化薰陶的呈現,連小學都在國外唸書,你能指望他會根植進中國文化嗎?香港的例子,觸目驚心。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滋潤。

  • 2 # 尼古拉斯憶心

    一、 從中國在世界的影響看,最受人尊敬和影響力最大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國訪問或考察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國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報載,2004年以來,世界上新設立的孔子學院有26所;有100多個國家23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漢語的人數達到了3000多萬。中國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四部古典小說,數百年來風靡日本、南韓、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歷久不衰,並且滲透到了軍事、政治、文化、商業、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節、中秋節和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去年一個時期,媒體報道的南韓與中國有關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爭議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排以上軍官人手一冊《孫子兵法》,世界上裝備最先進國家的軍隊,最需要的恰恰是兩千多年前中國軍事家的聰明和智慧。幾年前,人民解放軍一個代表團到瑞典訪問,其中參觀瑞方一個軍事院校,對方主動提出要與代表團討論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軍事著作《黃石兵書》。儘管瑞典的軍事裝備和軍事工業在世界上是很先進的,但中國古人的智慧對他們來說至今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還有一個反證,無論1860年英法聯軍,還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到當時中國文物儲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圓明園》和故宮搶劫文物,而後運回國內充實自家的博物館。這真實一個絕妙的諷刺,那時號稱“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他們眼裡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國,最有價值的恰恰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

    二、從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載體、是立國之本。

    什麼是傳統文化?當前眾說紛紜,沒有統一、完整的現成答案。不過,可以透過對文化定義的瞭解,使我們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和把握。《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由此可見,傳統文化這個概念的含義非常寬泛,它不僅包括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而且為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時期社會成員所共有;是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人類認知客觀世界、主觀世界以及人類自身社會實踐的一切文明成果。傳統文化所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對於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人們意識、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關聯度,它不僅揭示了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程序關係、與社會整體的關係,而且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從哪個層面強調,都是舉足輕重的。

    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或促進,起著基礎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敢於獨樹一幟、標新立異,不僅大大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而且導致了奴隸社會的最終解體,新的社會形態——封建社會的誕生,實現了社會形態的轉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書坑儒”,以國家機器的力量消滅了被他統一的另外五國的文化,意在從根本上剷除故國復辟的精神支柱,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這從反面印證了文化對鞏固或推翻政權的極端重要作用。漢武帝為富國強兵、強化對人民的統治,首先從意識形態入手,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發展。從此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立國的思想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接受五代時期頻繁動亂的教訓,推展中華文化。其次,科學技術方面。這個領域成就和著作內容十分豐碩、涵蓋面很廣、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譽。如秦代李冰父子設計並監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漢代科學家張衡製造的天文測量器材《渾天儀》,造紙、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等“四大”發明,數學家祖沖之、水利學家郭守敬、以及科學著作“天工開物”、“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三,軍事研究方面。

    傳統文化在這個領域著述可以說是群星燦爛,獨樹一幟,成果卓著。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記》、《孫臏兵法》、和《黃石兵書》等軍事著作享譽千古、惠及當代;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著名軍事家張良、韓信、曹操、諸葛亮、謝玄、李世民、趙匡胤、劉泊溫、戚繼光、左宗堂等,已成為聰明智慧的象徵、至今讚口不絕。

    四,文學藝術方面。

    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精品薈萃,膾炙人口。如從古至今人們廣泛流傳的對詩詞文章的最簡練概括,如“唐詩宋詞元曲漢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即是生動的證明;還有對歷史上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的簡要概括稱謂,如“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楊州八怪”等,即是讚譽和讚美;至於文學、史學、散文、詩歌、小說創作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異彩紛呈、不勝列舉。如《詩經》、《離騷》,《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以及四部古典小說、三言兩拍等。近來看到一首小詩,把中國19部古典小說嵌入其中:“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兩拍贊今古,聊齋史書西廂鏡。”在教育、音樂、繪畫、戲劇、雕塑、體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樹同樣成就斐然。第五,醫學、農業、建築、冶煉、製造、旅遊、烹飪、飲茶、養生健身等方面。傳統文化的積澱非常豐厚,非常難得。如《黃帝內經》、《傷寒論》和《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茶經》等等。

    五、從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係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戰略任務,表達了中國對當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戰略選擇;強調了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歷史責任與時代座標。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和諧,只有造就深層次的文化和諧,才能造就“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續的社會和諧。

    從文化角度構建社會和諧,主要有兩個層面內容:一是特殊具體的文化層面,包括弘揚傳統文化在內的文化資源領域、精神生產領域、文化傳播領域、文化消費和文化交流領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層面,即滲透於各個領域的共同理想、組織和行為方式的和諧問題。 構建文化和諧,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和諧社會建設迫切需要,現實生活中又普及推廣不力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宣傳、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聲勢不大;思想規範、行為引導、榜樣示範,和文藝創作、多種形式配合上差距較大,不盡人意;政策引領、資金投入、教材審定、普及方式和師資力量都尚待完善。這是需要認真加以解決的。

    二是處理好吸收借鑑外來文化的合理成分和優秀成果,使之繼續豐富發展、提高完善、不斷昇華的問題。傳統文化是在持續、充分地吸收借鑑各種優秀文化養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今後的繼承發揚也必須這樣。當前,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多,外來文化的影響滲透隨之加強;而且對外來文化內在需求和外在壓力雙向加大,並透過多種渠道、多個層面、多種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釋放出來,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因勢利導,借力使力,為我所用,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新的形勢下不斷髮揚光大。

    三是處理好傳統文化“外熱內冷”,理性把握穩步推進問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長,國外興起了一股規模空前的、包括瞭解傳統文化在內的漢語熱。國內對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地位也展開了熱烈討論,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不過,對國外的漢語熱要冷靜、客觀地看待,他們大多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非中國傳統文化的“軟實力”的影響。國內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形成共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操之過急是無益的。

    四是處理好傳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掌握難度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問題。傳統文化體系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積累很多、感到無從下手;時空太遠、文字生闢難懂;工作很忙、難以深鑽細研。此外,傳統文化自身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優勢也有劣勢,有長處也有短處。如何適應社會轉型期的特點,針對當代中青年和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知之不多的實際,在教材編寫、普及推廣、配套工程、激勵機制、組織領導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措施,使傳統文化在工作學習、文化娛樂、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推行,變成一種自覺自願、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政府機構也要準確把握文化體制的價值。

  • 3 # yook59227582

    每一個民族在文化方面都有一個根,沒有這樣的根就好比是浮萍,如此一來怎麼能發展呢?雖然不同的時代對民族文化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民族在這樣的時代稱雄,有的民族會在那樣的時代稱雄,但是如果能夠找到很好的切入點融合進去使其符合時代潮流,那麼肯定會強盛不衰!

  • 4 # 無形會會長

    在日本所學習禮儀、茶道、劍道、騎馬、射箭,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今又被定為國粹,然而學習如此之多的東西的人,卻一味的篡改歷史,到今還在傳播侵略思想,而國內大部分人認為學了這些無用,連華人自己都不重視,甚至以去外國學習他國文化讀大學為榮,這哪是讀書,是拼爹、是渡金,國內很多大學沒人理,就因為現在有錢人太多,企業、娛樂圈也是崇洋媚外,中國和其它國的關係就像老師和學生,有時今天是老師,明天又變成學生了,縱觀中國一百多年曆史,可以發現,你一示弱就會被萬人欺,只有自強方能國家強不受人欺負,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才能傳承下去!

  • 5 # 未來世紀圖個啥

    這是必然的,文化是社會發展、生產力提高的重要基礎,但這兒有個誤區一定要繞開,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本民族的文化都要繼承和學習,因為這裡面也有很多是糟粕、是應該扔掉的,而對於好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學習,只是增加了我們對於本民族的認同,要想讓本民族得到復興與發展,更要放開視野,學習更多新的文化與技術。

    藝術之美除了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對美好事物品質的追求,更能夠豐富我們的思想和想象力,從而帶動創造力。

    因此,文化藝術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強筋小麥品種如何選除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