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老範

    知道幾個稱呼的大致由來,一起來探討。

    “媽媽”的由來

    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類對母親的叫法都是“mama”也就是媽媽的發音,不是因為媽媽這個稱呼有多麼神秘,而是因為人出生後,在學習說話階段,“媽媽”二字是容易發出的聲響,這也就是媽媽的由來。

    “丈夫”的由來

    在原始社會的商朝,女性在選擇配偶時,對於男性的身高有特別要求。一般以一丈為標準,“丈夫”也是由此而來。一丈約為今天的1.695米。

    “妻子”的由來

    妻子,古代指妻和子;現在口語專指妻。《禮記》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的記載。可以看出,“妻”只是對於平民百姓配偶的稱謂。而對於“妻”的說法,在《詩經》《易經》中都能找到。大約是後來人們為了自謙,都稱自己的配偶為“妻”吧。

    不知道是否對你有幫助。

  • 2 # 偶靈之城

    稱謂:指人們因親屬或其他關係而建立起來的稱呼、名稱。稱謂的使用,多種多樣。

    1.稱呼;名稱。(名詞)

    如:父親、老師、首長。

    《後漢書·郎顗傳》:“改易名號,隨事稱謂。”

    [唐]劉知幾《史通·稱謂》:“古往今來,名目各異,區分壤隔稱謂不同。”

    [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六朝》:“凡詞場稱謂,要在適齒牙而已,非必在前則優,居後為劣也。”

    2.陳述。(動詞)

    《宋書·武帝紀上》:“事遂永代,功高開闢,理微稱謂,義感朕心。”

    [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然《爻》《系》所筌,窮於此域,則稱謂所絕,形乎彼岸矣。”

    分類

    1.親屬稱謂

    親屬稱謂指的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係的名稱,是基於血親姻親基礎上的親屬之間相互稱呼的名稱、叫法。它是以本人為軸心的確定親屬與本人關係的標誌。

    在現代漢語中,親屬稱謂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覽無餘,如輩份(父輩:伯、舅;同輩: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孫、侄孫),年齡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親或姻親(哥、嫂子、姐、姐夫)。

    漢語親屬稱謂系統繁複多樣,且直系與旁系、血親與姻親、長輩與晚輩、年長與年幼、男性與女性、近親與遠親等都嚴加規範,一一區分,其語義功能細密、描述精確。

    2.社交稱謂

    社交稱謂是指除去親屬稱謂以外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係的稱謂習俗。社交稱謂又分為非親屬稱謂和語境稱謂。非親屬稱謂是以社會生活中在“人”這個本位上,除去表示親屬關係的稱謂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際關係的稱呼。

    漢語中的社會稱謂,只要有銜頭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稱謂。所有的職務:部長、省長、校長、廠長、經理等;軍銜:上校、少將、中尉等;職稱:工程師、教授、編審等;學位:碩士、博士;職業:醫生、護士、老師、律師等都可以加上姓稱呼別人。

    3.特殊稱謂

    主要有以下七種:

    ①百姓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

    ②職業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援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④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初度”指生日之時,如屈原《離騷》中“皇覽揆餘初度兮”。“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後來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周晬”,指嬰兒週歲。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始齔”,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耳順”,“下壽”是六十歲。古稀,中壽是七十歲。耄(má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重開"指兩個花甲,即一百二十歲。“雙慶”指兩個古稀,即一百四十歲。

    ⑤帝室稱謂

    唐朝:皇帝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皇后自稱:皇太后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后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注意,並不是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宋朝:皇帝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宋代時稱呼皇帝多用“官家”。皇后自稱:皇太后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后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皇帝對太后、皇后和妃嬪的稱呼:皇帝稱呼太后(母后)為“娘娘”,皇帝稱呼皇后為“聖人”(這個要和唐朝的“聖人”區分),皇帝稱呼妃子為“娘子”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我”或者“吾” ;皇帝對公主的稱呼:親暱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稱呼其封號。

    唐朝時期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稱呼其婆婆亦呼為“大家”。皇太后自稱“朕”,這個可見《舊唐書·武則天傳》中則天登基之前的談話記錄;國公自稱“孤”,此可見《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時為唐國公的李淵的講話。

    需要說明的是,“本宮”,僅是電視劇杜撰出來的妃子、公主之稱呼,不符合歷史事實。

    ⑥授官稱謂

    ●徵: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

    ●闢:招聘授官。

    ●選:量才授官。

    ●薦:下級向上級推薦授官。

    ●舉:選拔。

    ●點: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簡:任命。

    ●補:任命補缺,多指照例補缺。

    ●進:升任,尤指高階官員的升任。

    ●起:由民間徵聘。或罷官後再授官職。

    ●贈:對官員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員授予職稱。

    ●封銜。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領:常指兼任。

    ●攝:兼理,尤指暫時兼任。

    ●守:兼理,指比本職高的兼職。

    ●行:兼管,指比本職低的兼職。

    ●判:中樞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權:暫代官職。

    ●假:同“攝”。

    ●署:代理無本官的職位,也稱“署理”。

    ●護:上級官員離職,由次一級官員守護印信代行職權。

    ⑦滿人稱謂

    滿族人用來表述親屬之間關係的稱謂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對男性成員長輩的稱謂:爺爺稱薩格答瑪法,大爺爺稱阿姆巴爺爺,小爺爺稱費安古爺爺,大姑奶奶稱阿姆巴姑奶奶,小姑奶奶稱費安古姑奶奶,父親稱阿瑪,伯父稱塔答,叔叔稱額齊克,堂叔稱扎勒黑額齊克,堂伯稱扎勒黑塔答,堂姑稱扎勒黑姑姑,大堂伯稱扎勒黑阿姆子,大姑姑稱阿姆巴姑姑。對平輩的稱謂:哥哥稱阿哥,姐姐稱格格,妹妹稱奴恩,堂弟稱扎勒黑突,堂兄稱扎勒黑阿;哥,堂妹稱扎勒黑奴思,堂姊稱扎勒黑格格。對下一輩的稱謂:兒子稱哈哈子,女兒稱薩爾乾子,侄子稱扎勒黑珠伊,侄女稱扎勒黑薩爾乾子。對下兩輩的稱謂:孫子稱奧莫洛珠伊,孫女稱奧莫洛薩爾於子,堂孫稱扎勒黑奧莫洛珠伊,堂孫女稱扎勒黑奧莫洛薩爾乾子。

    對女性成員長輩的稱謂:祖母稱奶奶(與漢語相同),伯祖母稱阿姆巴奶奶,叔祖母稱費安古奶奶,母親稱額娘,伯母稱阿姆巴娘,叔母稱烏合莫。對平輩的稱謂:嫂子稱阿嫂,弟妹稱烏合合,堂嫂稱扎勒黑阿嫂,堂弟妹稱扎勒黑烏合合。對下一輩的稱謂:女兒稱薩爾乾子,兒媳婦稱烏倫,侄子媳婦稱扎勒黑烏倫。對下兩輩的稱謂:孫子媳婦稱奧莫洛烏倫,侄孫子媳婦稱扎勒黑奧莫洛烏倫。

    對外親氏族(生在本氏族的女子嫁出去的氏族)的男性成員長輩的稱謂:外祖父稱爺爺(與漢語相同),大姑爺爺稱阿姆巴姑瑪法,岳父稱阿瑪,大姑父稱阿姆巴姑爺。對平輩的稱謂:姐夫稱額附,姊夫稱莫押,表姐夫稱額思昆子額附,表妹夫稱額思昆子莫押。對下一輩的稱謂:女婿稱霍作宏,侄女婿稱扎勒黑霍作宏,堂侄女婿稱扎勒黑額思昆子霍作宏。對下兩輩的稱謂:孫子女婿稱科羅奧莫洛霍作宏,侄孫子女婿稱扎勒黑科羅奧莫洛霍作宏。

    4.區分稱謂

    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具有相同名稱的甲與乙,而設定的特定稱謂。

    例如:姬發建立的王朝叫周朝,武則天建立的朝代也叫周朝,史學家為區分二者,故而稱後者為武周或南周。武周或南周,就是區分稱謂。

    再例如,歷史上有多個漢朝政權,史學家便命名為西漢、東漢、北漢、南漢等,像“西漢、東漢、北漢、南漢”這些都是區分稱謂。

    “長幼有序”,為歷代賢人的優良品德。對長輩的稱呼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 3 # 韋淑梅631

    中國是禮儀之邦,是最講究稱謂的,不象英語姐妹,舅舅叔叔,姑姑姨媽都是一詞表達。漢語中的稱呼可複雜了,暫且不說官場上的尊稱謙稱,單說家人親人間的稱呼吧!別說小孩子搞不清楚,就是有些成年人也搞不清楚。特別是獨生子女更不清楚了。其實也簡單,只要分清派系就行了,父親的兄弟是伯父叔叔,父親的姐妹是姑姑,母親的兄弟是舅舅,母親的姐妹是姨媽。再繁衍下來,還有表親,什麼表叔表姑,表姨表舅,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等,不一而足!

  • 4 # 來自某度的001

    我腦洞一下,舅舅之稱可能和“救救”是諧音,媽媽的弟弟或哥哥在困難時總仲出援手,幫助你!伸,寫成仲了不好意思!

  • 5 # 維蘇維火山

    八輩祖宗留傳下來的。我想這個問題會難倒數學專家,物理學專家,醫學專家,倫理學專家,核武器專家………………難度相當於‘人類是怎麼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沉迷手機遊戲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