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個女人yi臺戲
-
2 # 花樓書生
釣魚人肯定都希望魚口不斷,能好好的體驗一把連竿上魚的喜悅感,可有的時候,明明水裡有魚,就是不咬鉤,眼看著浮漂如”定海神針“般的豎立在水面,一動不動,此時的這種痛苦的心情,相信每位釣魚人都體驗過。那麼遇到這種情況,難道除了收竿回家之外,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嗎?根據我以往的作釣經驗來看,以下原因比較常見:
受餌料影響。不同的季節,水情和魚情,魚對餌料的喜好不同,簡單說就是用的餌料不對口,比如:鯽魚,鯉魚在冬季喜歡吃腥味的餌料,夏季氣溫較高,就喜歡吃香味的餌料。養殖塘的魚喜歡吃顆粒飼料,自然水域的魚喜歡吃一些味道自然的食物。使用的餌料和魚喜好的味型和狀態不對路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魚不咬鉤。如果是這樣的話,釣魚人應及時改變合適的餌料來誘魚開口。
受天氣影響。我們知道,魚是冷體動物,對天氣的變化感知特別強烈。當氣溫,氣壓等突然發生了變化時,會直接影響魚的進食慾望,所以我們在出釣之前,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如果近3天左右天氣發生過大的變化或即將要發生時,儘量不要出釣,等天氣穩定之後再出釣。如果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天氣突變,儘量還是及時收竿為上策。
水裡有魚而不咬鉤,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們一定要用心去思考,分析出具體原因,及時改變釣法,然後總結經驗,這樣釣魚人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垂釣樂趣。
-
3 # 八零打工族
首先排除 極端天氣
釣魚與溫度有關 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魚類活躍,有些魚進入交尾產卵期,需要大量的動、植物食物,這時魚容易咬釣。當水溫降到25℃以下的秋高氣爽天氣時,魚群活動、攝食能力較強,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當水溫升到30℃以上時,魚群正度夏防暑,無心覓食。當水溫降到 5 ℃以下時,魚群進入深水處越冬,此時就難釣到魚。
釣魚與氣壓有關 氣壓的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活動。氣壓高時,水中含氧量多,魚感舒適,氣壓低時水中含氧量少,魚感難受。因此在大風雨或悶熱的低壓天氣下,魚無心攝食而浮游在水中。在春夏季節雨後天晴、溫暖,或在秋高氣爽等天氣下,魚類活動量大,攝食能力強,有利於釣魚。在悶熱、低壓的夏天,魚類多在夜間和早晚活動、覓食,在氧氣不足時,魚就會亂動,使水渾濁,出現泛塘現象,魚頭露在外面,此時不利於釣魚
釣魚與風向風速有關 除寒冷的冬天外,一般情況下,刮 3 級以上的東北風、東風、東南風,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利於釣魚 ,而刮南風或西南風都不利於釣魚,但在夏天的早晨或黑夜、以及冬天的中午還是有利於釣魚的。若刮西風、西北風、北風的天氣,都不利於釣魚,只有在夏天的雨後,偶爾有 3 級以下的西風、西北風、北風才有利於釣魚。不論什麼風向,只要風力達到 5 級以上時,都不利於釣魚。
釣魚與晴雨天有關 釣魚是件趣事,也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釣魚與晴雨天氣關係很大,一般只要是晴天,除夏天的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裡外,其它時間都有利於釣魚。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半年的早晨和夜裡外,其它時間也都有利於釣魚。夏天陣雨之後也有利於釣魚。但大雨或暴雨之後,因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流入,極不利釣魚。另外,霧天也不利於釣魚
1.釣點水域是否有物件魚?
選擇釣位是在瞭解魚類活動規律和覓食習性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季節、氣候、水域環境、物件魚、所用釣具以及垂釣者密度等情況,綜合考慮進行選擇的,選擇釣位與釣點通常採用如下幾種方法
第一是看。這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一.看地形地物:垂釣水域的形狀,是長、是方還是圓,還是其他什麼形狀;水面是寬闊還是狹窄,大致括計有多深;岸邊有否突兀、曲折處,有沒有伸向水中的小島;四周有沒有與之連線的水體、進出水口、溝漢等;有否水草地段,疏稠情況如何;水域中有否橋墩、碼頭或突出水面的土堆、大石等物;有沒有養魚網箱或增氧機以及岸邊的樹陰、土質結構等等。以便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魚兒經常出沒、集結、遊動的必經之地和覓食場所作為最佳釣位。
二.看水勢水色:水勢是流水還是靜水,如是流水則應選擇穩流處或甩灣處;水勢是漲還是退?漲水選淺,退水選相對較深處;流速太快,魚兒不在,渾如泥漿,魚難以發現餌料,均不宜做釣位;深綠色水質過肥,黑紫色汙染嚴重,均不宜釣魚;比較理想的水色是渾而不濁、肥瘦適中的水域,魚兒較多,便於下鉤。
三.看水面動態:“鳥飛有影,魚遊有蹤”。看水面有沒有氣泡;有沒有魚兒在遊動或魚兒遊動時掀起的波紋與浪花;有沒有魚拉下的一殺條黑綠色的糞便;有沒有被魚咬碎的草莖等。如有其中之一,便說明該處有魚,可以在此打窩。
第二是試。試就是試水深淺:一般情況下,水太淺〔不足半米且水色清澈見底)或過深(3米以上)不適宜下鉤(老釣位上當屬例外),而1一2米左右的深度,比較合適。
第三是聞一聞有沒有魚腥味兒魚多的水域。會有一股魚腥味兒,魚越多,腥味兒越濃。把釣位選在魚腥味濃的地方,必有較好的收穫。
第四是聽,聽有沒有魚在水中咬草發出的聲響,或是大魚追捕小魚的擊水聲,如有,在此垂釣必有收穫。
第五是問。詢問附近農民或釣友,該水域是否有魚,有些什麼魚,有沒有人垂釣或者被人電魚 炸魚 等情況,若近日被人炸過電過,起碼10天之內不宜垂釣。
認真觀察 檢查 附近50範圍內 是否有漁網 若是有漁網不宜垂釣
2.自然水域
一、選位有學問
自然水域,尤其是大型湖泊,水廣魚稀,地形複雜。要判斷哪裡有魚確實是困難的事。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規律,魚要生存,就必然有它們的生息繁衍之所,那些灣、漢、草、坑、潭、角等等,是魚喜歡去的地方,也是釣魚人的好釣位。這其中,特別注意要突出奇特二字,即異於大環境的地方。
二、季節要掌握
春天是釣魚的黃金季節,但在自然水域卻未必如此。自然狀態下的水,通常都較清瘦,水相對較深,因Sunny照射不透而較寒。雖然淺水處溫度升高,但有的也多是一些小雜魚和小鯽魚,很難釣到像樣一點的魚兒來,而大一點的魚仍然在深水處活動,很少近岸。而春末至立夏,正是魚兒產子之後急需補養之時,此時氣溫回升,大地變暖,才正是“開釣”之時,可一直釣到臘月寒冬。
三、釣底最關鍵
自然水域可浮釣的魚類,雖然很多,但有時間上的限制。上層魚類如翹嘴舶、紅得(包括黃尾、黑尾近紅鮁魚類)、烏魚等,在春末夏初上鉤率最高,但隨著盛夏的來臨,底棲魚類的頻繁活動,以後雖然也能釣到,但數量很少,草魚雖也是中層魚類,但從歷年的垂釣經歷來看,吃底鉤的機率遠遠高於吃浮鉤。這是因為在自然水域裡,由於生存的嚴峻,迫使一些中上層魚類漸漸地養成了在水底覓食的習慣,加之更多的是一些諸如鯽、鯉、青、鯰、鱖等底棲魚類,所以,釣底最重要。
四、要注意時段
炎熱的夏天,烈日當空,酷暑難熬,有時很難釣到魚,而夜釣則不同,因為夜間較安靜,氣溫也比白天低,魚兒愛到岸邊覓食。實踐證明,夏秋兩季,從下午的16一17時至黎明前的4-6時,均為魚的攝食高峰時間,特別是一些白天難釣到的大魚,夜晚卻會輕易地上鉤。
3.餌料是否對味?
釣餌齊全.釣法多變
魚類的食譜很廣,葷的、素的、孬的、只要是需要,只要它感覺到餓,在它們眼中都是美味佳餚。同時魚類的食性又很雜,今天吃素,明天可能就會吃葷。通常情況下,大魚吃素,小魚吃葷。但大魚相對來說比小魚少,比小魚精明,所以要想釣大魚,就有可能會被“剃光頭”,小魚總比大魚多,用葷餌下鉤,多多少少總能釣到一些,雖然沒有那“重量”,卻有那“數量”。
魚種不一,釣法就要多變。這種方法不行可換其他的辦法一試。底層魚沒有就釣上層魚,手竿不行換海竿,短線不行換長線,大鉤不行換小鉤。但要有個度,那種手竿海竿全用,葷餌素餌任選,短線長線齊上的辦法並不可取,同時也易誤事,有時魚沒能釣上一條,人卻累得夠嗆。
4.新釣位 還是 老釣位?
誘餌要數量.釣餌取自然
一般來講,大水面的魚比較分散,活動範圍廣,要想將魚聚於一處,除釣點的因素外,誘餌的用量至關重要。誘餌下得越重,時間下得越長,越易聚魚。不必擔心會把魚餵飽。誘餌多、大,目標就大,魚進了窩,一下吃不完,就會留在窩中。如果定時定量投放餌料,時間長了,魚會越釣越多。誘餌宜選用耐泡的不易化散的塊狀餌料為主如:青草、花生麩餅 菜籽餅塊 糠餅 鴨料 和各種顆粒飼料 酒糟等等。
若想釣好魚 釣位最重要 誘魚聚魚 在於 打窩 做窩 養窩(新釣位打窩連續3天早晚一次即可成窩)
-
4 # 24號種菜工
一是吃飽了不餓,
二是太冷、太熱懶得吃,
三是生病了沒胃口不想吃,
四是魚料不合胃口不愛吃。
-
5 # 龍蝦小達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應該比較有權威,第一蝦塘裡面的魚在投餵蝦餌料的時候魚肯定會經常吃,那麼魚就會習慣喜歡吃這個味型,那麼釣魚時候餌料就需要參考龍蝦飼料了。第二龍蝦塘那麼龍蝦肯定密度大於魚的數量,龍蝦為優勢群體,你的魚餌被龍蝦吃了,龍蝦屬於最雜食性動物,啥都吃,大龍蝦在攝食得時候魚兒不敢靠近的。
-
6 # 旋挖輔助工胡星
魚不咬鉤,不一定是魚的問題你要簡單的瞭解一下蝦田裡面什麼種類的魚多,用針對性的魚餌,魚咬鉤的機率就會大一些,你也可以試著撒一下餌料,吸引更多的魚過來,這樣上鉤的機率更大一些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是多種原因導致的,
一、餌料的原因
1、如果打好窩之後發現窩點中魚星點點,可是就是沒有魚兒咬鉤,此時問題肯定是出在了窩料和餌料上。有魚星說明魚被引來了,但是不吃很可能是餌料狀態的問題,釣鯽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我經常去的一個30塊錢的塘,搓餌魚就是不吃,拉餌馬上就吃。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窩料魚更愛吃,雖然我們窩料經常用比較廉價的東西,但是廉價的東西可能該水域的魚吃著順口,反而鉤上的高階餌料魚不愛吃。
2、還有一種情況是肥水塘,肥水塘特點就是魚不缺吃的,或者缺氧,導致魚口非常差。我們在用餌上除了要注意餌料的狀態要好,還要注意餌料的味型。肥水塘餌料的味型可以用極端來形容,要麼就加重餌料的狀態,要麼就乾脆用清淡的餌料,對於肥水塘有興趣的釣友可以試試白白的米飯粒垂釣,效果可能會非常好。
3、第三種情況屬於餌料和窩料用的都對,但是魚還是不咬鉤。比如我們釣草魚的時候,很多釣友喜歡用玉米打窩,而且經常打打窩,然後用玉米掛鉤垂釣。結果來的魚都吃飽了,還是沒吃到魚鉤上的玉米。雖然我們講究誘釣一體,但是誘餌也不能太多,尤其是誘餌和釣餌相同的時候。我們應該少打但是勤打,保持窩點中一直有窩料可吃即可。有的高手釣一天水庫,不停的用打窩勺打窩,每次只打10顆顆粒。
二、水的變化
水位突然變化多見於水庫,尤其是到了放水或者灌溉季節。此時水庫水位會下降,魚原來舒適的棲息地點沒有了,導致魚十分不適應。此時魚吃食和巡遊都會受到影響,不開口非常正常,水位下降的話必須等到水位穩定後一天再去垂釣。還有一種情況,還是以本人為例,本人經常去的一個魚塘周圍都是大棚。種植需要施肥,施肥後如果有降水,會導致化肥滲入到水域中,這也會導致魚根本就不開口。我們還是需要等待幾天,等水分解化肥後再去垂釣。
三、其他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窩料吸引了不少魚,同時也吸引了很多蝦蟹,如果窩點中有蝦蟹的存在魚會遠遠躲開,應對方法的話我們可以不釣窩點中間,釣釣窩點周邊試試。不過蝦蟹鬧窩最好的辦法還是換釣位,然後用清淡的誘餌打窩,指望著把蝦蟹釣光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