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歡喜D叔
-
2 # 木子又李
華為不是突然宣佈,若干年前華為就組建了車聯網研發團隊,華為已佈局車聯網多年,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華為利用其在自研晶片、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優勢,為汽車廠商構建統一開放的智慧車聯網解決方案。
早在2017年11月,華為與標緻雪鐵龍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標緻雪鐵龍集團利用華為物聯網平臺,並基於華為的雲服務,部署其全球化的車聯網汽車系統。
2018年4月,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標緻雪鐵龍的高階品牌DS搭載華為車聯網技術亮相華為展臺。
2019年,華為將車聯網部門升級為一級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業務覆蓋智慧電動、智慧車雲、智慧座艙、智慧網聯、智慧駕駛等多個板塊。現能提供L4級全棧智慧駕駛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已與多家國外車企、合資車企、國內車企簽署智慧車聯網合作協議。華為將助力國內車企資訊化、智慧化升級,為中國產車帶來更多硬核科技,為駕乘人員帶來更多高科技的安全、舒適體驗。
-
3 # 侃侃張
我認為會產生一些變化,主要是人和車之間的聯絡會變得更緊密。華為進軍智慧汽車行業並不是自己去造車,而是去跟車企合作,在5G時代讓車聯網,把人-車-家的聯絡變得更緊密。
理由如下:
1、讓出行變得更簡單。
早上要出門,大概10分鐘下樓,那麼這時候汽車就會自己啟動,熱車,然後自己開到樓下等你上車,不用再自己跑去地庫去拿車,熱車,節省自己的時間,也讓車變得更智慧,車到目的地了會自己去找車位停,停好了告訴你就行,不用自己去找車位。
2、讓出行更安全更智慧。
車聯網之後對路上的實時監測情況也會實時的反饋給你,比如一些盲區你看不到會提醒你,不經意間跑到了公交車道它也會提醒你,剛好有公交車擋住了你的視線而你以為沒人想走的時候會提醒你前方有行人,前方出現事故會直接給你更換一條路線,後方幾百米有救護車駛來會早早提醒你注意避讓。
3、人-車-家關係更緊密
出門了想起來家裡的燈沒關,可以直接控制關燈,想起來電視沒關就可以關電視,你在車裡就可以控制家裡的電器,非常的智慧方便。
綜上所述,我覺得華為進入智慧汽車行業會給整個行業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華為作為5G的領跑者,以先進的技術進入這個行業,一定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不一樣的變化,讓整個行業更快的成熟起來,讓人-車-家的聯絡更加的緊密,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讓我們的出行更簡單,更安全。
-
4 # lili百合104
曾經看過一部科幻電視劇,每當主人有危險,他的座駕就及時出現,好愛那一輛深藍色的汽車。他真的要來了,好興奮好期待。
-
5 # 行者2915
華為不再專注於通訊市場了。華為離走下神壇也不遠了。很多時候捧殺比封殺更可怕。華為現在面對的是美國的封殺加國內的捧殺。自己的思路難免會偏失。在通訊市場華為技術層面市場層面還有兩個老師兼對手蘋果三星。現在開闢汽車這條路等同放棄追趕。
-
6 # 唐小博70271429
不作評論,但堅決支援華為,支援任老所做出的一切決定,因為,任老及其團隊所作出的任何決策,肯定是經過深思和反覆推敲所做出的決定,我們作為吃瓜群眾是看不透的,不要胡亂嗐噴,對華為的成長經歷,就決定了華為是我們華人必須支援的偉大企業,並希望再多一些這樣的企業。
-
7 # 福州鼓嶺
華為進軍智慧汽車,其實,這不奇怪。
想必也不是任正非突發奇想,或者被打昏頭腦做出起非理智的舉動,而是,華為規劃中的事情。
這就像蘋果,谷歌一樣,雖然他們都在做手機,但是,手機進入智慧時代以後,手機的魅力正在消退,新一代智慧電器很快會面世,不管是什麼樣形態的智慧電器對於手機都將發起挑戰,單單就審美疲勞足以讓手機市場下跌30到50%。
因此,在過去十年裡,這些高科技公司都在綢繆未來發展方向。
無疑智慧汽車是最具影響力,最具潛力的新產品。智慧汽車不僅僅集合了智慧科技於一身,而且,將來有可能成為最具活力,效能最高的交通工具。無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計程車,這必將對人們出行,生活產生巨大改變。還有無人運輸車,客車等市場非常廣闊。
基於這一點,華為宣佈進軍智慧汽車,應該是預料中的事情。
祝福華為一路走好。
-
8 # 解悟科技諸葛慕
這次華為進軍智慧汽車行業,成立智慧化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並且與其他華為四大部門同一個級別。華為不造車,提供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是幫助別家企業造智慧智慧好車。
目前,汽車ICT領域歐美先起步,如果華為也進入該領域,那麼將幫助中國產汽車走上智慧化的道路,就像功能手機變智慧手機似的。這樣,中國產汽車業才有實力和國際汽車業巨頭競爭,技術不會落後他們,也可能借助華為技術的先進性從而超越汽車國際巨頭,實現彎道超車。詳細分析如下:
(圖:華為汽車ICT展覽)
1.什麼是汽車ICT,華為發展如何。
ICT的意思是資訊、通訊、技術,汽車ICT就是圍繞汽車打造數字化、智慧化,構造人、車、路、萬物互聯的車聯網平臺。
華為就是為世界各大車企提供汽車ICT硬體、軟體、各種解決方案。比如,車載通訊晶片、電子行車記錄儀晶片、智慧攝像頭、雷達感知終端等,以及車聯網網路,自動駕駛系統等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已經與中國一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中國車企結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圖:華為自動駕駛系統測試)
2.國內汽車ICT與國外的情況
歐美很多技術公司都在研究汽車ICT領域,比如美國的谷歌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博通,高通的各種與車有關的智慧晶片等等 。
並且這些國外巨頭公司已經開始領先一步,比如特斯拉和賓士汽車已經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技術,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已經上路。而中國主要由華為,百度,比亞迪等研發無人駕駛系統,目前都在實驗階段。
所以中國汽車ICT領域必須有人牽頭,奮起直追,不要被國外技術遠遠的甩在身後。
(圖:特斯拉汽車自動駕駛)
總結:華為是中國研發實力比較強的公司,進入智慧汽車行業,打造屬於中國的汽車ICT巨頭,不但自己的業務擴充套件,營收增加,也可能幫助國內很多車企實現汽車智慧化變革,中國產汽車在未來國際上才有競爭力,才能與國外汽車一爭高下,所以祝福華為和中國產汽車企業。
-
9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從目前佈局來看,華為直接介入汽車領域還是不太現實的,也就是說華為基本是維持著和蘋果一樣的模式,先從軟體層面來做。
而華為目前也是這麼做的,華為最近成立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這一部門的定位就是聯合車企展開合作、為車企提供智慧汽車的ICT部件和配套的解決方案!
這有點類似於為汽車的人車機互動等等以及系統層面作出貢獻,問題在於這還不算是華為真正的進軍智慧汽車領域。
事實上老對手蘋果也是從軟體層面切入進去,比如蘋果目前在主要研發無人駕駛作業系統這一層面也並不是直接進入汽車領域,因為汽車領域相比於手機來說還是比較複雜的,短時間內手機廠商是沒有辦法完全吃透這裡面的相關技術以及產業鏈,包括上下游的供應。
而車機互動包括一些控制系統,恰恰是華為比較擅長的,加上華為本身也有一系列的微型晶片用於這些元器件,所以這幾乎是從軟硬體層面開始切入進去。
未來無人駕駛包括自動駕駛肯定會成為主流,而車機互動的升級,也會趨向於特斯拉的模式去發展,包括國內中國產汽車都開始推出更多的互動方式,比如說語音互動等等。
把未來說目前主要還是進入到這個行業先吃透所有的邏輯關係,包括所有的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是怎麼回事,然後在車機互動包括自動駕駛方面有所突破,再去謀求進入到這個行業,但進入汽車領域絕對是要慎重,畢竟這真的不是造手機那樣的完整供應鏈體系這個領域裡是真真正正的,要有技術積累的。
-
10 # 肇俊武
較早就已進軍,瞄準智慧汽車,有志於用自家本有的先進科技助力另一行業發生鉅變。
1 不"突然"
早在去年的7月4日,華為就與長安汽車達成了戰略合作,可知華為在技術層面,已制定了關於智慧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規劃以及相應的商業規劃,旨在開闢一個新的收益渠道。
目前,已與一汽、廣汽、比亞迪、東風結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2 有了"正式″部門倒確實
今年5月27日,任正非正式簽發華為組織變動檔案,華為正式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
ICT!
至此,有了運營商、企業、消費者、Cloud、智慧汽車解決方案5個BU,主技術聯接、主業務突出,副業則集聚同一域,又硬軟兼攻、用傳統支援新興,還都是方興未艾、朝陽正紅。
華為徐直軍發表的題為《迎接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融合》一文,已經正式向外界全面解讀了華為自動駕駛戰略:“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致力於成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比任正非說過的話,具體、專業、全面多了。
3 進入與5G主優勢直接相關的技術領域
與許家印治下並非科技企業的恆大進入陌生科技領域截然不同。
華為不造車,但領域增加、戰線加長,卻又一脈相承,更是基於既有的世界更先進技術。
世界一強攜帶最強的科技,進入不強但又密切相關的科技領域。
4 適時出頭助力中國產汽車"鉅變″
(1)外國巨頭企業
美國特斯拉對中中國產智慧汽車發展必定發展成強勢抑制,科技自主研發是中國智慧汽車行業的急迫選擇。
正是在ICT領域,同為世界巨頭科技公司,谷歌在無人駕駛技術上,博通、高通在車聯網技術上,已經開始領先一步,不夠成熟、卻已上道。
(2)中國汽車行業
而中國,比如在無人駕駛系統上,尚處實驗階段,但作為一強加入,華為應能有大作為。
(3)世界科技大勢
前景迷人,5G、AI 正成為下一波科技浪潮的重要引領者,全球數字化轉型不可逆轉。
(4)華為強勢進入
華為進入的時機正合適,5G技術應用於另一行業屬於適時的開拓。
再不進入就遲了。
5g佈局的就是萬物互聯。
恰好,華為的佈局也是旨在互聯萬物,遠不不止打通汽車,只是包括透過搭建車聯網平臺,推動車聯網生態形成。
也一定是選擇目前為數很少的那幾家技術過硬和資金充足的汽車企業,做深度的長久的合作。
5 "鉅變″決定於汽車行業與華為合拍
李書福曾坦言:“儘管這些年中國品牌形象有很大提升,但總體給人的印象,還是價格低廉、技術落後、質量不是很可靠、服務水平也不是非常令人滿意。”
不是"印象″,而是實情,所以才多為競爭不過外國巨頭企業的,關鍵是缺乏自主研發和創新的核心技術。
如今,華為把車企當成了客戶,聚焦產品和解決方案,未來,必定有助於傳統汽車加速智慧化,還有助於加速整合。
按理,華為應該能"帶來″"鉅變″,只不過,前提是汽車行業的理念和觀念以及對待用研發和藉助科技來應對新興與危機的態度,能不能先行或同時發生鉅變。
-
11 # 男爵士島
我記得任正非說過華為不搞汽車,你有誤解之嫌,5G對汽車資訊系統、自動駕駛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華為應該在這方面開展研發。華為搞汽車是這個意思,我不贊同華為搞傳統意義的汽車,相信任正非有這個判斷力。
-
12 # 丹青筆墨
肯定會對無人駕駛產生巨大的影響。
-
13 # 太山神靈
5G最大的優點是智慧交通與工業物聯網,把汽車植入一個大腦,社會效益會成倍增長,是無可限量的。
-
14 # MYSKY192
應該會和比亞迪合作,雲軌就是,期待自動駕駛
-
15 # 麗韓1
一個企業應該有自己的定位,不是小社會,各行各業都做,這樣就做不好了。
-
16 # 區二二
準備溢價收購東風汽車,做大做強中中國產品牌。
-
17 # 了勝於無0609
這是聲東擊西啊,準備拿合資車開刀了。
-
18 # 上佳
華為做汽車的“腦子”就像曹德旺做汽車的“臉面”一樣,關鍵還看車企本身。
-
19 # 仲誠煜
信任老,買華為,愛華夏,勤奮鬥。
-
20 # 樂韻10
華為此舉只是想在智慧駕駛作業系統領域爭得一席之地。華為說過,華為不造車,因此不必擔心華為戰線拉得過長。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美國特斯拉對中國絕對是個重大威脅,應該鼓勵華為為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出一把力。5G起來後,創新的重點將在於把萬物接入5G網路的應用場景之開拓,應該未雨綢繆,早作研發。
回覆列表
當一家年營收超過8000億,年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淨利潤達600億,現金儲備高達2000億的巨無霸殺進汽車市場時,顯然會激起驚濤駭浪。但是,所有這一切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華為會來的,蘋果也終將會來的。
匹夫無罪,懷璧有罪。
市場太大了,智慧汽車產業的規模,將會遠遠超過傳統汽車。這個產業除了原來的汽車製造業之外,還將會和出行、能源、網際網路、物流等諸多大場景結合在一起。
汽車產品,將不僅僅是出行工具,在未來必然會成為移動智慧終端,延伸的私人空間,移動的儲能終端。
此外,汽車在未來還會是重要的“場景”,這個場景將會結合現階段“辦公”和“家居”的雙重場景特色。
汽車智慧化是大勢所趨,無人駕駛時代的車輛架構發生較大改變——從EE(電子電氣)到“計算+通訊”,汽車從硬體定義到軟體定義,催生出產業鏈新機遇,當前進入智慧汽車行業的企業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偏硬體),代表企業豐田、大眾;第二類是新興汽車製造企業(軟硬兼具),代表企業特斯拉、蔚來等;第三類是網際網路企業(偏軟體),代表企業谷歌、百度、華為等。
儘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汽車產業正面臨著當初功能手機向智慧手機迭代非常類似的情況:電動化、無人駕駛、車聯網三個技術,會根本上顛覆汽車產品的特性,使得汽車從機械產品向電氣產品、電子產品、網際網路產品以及AI產品過渡。
傳統車企能否在原有的機械製造能力基礎上,疊加進去晶片能力、軟體能力甚至AI能力,打造與眾不同的智慧汽車產品,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華為發現在智慧汽車領域,無非也是將晶片、硬體、軟體和AI能力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打造出高品質的產品,這種能力在華為身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華為在智慧手機這個賽道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華為更渴望在汽車領域重複其在智慧手機行業的成功 ,從而真正打造出華為商業帝國。
隨著華為在汽車行業佈局越來越清晰,梳理發現華為在智慧汽車的佈局還是依託其“雲-管-端”的核心競爭力來重新塑造華為的智慧汽車版圖。華為在智慧汽車領域的重點佈局1、計算機視覺;2、各類演算法和融合;3、各類車載晶片 ;4、車載通訊模組;華為期待將傳統以出廠硬體主要定義效能的車輛逐漸變成軟體定義車輛,硬體未來更多隻是基本載體,大部分功能和記憶由車載演算法定義。2019年底2020年初,華為先後透過歐洲汽車行業車載終端的TISAX認證及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認證,意味著華為 已經具備部分車規級產品的生產資質。
華為對汽車蓄謀已久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研究可謂是蓄謀已久。
早在2014年,華為著名的“2012實驗室”內設立車聯網實驗室,也只有華為這麼龐大的科技企業才能提前5、6年持續大資金的投入到一個新興產業。
2016年10月華為和汽車代工商麥格納斯太爾的接觸,立刻引發了整個汽車圈的警覺,隨後華為不得不公開“闢謠”稱華為不造車。
但2016年華為中央研究院所屬的車聯網創新中心幾乎同時在各大高校招募汽車相關的博士、碩士等應屆畢業生,專業方向包括智慧駕駛、電池PACK開發、電機和電驅動、充電解決方案、整車設計等。事實上2016年的秋天已是華為連續第三年在各大高校招募汽車專業相關應屆畢業生。有意思的是,正是在2013年,華為高管內部已經在探討智慧汽車能否替代傳統汽車的問題。2013年也是華為車聯網業務的起步之年。華為大規模招聘汽車人才遭到曝光之後,該公司迅速停止了公開渠道的汽車招聘。但彼時在華為車聯網創新中心的人數已超過300人。
2017年2月,華為再度被曝光與清華大學聯合秘密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地點在上海金橋的曼卡科技園。一年後同樣在這塊測試場上,華為的兩位高管——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和郭平試駕了一輛粗糙醜陋的車,這是一輛特斯拉改裝車。
2017年6月,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親自帶隊做客廣汽,受到了廣汽董事長曾慶洪的熱情接待。雙方還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會在車聯網、智慧駕駛和新能源上展開戰略合作。
2018年4月和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兩次對外強調,經過幾年探索之後華為終於清晰自己的戰略定位:聚焦於佔據優勢的ICT(通訊與計算技術)技術,成為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為車企提供部件和解決方案。一句話,華為不造車,而是要幫汽車企業“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在2019上海車展上,華為以“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部車”為主題的展臺格外引人關注,這也是它首次以行業供應商的身份獨立在重要汽車展會上亮相。
一個月後2019年5月29號任正非正式簽發組織變動檔案確認成立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屬於華為組織架構五大並列的一級部門,定位為智慧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的責任主體,提供智慧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也進一步規劃了面向智慧網聯汽車的解決方案,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最傳統的智慧網聯,怎麼把車與雲、車與車、車與物、車與周邊連起來。第二是智慧駕駛。第三是智慧座艙。第四是智慧電動。第五是我們提供一系列幫助車企研發創新及支援出行服務的雲服務。主要是在這五個方向幫助車企造好車。
2019年10月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19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上更是公佈了華為對汽車產業鏈的更詳細布局和具體做法。華為汽車業務的基石之一將是MDC智慧駕駛平臺,包括智慧硬體平臺、智慧駕駛OS和Octopus八爪魚自動駕駛雲服務,透過開放API與零部件供應商、整合商、應用開發商等合作伙伴共建生態。華為還將打造CDC智慧座艙平臺,實現智慧汽車與智慧手機在硬體、軟體和應用生態等全產業鏈的無縫共享。當然,電動化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華為對VDC智慧電動平臺的構想是開發一款MCU(微控制單元),基於此打造整車控制系統,進而幫助車企不斷提升使用者差異化體驗;同時充分利用能源產業的規模化、器件一致性,把電動化的成本降下來,解決充電、電驅、電池管理的成本與效能問題。最後,華為將透過4G、5G、V2X技術,使車與外界環境連線,並透過雲服務實現對所有連線進行有效管理,構建車聯網生態。
同時,鮮有高管空降的華為迎來汽車強人的加盟,2020年1月8日晚上,脫離公共視野將近一年的北汽新能源原總經理鄭剛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受邀參加2020紅旗品牌盛典暨H9全球首秀活動。
兩天後,2020年1月11日上午,他出現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現場,參與一場主題為“網際網路+時代下,零部件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的討論。在討論中,他將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的優勢總結為9個字:重技術,懂敬畏,知進退。連續兩次公開亮相,鄭剛都是以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戰略官的身份,只不過前者是沒有亮明身份,而後者是公開登臺。
鄭剛在汽車企業擁有多年工作經驗,2001年至2014年,鄭剛先後在北汽福田和北汽集團擔任品牌公關和行政相關的多個職位,2014年開始擔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任職期間,北汽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增長了64倍,資產規模也較2013年增長了47倍。此前華為無線網路業務部和日本運營商業務部Quattroporte王軍擔任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執行長,鄭剛以首席戰略官身份在2019年年底加盟這個新部門,成為王軍的左膀右臂。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技術方案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把自己定位為智慧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的責任主體,提供智慧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最傳統的智慧網聯;第二是智慧駕駛;第三是智慧座艙;第四是智慧電動;第五是我們提供一系列幫助車企研發創新及支援出行服務的雲服務。從這五個方向幫助車企造好車。
智慧網聯方案:
智慧駕駛方案:
智慧座艙方案:
智慧電動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新能源方面的儲備不容小覷。
中央研究院下屬的瓦特實驗室,擁有數千名員工,核心工作是研究新能源。該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李陽興此前是杉杉新能源的CTO。2014年起,華為就宣佈對石墨烯技術進行投入研究,他們與“石墨烯之父”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極其所在的曼徹斯特大學進行密切合作。2016年12月,李陽興團隊宣佈透過石墨烯技術,double了鋰電池的壽命,以及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溫寬。
華為智慧汽車的“平臺+生態”情況
整車合作方面:當前華為已經和不下十家整車企業(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江淮汽車、比亞迪等)形成了多年合作關係,並聯合開發智慧網聯汽車;
零部件合作方面:智慧電動和寧德時代,智慧駕駛和四維圖新,智慧座艙和航盛電子進行合作;
雲合作方面:華為已經在雪鐵龍(PSA)新車型DS7上進行落地;
端方面:華為與運營商中國移動、車聯網企業博泰集團、啟明資訊展開合作。
華為企業BGQuattroporte閻大力2019年年初在MWC展會上預測:未來汽車業務可為華為貢獻500億美元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