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釣魚經常浮漂不動,提竿還有魚。是不是鉛皮到底釣的太盹了
21
回覆列表
  • 1 # 燕趙釣魚人

    調低釣高要想避免鉛墜到底,只需無鉤調漂即可。

    不掛子線雙鉤,然後調漂,假如調10目,那麼一旦釣目超過10目,說明鉛墜就觸底了,所以只要釣目<10目,那麼鉛墜就不會到底。只要能理解,避免鉛墜到底的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定10目,裡邊還有子線雙鉤的重量,可以結合自己想要的調釣目,或是提前測出子線雙鉤的重量,來確定是否定10目。

  • 2 # 石頭釣魚記

    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用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我們知道,臺釣浮漂的調釣可以分為三種:調高釣低,調幾釣幾,調低釣高。而在釣界中更多的看法是調高釣低為釣靈,調幾釣幾為不靈不頓,調低釣高為釣頓。對於這個看法,石頭我的觀點的是:並不是不正確,但不夠嚴謹。回到問題上,對於問題中的觀點(鉛墜到底),個人認為這只是調低調高其中的一種方式表現形式而已,並不能代表全部。

    調低目釣高目是鉛墜到底嗎?

    我們知道,靈與頓的主要判斷依據是鉤餌指水底的狀態。一般來講,鉤餌離底被稱為“靈”,鉤餌躺底被認為釣頓。而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是什麼決定的呢?我認為主要是這兩個因素(線重忽略不計哈):1,鉤重。2,餌重。

    下面我就舉例說明鉤重和餌重的重要性。比如:空鉤半水調漂調2釣6(調目為2目,單鉤鉤重為2目,單餌重為1目)。

    這套線組,當釣目是2(調目)+2(鉤重)-1(餌重)=3目時,鉤餌處於上鉤懸浮下鉤離底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靈的狀態。

    繼續上推浮漂,當釣目是2(調目)+2(鉤重)*2=6目的時候,雙鉤是躺底的(由於水底向上的託力把2個鉤重返給了浮漂)。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頓的狀態。

    我們再繼續上推浮漂,當釣目一旦大於6目時,就說明八字環觸底了,再繼續上推八字環到整個鉛墜的長度時,這個時候鉛墜才是到底的。這個時候的釣目具體是多少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一定大於6目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極頓的狀態。

    小結:

    從上面的敘述得知,調低釣高還真不一定是釣頓的,主要還是要看鉤重和餌重的。也可以這麼說調目和釣目相同的前提下,鉤越重,餌料越輕,釣靈的機率越大;鉤越輕,餌料越重,釣頓的機率越大。

    如何判斷和避免鉛墜到底

    根據定位太空豆來判斷和避免

    調漂時,找好水深(定位太空豆定好位置後),我們不是有一個下拉浮漂的動作嗎?石頭我一般會把這顆定位太空豆下拉一個標準的子線長度(最好是下子線的長度),這樣的話就可以根據這顆太空豆來判斷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了。

    比如:找好釣目後,提出線組,觀察釣目和定位太空豆之間的位置。當釣目和定位太空豆平齊是的話,就說明下鉤是到底的;當釣目和定位太空豆之間的距離等於或者大於鉤距的時候,就說明上鉤是到底的;當釣目和定位太空豆的距離大於子線長度的時候,就說明會鉛墜是到底的。

    根據鉤重來判斷和避免

    根據這個判斷我們就要知道鉤重了。那問題來了,使用帶鉤調漂,如何判斷鉤重呢?可能有些釣友認為把魚鉤減掉測出鉤重後,重新更換一條子線,這個確實是可以的。但石頭我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不用更換子線)。

    找好調目後,上推浮漂,當漂目大於調目的時候,就說明下鉤觸底了。繼續上推浮漂大於鉤距另加一個魚鉤的長度,這個時候出現的目數減去調目就是上鉤鉤重。

    比如:調目為4目,當浮漂出現大於4目,這個時候就說明下鉤已經觸底了。繼續上推浮漂大於鉤距另加一個魚鉤的長度,如果這個時候浮漂出現的目數是8目,就說明單鉤鉤重是(8-4)/2=2目。

    當知道鉤重後,鉛墜是否到底就好判斷了。當釣目大於調目+雙鉤鉤重時,八字環就觸底了,繼續上推浮漂八字環到整個鉛墜的長度,這個時候浮漂出現的目數就是八字環到底的釣目了。

    鉛墜加鉛來判斷和避免

    調好漂後,在鉛墜處,再裹上點的鉛皮(重量稍重些),看看浮漂的目數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就說明鉛墜不是到底的,如果沒有變化,就說明鉛墜是到底的。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很簡單易懂的。

    小結:

    上述三種方法是我本人判斷鉤餌在水底狀態常用的方法,也是可以作為判斷和避免鉛墜是否到底的依據的。另外,這三種都很直接和易懂。

    引申一點:

    雖然鉛墜到底屬於極頓的釣法,但也並不是用不到的。比如:我們在釣跑鉛的時候(跑鉛也是鉛墜觸底或者到底,但是固定鉛墜的太空豆要開啟),釣走水嚴重的時候,守大魚的時候等等。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調低釣高並不一定是鉛墜釣底的極頓釣法。想要避免鉛墜到底還是要了解調目,釣目和鉤重,餌重之間關係的。也可以這麼說,調目,釣目,鉤重,餌重,這四點是判斷鉛墜是否到底的主要依據。

  • 3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一、浮漂沒動作中魚,並不一定是鉛墜到底

    經常出現浮漂沒有動作,提竿中魚,是釣鈍了的表現,起碼相對當時的魚情是釣鈍了,但並不一定是鉛墜到底了。

    浮漂動作的產生,是魚索餌時牽動子線,傳遞到鉛墜繼而拉動浮漂的,浮漂到鉛墜之間的水線,一般都是直的,就算流水中被推彎,也是繃緊的。而子線因調釣的不同,則可呈現不同的狀態。只有魚拉扯魚餌的動作能透過子線帶得動鉛墜,浮漂才會產生訊號。

    如此說來,就運算元線完全躺底的,當魚吃食的動作足夠兇猛,照樣是可以帶動躺底的鉛墜而產生訊號。相反,如果魚口很輕,就運算元線只彎曲了一點點,也不一定能讓懸著的鉛墜產生位移,產浮漂出訊號

    二、怎麼避免鉛墜到底

    鉛墜到底,可以是有意而為之,比如本來就是要跑鉛釣的;也可能是失誤讓其到了底,題主這裡肯定是第二種。

    鉛墜到了底,而作釣者自己卻不知,最容易發生在雙鉤重量與浮漂匹配不當時,鉤子的重量偏小。比如無鉤調目是6目,帶鉤是4目,甚至是5目,而實釣者對調釣的原理又不是太清楚,盲目地去跟學調低釣高。人家的調低釣高是有前提條件的,可能他調4釣8子線還是趨直的,而你調4釣6鉛墜卻到了底,因為他的鉤子重,雖然帶鉤調的4目,他去掉鉤子可能是10目。

    避免鉛墜無意到底,也就是過底,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去徹底懂得調漂原理,這樣不光是墜,鉤和餌的姿態也是可以根據調釣目去掌握。

    當然,還有一個經驗主義的方法,那就是反向驗證。不知道自己的墜有沒有到底,那就往下拉漂驗證,如果墜已經到底或快到底(子線嚴重彎曲),那向下拉漂釣目是不變的。而子線本身就是趨直的狀態,拉動浮漂,調目就會變小。所以,針對魚情的釣鈍,建議從靈開始,不要一上來就釣鈍。

  • 4 # 野釣晨陽

    想避免鉛墜躺底,其實方法很簡單!調漂找底的時候,直接重鉛到底,上推露一目,定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記住這個位置,這就是鉛墜到底的大概位置!找底過程記得拋竿準確,不打滿杆,知道水底的大概情況,接下來你正常調漂就行了!只要上推浮漂不到這個位置那鉛墜就不到底!

    你的這種情況,浮漂用的太大了,子線過長,釣的太頓,等等影響了訊號的傳遞,才會導致浮漂沒動提竿發現中魚了,浮漂訊號顯示不出來,或者訊號傳遞的慢,也不見得是鉛墜到底了,但鉛墜躺底了大部分會出現你的這種情況,如果子線用的更長,訊號會更不明顯!

    另外你調底釣高,還必須知道鉤重,因為會出現一情況,新手很迷惑。就是上推漂不漲目,導致浮漂漏出目數的時候鉛墜基本上到底了,比方說你調的平水,如果去釣雙鉤發現,雙鉤壓不下一目,那浮漂漏出目數的時候八字環已經觸底了!也是避免你釣的太多!

    如果你搞不懂這些,那就直接調兩目,重餌掛下鉤,上推浮漂漏出一目,定住最下面的太空豆,記住這個位置,從這個位置開始釣,一目一目的上推浮漂,直到訊號明顯,提竿中魚,空杆少了為止!

  • 5 # 小黑的漁途

    題主遇到的這種情況在釣圈裡有個術語來形容,有魚無口,即浮漂沒有任何動作,抬竿後發現有魚掛在了魚鉤上。看到這種情形第一時間考慮到鉛塊觸底,那說明對調釣的機理還是有點認知,但這鍋還真就不能百分百的扣在這鉛塊觸底上,下面小黑詳細講一講。

    由調釣差判斷鉛塊是否觸底

    釣圈習慣性把調釣分為幾種情形,分別是釣靈、釣平、釣鈍,調目比釣目高的稱之為釣靈,釣目和調目一樣的稱之為釣平,釣目比調目高的稱之為釣鈍。當釣組處於調低釣高時,隨著浮漂的上推釣組會出現兩種變化,在水底鉛塊、雙鉤會逐漸的下移,直至雙鉤躺底、鉛塊觸底;這種變化同時伴隨著釣組受力的改變,所以它會同時反映在釣目差上。

    比如說一個釣組帶雙鉤調成平水,單鉤的重量是2目,那麼這個釣組帶雙餌調平釣二時,它的釣組狀態是下鉤躺底,上餌躺底,由於上餌的全部重量全壓在塘底,所以即使雙餌全化,釣目都不會有任何變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接著上推浮漂的位置,當釣目達到4目時雙鉤躺底,4目的鉤重全部返還到釣目中。繼續向上推動浮漂的位置,釣目超過4目即說明鉛塊觸底,多出來的目數是由鉛塊返回的重量提供的。

    在實際作釣中釣魚人正是根據這種機理,從釣目的目數來判斷釣組是否出現雙鉤躺底、鉛皮座觸底。當然,我們事先要知道釣組的調目以及所使用鉤子的重量,只要釣目超過兩者相加的數目,那鉛塊就是觸底了。

    有魚無口的原因—調釣

    鉛塊觸底是釣組過鈍一個明顯的標誌,不過正如我前面說的那樣,並不能把有魚沒口的鍋完全的甩到鉛塊觸底上。釣組處於調低釣高時,子線就會呈現一個彎曲的趨勢,假設魚的吃口較輕,吃完餌之後待在原地不走了,那浮漂的動作會怎麼樣呢?子線的彎曲導致魚微弱的吃口不能被捕捉到,浮漂在魚吃食的時間段不會有動作,那魚把餌吞了留在原地,只要它不扯動線組,浮漂同樣不會有動作。所以,出現有口沒魚不一定就是鉛皮座觸底了,根本的原因在於你此時釣組的調釣不適合當下的魚情,子線的過鈍彎曲過濾了本該有的魚汛,解決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是對調釣進行調整了。

    有魚無口的原因—鉤距

    上述的是教科書式的回答,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調釣不算很鈍,甚至是調高釣低,離鉛塊觸底還差得遠呢,但有時浮漂動作很明顯,有時卻出現有魚沒口。遇到這種情況,大機率不是調釣出現了問題,而是你的鉤距太大。同樣的一鉤躺底一鉤觸底,你會發現鉤距大的那個釣組,下鉤子線彎曲的長度會遠遠大於鉤距小的那個釣組。兩個釣組上鉤的靈敏度是沒有差別的,但下鉤由於彎曲的長度存在差異,魚吃上餌浮漂動作明顯,魚吃下餌過長的子線彎曲就會過濾掉魚汛,從而導致有魚無口。

    簡單來說,出現有魚無口的直接原因就是子線過度彎曲了,至於是調釣的問題亦或是鉤距的問題,這就要釣手自己去判斷並糾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雲雷以後會漸漸少說相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