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狼特訓

    父母都是關心愛護孩子的,但是有的父母沒有把握好關心孩子的度,過度關愛和干涉孩子,這其實對他的心理發展非常不利。你也許每個星期都會帶孩子去公園玩,每天都給他讀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每一次活動等等。其實對孩子過的的關愛反而變成了干涉孩子的自由和發展。看看以下幾點,你是否對孩子過度關愛了呢?

    1.替孩子承擔責任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太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就替孩子承擔所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責任。比如,吃完飯後家長都會幫孩子收拾碗筷,打掃桌子上掉的飯菜,這些其實都是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學校的老師也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家長因 為太關心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事,就幫孩子把所有事情走做了。再比如孩子跟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了,或者孩子做了什麼錯事,父母會直接替孩子像別人道歉,但是這本來是孩子自己的責任,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自己承擔責任,面對錯誤和困難,而不是替他們解決。

    2.經常重複自己的話

    有的父母跟孩子說話,或者是教育叮囑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重複很多遍,父母的這種嘮叨是對孩子的過分擔心和關心,孩子上學前,父母會重複很多遍讓他們在學校要聽話,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家長會不停地祝福注意安全,當然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好的,但是不停地嘮叨也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煩,產生逆反心理。對孩子的這種過分的擔心會讓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3.主動幫忙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許多父母會忍不住幫助孩子,就算孩子沒有向父母提出幫忙的請求。父母會覺得幫助孩子解決困難時自己的責任,但是孩子也許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自己克服困難,家長主動幫忙就讓孩子失去了這個就會。當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先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鍛鍊他們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克服不了,家長再跟孩子一起面對困難,不要每次都主動幫助孩子。

    4.避免所有錯誤

    小孩子都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告訴孩子為什麼做錯了,要怎麼改正,孩子有了這次的經驗,下次就不會再犯 了。有的家長怕孩子犯錯誤,就提前告訴孩子該怎麼做,給孩子把每條成長道路都鋪平。但是這種關心真的好嗎?避免孩子發任何錯誤是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小時候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更加受不了外界的打擊,更容易向困難低頭。

  • 2 # 不做公考的遊客

    這個疼愛要分疼愛的方面和程度,如果演變成溺愛的話,那麼確實會導致孩子一事無成。如果是單純的疼愛的話是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結果的。但是,從根本上講,小孩子可以疼愛,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還是得輸入一種獨立自主的理念,杜絕小孩子的依賴心理。

  • 3 # 校長王瑞成

    家長疼愛孩子是沒有錯的。但是過分的溺愛就是不科學的,會對孩子的將來人生起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跋扈,變得任性,自私為所欲為。因此疼愛是要有度的,要有方法的。我們要合理的疼愛,合理的給予,合理的制止,對於不好的事情,要堅決的制止。在孩子面前,家長要學會說不。不然他會認為什麼都是合理的,只要他想。

    關於教育孩子的學習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正確的良好學習習慣。一、首先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我個人的體會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係。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三、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

    四、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佈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五、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習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我就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習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學生終生受益。

    六、嚴格約束,循序漸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於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範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如課堂常規的訓練,課前認真作好上課準備,學習用品要整齊安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響亮。課堂常規的培養要在課堂上落實,課前要求學生帶齊學習用具,上課時我首先檢查學生帶學具的情況,對於存在的問題我及時提醒,並轉告家長督促孩子按照課表整理書包,每天帶齊學具。

  • 4 # 小強plus

    我們說愛孩子是媽媽的天性,無論爸爸也罷媽媽也罷,都愛孩子,天性。那麼孩子成長之中,雖然需要一些東西。我們愛孩子很關鍵的一個方法,就是說非常想要考慮孩子各層面的需求。可是在考慮需求的另外,一些考慮需求對孩子成長是有積極意義的,可是一些需求過多的考慮,對孩子而言,對他的成才具備損壞功效,也就是說是沒有好功效

    嬌慣就相當於過多了,那麼怎樣去避免那樣的一個狀況,第一個,做為成年人,擁有孩子的爸爸媽媽。第一要有自身的工作中,要有自身的愛好,要有自身的事幹。他就不容易把過多的活力資金投入到孩子手上,它是第一件事兒。第二件事兒,如果你的孩子一些需求,你也愛著你的孩子的那時候你可以去想一想,你愛孩子最後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全部的父母都是講,我要愛我的兒子,是讓未來孩子有一天就會單獨的成才,可以有自身的生活。我要這種愛算是世界最傑出的愛,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那樣一個目地?

    我們愛孩子,對他的成才具備積極意義。那麼孩子這類需求,不僅是孩子,我們每一個人心理狀態的需求在獲得考慮的那時候,一些需求對他的成才的的確確有積極意義。但一些需求的考慮,對他的成才卻沒有一丁點好功效

  • 5 # 生活365熱愛不辛苦

    孩子要疼愛,不要溺愛

    過於疼愛孩子,如果考慮不周,就會害了孩子。

    古話說:“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是,過於疼愛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缺乏愛的能力;近看是愛,遠看是害 ,那麼真正疼愛孩子怎麼做呢?

    一、母親的好情緒就是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的情緒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也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一個孩子的性格走向。

    情緒越穩定的母親,家庭環境始終都會是輕鬆快樂的,養出來的孩子自信又樂觀,內心充滿被寵愛的安全感,不必害怕哪一句話說錯了就遭到母親的責罵。

    網上流行的一句話:“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爸爸愛媽媽,媽媽心情好。夫妻恩愛是家庭最好的風水,孩子在這樣家庭成長,安全感十足,心智慧夠正常的發揮,會有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一生也有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真正的疼愛就是父母多陪伴。

    真正的疼愛,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給予孩子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父母能陪伴。

    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多一些陪伴,父母捨得花時間用心陪伴孩子學習、家務、共度時光,讓孩子即感受到親情,又收穫了知識,父母可以為孩子講故事,讓他們學會愛看書,還可以做親子游戲,增加感情。孩子的成長就是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我們昔日的陪伴和參與,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的生活。

    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別到了年老之後,才後悔這一生沒用心做的事,是陪伴孩子。

    三、疼愛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手。

    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合理適度地愛一定是有方法和界線的。本該孩子穿衣服、背書包,父母替他做了,這就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總有一天離開父母開創新的生活時,往往在面對新的挑戰和環境,孩子的挫折感較強,那時再沒有父母直接幫忙,要依靠自己面對,有的孩子很迷茫和無助。

    與其讓孩子以後難受,不如現在放手讓孩子嘗試、試探性地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孩子也會因為自己長了本領而萬分喜悅和開心。這是人的本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區域,總是擁有成就感的。

    總之,疼愛孩子是自己用健全的人格,去察覺孩子的興趣和狀態,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用及時的,恰當的方式迴應孩子。

    父母疼愛孩子是沒有錯的,過於疼愛就不妥了,對孩子的疼愛超出了應有的度,就變成了溺愛,古語說,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那麼溺愛孩子的表現是什麼呢?

    1.替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不論年齡大小,每個階段父母都需培養孩子相應的擔當能力,因為人的一生,你無法替孩子承擔所有責任,從小教育孩子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時,要學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讓孩子用感受去認知世界,讓他去擔當起屬於他的責任。

    2.過度滿足造成生活懶散

    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會把寵溺當成一種習慣,孩子以形成自我為中心,造成生活懶散。

    小時候被過度滿足的孩子,長大後對生活、身邊的人也會提出各種過分要求,這對未來的成長非常不利。

    所以,好的家長,懂得孩子成長的需求,關注孩子內在精神需求,然後陪孩子一起成長。

    因此要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做,家裡不養懶人庸人,培養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3.不讓孩子犯錯誤

    喝水打翻杯子、吃飯不小心撒在桌子上、弄花了家裡的牆壁……孩子犯的這些瑣細小事,時常讓家長無名火起,抓來孩子就是一頓“愛的教育”。美名其曰這是在進行家庭教育,是為了孩子好。

    可事實卻是,不允許孩子犯錯,才是家庭教育犯的最大錯誤。

    因此,孩子成長就有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要學會放手,遇事問題鼓勵自己獨立解決,大人表現要淡定不必過分緊張。

    總之,面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愛的能力。教他規矩,培養品質,鍛鍊能力,才是真正地疼愛而不溺愛。

  • 6 # Zhu希希

    我覺得不是說一事無成,只是現在的過渡寵愛會讓孩子比較矯情,比較任性,等進入社會,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可能容易碰壁,當然我覺得我不是絕對的!疼愛沒問題,從小三觀的培養很重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在愛裡成長的孩子是好事!只要三觀沒問題,其他都不是絕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處理臍橙幼樹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