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pw49117585
-
2 # 安分守己152894432
李自成是什麼人?看了中學歷史課本我覺得,李自成本是明朝郵政系統一名在崗職工,由於當時明朝政府裁撤郵政系統,李自成被裁下崗,李自成不體諒朝廷的難處,不積極爭取再就業機會,不思自立創業,反而混入黑社會,帶著一幫狐群狗黨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李自成實在是個無君無父,十惡不赦,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
-
3 # 曉木曰兮歷史系
人性是複雜的,在極端環境下被放大的人性尤其如此。同一個人,也可以有好幾張面孔,一面仁慈善良,一面殘暴血腥,一面雄才大略,一面目光短淺,你說他是假裝嗎?那不一定,也許每一面都是他的真實面,而合起來才是一個立體的人。▼毫無疑問,威名赫赫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李自成(1606-1645),原名李鴻基。他自稱西夏太祖李繼遷的後代,因為他出生的村子就叫李繼遷寨。其實他家世世代代務農,他本人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李自成早年遭際不順,當了個小小的驛卒,還下崗了,之後殺死了逼迫自己的債主,殺死了和別人通姦的妻子,沒辦法只好投軍,最後殺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可見他造反雖然是生活所迫,但從一開始就展現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轉戰幾年之後,他率部到山西投奔了舅父“闖王”高迎祥,成了他麾下的“闖將”。在河南滎陽大會上,十三路義軍齊集,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可以說初步展現了他的領袖潛質。之後,他和高迎祥、張獻忠合兵進擊,攻下了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結果因為利益之爭和張獻忠鬧了矛盾,從此兩家成了對頭。後高迎祥戰死,他繼任成了“闖王”,成了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派,而張獻忠這時候已經獨立出去了。往南方和西南發展,黃河以北逐漸成了李自成的天下。李自成很有謀略,打得過便打,打不過便詐降,逮著機會再進行反撲。加上一些明軍將領有“養寇自重”的需要(如果“匪寇”都平定了,對於朝廷來說這些將領也就沒什麼大價值了),一些得力大將還經常要被調去應付更加難纏的清軍,所以朝廷對他的圍剿雖然猛烈,他還是化險為夷存活了下來,並且勢力越發壯大。到了1643年年底,他已經控制了陝西全省,1644年初,他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兩個月後就攻破了北京,崇禎自殺,明亡。李自成之所以打得這麼順利,就在於他很能得民心。那時候全國各地災荒嚴重,朝廷一再加派軍餉,老百姓窮到“人相食”的慘劇時時都有發生。而李自成打下一個地方之後,往往會開啟官府的糧倉,分發給老百姓。史籍上記載他賑濟饑民的盛況是:“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李自成畢竟出身於底層人民,深知他們的困苦,所以他賑濟饑民的舉動應該是出自於內心的善意和熱誠,不是純粹收買人心的舉動。而饑民從他這得到了糧食,自然對他感恩戴德,願意投奔他。在行軍過程中,李自成打出了“剿兵安民”的旗號,宣傳自己仁義之師、救民於水火的宗旨,並散發“三年不徵”的傳單,也就是承諾三年不徵收賦稅。他還招撫流亡的貧民,給他們耕牛和種子,讓他們墾田,從事農桑,發展生產。而李自成的隊伍初期紀律也比較好,約束得力,一般只搶劫大戶和官府的財物用來充作軍餉。這給他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兒歌就是這麼來的。基本還是和實際情況相符的。但李自成顯然不是什麼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造反這麼高風險的職業,心地仁懦之輩是幹不來的。對待異己勢力,他毫不手軟,殺掉了同為義軍首領的羅汝才和賀一龍,殺掉了叛將袁時中。進了北京之後,他自己以及他手下的很多將領都腐化了,但他的得力助手李巖卻一再告誡他要謹慎,並且李巖自己嚴格約束手下人,善待京城百姓,結果李自成懷疑他故意收買人心,同時忌憚他的能力,找了個藉口就把他給殺了,自毀長城。吃人的事李自成也幹過。在攻下洛陽之後,他弄來幾頭鹿,和300斤體重的福王朱常洵一起活煮了,別出心裁地命名為“福祿宴”,和士兵們共享。對於那些頑強抵抗、久攻不下的城池,李自成會以屠城的方式,發洩他的怒火。遭遇他屠城的有河南偃師、光州、鄧州、山西寧武關等地,特別是為了攻下河南開封,他不惜炸掉黃河大堤,借黃河之水來淹沒整座城池,被淹死的軍民達數十萬,是明清之際最慘烈的一次攻城戰役。在浩浩蕩蕩開進北京之後,李自成和他的部下迅速開始腐化墮落。為了維持享樂和籌集軍餉,在李自成的默許下,農民軍大面積地抓人、抄家、敲詐、劫掠。前朝舊臣成了他們眼裡的肥羊,被逼著拿錢出來,並且明碼標價:“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掏不出那麼多銀子的話,就往死裡折磨。大將劉宗敏還特意打造了五千套夾棍,“凡拷夾百官……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就算是勒索到了錢財,也不留人家活命,最後被拷打致死的有1600多人,勒索出了七千萬兩銀子。諷刺的是,如果這些銀子用來作為朝廷軍餉,李自成也許早就被剿滅了,這些官員也不會死得這麼慘。除了勒索官員,北京城的平民百姓也遭到了搶劫和殺戮,整個城內人心惶惶,恐怖氣氛嚴重。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一個多月,就被吳三桂與清軍,聯手給打敗了。臨走之際,他在紫禁城放了一把大火,那意思“我得不到的,誰也甭想得到!”之後李自成一路敗退,漸漸人心離散。這也應了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關於李自成的死,至今也是一個謎,最流行的說法是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附近被農民一鋤頭打死了,但真假難以確定。至於那些他出家或者隱居的說法,只能當作一種安慰性質的傳說罷。和張獻忠的神經質、心理變態不同,李自成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但他也有不如張獻忠的地方,張獻忠手下人才濟濟,孫可望、李定國等四個養子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而李自成手下,文如牛金星,武如劉宗敏,都是一些二流貨色,有一個一流人才李巖,他又不能用他,這是李自成的可悲之處。李自成不是神佛,也不是妖魔,只是一個在風雲際會之際轟轟烈烈戰鬥過的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4 # 歷史寶藏
想要了解一個人,就需要對這個人的經歷有足夠的瞭解。離開歷史去談一個人,多屬無稽之談。
李自成像
關於李自成的個人歷史粗略整理如下:
明政府東北邊患未熄,西北民變此起彼伏,軍費開支陡增,財政狀況迅速惡化。為緩解財政壓力,明廷於崇禎二年(1629)下令裁撤驛站,削減政府開支。陝西驛遞系統因需要支撐西北四鎮邊鎮糧餉而建制龐雜,因此大批依靠在驛站供役為生的驛卒與伕役因扯驛令而失去生計,紛紛加入起義者行列。
這批失業者中有一個米脂縣誾川驛的驛卒,名叫李自成,失去了驛站的飯碗後,由於當地的饑荒,陷入了絕境,於次年帶領侄兒等一批人投奔義軍首領不沾泥張存孟。
失業驛卒、譁變邊兵、起義饑民構成了明末農民起義的主力,至崇禎三年冬,陝西農民起義形成了一個高潮。諸義軍相互聯絡較少,多各自為戰,遍地開花,官軍雖對單股義軍有絕對優勢,但顧此失彼,剿不勝剿。明政府也在剿與撫之間舉棋不定。
明廷深知農民起義的根源在天災人禍,無以為生,並且也意識到陝西亂民甚眾,便由主撫派,陝西三邊總督楊鶴攜銀十萬兩前往陝西放賑,然而十萬兩白銀對於諾大陝西的遍地的災民,無疑杯水車薪,再加之明廷剿、撫不定,背信殺降,招撫政策不久宣告失敗。
崇禎四年(1631),明廷起用堅決主剿的洪承疇,洪承疇運籌帷幄,有勇有謀,歷經一年有餘,逐個撲滅陝西各地的農民起義,加之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陝西義軍主力轉戰至河東,而陝西地區崇禎五年後降雨較多,農業有所恢復,饑荒有所緩解。這一時期陝西農民起義轉入低潮。
崇禎七年(1634),進入關東作戰的義軍轉為以跨省區長距離流動作戰為特色的中期階段,由河南進入陝南的義軍在明廷五省統一指揮、分割包圍的戰略下,被逼入漢中、洋縣不遠的車箱峽一帶,幾乎陷於絕境,李自成用計詐降,四萬多義軍絕路逢生,再次馳騁關中平原。
崇禎八年(1635),關東義軍攻破明朝中都鳳陽,崇禎帝急令洪承疇出陝西平關東之亂,陝西義軍趁此機會在陝西迅速發展,不久關東義軍也經潼關、武關道西進,陝西義軍發展到二百餘萬之眾。並且義軍的組織性和戰鬥力也得到了提升,洪承疇在隨後的戰役中漸有敗績。明朝和農民軍的軍事形勢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此階段的義軍依然是流動作戰,雙方各有勝負。其中李自成在家鄉米脂縣中明將賀人龍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僅身隨百騎脫險,所幸他的妻弟帥眾萬餘來歸,義軍聲勢復振。崇禎九年,義軍中勢力最強的闖王高迎祥黑峪口兵敗被斬,使得義軍士氣低落,崇禎十一年,李自成在河州、洮州連續大敗,幾乎陷於絕境,被逼入陝西、湖廣、四川三省交界之山林中,偃旗息鼓兩年之久。
崇禎十三年(1640),此時明朝已無洪承疇,兩年前的寧錦之戰中,洪承疇戰敗成為滿人的俘虜。一年前,張獻忠也於谷城重舉義旗。李自成帥眾走出深山,進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賑濟。此舉大得民心,《豫變紀略》稱:“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李自成義軍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所傳:“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兩年之內,李自成在人口眾多的河南兵力發展至百萬之眾,緊接著攻克洛陽,三圍開封,五敗明軍。此時的李自成,帥百萬之眾,所向披靡。
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擊敗出關迎戰的孫傳庭,順勢攻佔關中,佔領西安,略定三秦。崇禎十七年(1644),也是大順永昌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正式建國,改西安為長安,為西京,國號大順,以原秦王府為宮殿。
長安建制之後,大順政權開始了北伐的程序,大順永昌元年開始北伐,不滿三月即攻破北京,滅亡了大明王朝。
然而大順政權由於對東北滿清的形勢把握不確切,佔據北京後將領多鬆懈,吳三桂投降清軍,滿洲八旗擊敗大順軍,李自成被迫放棄北京,退守陝西。
然而此時的形勢對大順頗為不利,除了滿清的直接威脅,北部河套蒙古早已降清,此時威脅著陝西的北方,並牽制大順一部分精銳兵力,南明政權也在與大順接壤的河南、湖廣地區反撲,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和大順在陝南漢中地區也有衝突,可謂四面受敵。最終大順政權在滿清鐵騎一路自陝北,一路自潼關,兩面夾擊下,大順軍進退失據,最終被滿清擊敗,李自成本人也兵敗身亡。
綜上可知:李自成從一個失業驛卒成為西北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之一,說明他有著非同常人的勇力和領導能力,因此能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迅速崛起。同時他能夠在數次兵敗,幾乎成為光桿司令後,一次次東山再起,愈戰愈勇,說明他有堅韌的精神和毅力。轉戰各地中,李自成能嚴明軍紀,始終站在廣大民眾的角度,提出“均田免糧”口號,維護民眾利益,同時毫不手軟打擊豪紳臣貴,說明其人愛憎分明,能守初心。而自始至終,李自成身邊都沒有形成一個高水平的智囊團,這說明其人有些剛愎自用。在制定與滿清相關的相關戰略時,出現很多失誤。這也導致他在群雄逐鹿之時,雖然能取得一時勝利,最終還是兵敗身亡。越寫越覺得李自成有點像項羽,勇而乏謀,毅而乏變應該是對李自成其人最好的總結。
回覆列表
呵呵,首先感謝邀請,前一段拜讀過得了茅盾文學獎的李自成這本書,總的來說李自成這個人缺乏謀略和戰略眼光,這就造成了在沒有後期絕對根據地的時候就攻入了北京,攻入北京後在沒有穩定的情況下沒有選擇聯合吳三桂而去攻打吳三桂,並且因為陳圓圓和吳三桂父親徹底惹怒了吳三桂,而後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清軍入關李自成一敗塗地,再也沒翻身的可能了。另外就是紀律不嚴明,軍隊燒殺淫掠很正常,而李自成默認了這種情況。劉宗敏作為二號人物搶了陳圓圓直接造成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失敗後沒有穩固的後方再加上情緒變化很大,就再也沒有崛起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