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子晚城
-
2 # 天枰
應該可以,縱觀李自成的一生,在攻入北京城之前還是很成功的,雖然前期有些落魄,但入京之時,說他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為過。明庭腐朽,山海關牢不可破,自身兵強馬壯。他唯一沒有做好的,正是約束部下,建立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部隊,以致失掉民心,甚至吳三桂的反水,也跟他入京後的所作所為有莫大的關係。
這一點朱元璋就做的很好,從前期領導義軍開始,他就很注意約束管理部隊,甚至將領的賞罰,他似乎天生就有這些才能。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李自成如果具備這種能力,至少能建立一個王朝!
-
3 # 司馬PC
如果李自成換成朱元璋,必定成事。李自成開始的時候,被明軍收拾得灰頭土臉,十分狼狽,曾經一度想放棄,老死山中算了。後來袁崇煥被殺、洪承疇降清等一系列變故,大大打擊了明朝,使李自成東山再起。
得勢的李自成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推翻明朝,開始的時候只是要求崇禎皇帝給他封王,被拒絕後才在西安稱帝,後來打進北京,佔盡了天時地利,為什麼偏偏就失敗了呢?
首先,追贓過於嚴重,福王被煮,這是一個帝王做的事?其次,打進北京城後,沒有約束部下,使部下在城裡斂財惹得天怒人怨;然後,沒有認清形勢,鼠目寸光,沒有團結應該團結的力量,導致吳三桂降清……一系列錯誤的舉措,使先人栽樹,後人乘涼。
如果換成朱元璋,看看朱元璋用的部下,是知人善用,人盡其才,這個度把持得很好;對部隊的約束,也是紀律嚴明;政策上也是正確的等等。
因此,換成朱元璋,可能不會失敗那麼多次就推翻朝廷了;打進北京城後,也不會蠻幹豪無政治頭腦了;在針對吳三桂的事情上,也只會給安撫加誘降而不是逼得吳三桂降清了。
-
4 # 萬歲1148858845
形勢不同,環境不同不能同日而語,朱元璋時代的元朝是坐山觀虎鬥,所以朱元璋能夠有足夠時間殲滅群雄,揮師北上,而且當時元朝內鬥,朱元璋有可乘之機!李自成面對的是對起義軍誓死鎮壓的明朝,李自成只能打打走走,無法建立經營根據地,獲得持續的財源兵員,之後又要與在東北養精蓄銳數十年的滿清惡鬥,並且還要應付南明的遏制威脅,縱然是孔明再生也是迴天無術
-
5 # 孤獨的人166816293
可以成事。因為朱元璋有冷靜的頭腦,長遠的眼光,為達目的而百折不撓的精神,對貪腐毫不留情的懲治,對敵人的打擊分為先後的次序,主要和次要的矛盾分別區分處理,手下有很多知識分子輔政……而這些,是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之流所不具備的。所以,李自成換成朱元璋,必成大事。
-
6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李自成跟朱元璋沒法可比。
1.朱元璋從一開始除了武力征伐以外,就很重視與知識分子階層的關係,遍邀名士相助,而且對這些知識分子安邦定國的計策言聽計從。李自成則不然,手下知識分子缺乏。
2.朱元璋從一開始就注重經營所佔領的土地,讓百姓安居樂業,獲得百姓的支援。李自成則是到處打游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的生產生活問題。
3.老朱起兵反抗蒙元壓迫,那個時代名正言順,獲得漢族百姓的普遍支援,李自成造反打得是漢人正統江山,名不正言不順,獲得的支援相對要少。
4.老朱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讓自己的對手在前面和蒙元死磕,自己躲在背後發展,積攢實力。李自成還沒成事呢,就著急著稱帝,很像當年的私鹽販子張士誠。
-
7 # 051698
如果李自成換成朱元璋應該可以成事。朱元璋雄才大略,求賢若渴,並有識才用人之能。朱元璋在開創大明王朝之時能分清主次威脅,能屈能伸。朱元璋在實力尚弱時確立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主”的戰略方略,積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緩稱王避免了“槍打出頭鳥”,並在北元,陳友涼,張士誠的威脅下,暫時“歸順″北元,交好張士誠,集中力量對付陳友涼,然後逐一消滅奪取天下。
而李自成一直是流寇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也分不清主次矛盾,他攻下北京城後並未統一全國,明朝群臣依然在南方組建南明政權,而李自成將從單一對抗明朝變成直接對抗後金和南明,這是重大的決策失誤,如果是朱元璋他是不會先攻取北京城的,而是先鞏固根據地,建立地方政權,再武力擴充地盤和軍隊,待時機成熟後再徹底滅明,然後集全國之力對付清軍。
李自成的農民軍到後期軍紀較差,上層領導迅速腐化,並出現嚴重宀內鬥,如果是朱元璋就一定會加強軍紀,約束部下,打擊貪腐,墮落的上層領導,不致於迅速失掉民心。另外朱元璋對明朝實力派將領如吳三桂,左良玉等實施收買拉攏,決不會出現劉忠敏霸佔陳元元之事。
總之,朱元璋決不會犯李自成所犯的一系列決策上的錯誤,在明朝腐朽透頂,清庭尚未作好入主中原之時,攻取大明朝建立新朝,最終平定清廷。
-
8 # 有好奇心的老頑童
民間讀史,非學術研究。一般觀其大略,思考走勢成敗原因,不需關注失敗後是逃是死等細節。
李自成,張獻忠兩位均屬流寇,無根據地,沒有從小到大培養行政能力。
歷史太多起義成功案例沒有借鑑學習。
如蕭何入關即查戶口檔案。劉邦安定人心。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等。
天下無英雄,遂使堅子成名爾。
崇禎帝兩大失誤,一,內外同攻。沒有先安內再敵外。二,財政政策被大地主階層的東林黨人把控,逼民造反。死前方知,雖魏忠賢壞事多多,這財政政策卻不逼貧民。其餘,如可學南宋,開海禁,外貿可賺大錢。遇事,只知自已硬打硬扛,手下能人不會用,政策不知變,雖勤政,無大用。最高領導,是識大體,知大局,有權謀,馭人有術。而非忙忙碌碌。
-
9 # 漢唐宋明
李自成就是個流寇,走哪搶哪。人家朱元璋打下一個地方就當作根據地,讓治下百姓生養修息。
李自成這流寇永遠是流寇,因為他沒有根據地,全靠裹著百姓去搶,當他推翻大明以後,他還搶誰呢?這個時候他不亡誰亡?一個國家全是流寇,不事生產,這種國家能存活下去麼?
人家朱元璋為啥成事,廣積糧緩稱王,打下一塊地盤,先不急的再去打其他的地盤,而是先治理,把整個地盤恢復生產了,再去打下一塊地盤。所以朱元璋不是地盤最大的諸侯,卻是笑到最後的諸侯。他還沒當皇帝以前,就把皇帝的事幹了,他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李自成跟朱元璋簡直是螢蟲之火,與日月之光的差別。
-
10 # 小李的簡單生活不可能
原因如下:看過電視劇或者讀過小說的都應該知道李自成是個什麼樣的人。中國歷史上對於這種人有一個很好的形容—曇花一現的失敗者。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要從李自成本人來說,其實這個和朱元璋有很大的差距。朱元璋是屬於那種有抱負的人,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看過《倚天屠龍記》的都應該記得朱元璋很會拍馬屁,人前人後套好明教教主。會看待時局的變化,懂得利用身邊的一切力量;再反觀李自成,身上沒有一點成就大事的的氣息,典型的農民階級的代表。成不了氣候,而且李自成這個人不注重長遠的發展,當奪得了天下後不是想怎麼治理國家、協調社會矛盾。一心貪圖享樂,這讓前期支援他的人後面很憎惡,辛辛苦苦和你打了天下,而你卻是這麼一個東西。其實李自成和洪秀全很像,有了一點小成就後就安於眼前。而不是穩定社會秩序,清除前朝餘孽什麼的,從這一點來看這類人不可能奪得天下。
當時的社會結構為什麼這麼說呢,朱元璋成功那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援的。好比明教,但有沒有明教還得具體考證。小說和歷史中也有提到,再來看看李自成呢?什麼都沒有,所有的一切大事完全憑藉自己的想法。而身邊沒有軍事啊、能幹的將軍之類的。最主要一點,李自成缺乏階級的力量支援。加上元朝末年社會的動盪,你一派我一派,他沒有把這些力量化為推翻元朝的力量。種種跡象表明,李自成要想取得成功的機會很小。
-
11 # 老D90405271
李自成換成朱元璋一定能成事。李自成進京後對大明官員進行拷晌勒索,在京城搶掠姦淫,把北京官民推到對立面。而朱元璋則是優待投降的元朝官員,也不騷擾人民,所以朱元璋爭取到了廣泛的支援。另外,李自成在沒有平定天下時就開始殺功臣,自斷臂膀,以致將相離心離德,無將可用。而朱元璋是在天下安定後,才殺功臣,殺光後對江山無威脅了。
-
12 # 愛可愛的丹
朱元璋的大臣比李自成手下文官眼光高多了,當年朱元璋想建都於他的家鄉安徽鳳陽,遭到大臣們反對,最後才定都南京,李自成這蠢貨就沒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雄心,他在攻克北京前,為自己擁有關中就相當滿意了,主動向崇楨提出了劃地為界、以大將軍輔政的議和條件,崇禎大概是被他忽悠得氣憤了,寧可把套在脖子上的繩再緊緊也不聽他忽悠了,議和未能實現,李自成和朱元璋最大差別還在於朱元璋對手下就是天子對臣將,而李自成和劉宗敏等是盟約關係,看他和劉的誓言“爾我同為響馬,約富貴共之”,這點就比不上朱元璋,他的軍隊根本沒整合成上下唯他馬首的地步,是一群烏合之眾,而老朱的部下是支紀律嚴明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鐵軍,如果朱元璋和他換下,進京後的一切政治上的錯誤不會犯,大清只能放馬於關外了。
-
13 # 君子1699719
李自成的成敗,主要一點,
是:把吳三桂心愛的小老
婆陳圓圓給部下們享用,這
怎能不使吳三桂憤怒?致,吳
三桂降清。本來,吳三掛在山
海關外拿不定主意降清,還是降
李,因陳圓圓,吳三桂一怒降了
清,如果,李自成把陳圓圓送還
吳三桂,李自成那有退出北京的
結局……
-
14 # 使用者6161899116
朱元璋生在明末絕成不了事。朱元璋能成事主要是因為元朝廢棄"科舉制”。才使得朱元璋團隊擁有一群最頂尖的讀書人為他謀畫戰略,而明末時根本沒有那個環境。朱元璋自身的素質和政治戰略並不強,他獨個自身根本不足以補全讀書人對創業亦始的重要性。
-
15 # 平棘墨者
不一定能成事,蒙元勢力在消退漢人重新走上主導舞臺,民軍起義領袖們多半沒有朱元璋睿智,並且朱元璋陣營人才濟濟,還有佔據江南富庶之地錢糧兵源充足,這是朱元璋成功所在。反過來講,李自成進京後面對的是外有後金勢力強盛,虎視中原,內有明朝遺臣不忘復國,李自成豬一樣的隊友進京後的所作所為,以及沒有一個處置善後理政的能臣來謀劃國運,逼反吳三桂門戶大開,猶如暴發戶急於享樂不對南明勢力乘勢進擊,都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換成朱元璋,面對內外敵手,有豬一樣的隊友共商,結局也不會好到那裡去。
-
16 # 蛙哈哈餐飲
事實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首先看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朱是旨在推翻蒙古政權,得到天下有識之士的響應,加上依靠自身能力吸收了張士誠,陳友諒的實力,推出了明確的政治主張及施政綱領,得已問鼎中原。李完全是靠崇禎的愚蠢發家的,但不能迴避的事實是,明朝乃天下民心之所向,李是災民,要麼搶要麼餓死,沒有其它選擇。所以你看歷史,朱起義時,能人都在朱這邊,李起義時,能人都在朝廷。所以李換成朱也不一定能成事,關鍵還是看崇禎,此人看似勤政聰明,其實極傻,完全不懂政治。人分這麼幾種,勤勞而聰明的人是貢獻最大的,如元璋,如太祖,如太宗。其次是聰明的懶人,如嘉靖,萬曆,局勢尚能穩定,再次之是愚蠢的懶人,人傻沒關係,不出門誰也不受你傷害,最後就是愚蠢卻偏偏勤勞的人,哪都有他,你辦事他插手,你說話他插嘴,自己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想法,就是一路給自己挖坑,大坑套小坑,圓坑連方坑,坑邊有坑,坑中有坑,最後自己親身體驗了這一研究成果。別說把崇禎換元璋,閉著眼抓鬮,隨便來一個,李都得滅
-
17 # 溫讀
為什麼自古農民起義比比皆是,能成就帝王霸業的只有劉邦朱元璋二人?
像陳勝吳廣也好,李自成也罷,他們都是小農思想,雖然是一代人傑,但固於自身眼光所限制。他們並不是想要改朝換代,推進時代發展,他們起義,只不過是不甘於自身,想改變的也只是自己個人之宿命而已。
所以,他們打倒了惡龍,自己也就變成了惡龍。
那李自成和朱元璋比較,那是在侮辱朱元璋。
朱元璋的能力和貢獻,被嚴重低估了。
自從石敬瑭賣了燕雲十六州,到朱元璋一統天下,四百餘年,期間多少英雄豪傑?能開闢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趙匡胤,何嘗不是一代英主,可是面對幽燕,也只能徒增無奈。
可是朱元璋做到了,四百餘年後,漢人重新踏進北京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翻天覆地的人物,說是經天緯地之才,也不為過。
元末群雄並起,朱元璋一介乞兒身,卻能開創276年的大明王朝,登基以後,便對整個官僚階級進行整肅。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官員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是官員卻成了最大的問題。
朱元璋在那個時代就能看清楚這一點,無論是權謀,還是眼光,都是古往今來所有君主中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
李自成,不過是一介草莽罷了,怎麼可能和雄才大略重塑中華的朱元璋比較?
如果把李自成換成朱元璋,那可能真的就沒有皇太極多爾袞什麼事了吧。
以上。
回覆列表
當然能成事。朱元璋與李自成一樣,步起基層,積功而上,最後一躍成王。但與功利極強的李自成不一樣,朱元璋除了對部下的絕對掌控外,在做事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低調而有大局觀。李自成以流寇自居,一路走來一路丟,沒有基礎,沒有月標,稍有起色,就立王稱朝,以一力抵全域性,必敗不可。朱元璋注意培殖基礎,有終極目標,以救天下為已任,擁護者眾,終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