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報班會扼制孩子想象力,有人說不報班怕耽誤孩子,希望過來人給個建議,下圖是自己畫的,基本上一天畫一張,根據自己想象力畫。自己畫完自己塗色,不想我干預的那種。
10
回覆列表
  • 1 # 溪溪瑤瑤媽

    四歲半畫成這樣,很有畫畫天賦,真應該找好的老師帶一帶。去學學創意美術吧!

    一般創意美術的形式是老師介紹一個話題,然後每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畫,每個小朋友畫的都不一樣。

    出去學關鍵是找到好的老師,多去一些地方試聽看看,瞭解老師教授的方式方法。

    圖片是我家大寶美術課同學們畫的,每個小朋友設計的都不一樣。

  • 2 # 草莓西瓜小阿四

    看品牌,近年來少兒美術培訓品牌如雨後春筍,但是由於行業的不規範,抄襲模仿嚴重,多數機構沒有自己的核心內容與完整的課程體系,多數是原來的小型畫室進行二次包裝然後激進擴張,對外招商加盟。看課程體系,很多培訓機構,將美院裡的課程照抄過來,直接教孩子。這種課程的匹配度很低,因為孩子的發育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教高中生和成兒的課程直接應用給少兒是不可取的,不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接受能力。好的課程體系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 3 # 晨爸育兒

    繪畫敏感期的孩子讓很多家長有種錯覺,感覺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看到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時,我們報以什麼樣的目的去引導孩子?是讓他藉助興趣發展自我?還是培養天才?

    這方面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考慮清楚了,如果我們為了功利,那我們必須要看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那塊料,而且報以功利為目的,往往容易讓我們父母滋生焦慮的心態,這種心態事實上就是阻礙孩子成長的罪魁禍首,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缺乏這方面的認識,現實又往往因為我們認識上的偏差而讓孩子偏離了正確的成長路線,從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來看,每個敏感期的到來事實上是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成長標記,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抓住孩子的這個生命特點,將孩子在繪畫中所獲取的內在品質得以發掘,引導其產生對美的認識,這樣興趣就由此而成為實現自我的階梯。

    4歲的寶寶不管是去專門的繪畫機構去學習,還是在家裡畫畫,其實我們家長只要擺正心態,認識到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去哪裡學習都一樣,把畫畫當做寶寶一種情緒的真實表達,一種心理視窗即可,我們可以透過這個視窗洞悉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孩子有沒有天賦先放一邊,熟悉孩子,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的環境比什麼都重要,孩子會在這個環境裡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樂趣所在,從而藉助樂趣將自己的人生放大。

  • 4 # 鑫靈

    孩子不喜歡跳舞、英語、跆拳道,喜歡畫畫,這說明孩子的思維發散已經有了一定的傾向性了,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做以下幾點:

    1.興趣是最後的老師,對於四歲半的孩子,進行素描和色彩訓練有點早,有可能扼殺孩子的積極性,現在的美術班其實大多數8歲前畫兒童畫,8歲後開始畫素描和色彩已經工筆國畫什麼的,美術老師也參差不齊,有的只是照著加盟的教程照本宣科,然後帶著孩子一起簡單的塗鴉,一節課下來一定會給家長帶回來一副畫,有時候老師還會幫孩子去畫,這樣的班,有待商榷。但即使這樣的班對於小孩子來講,也會很高興,有興趣的。因而不是報不報班,而是選哪個班的問題,選哪個老師問題。

    2.學畫畫的人,一般都有獨特的思維,與人相處的能力不足,你的孩子不喜歡跳舞、跆拳道,喜歡自己畫畫,我感覺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出發,你必須給她報班,而且是兩個,一個美術班和一個其他興趣班,主要目的是增強孩子的交際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和喜歡畫畫的小朋友交往,有時間跳出畫畫的侷限性。如果任由孩子自己畫畫,她長時間自己畫,會性格孤僻,可能在畫畫上有發展,但對於人格健全是不好的。

  • 5 # 我是小嬌

    第一, 首先了解孩子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一名優秀的美術老師,一定不是一個教孩子照葫蘆畫瓢的老師,而是懂得解讀孩子、有耐心、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敏感點、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發揮潛質、使孩子能更加獨立主動去探索的老師。 許多上了好幾年繪畫班的孩子,依然不知道美術是什麼,帶回來的作品多半是些概念單調的題材,畫的構圖永遠都有著固定的模式,每張圖必有個太陽掛在右上角;用色一定鮮豔奪目,卻從來沒有主色調。家長也並無知覺,彷彿美術就是如此。

    第二,需要了解上課的環境

    首先上課的環境

    寬敞、明亮是最起碼的要求。另外一位老師不能同時教很多學生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難以想象給五六十位學生同時上課的老師何以達到因材施教。藝術的追求是個性和多樣化,是孩子的創造能力和開闊的思路。孩子的表現和別的孩子差異越大,越是我們需要鼓勵的。

    第三,希望透過畫畫可以拓展更多其他方面的興趣

    今天的美術,我們稱之為視覺藝術,它包容了空間的美感和協調。優秀的畫班,除了教繪畫,還將具備引導孩子從空間概念上理解美術的能力,向孩子提供足夠的刺激,適當地把音樂、舞蹈、雕塑、影像等旁類文化引進來,使美術學習不再停留在孤立區域性的層面上,讓兒童有充分的機會獲得經驗,從而激發潛在的創造能力。

       家長為孩子選擇美術班的時候,務必主動和老師溝通。所謂因材施教,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的個人特點上的。如果老師能適當地給家長提供一些講座和交流,教育就能進行得更實在和一致。

  • 6 # 探探老師

    如何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是父母需要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學前班的孩子大多非常喜歡畫畫,而且他們也有時間畫畫,畢竟作業還不是那麼多。這個時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讓孩子自由的創作!

    等到上了小學以後,他們的課程作業會逐漸增多,每天回到家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關於報美術班的問題,我的個人想法是:美術班通常課程內容固定,因為它需要有一套系統的課程運作,並且很多老師不會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所以,有的時候反而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走向一種相對固化的繪畫模式上去。

    下面這張圖,是我和大寶Shuker一起完成的他的科學作業,我們用的是彩泥➕手繪的方式做了一個簡單的海底世界的形象,整體的構圖設計以及角色形象,都是由Shuker來完成的,媽媽來協助進行捏製的捏製和部分上色。

    所以美術啟蒙與培養上,主要是家長多陪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創作,無論透過何種方式,透過水墨、彩泥、彩鉛等都可以,只要你和孩子去探索、去實踐,就會慢慢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美、自己去繪製美、享受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交中,可以找人幫忙,但別理直氣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