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長管得嚴,成績就好,家長一放鬆,成績就下降,對這類孩子如何管教?
17
回覆列表
  • 1 # yixinbuer

    孩子成績時好時壞其實是不夠好,真正的夠好都很穩定。 孩子成績時好時壞背後反映出2種可能,一是:孩子成績其實不好;二是:父母平常管的過多,稍有放鬆,孩子成績就會下降。對號入座,對症下藥。

  • 2 # 諾然86

    孩子成績不穩定,知識基礎沒打牢是一方面。另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不好,就好比人射箭時握不穩弓一樣,成績忽高忽低是很正常的。

    家長要督促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起碼預習和複習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拿我家孩子來,之前從來不預習,也很少複習,但自從養成了預習+複習的好習慣之後,成績真是明顯提升呀。而且透過預習+複習,他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愛表現自己了,越來越自信了。

    其實,想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也簡單,直接讓他閱讀就可以了。大人說上千遍萬遍,都不如他們自己明白一個道理。

    我其實是聽他的班主任推薦了一套書,就給他買了,叫什麼 胡小鬧日記 ,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寫的,裡面有三本叫 寫作業不用媽媽幫 不上補習班的第一名 我會聽課我怕誰 ,內容對孩子真的特別有幫助。這套書是兒童文學,但裡面卻有很多拿來可用、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比如,改掉拖拉和馬虎的壞習慣、如何做學習計劃等,有趣的故事中包含有用的方法,這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也是真正能讓孩子把內容讀到心裡去的方法。

    一套好書可以改變孩子的觀念,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很多學習方法,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成績問題,才能讓孩子的成績居高不下。

  • 3 # 心理諮詢師蔣敏

    其實,孩子成績不穩定並不需要家長特別擔心。

    因為:一,成績不穩定並不一定是臨近期末時才出現的,家長可以回顧一下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或許,成績不穩定是孩子平時考試的特點之一呢?如果是,則需要搞清楚原因何在;

    二,如果只是臨近期末時才不穩定,那麼,這和孩子的學習壓力,甚至和家長的期許有關。

    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我認為:

    1. 畫出成績的曲線。拿出孩子近期的分數,劃一條曲線,來清晰認識到在各個轉折的曲點,在那個當口,孩子的生活,或者學習中,有沒有出現一些特殊的事件,引起孩子情緒的波動,或者一些有衝擊力的事件,而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揮。此時,有的家長要說了,我的孩子一貫如此啊,並沒有什麼事件發生在他生活中。

    所以,我還會建議家長根據這些轉折點,去找到孩子分數的“轉折”都發生在哪些考試內容上,對的,我們需要考察孩子的不足在哪些知識點,在哪些單元。比如,在第二單元測試時,分數明顯下降,則,我們在複習時可以此處多停留,把重點放在孩子做錯了的地方,這樣,有針對性的補足,才會真正做到“查漏補缺”,缺口被一個個堵住,那麼,水就不容易漏掉,這裡的水,當然指的分數,哪怕是一分,兩分,對於孩子的總體分數都相當重要。

    2. 走進孩子內心,陪伴孩子一起去回顧學習過程。說一千道一萬,當我們家長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到孩子時,我們或許認為是自己不懂所謂的教育。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非常不贊同,家長需要掌握所謂的“教育”技能,是的,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每個人好像都需要有兩把刷子才可以過活。但,與親子關係比較,我認為那些技能只能算作重要方式,而親子關係卻是首當其衝需要家長們去關注的。

    試想,一個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孩子如何靜心學習?就算孩子在分數上優異了,TA在原生家庭中承接的這一段糟糕的親子關係,對於TA今後的人生,又將會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因此,回到本提問,在孩子成績不穩定時,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可能不是質問為何如此不穩定,而應該是,以關切的態度,溫和的語氣,與孩子一起探討這個不穩定的現象。你的關心,一定是孩子繼續前行的動力。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簡言這,方式只有兩個:1.在學習本身下功夫;2.走進孩子內心。

    圖|網路

  • 4 # 紫痕613

    孩子學習不穩定是多方面到致的,但究其內部原因與外界環境而言,其主要原因還是自身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造成的,現就根據自己對教學的點滴談些建議,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孩子和家長有用。

    首先強調基礎。基礎是知識的內在聯絡,尤其是對理科類的學習,就要注意公式、定理、性質、定律的具體應用,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的適用範圍、應用條件、運用方法才能有效對知識的具體展開應用,也才能理解知識間的前後聯絡,從而掌握知識應用的具體辦法,生搬硬套公式,或對基礎一知半解都是會出問題,同時學生的死記硬背也是靈活不來的,所以學習中學會基礎是先決條件。

    其次是強化訓練。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需要大量習題來檢驗,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體現,尤其足理科類知識的學習中,數學就需要習題來強化,理化生學科就要靠在實驗中去觀察,認真分析現象和資料,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統一,尤其是探究性實驗就更要注重實驗的方法與步驟,認真分析現象,歸類總結才能得到正確有效的實驗結論。所以實驗不是一句口頭話,還要掌握實驗技術,更要理解和應用實驗的方法。

    第三注重如識的前後聯絡。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簡單地去死記硬背就能觸類旁通的,也不是靠生搬硬套就能學會的,要靠理解。知識的連貫使用就象一座橋樑一樣,沒有開始的連結就不可能有行進的目標,根本談不上到達終點。所以過程的應用就非常重要,既是知識的聯絡途徑,也是知識的熟過程,還是解決問題的必須辦法。只有將基礎運用熟悉才能生巧。

    第四關鍵是處理好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小心沒大錯。只有在學習中注重細節的人,認真審題並分析題設的人,才能找出題目中的己知量與未知星,從中理解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係,就能解決好真正的實際問題,在許多問題的實際中,往往一個小的細節就讓題的過程清楚明白,思路正確而清新。所以細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能決定解答成敗的。

    第五孩子學習成績的不穩定,也要看是偶然還是必然。偶然的事就是隨心情、細仔、思路與思考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不是本質上學生是學懂的,也能認真做好答題的,只是因為一些小細節而致結果錯誤,但究其過程既能符合題意,又能實事求是地體現解答思路,更能理解答題中心。

    孩子成績不穩定是多方面的,但真正原因希望我們家長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實施突破,也只有掌握好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興趣才能因材施教實施好方法。孩子的問題真正解決了,我們的心才會放得下,家就會溫暖而Sunny。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和老鼠手遊,湯姆厲害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