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危笑刺容
-
2 # 真正鱷魚不哭
因為沒啥用。
水面艦艇要用反艦魚雷打誰?
除了毛子的玄學仙器“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其他魚雷最大射程也就四五十公里,敵艦為啥要逼近到這個距離?
而且魚雷跑完這個航程得大半個小時,哪怕是從無實戰卻傳得神乎其神的“暴風雪”超空泡魚雷,也要十來分鐘,有這個美國時間反艦導彈都飛幾個來回了!
不用反艦魚雷,不是因為技術難度,而是這東西真沒卵用!
-
3 # 前進者A
水面艦艇使用魚雷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在二戰前是比較流行的。因為當時的魚雷兵器都是非自導兵器,攻擊方式就是直衝式,射程也較近。己方水面艦艇攻擊時強調要佔據有利陣位,隱蔽接敵,突然襲擊,才有可能奏效。而魚雷攻擊的有利時機首先是要在夜間,因為當時的水面艦艇觀察裝置落後,夜間不但便於隱蔽,而且魚雷航跡也不易被發現。如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魚雷艇就趁夜間溜入威海衛,攻擊北洋艦隊;日俄戰爭時,日本魚雷艇也是夜間攻擊停泊在旅順口的俄國太平洋艦隊。二戰時,日本海軍也是經常採取夜間攻擊的辦法,擊沉擊傷了許多美國海軍艦船。但二戰後,隨著艦艇觀察技術的進步,魚雷艇攻擊越來越困難。五六十年代,中國海軍魚雷艇曾有過攻擊水面艦艇的戰例,但那是事先經過詳細偵察,掌握敵方活動規律後,採取突然襲擊戰術取得的成果,況且都是由多艘魚雷艇組成的艇群,集中打擊敵方單艘艦艇。在現代海戰中魚雷艇攻擊是很難奏效的,因為即便是突然襲擊攻擊得手,但魚雷艇群要想順利撤出是非常困難的。
-
4 # 星輝650
魚雷,走水面以下,相比較導彈走空氣阻力大,耗能多,速度慢,沒多少優勢,
但在重量上魚雷可以較大,
在反導宙斯盾的背景下導彈易被攔截,而魚雷因在水面下不易攔截,尤其鐳射反導對水下的會大打折扣,
俄羅斯系套娃導彈就是導彈發魚雷水上發射水下突破,很難防
-
5 # 非想非非想處天
魚雷是在水中行進的,導彈是在空氣中行進。這就造成魚雷相對導彈起碼有以下劣勢:
1、射程射速。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多倍,所以魚雷在水中行進受到的阻力很大,相對魚雷的速度和射程就比導彈低很多。比如美軍現役MK48魚雷速度也就是55節(約100公里/小時),射程46公里,防禦方比較容易規避和反制。
而反艦導彈一般都可以達到亞音速或者超音速,如中國鷹擊18反艦導彈,射程可以達到500-600公里,前段亞音速接近,末端3倍音速突防,讓敵艦很難防禦。還有一些新型導彈可以達到上千公里射程,6-8倍高超音速突防,防禦方更是難以抵禦。
2、制導方式。同樣由於水的密度很大,基本所有電磁波都無法穿透水體,所以水中的魚雷制導方式是大問題。水中能傳播的只有聲音,所以魚雷只能採用音響制導方式,或者線導,而傳統魚雷只能直線行進。而導彈在空氣中飛行,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都可以使用,故可採用多種末端制導方式,比如雷達制導、電視制導、紅外製導、GPS制導等等。所以導彈精度要高很多。
魚雷相對導彈的優勢並不多:
1、對於水面艦艇,最大的傷害是水線以下的破壞,能夠影響艦艇的水密性和平衡性,而且大多數艦艇把要害部位佈置在水線以下。所以導彈一般只能對上層建築造成破壞,只要艦艇浮力和動力能夠確保,就算上層建築破壞嚴重,也能回港維修(英阿馬島海戰中,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飛魚導彈一發入魂是特例,因為該艦上層建築是鋁合金製成,導彈是近距離發射,擊中艦艇時尚有大量燃料,把鋁材點燃了,上層建築全部被燒燬,局面才不可收拾)。
而魚雷的破壞力就比較大,進水破壞浮力,或者一側進水造成傾覆(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飛行員用魚雷攻擊日軍戰列艦時,就採用一側打擊的方式,讓艦艇失穩傾覆),或者動力部分被破壞,成為活靶子(比如德國俾斯麥號袖珍戰列艦最後被英國魚雷機擊中,導致船舵被卡死,只能原地打轉,再也難逃生天)。
所以現在導彈也有一些採用末端攻擊時俯衝至水面以下爆炸的,以造成類似魚雷的傷害,部分彌補了這種不足。
2、對於潛艇這樣的水下艦艇,就只能採用魚雷了。不過現在也有火箭助推魚雷,算是導彈和魚雷的結合體吧。
-
6 # 你不理財我不理你
不富認為是不是射程問題,現代打擊半徑動不動都上千公里遠。魚雷是不是遊不到1000公里呀。
-
7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現代軍艦依然在用魚雷反艦,魚雷的地位並沒有產生什麼太大的改變。
比如美國的主力驅逐艦伯克級,它擁有2臺三聯裝的323mm MK32魚雷發射器,分佈在左右兩側。
MK32是一種在西方軍艦上很常見的魚雷發射器,美軍用來發射其Mk46、Mk50等魚雷,同時相容北約其它的324mm魚雷。
同時,伯克級前4後8的MK41垂直髮射單元,也可以進行火箭助推魚雷的垂直髮射。
如“阿斯洛克”火箭魚雷,它的戰鬥部直接使用MK45-V、MK50魚雷,透過與“戰斧”導彈同樣的發射單元發射,以遠端制導的方式飛到目標範圍處再進行攻擊,連魚雷發射管也省了,可以飛到30千米外,攻擊1000米水下的潛艇。
雖說阿斯洛克主要是反潛,但拿來反艦一點問題也沒有。
魚雷的優點是破壞力,它直接對水線以下進行攻擊,所以哪怕是“輕型”魚雷,也能幹掉巨大的戰艦。
哪怕過去的軍艦有專門的防雷舯,捱上一顆魚雷也絕不是啥輕描淡寫的事,像二戰的德軍“沙恩霍斯特”戰巡,在追擊英國“光榮”號航母的過程中,被護航驅逐艦命中一枚533毫米魚雷,當場炸死3個軍官,45個水兵,炮塔以下嚴重進水,拖回去大修了6個月,
這種毀傷能力哪怕是現代海軍也眼饞無比,但現代的魚雷雖然在制導技術上進步了,擁有了線導、航跡制導、主動聲吶制導等先進科技,唯獨在作戰距離上沒有太大改進。
這是因為魚雷實在太慢了,且受制於海況和燃料推進效率,人們沒法在遠端範圍上良好的使用它們。
比如美軍的Mk50魚雷,航行速度為93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8千米。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伯克級的SPS-67(V)對海警戒雷達 那180千米的最大探距在魚雷裝備上毫無意義,而且這顆魚雷就算它能打100千米,它用整整一個小時還到達不了目的地。
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打海戰?提督們的肝都要等碎了。
所以,儘管確實有一些達百千米的遠端魚雷,它們也不是海戰的主流,人們寧願像“阿斯洛克”那樣把魚雷改造成導彈。
其實魚雷在二戰時與今天的地位很相像,並沒有發生什麼本質改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曾經因為魚雷威力過大,誕生了專門的“雷擊艦”,打得那些大型軍艦不得不靠撐開防雷網過日子。
但魚雷過慢的航速和6千米左右的射程,讓其作為火力補充還行,作為大海戰的主戰兵器就不行了,它們無法代替火炮。
所以,魚雷很快變為軍艦的近距離副武器,以及驅逐艦、魚雷艇等小型艦船的主力武器。
激烈的海戰中靠艦船發射魚雷很難奏功,它們還經常被拿來自沉自家的受傷軍艦。魚雷攻擊更多的體現在航空投送上。
像之前那艘曾經被1條魚雷重創的“沙恩霍斯特”,它在生涯的最後一戰裡,被英國皇家海軍大軍圍住,亂炮狂轟,然後抵近釋放了50條魚雷,其中17發命中目標,終致沉沒。
圍殺一艘戰巡都如此艱難,何況是機動靈活的現代軍艦?
更何況,現代海戰的距離早就被遠遠拉到了視距外,達到了成百上千公里,在導彈的天下里,魚雷除了反潛,還真得是很難被用出去。
蘇聯倒是開發出了高速的超空泡魚雷,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透過火箭發動機推動,在頭部使用超空泡發生器減阻的“水下火箭”,可以達到時速300km以上,最快速度100m/s,射程15千米。
目前,這種魚雷算是現代魚雷的未來發展方向,各國都在進行相關研究,並拿出了不少產品。
在絕大多數應用場合,導彈才是現代海軍的王道。
比如美國慣用的“魚叉”反艦導彈,射程達到130千米,增程版達到240千米。
最新的戰斧Block V型,陸海皆能打,射程達到2000千米。
在這些導彈面前,魚雷依然只能當副武器,是扛不起大梁的。
現代魚雷並非“不反艦”,而是實在很難出手,以至於走向了潛用、反潛、火箭增程等道路。
-
8 # 簡慶餘
採用魚雷反艦,打擊,是過去的常規打法,但是艦艇所帶的魚雷有侷限性,無法全面展開,如今採用反艦導彈具有多面性,準確性高,命中殺傷力大,效果顯著,運用簡單,獲勝機率大。
-
9 # 赤焰噠噠噠
簡單點說就是,導彈技術成熟之後,不僅乾死了艦炮,魚雷用於反艦的活也被搶走了。打一個很接地氣的比方,兩艘軍艦的艦長是情敵,見面分外眼紅,不顧上級指令,非得貼臉對轟決鬥。這時候互相攻擊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最普通的亞音速的反艦導彈,一種是最先進的魚雷。如果二者距離為50公里,使用亞音速反艦導彈,發射後飛行不到2分鐘就懟對方臉上了,而最先進的魚雷則要爬半個多小時,你會選擇哪種武器?答案很明顯嗎?肯定是導彈呀!所以沒被選擇的魚雷就淘汰了呀!
接完地氣我們用高大上的資料說話,▼這是當下世界效能頂尖的美國MK-48型533毫米重型魚雷,其最大射程為50公里,最高航行速度為55節,換算一下大約102公里/小時。但是,當採用55節最高航速時,油耗較大,射程只能到35公里,使用40節的經濟航速航行時,才能達到最大航程50公里。相對於反艦導彈,動輒3倍音速突防,數百公里的射程,魚雷的射程和速度完全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也正因為如此,現代新型的軍艦基本都不再使用魚雷反艦,裝備的魚雷多是用於反魚雷和反潛。
魚雷敗給導彈的主要原因就是,魚雷是一種水下武器。其技術難度非常大,世界上能夠自主研製重型魚雷的國家數目不超過一雙手。但這並不是因為魚雷效能又多先進,而是因為其作戰環境極為惡劣,需要優秀的效能來克服惡劣的環境。
魚雷是在水下作戰的,海水帶來了天然的掩護,但也帶來了眾多阻礙,水中不僅電磁波無法傳播,還有巨大的阻力,這就導致魚雷天生精度差,航行速度慢,且射程也短。
而導彈則不一樣,導彈在空中飛行,電磁波可以在空中傳播,空氣阻力也遠小於水中的阻力。因此,導彈可以利用電磁波進行制導,可以利用優秀的發動機獲得超遠的射程和速度。所以魚雷雖然發明的比導彈還要早,但無論是射程,速度還是精度都遠遠不如導彈,所以反艦時面臨二者選擇的話,所有的國家都選擇了導彈作為反艦武器。
不過這並不代表著魚雷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現代海戰中,除了打擊水面艦艇之外,還需要攻擊水下的潛艇。當前人類武器庫中,能夠有效攻擊水下目標的武器只有兩個,一個是魚雷,另一個則是深水炸彈。其中深水炸彈的射程太短,作戰效率較低,所以魚雷成為了當今反潛作戰的主力武器。而且,為了提高魚雷的射程,工程師想到了一個神奇的辦法,那就是將魚雷裝在導彈上。
這是怎麼實現的呢?以中國的魚-8火箭助飛魚雷和美國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為例給大家解釋一下。其實就是導彈和魚雷的結合體,當發現的目標距離超出常規魚雷射程時,則選擇發射反潛導彈(火箭助飛魚雷)。反潛導彈首先和常規巡航導彈一樣,透過火箭主推發動機助推,離開垂直髮射井,然後巡航飛行,到達目標附近海域後,將導彈前部的魚雷投入水中,魚雷入水後,啟動發動機再在水下朝著目標而去。這種設計將魚雷和導彈合二為一,完美的解決了魚雷射程不足的問題。
-
10 # 平頭兔
現代軍艦對魚雷的防禦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向魚雷來襲方向發射火箭式深水炸彈或艦炮的爆破彈,在水中爆炸形成阻攔屏障。這種措施即使不能直接摧毀魚雷,也可以干擾聲自導魚雷的導引頭,使其失去目標。
2、當用聲納或目視等措施發現魚雷來襲時,迅速改變自身航向和速度,躲開魚雷的攻擊航線。但現代魚雷絕大多數是制導魚雷,可以改變自身航線來追蹤目標。所以這種方法收效不大。
3、用近防機關炮直接向魚雷來襲方向的水面射擊,形成阻攔彈幕,直接摧毀魚雷。由於魚雷保持一定深度,並不緊貼水面航行,所以這種方法收效也不大。
總的來說,現代水面戰艦對魚雷的防禦措施不多,收效也不甚明顯。
但是這僅僅對於潛艇來說會更有效,因為他更隱蔽。對於水上艦艇來講,在上百海里的距離就可以發現對方。直接就用反艦導彈對轟了,或者呼叫空中打擊。這麼遠的距離對於魚雷來講,先不說能不能打中,你魚雷光跑完這段距離也要很久啊。
-
11 # 開府儀同三司平章事
說起當今威力最大的反艦武器,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是反艦導彈,其實不然,在相同重量之下,重型反艦魚雷的威力比起反艦導彈來說要大很多,一發重型魚雷基本就能讓航母直接失去戰鬥力,運氣差一點的話甚至能夠擊沉掉。私下以為現代軍艦之所以不用魚雷反艦,主要原因還是魚雷的射程不如反艦導彈。例如美國的MK48最新型號射程50km,大大低於現代反艦導彈動輒100km以上的射程。
魚雷的優勢就在於威力巨大隱蔽性強,目前主流的反艦魚雷口徑都在533~650mm,重量超過一噸,戰鬥部光是裝載的炸藥就能到300~500kg,這個威力比起目前多數只有150kg戰鬥部的反艦導彈來說大了太多。其次魚雷是在水底下爆炸的,大多數艦艇的船底都是沒有什麼防護,而且現代艦艇基本不太依靠裝甲來為自己提供防護了,主要是靠多個水密隔艙來提升扛沉性。所以魚雷在這種情況下對艦艇的效果就更好了。
而
-
12 # 河南佰之特醫療科技有
美國的維吉尼亞級潛艇攻擊想像圖
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一戰以前 編輯 1725年敘利亞的工程師曾提出過魚雷的構想。 日本海軍在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中,廣泛使用魚雷艇,擊沉數艘清軍與沙俄的主力戰艦。 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打造的無畏號戰艦,將魚雷管安置在船殼吃水線下方,並在船側身加掛鋼製防魚雷網。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由威廉二世領軍的德意志帝國U型潛艇艦隊,首先發動了無限制潛艇戰,曾擊沉了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造成國際公憤,同時因為船上有美國公民喪生引致了美國參戰。兩戰期間 編輯 魚雷雖改良許多但仍缺乏準確度,若採用無線電遙控會遭到敵軍鎖定頻率干擾,這時來自奧地利的美國女演員海蒂·拉瑪想出了不斷改變無線電頻率來遙控魚雷的方法,她在奧地利與第一任丈夫德國軍火商和軍方聊天作陪時,聽過他們討論改善魚雷準確度的問題,她因家暴逃到美國後提出的靈感是來自讓自動鋼琴自動彈奏的打孔卡,雖然因體積太大未能用在二戰的魚雷上,但此理論卻成為日後無線通訊保密與手機通訊時增加頻寬的方法,不斷變換頻率等於創造出多組新的頻率。 1937年日本開發出九三式魚雷並進行量產,這種魚雷使用壓縮氧作為推進系統之氧化劑,使速度與射程都大幅增加,氣泡軌跡也減少而更難被發現,而被稱為“氧氣魚雷(酸素魚雷)”,在二戰結束前為全世界效能最優秀的魚雷。後來還衍生出一般潛艦用的九五式魚雷與微型潛艇用的九七式魚雷,但後者沒有設計很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1940年英國在塔蘭託戰役首次使用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搭載魚雷攻擊並重創義大利皇家海軍,並預示大艦巨炮主義的終結及海軍航空力量之興起。日本帝國海軍以自信或者靈感參考了塔蘭託戰役的行動,隨後攻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珍珠港。 1941年英國為替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復仇出動大量老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搭載魚雷重創納粹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艦。 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在珍珠港事件用九七式艦上攻擊機搭載經過改造而適合淺水前進的魚雷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夏威夷艦艇發動攻擊重創數艘軍艦。 納粹德國海軍將領卡爾·鄧尼茨首創狼群戰術,用U型潛艇編隊分化盟軍護航船團,並一度取得戰術上的成功;後來盟軍發展了新型反潛巡邏機與刺蝟炮等武器反將德軍一軍。 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與駐防馬來亞的英軍艦隊爆發馬來亞海戰,以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和一式陸上攻擊機搭載魚雷和炸彈擊沉了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戰艦與反擊號戰鬥巡洋艦。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與狼群戰術被美軍所沿襲,進而以美國海軍潛艇打擊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補給船團,斷絕了日本從臺灣、東南亞、華南等地區攫取的戰略資源運輸。 1943年日軍每況愈下而開發出人操魚雷迴天,希望以自殺攻擊的方式重創盟軍以逆轉戰局(即迴天的意思),但戰績相當不理想。 美軍大量使用TBF復仇者式轟炸機進行魚雷攻擊,並在萊特灣海戰與坊之岬海戰分別擊沉了日本最強兩艘大和級戰艦武藏號與大和號。 1945年1月30日納粹德國郵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于波羅的海被蘇聯S級潛艇S-13發射三枚魚雷擊沉。遇難人數估計由5,300至9,931人不等,為歷史上遇難人數最多的海難。 20世紀中後期 編輯 華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大陳島戰役、一江山島戰役等對付中華民國國軍的戰役中,曾以魚雷艇擊沉了國軍太平號驅逐艦。 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英國核潛艇征服者號擊沉了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使阿根廷海軍痛失主力,迫使5月25日號航空母艦等阿根廷船艦被英軍封鎖在港內,無法馳援福島前線。 21世紀 編輯 2010年北韓半島鄰近黃海的海域上,發生天安艦事件,南韓方面在事後找到疑似北韓人民軍所發射的魚雷殘骸,首爾方面遂強烈譴責平壤當局。瑞典 42式系列魚雷 義大利 A184魚雷 法國 E12魚雷 L3魚雷 美國 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Mk 46型魚雷 Mk 48型魚雷 Mk 50型魚雷 中國 魚三型 魚四型 / 魚四型甲 / 魚四型乙 魚五型 魚六型 日本 九一式魚雷 九三式魚雷 迴天 -
13 # 使用者9451585496694
全球美妝188講了許多,卻未回答到點子上。其他人的回答都對。現代作戰除潛艇受限仍以魚雷為主戰武器外,還有反潛作戰以魚雷為主戰武器(反潛導彈也是一種效能增強的魚雷),其餘均不以魚雷做主戰兵器。詳見前面幾位的回答。
-
14 # 裝備空間
因為在現代軍艦的水面作戰環境已經不適合使用魚雷了,想不到有“需要用魚雷反艦”的作戰條件。現代軍艦一般都會裝備324mm口徑的輕型魚雷用來“反潛/反魚雷”,但是除了俄羅斯的幾條老艦以外,其他國家的現代軍艦連533mm的重型的魚雷都不再裝備了,因此重型魚雷也成為了“潛艇專用”的武器。
▲美軍水面戰艦MK-32魚雷發射器發射“Mk 46”輕型魚雷
冷戰早期以前,各國水面戰艦裝備魚雷用於反艦,主要是因為除了艦炮以外,並沒有什麼有效的反艦手段。隨著現代反艦導彈的出現和發展,魚雷在射程和速度上的劣勢愈發明顯,而且水面艦艇在搜尋、識別、制導方面所受的限制很小,所以有艦炮+反艦導彈這樣高低搭配的水面作戰利器,為啥還要像潛艇那種“睜眼瞎”一樣,非得吊死在“魚雷”這顆歪脖樹上呢?
先來看看世界上現代潛艇頗為倚重的各類533mm重型魚雷,其中效能較為拔尖的美國Mk 48 ADCAP重型魚雷,最大速度55節時(102公里/小時),射程只有35公里;速度40節時(74公里/小時),射程也才50公里。魚雷老玩家義大利的黑鯊魚雷(Black shark),最大航速52節時,射程22公里;航速12節時,射程能夠提高到75-90公里(這麼低的航速,連補給艦都追不上)。透過上面幾大重型魚雷的典型代表,我們可以看出重型魚雷的平均水準離也就是“航速40節、射程40公里”差不離了(別要求太多了,絕大多數的國家的魚雷,40節航速還跑不了40公里)。
所以,魚雷的技術含量高不假,但是這東西也只有潛艇這種“作戰環境嚴格受限”的裝備才非得使用。對於水面作戰來說,40公里的射程已經相當於視距內作戰了,再近點你都可以拿艦炮對轟了,還上什麼魚雷,跑的死慢。現代戰爭,就算是海軍作戰誰還會等著把軍艦開到三十公里的距離打魚雷玩?隨便整點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都過百公里了吧?就是美華人現在都不愛用的老“魚叉”反艦導彈,亞音速飛行也能達到速度0.9馬赫(1100公里/小時),射程差不多130公里,有這東西誰還用魚雷?
隨便做個計算,兩艘軍艦相距40公里(沒有規避動作),你打一發Mk48 ADCAP重型魚雷,航速40節,得半個多小時以後才能擊中目標。你打一發老式“魚叉”反艦導彈,只需要2分鐘就糊臉上了。你說說你魚雷威力再大,這半個多小時夠打多少發反艦導彈了?此外,魚雷的反應時間和出筒動作耽誤事就更不必說了。當然魚雷裡也有跑的快的,俄羅斯的“暴風雪”超空泡魚雷航速能達到約100節(和導彈比還是弱雞),射程只有區區十來公里,由於採用超空泡技術,這種魚雷還沒有制導(屬於直航雷),兩艘萬噸大驅相距10公里,貼臉對打直航魚雷,這畫風得是什麼年代的海戰,總之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當然,也不能說現代軍艦上全都沒有反艦魚雷。上圖這種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上安裝的533mm魚雷發射管,就能打TEST-96線導反潛/反艦雙用重型魚雷。如果你認為“現代級”驅逐艦(冷戰時期作品)還屬於現代軍艦的話,那麼恐怕這個世界上也就只有俄羅斯一家的老艦上還能找到反艦魚雷的蹤跡,只不過從來沒有用武之地,俄羅斯也沒錢去改造或者研發輕型艦用反潛魚雷罷了。
-
15 # 老木魚141086566
常規潛艇一般就有魚雷做攻擊艦艇的武器,現在反潛水平太先進了,用魚雷攻擊艦艇,太危險了,用導彈比較安全,其實,魚雷攻擊艦艇,攻擊力比導彈厲害
-
1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的確,現在各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基本上都不配備用於反艦的重型魚雷,重型魚雷只有潛艇裝備,水面艦艇一般只裝備反潛用的輕型魚雷。重型魚雷是一等一的艦艇殺手,任何一艘軍艦寧願挨一枚反艦導彈也不願意挨一枚重型魚雷,因為魚雷從水下爆炸直接對軍艦的浮沉結構造成破壞,一枚重型魚雷可以輕鬆的將一艘4000多噸的軍艦攔腰截斷,而重型魚雷也是導彈出現之前最強大的反艦武器,也是小國對大國打不對稱海戰的重要武器。日本在二戰前就研製出了全球威力最大的九三式氧氣魚雷,所以它也是巡洋艦與驅逐艦的標配。
至於說現在的水面艦艇為什麼不用重型魚雷,主要是對它的需求小了,也就說用不上了。因為現代海戰幾乎是超視距作戰,都是在視野外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發射導彈的,而作為反艦用的重型魚雷最大射程普遍都是在10公里左右,幾乎是臉貼臉的距離了,而且航速慢,最快的也就只有60-80節(1節=1.82km/h)的速度,和動不動就幾馬赫的導彈相比根本沒法比,所以對於水面艦艇來說也就沒什麼用了,所以就不帶它了。
而現在的水面艦艇帶的都是輕型魚雷(口徑324毫米,重型魚雷至少在533毫米,像日本九三式魚雷的口徑為610毫米)。這些輕型魚雷都是用作近距離反潛用的,遠距離反潛除了用直升機反潛外,還有反潛導彈,其實反潛導彈就是一個火箭+魚雷的組合。而潛艇的主力武器就是重型魚雷,無論是攻擊性核潛艇還是戰略核潛艇,還是普通的常規動力潛艇都是帶重型魚雷,將近半噸戰鬥部沒有誰能扛得住。
-
17 # 嫌恭做事
因為現代軍艦之間的作戰,大多超視距作戰了,動不動就是數百公里,且能超音速攻擊。而魚雷由於水下攻擊,水的密度大,阻力自然也大,因而射程,遠不及反艦導彈射程遠。現代海戰,誰先發現敵艦,誰先先發制人,加上射程和攻擊威力的優勢,誰就有可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
-
18 # 戰情解碼
魚雷作為一種古老的海戰武器,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大約200多年的歷史。在一戰中,魚雷就是主要的艦艇武器之一。隨著潛艇的興起,魚雷更是成了潛艇的主要武器,在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到了二戰時期,雖然航空炸彈、深水炸彈等武器快速普及,但是魚雷依舊是一種重要的海戰武器。而到了現代,魚雷已經具備了高隱蔽、強抗干擾能力、高命中率的特點,並且還可以加裝制導系統和火箭助推系統,所以“智慧魚雷”依舊是海戰的利器。
(二戰中德國潛艇發射的魚雷曾是很多盟軍艦艇的噩夢)
(美國海軍裝備的MK46型魚雷)
現代魚雷依舊是潛艇以及一些小型艦艇的重要反艦武器,但是對於大型的軍艦而言,魚雷的反艦作用已經被反艦導彈所取代。這主要是因為隨著雷達技術和資訊化技術的提升,發現敵方軍艦的距離已經大大提高,反艦導彈在射程和速度方面的優勢使其取代魚雷成為軍艦的主要反艦武器。
(軍艦對海境警戒雷達)
(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一般情況下,對於同等裝藥量的魚雷和反艦導彈來說,魚雷的威力要更大。因為水的不可壓縮性,魚雷在水線以下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對軍艦的破壞也要達大於反艦導彈。魚雷的隱蔽性比較好,軍艦對魚雷的攔截也比較困難,但是它的射程比較近,速度也比較慢。這些缺點對潛艇來說還不算什麼,畢竟潛艇隱蔽於大洋深處,並且從暗處發動攻擊,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魚雷缺點所帶來的影響,併發揮魚雷的隱蔽性和巨大殺傷力。
(魚雷是潛艇重要攻擊武器)
對於軍艦來說,在敵方軍艦雷達、預警機、衛星等偵查手段下,可以在幾百公里外就發現目標。魚雷的有效射程只有20-30公里,速度也慢,要想發動攻擊只能等到敵方軍艦進入射程,這時敵方軍艦的反艦導彈恐怕早就貼到自己的臉上了。目前,反艦導彈的射程大多在100-300公里左右,而且可以超音速略海面飛行,其威力也不差,一些大型反艦導彈也能做到一發擊沉敵方航母。
(俄羅斯花崗岩反艦導彈)
(俄羅斯日炙反艦超音速導彈)
總而言之,魚雷和反艦導彈各有優點,同等級的魚雷威力大於反艦導彈,其隱蔽性也好,比較難以被攔截,但是速度比較慢,射程也很近。而反艦導彈的速度快、射程遠、威力也不小,但是容易被敵方防空武器攔截。雖然二者各有千秋,但綜合來看,軍艦反艦還是用反艦導彈比較有優勢,畢竟比起增加魚雷射程,反艦導彈的突防問題更加容易解決,比如採取飽和式攻擊就可以降低攔截的機率。
(反艦導彈飽和式攻擊)
(魚雷的特點使其和潛艇搭配極為合適)
-
19 # 晨曦談兵
魚雷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海戰兵器,由於其專門攻擊水面艦艇的水線以下部位,不像艦炮、航空炸彈、反艦導彈通常只能威脅上層建築和甲板,再加上海水受到衝擊擠壓以後傳遞能量的效率更高,破壞效果更加明顯。因此一旦被魚雷命中的船隻,結局不是沉沒就是癱瘓,航行在海上的船員們無不談雷色變。
但是相對於潛艇而言,軍艦裝備魚雷用於反艦一向都是一種比較雞肋的作戰方式。早期的魚雷有效射程只有幾公里,航速只有十幾節,又沒有制導能力,幾乎不可能擊中運動目標,看見有魚雷來襲,直接掉頭逃跑它也追不上。潛艇倒是可以憑藉自身的隱蔽效能,偷偷地靠近目標,神不知鬼不覺地發動突然襲擊,讓敵方船隻來不及做出反應就中招了。
然而軍艦由於目標明顯,誰會傻乎乎地站在原地不動,眼睜睜地看著你衝過來向自己發射魚雷?所以在正規海戰當中,魚雷從來都不是軍艦之間的主要交戰方式,最大的用途是用於夜間或者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偷襲,比如二戰時期日本海軍驅逐艦裝備了93式氧氣魚雷,射程高達40公里,再加上日軍專門苦練夜戰技巧,屢屢攻擊盟軍軍艦得手。
中國海軍也一度高度依賴魚雷快艇作為海戰主力,在東南沿海的島嶼之間靈活設伏,多次取得擊沉擊傷海峽對岸海軍大中型艦艇的出色戰績。不過隨著現代軍艦雷達系統、聲吶系統的不斷進步完善,具備了先進可靠的全天候遠端探測能力,還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或者預警直升機的出現,軍艦和軍艦之間的發現距離和交戰距離越來越遠,已經徹底超過了傳統魚雷力所能及的範圍。
魚雷畢竟是水下兵器,無論技術怎樣進步,射程和航速都不可能跟同時代的反艦導彈相提並論,俄羅斯倒是開發了一款名為波塞冬的核動力魚雷,號稱擁有無限射程,但是這玩意兒的重量和體積根本不適合用來裝艦。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魚雷快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就連大中型水面艦艇也不再裝備大口徑反艦魚雷了,最多配備小口徑反潛魚雷用來對付潛艇。
其實反艦魚雷也並沒有完全從現代軍艦上消失,人們又另闢蹊徑給魚雷裝上了翅膀,以彌補自身的固有缺陷,那就是所謂的火箭助飛魚雷(也被稱為反潛導彈),將反艦導彈的彈體和魚雷的戰鬥部結合在一起,中段在空中飛行,末段入水攻擊水面艦艇或者潛艇,既提高了射程和速度,又兼顧了魚雷的毀傷效能,可謂是一舉兩得。其代表產品主要有美國的阿斯洛克、俄羅斯的SS-N-14、中國的魚8等等,成為現代軍艦不可或缺的主戰武器之一。
-
20 # 老牛的故事
魚雷確實一度是軍艦上的反艦利器,一枚重型魚雷可以癱瘓一艘戰列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魚雷都是反艦的最主要武器。
隨著反艦導彈的興起,魚雷作為反艦武器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先來看看魚雷的有效射程,目前世界上大量使用的533毫米口徑MK48魚雷,以55節的速度,射程只有26公里。著名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前端也是一枚口徑為422毫米的MK46魚雷),射程也只有區區22公里。
軍艦上裝備的魚雷
那就說明,魚雷依靠自身動力或助推火箭,有效射程不超過30公里,在沒有反艦導彈的時代,這樣的距離也基本上就夠了。
再來看看反艦導彈的射程,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使用“冥河”反艦導彈擊沉了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震驚了世界,“冥河”導彈的射程已經達到了35公里,已經超過了魚雷的射程,這還只是首款反艦導彈。
魚叉反艦導彈
再來看看“魚叉”反艦導彈,這是一款至今還是西方國家軍艦裝備的主力反艦導彈,射程可以達到315公里,意味著在這個距離上就可以發起反艦攻擊,根本就不會近距離地接觸。
如今世界上還有比“魚叉”更加優秀的反艦導彈,比如說鷹擊18反艦導彈,射程高達600公里,而且還是超音速的,遇到這種導彈的攻擊,基本上是防無可防。
天王星反艦導彈
即使一些小型反艦導彈,如今基本上射程都超過了100公里,比如俄羅斯的“天王星”反艦導彈,射程就達到了130公里。
基於以上情況,現代軍艦的海戰,基本上都是超視距作戰,不會近距離接觸,所以魚雷如此短的射程,根本就起不到反艦的作用,但大部分軍艦還是裝備有魚雷的,這些魚雷主要用來反潛作戰。
回覆列表
現代軍艦不使用魚雷進行反艦攻擊主要是因為射程不足和速度太慢。魚雷因為速度慢(最高才70節),如果攻擊軍艦要減去敵方逃逸的航速。用相遇演算法一算基本上都只有接近到10海里以內才有可能追上對方。這樣的射程在現代戰場上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只有潛艇才不得已用魚雷作為主武器。而反潛軍艦上甚至只攜帶小型的324毫米魚雷就足以反制潛艇上的533毫米以上重型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