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目歷史君
-
2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哈薩克地處亞歐大陸內部,位於中亞地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哈薩克也是一個地跨亞洲和歐洲兩大洲的國家,首都為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阿拉木圖為全國最大城市。哈薩克國土面積約為272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1831萬人,人口密度僅為約7人每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地廣人稀的國家之一。
哈薩克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1990年10月發表主權宣言,並在1991年12月16日宣佈獨立,成立哈薩克共和國,到目前獨立時間還不足30年。哈薩克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闊,草場面積巨大,畜牧業發達。哈薩克礦產資源豐富,裡海沿岸石油資源豐富,鎢儲量佔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佔第二位,銅、鉛、鋅、鉬和磷的儲量佔亞洲第一位。
2018年哈薩克GDP總量約為1447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寧波市或者是佛山市的GDP總量,人均GDP也僅約為8000美元。這樣的經濟資料,認為已經逼近發達國家,應該是不準確的。哈薩克在三次產業構成方面,哈薩克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第三產業相對佔比較低。
阿拉木圖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地處連線東西地理位置的哈薩克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將本國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在未來或許有機會逼近發達國家。
-
3 # ruixuezhaofeng
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7年哈薩克人口1803萬,完成GDP1628.8億美元(最高年份2013年2366億)。
哈薩克1991年12月獨立,它在原蘇聯中的戰略地位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稟賦優異,更賴納扎爾巴耶夫明辨大局,威權之下立足中亞,交好俄美中。外資紛至沓來,經濟蒸蒸日上。
哈薩克資源和基礎在中亞五國中最好哈薩克自我定位於“歐亞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已探明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近百種,以鈾、銅、鉛鋅、鎢、金、銀、煤等儲量豐富。陸上原油探明儲量為48億—59億噸,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哈屬裡海石油80億噸,最大的卡沙甘油田可採儲量達10億噸,天然氣1萬億立方米。2013年哈出產石油和凝析氣8173萬噸,出口6815萬噸,創匯552億美元,佔出口總值2/3。
納扎爾巴耶夫放棄境核心武器,贏得大國尊敬與安全保障哈薩克在無核化方面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其境內曾部署蘇聯104枚洲際彈道導彈、1040個核彈頭和最大的核試驗場,它獨立前就關閉該試驗場,1993年加入《核不擴散條約》,1997年成為無核國,從而解除大國關切。2006年,哈薩克成為獨聯體中唯一被包括俄、美、中等大國視為戰略伙伴的國家。
民族領袖以至高無上的權威領導國家“民族領袖”納扎爾巴耶夫既雄心勃勃,又沉穩理性,他在重視“伊斯蘭因素”和民族構成對穩定與外交的影響的同時,延續與俄羅斯和其他前蘇國家的特殊關係等。大膽地將石油開採權利交給西方公司和中國公司(現已佔有該國油氣開採份額的1/4),21世紀,哈薩克東向中國石油、天然氣管線均投入運營。
安定與穩健贏得國際投資與經濟快速增長政府將地理位置和豐富資源轉化為資本,獨立20多年裡吸納外資1500億美元,成功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獨立20週年之際,哈人均年收入11000美元,連續10年經濟保持8%平均增長,GDP總量是其他前蘇中亞4國的總和。
-
4 # 千佛山車神
哈薩克還只是個發展中國家,遠遠達不到“準發達國家”的標準
哈薩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其國土面積約為272萬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萬。(哈薩克地圖)
2017年哈薩克的經濟總量為1390億美元,人均GDP約為8838美元,尚且不到一萬美元。
按照國際上的慣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至少要達到2萬美元,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哈薩克距離成為發達國家還很遠,甚至算不上一個“準發達國家”。
國際社會通常認為,只有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才能算是一個“準發達國家”,而且評論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還不能只看GDP,還要看該國的工業水平和科技能力。像是單純靠賣石油而發家的海灣國家只能算是“高收入國家”,不能稱之為發達國家。
目前能夠滿足“準發達國家”這個條件的國家只有南美的智利。
雖然智利也是一個資源型國家,銅礦開採和加工是其經濟支柱,不過相對於汶萊、沙特、阿聯酋這樣的純靠能源出口的國家來說,智利建立有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也有較為發達的高等教育。
截止到2017年,智利的人均GDP超過了1.6萬美元,一隻腳已經踏入發達國家門檻了。外界預測,智利將很有可能成為拉美首個發達國家。
相比於智利,哈薩克現在差得還很遠,其人均GDP差不多隻有智利的一半,實際人均年收入也只有3000多美元,約合2萬多人民幣,只能在發展中國家中算是不錯的。
不過雖然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但是更其他的蘇聯加盟國相比,哈薩克已經是很優秀了。
1991年在蘇聯解體之後,旗下的15個加盟共和國全部宣告獨立,走到今天,除了波羅的海三國成為發達國家外,只有俄羅斯的經濟強於哈薩克。
哈薩克國土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極為豐富,而更重要的是,哈薩克自獨立之後政壇十分穩定,哈薩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施政極為穩健。(哈薩克風景)
在1991年獨立之初,哈薩克同樣經歷了社會動盪,經濟停滯的過程。當時有200萬人選擇離開這個國家,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曾預言這個國家會因為種族問題而分崩離析。
但是納扎爾巴耶夫帶領著這個國家挺過了難關。他在保持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之時,也積極的發展同中國、美國、日本、南韓和歐盟的關係。在他的之政之下,哈薩克的社會和對外關係非常穩定,這為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2001年-2016年期間,哈薩克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6.8%,哈薩克的貧困率也從2006年的55%降低到了2015年的20%,而中產階級的比列則從10%上升到了25%。這些都是非常令人矚目的成績。
(哈薩克能有今天的成就,納扎爾巴耶夫居功至偉)
總體而言,今天的哈薩克距離發達國家的及格線還相差很遠,但其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
-
5 # 王膨脹不膨脹
由於對國際油價和石油出口依賴度較大,所以其收入水平並不穩定。另外由於過度依賴石油資源等,導致該國經濟發展有很大波動。雖然該國算得上富裕國家水平,但由於經濟結構單一,產業不健全,發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約,所以哈薩克不能算是一個發達國家。
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兩個首都,一新一舊,相互呼應,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雙子城”。這一點也是其他中亞五國不具備的。據我去過那裡的同學說,那邊的生活都非常的西方化。哈薩克懂得透過舉辦世界級的大型活動來推銷自己,比如去年大火的阿斯塔納世博會,讓世界各國的遊客們領略了阿斯塔納首都的一些特別新奇的建築。
過去幾十年,哈薩克始終保持著和美國和俄羅斯兩邊都非常友好的關係。和另一個兩邊都沾邊的國家土耳其不同,土耳其是幫著美國打俄羅斯的飛機,踹開美國買俄羅斯的導彈,為了顯示“外交自主”,把兩邊都得罪光了。而哈薩克卻從來沒有介入過地球上各大國之間的爭鬥,在美、俄、中幾大國家之間保持絕對平衡。因此,哈薩克在經濟上也得到這三國的共同支援。
保持中立,不折騰,是哈薩克經濟得以平穩發展的秘訣。
-
6 # 洪鐘財經
哈薩克逼近發達國家?還差得遠。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真正進入了發達水平的只有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即使在前蘇聯時代,也是落後地區。
2017年,哈薩克國內生產總值1629億美元,人口約1830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9000美元。哈薩克的經濟水平在中亞五國中是最高的。2017年,土庫曼人均GDP6600美元,烏茲別克1500美元,吉爾吉斯斯坦1200美元,塔吉克800美元。
但是要說哈薩克逼近發達國家水平,那簡直是誇大其詞。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約為8900美元,和哈薩克差不多。如果說哈薩克逼近發達國家的話,那麼也可以說中國逼近發達國家水平。這顯然是有違事實的。2017年全球人均GDP, 大概是1.1萬美元。也就是說哈薩克還沒有達到全球平均水平。怎麼稱得上是逼近發達國家水平啊?
哈薩克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經濟與石油、天然氣、礦產、煤炭、農牧業為主,工業相對落後,很多製造業產品都依靠從中國進口。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產品的出口成了哈薩克的經濟命脈。
中國是哈薩克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中哈貿易總額199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哈薩克出口114億美元,阿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85億美元。目前哈薩克每年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約100億立方米。
可以總結下來,哈薩克只能算得上是,中亞地區經濟最強的國家,也是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距離發達國家標準還有很遠很遠。
-
7 # 來思酒鋪
哈薩克自我定位於“歐亞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已探明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近百種,以鈾、銅、鉛鋅、鎢、金、銀、煤等儲量豐富。陸上原油探明儲量為48億—59億噸,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哈屬裡海石油80億噸,最大的卡沙甘油田可採儲量達10億噸,天然氣1萬億立方米。2013年哈出產石油和凝析氣8173萬噸,出口6815萬噸,創匯552億美元,佔出口總值2/3。
按照國際上的慣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至少要達到2萬美元,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哈薩克距離成為發達國家還很遠,甚至算不上一個“準發達國家”。
國際社會通常認為,只有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才能算是一個“準發達國家”,而且評論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還不能只看GDP,還要看該國的工業水平和科技能力。像是單純靠賣石油而發家的海灣國家只能算是“高收入國家”,不能稱之為發達國家。
2018年哈薩克GDP總量約為1447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寧波市或者是佛山市的GDP總量,人均GDP也僅約為8000美元。這樣的經濟資料,認為已經逼近發達國家,應該是不準確的。哈薩克在三次產業構成方面,哈薩克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第三產業相對佔比較低。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只要專心致志的發展經濟,沒有戰爭或者動亂,三十年功夫可以進入發達國家,比如新加坡南韓中國,哈薩克本來就有基礎,資源豐富,與世無爭。
-
8 # 世界人文通史
哈薩克是中亞的五國之一,曾是蘇聯的一部分,國土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900萬。不過,要說哈薩克發展得逼近西方發達國家就有點過譽了,但哈薩克的發展勢頭確實挺好。
在中亞五國中,哈薩克無論是體量還是國土都是妥妥的領頭羊,而且其鋅、鎢等金屬的儲量居於世界第一位,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礦產資源豐富。
哈薩克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在歷史上,哈薩克一度被沙俄帝國的鐵騎征服。沙俄帝國滅亡後,哈薩克又被蘇聯吸收,變成了蘇聯的加盟國之一。1991年底,蘇聯宣告解體,而哈薩克也終於迎來了獨立,正式更名為哈薩克共和國。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衣缽的俄羅斯和哈薩克成為了友好鄰國,並簽訂了多項合作條約。
哈薩克的主要經濟支柱是能源礦產由於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所以哈薩克的經濟主要是礦產能源。最近幾年,哈薩克的人均GDP在8000-13000美元左右波動,其巔峰值是在2013年左右,達到了驚人的13000美元,後來由於國際局勢變化而下降(主要是受俄羅斯方面影響)。
不過,哈薩克在中亞已經屬於比較富裕的國家了。雖然本國製造業比較落後,但哈薩克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石油、天然氣、鈾、銅、鎢、稀土的儲量都非常可觀,而且出口量正逐年增長,賺得是缽盈盆滿。當然了,哈薩克要想實現穩定的發展和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哈薩克擁有地理、政治雙重優勢由於哈薩克地處中亞腹地,所以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滲入這裡,而俄羅斯也想拉攏哈薩克,所以兩邊都在籠絡哈薩克。近年來,不少中國企業也在這裡紮根。良好的投資環境刺激了哈薩克斯的發展,也給本國百姓帶來了許多福利。
-
9 # 澹奕
哈薩克逼近發達國家?別逗了,整個前蘇地區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之外,其他地方目前的發展水平都與發達國家標準差的遠。哈薩克近年來依靠豐富的資源,日子過得的確相當不錯,在中亞算是最強的一個,可說它是發達國家那就有失偏頗了。
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等,哈薩克其實都並不算高。2018年哈薩克的年人均GDP也不過9000多美元,比俄羅斯還差不少,而其人類發展指數0.75上下,這個水平別說是發達國家,就是準發達國家的標準也夠不上。作為前蘇成員,哈薩克當年憑藉其遼闊豐饒的土地與豐富的各種礦產資源,成為當時蘇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的第三存在。當時蘇聯在哈薩克境內佈局了大量資源型工業企業,並且將其作為航空航天中心與導彈試驗場,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上世紀90年代以後,哈薩克正式自立門戶成為中亞最大的國度,人口總量僅次於烏茲別克。整個哈薩克蘊藏著數量驚人的石油、天然氣、煤炭與其他各種礦產資源,鎢礦、鈾礦、銅礦等儲量均位於全球前列。而地廣人稀且自然條件相對不錯的哈薩克,農牧業發展得也非常不錯。90年代初期,哈薩克算是獨聯體成員裡小日子過得最滋潤的一個,市場經濟與私有化也迅速推進。依靠著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哈薩克的經濟常年保持在比較高且穩定的發展水平上,能源、採礦與農牧業也構成了哈薩克經濟的主體。哈薩克的出口商品中,以原油為主的各種自然資源佔比超過75%,各種農牧業產品約佔3.5%,即便是工業品大多也都是初級加工的金屬材料之類,製造業比重極低。
加拿大、澳洲等典型發達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自然資源出口國,但這些國家的經濟,實際上對自然資源出口依賴性並沒那麼高,而且它們都擁有高度完善的工業體系。而哈薩克卻不同,極度依賴開發資源的同時,其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哈薩克無論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發展得都不怎麼樣,大多數工業品、生活日用等都依賴於進口。如今在前蘇地區,哈薩克的年人均GDP僅次於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施行有條件的免費醫療,平均壽命73歲;而施行免費教育的哈薩克,其民眾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在世界上位居14位,算是相當之高。不過綜合其他方面的條件,哈薩克的人類綜合發展指數依舊沒那麼高,甚至低於白俄羅斯、亞塞拜然等。
30年來,“天賦異稟”的哈薩克的確小日子過得舒坦,可依舊是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如同突然富裕的鄉紳,依舊算不上是貴族。哈薩克的“發達”,依靠得是自然資源的賦予,並沒有在工業化等諸多領域有真正的長遠發展。如果哈薩克算是發達國家,那沙特等依靠石油成為鉅富的海灣國家就更是發達國家了。
-
10 # 子夜夢
哈薩克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機器製造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哈薩克獨立後實施經濟改革,分階段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近年來,政府採取了加強宏觀調控、積極引進外資、在重點發展油氣領域和採礦業的同時,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等一系列措施。
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0.3%,工農業產值有所增加,惡性通貨膨脹已基本得到控制。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40472億堅戈。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352677堅戈。但從總體上看,哈經濟仍未擺脫危機狀態,投資乏力,企業停工、失業、支付危機等現象依然嚴重,工資和養老金拖欠問題尤為突出。
哈薩克斯塔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目前哈全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錳4億噸。鎢的儲量佔第一位,鉻和磷礦石佔第二位。銅、鉛、鋅、鉬和磷的儲量佔亞洲第一位。此外,鐵、煤、石油、天然氣和各種鹽的儲量也較豐富。森林和營造林2170萬公頃。地表水資源530億立方米。湖泊和水庫7600多個。
目前,哈薩克經濟屬於典型的轉軌型經濟,其主要特點是:
1、經濟結構嚴重畸形。重工業基礎好,但加工業十分薄弱,國內市場80%的輕紡、家電等日用消費品依賴進口。
2、市場經濟體系尚未確立。經濟已完全市場化,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及有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
3、對外貿易有較大逆差,外匯緊缺,支付能力弱。
4、企業處境普遍艱難。
哈薩克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受文化、 歷史條件的制約以及蘇聯政府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哈薩克民族經濟結構形成以下特點:
第一,少數民族從事的行業與主體民族哈薩克人有明顯不同。
在哈薩克南部地區生活的烏茲別克人、維吾爾人、北韓人主要從事蔬菜、果園種植和養殖業。 哈薩克獨立後許多少數民族從事貿易活動,特別是德意志人、北韓人、維吾爾人。他們 利用自己與德國、南韓、中國的特殊關係,在發展對外貿易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第二,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有所變化,俄羅斯人仍然在經濟部門佔據重要位置,哈薩克人在 政權部門中佔優勢
第三,城鄉差別帶來民族生活差別。由於歷史原因,哈薩克城鄉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別。 這既表現在收入上,也表現在生活設施和文化設施上,近年還表現在就業上。
回覆列表
哈薩克是蘇聯解體之後“中亞五斯坦”之首,無論是從面積還是國家的實力上來說其他4的國家都沒辦法與之相匹敵。
2017年的時候哈薩克的國民經濟收入達到了9000美元,其他的4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加起來也差不多才達到這個數。
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差了一截,但在中亞地區算是混得不錯的了。
而哈薩克建國不足30年,與之同步起家的另外4個國家都相差甚遠。
哈薩克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繼承了蘇聯的大量遺產。
首先,哈薩克國內的農耕區域不多,但是國家卻蘊含著大量的礦藏。
當年蘇聯統治期間,在哈薩克內部建立了很多的礦產開採企業,並且留下了很多礦產二次加工的機器和工廠。
哈薩克國家的主要收入就是透過賣礦實現的,這一點和海灣的那些石油富豪非常的相似。
不過賣礦並不是一個長遠之計,因為礦產總有開採完的那一天。雖然哈薩克透過礦產提高了國家的收入,但畢竟這不是實際的富裕。
最簡單的對比就像南韓是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但是它卻透過高階科技貿易維持著國家富裕。
哈薩克則與之相反,國家的科技力量相對薄弱,但是卻靠著倒賣原料賺錢,但是總有消耗盡的那一天。所以哈薩克需要及時改革,推進國家經濟的重塑。
當然這也是題外話。
再者,哈薩克曾經也是蘇聯的航空航天中心,因此哈薩克有掌握著一定的航空氣發射技術。
所以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他憑藉著這些遺產可以自身開採礦藏加工售賣,本來這批錢是需要上交到莫斯科的,但現在直接歸哈薩克自由支配,因此哈薩克的整體收入也有所提高。
哈薩克擁有航天發射場以及一定的航天發射技術,所以它也可以做航空器發射這一塊的生意。
因為有些國家雖然有錢,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力發射自己的衛星,租用別人的衛星又太麻煩,就比如說很多的中亞國家。
由於哈薩克國家內部的發射基礎的裝置都是前蘇聯建造的,因此它不需要投入太大的成本,只需要投入少量的經費維護即可。
所以對於哈薩克來說,他們的成本低,所以價錢就低,這也就增加了它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而這也對哈薩克的經濟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最後,就是哈薩克的教育水平相對於周邊國家比較高。
知識和文化才是第一生產力,哈薩克實現了高中以下的免費教育,所以哈薩克內的文盲特別的少。
在全球的受教育水平上哈薩克排行14,如此的一個成績甚至要在中國之上。
這也標誌著哈薩克正在努力的改變社會的人才結構,促進國家的經濟轉型。
只不過由於高科技國家的技術壟斷,哈薩克若想追趕上高科技國家的步伐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