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好老譚
-
2 # 鴻荔枝
老人老了,做不了飯了,老孃87了,愛吃包子,我人生第一次學著包,還不錯,成功了!就是樣子不好看,我放的肉多,可香了!
-
3 # 喔摩果瘦
拙見:孝敬父母,做的再多都不夠!順比孝更難!孝順父母不應該只是要父母身體健康衣食無憂,更要體貼父母的思想和心理!多問問自己:我了理解父母的想法嗎?我讓父母順心了嗎?
-
4 # 鄉村子易
在此也感謝!提問者的這個問題。生我養我的父母,不是用言語來表達的,要用實踐行動去做好這些善行和美德。當然啦,人嘛也有自己的私心,人無完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不過只要做好問心無愧!對得起這美德兩個字,是每個人的心靈起步!。心善本身就快樂!
-
5 # 水居佳人
我的父母親一直過著不富裕的生活!很節儉,很努力!現在我們姐弟的生活狀態還算可以了。三年前我給父親買了一把二胡,把父親驚喜的不知道怎麼說我了“你哪來的這個?買這幹啥?我又不會拉……”一邊說著一邊接過二胡,從上到下的翻著看了又看。我撒謊說我的朋友不要的,50元給你買的。他才算踏實的拿在手裡,試了試,還不好意思當著我們的面開拉,非常小心的放在他認為的最高的位置上了。小時候每年隊裡耍秧歌,有幾個當過兵的有文化的老者拉二胡,父親是相當之喜歡,乘著他們休息,趕緊拉上幾下。當然我們更希望自己的父親有屬於他的二胡……現在父親七十多了,我也實現了自己的想法,讓父親隨時都可以拉他喜歡的曲調伴隨悠揚的旋律,心中充滿無限的喜悅!
-
6 # 清風走馬
生活處處皆學習。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演變,讓我們的國家威名遠播,永立世界之林。
盡忠盡孝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對老人長輩應盡的義務。
記得我兒子的美術老師王老師在其岳母生日宴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發人深醒:
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愛護老人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由於自己平日不在老人身邊,每週都能到雙方老人那一趟,考慮到老人平日的口味,去之前都事先做些可口的菜品一併送過去,而且每兩三個月都能給雙方老人的家進行衛生大清掃,給婚二十幾年了一直都在這樣做。
其實孝敬老人不一定非得做得如何轟轟烈烈,平日裡抽出時間多陪陪他(她)們就是最好的盡孝……
-
7 # 蜂農陳師傅
謝謝邀請:我父母現在還居住在高山上,是一個原始而且周圍沒有鄰居的山上。父母的一切生活用品都需要肩挑背槓拿上山來。父母都八十多歲了所有的東西只有我給他們背了,其他兄弟幾十年就連一包鹽也沒拿過,一年也不會上山來看一回,房子漏雨也是我給蓋好,身體不好生病了也是我給弄草藥治好。沒水喝也是我去弄,特別是每年冬天結冰時更是要走半里多路去用桶把水從小溪裡挑回家。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事。我家兄弟姐妹七個,我最小也最窮,他們就跟沒事人一樣。就在剛剛我母親洗衣服的小凳子斷了一個腳我立馬給她修好。
孝敬父母是做兒女應盡的義務。在父母年老時儘量讓父母生活無憂。儘量站在父母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老了什麼也幹不動了,儘量幫他們做點實質性的事情。而不是去開空頭支票。說在嘴上關心也在嘴上孝心還是在嘴上。沒有一點實際行動。我們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孝。這是我們應該敬的孝,不任務,而是從內心深處的孝敬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生不息,讓每一位老人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8 # 雨之韻796
中華民族是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民族,創造積澱了燦爛的文明文化和傳統文化,諸如尊敬父母,愛護兒女,四大發明,建造故宮、圓明園等等等等數不請文明和傳統。
百善孝為,盡孝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首要文明,不孝敬父母將不配為人,是民族敗類。孝敬父母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莫以小而不為之。
我的鄰居一家五口,一個婆婆,兩個兒女,男女兩口子,女的長相一般地道農村婦女,男的有兩個兄長,男的在外打工賺錢。一九七八年前後,婆婆因體胖年紀偏大得了腦梗,造成偏癱,住院治療後,生活還是不能自理。那時農村條件很差,只好在家養治, 一家重擔落一個家庭婦女身上,管兒女上學,又管婆婆吃喝拉撒,扒屎扒尿十三年,受苦受累無怨言,在鄰里之間是出了名的孝順媳婦。床前沒有百日孝,我看未必,因人而宜。
善人有孝道,好人一生平安!
-
9 # 春夏丨秋冬776
我想我只是憑著良心在做事,70年代我下井一線採煤的工資60多塊錢,還要出全勤。拿到第一個月工資起,每個月給父母寄20塊錢,20塊錢足可以在當時的條件下養活兩口人。父親也有40多塊錢的退休金,但孝敬父母的錢一定要給,千里之外,每個月寄一份錢,讓他們生活的更好,這樣就釋懷了自己的孝心,覺得心裡很安穩,也是一種感恩報答的心思。第一年過春節,我沒回家,給兩個老人寄了50元錢,相當我幾乎一個月的工資。我自己覺得,千里之外,只有能把錢送到老人手裡,老人也是一份莫大的幸福。就這樣一直堅持到78年,我成了個貧窮的小家,又添了一個兒子,三個人的生活,靠我一個人的收入特別困難,冬天沒有菜,就是一大麻袋洋芋,兩缸酸菜,一直過到第二年的五月份。這此情況之下,給父母寄錢的事,改成了一個季度一回,隨著收入的增高,寄給父母的錢也數目越來越大,到90年代初期,寄給父母,每一次的錢增加到了100元,一直堅持到2000年,兩位老人都已經逝去,我也就了結了寄錢的心願。為什要堅持給父母寄錢,困難年代,這就是一份莫大的孝心,長久堅持更不容易,我秉持良心做到了這一點,至今內心無愧,心境寬泛。
-
10 # 水雲間小趙
(百善孝為先)
中國有句俗話: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必須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年輕人為了謀生,多數都是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出門在外的我們,也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牽掛。所以平時儘量多打電話問問,問問父母的身體情況,日常生活怎麼樣等等。聊些家長裡短,也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情況,免得他們操心牽掛。
平時隔段時間給他們充些電話費啊什麼的,過年過節啊,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他們。給父母添些衣物,陪他們過一個團圓的春節,那父母親老開心啦!父母對兒女沒有啥要求,他們的心很容易滿足。
不論我們怎麼孝順,也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那恩情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在此祝願遠在老家的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笑口常開、春節快樂!
-
11 # 神農頂
謝邀答。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我從來不和哥嫂弟妹計較。儘量多拿點錢給父母。我很反對老人活著時不孝順,死後大抄大辦。而且,我從來就這麼個觀點:父母生一副健康的身體給我,我就感激不盡了。千萬不要向父母索要什麼什麼。要自力更生,發奮圖強才是正道!
-
12 # h國泰我安
我們淄博有個孝婦河,河的上游有個孝婦,這個河的名字就是因為她的事蹟而來。古時,有一顏姓女名文姜,嫁於郭姓男,過門之後,郭姓忽得暴病身亡,因之而守寡,之間頗受婆婆的無情掠待,家中飲水讓她到很遠的地方去挑,並且給她做了兩隻尖底水桶,不準放地歇腳,她的舉動驚動了上帝,便在她的挑水的路中在石頭上鑿出兩個尖坑,以便讓她休息休息,有一天,天神為了度化於她,便問她:“你的兩隻水桶為何一隻用白布蓋著?“她答:“蓋著的一隻是給我婆婆飲用,沒蓋的一隻是我自己用的“,天神為之感動,便賜給她一支神鞭,讓她回家後將神鞭放入水缸,從此以後不再去遠地挑水飲用。
再說,守寡後,幾年沒回孃家,這天,向婆婆說明情況後,便回孃家去了。
婆婆知道她很長時間沒去挑水,一時起了懷疑心情,趁她不在,隨之到房間觀看,缸裡的水是滿滿的,有一條鞭子在裡面,她不知裡面的奧秘,用手一提鞭子,缸中之水猛然外溢,如同河壩決堤,清水瞬間傾向於門口!
這時,顏文姜探親沒走多遠,聽說自家發生了大水,知道不好,立馬返回,看到婆婆用兩臂擋水不住,便用自己的屁股坐在了缸上,大水也順之停止。
所止之水便是現在名傳八方的“孝婦河“,此水由此潤澤著沿河兩岸的桑梓,良田,上下游百萬民眾收益甚多。
弘揚正氣,繼承民俗,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
13 # 葉紹某
麻衣掛壁方成子,送老歸山才算兒。這是自古以來留下孝敬父母的二句名言。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一門必修課。父母生男育女,盡力盡心撫養子女長大成人,教讀婚配等,目的就為二件事:一是傳宗接代,二是養老送終。
盡孝二字說起容易,做起難。特別是現代距離盡二字越來越遠。為什麼?其一,子,女為著尋錢一般都不在家,長年在在外,一年最多回家一,二次,有的甚至過年都不回。電話上問候一下,轉點錢回家了事。其二:大部份農村家庭只有老人在家,種菜,做飯等全是老人自己負責。其三,老人有病,除非是非嚴重的病或死亡才會回家。其四:尚若老人病了,住院時間就請一個護理照看。總之現代的老人過度成了一個非常時期,甚至有的老人病死在床上,後人才座飛機或火車趕回家。現在提盡孝,讓老人歡樂過渡都成了空話,一般後人都未能做到,有的甚至還與父吵架,能正常的基本生話費用都不給。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還是有很多子女對孝敬父母做得很好的。但話說當今對父母的孝敬,離中華民族以往的美好,美德孝敬的距離相比,確實越離越遠了。歉意,跑題了,但對農村盡孝的傳統問題作了一個實事求是的回答。
-
14 # 存銘歲月1
那是我在1960年上初中時的一件事。
由於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缺少常餓肚子。我在1958年小學畢業後考上區級中學離家步行三十里山路住宿在校。在極度困難時期黨和政府仍給我們每天供應糧食九兩,時發代食品副食品。
有一次過節我們每人得到了一塊月餅。其鮮亮油浸的色澤和誘人心脾的香味我是第一次經歷,我想到父母那麼窮那麼勞累省吃儉用供我上學我怎麼能就一個人獨吃了這月餅呢?一定要帶回去紿他們嚐嚐。還沒到週六把月餅放在哪裡呢?那時老鼠特別多又猖獗什麼都搶吃。在宿舍我睡在單人雙層木床上層。我在土牆上打顆鐵釘,用大作業本紙包住月餅放在布書包裡紮緊口掛在牆釘上,盼週六早來好回家。
星六下午放學後我揣上裝月餅的布袋匆匆走完三十里回家的山路到了家。夜幕初上母親正在做晚飯,見我到家自然很高興。為了給全家人一個驚喜我沒把有月餅的事先告訴母親。全家有父母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共六口人,圍坐吃晚飯時我才宣佈:學校發了個月餅大家都嚐嚐並把月餅交給母親。母親心疼地說,吃了吧帶回來做什麼?但充滿喜悅。她把月餅放在菜板上用刀比劃著像分割幾何圖形把月餅切成六小塊給每人遞一塊兒。大家都高興地慢品香甜的月餅。
當我抬頭看母親時她並沒吃她那一小塊兒,而是用手指把掉落在菜板上的餅末和芝蔴粒粘起嚐嚐,說,味道還好,同時把她那一小塊兒月餅送給我手上叫我多吃點兒。我怎麼吃得下喲!含著淚又把那點兒月餅順手傳給弟弟。
滿臉皺紋鬢髮蒼白青筋暴露的手,貧窮善良的母親用攥緊手心的食物和慈愛胸懷呵護著親人們,她寧願自已少吃或不吃也不讓全家任何人餓飯生病,總是無私而公正地分配食物,由於她的公平公正無私,我們家六口人居然沒一人生浮腫病更沒誰餓死。
我把月餅帶回家給母親如果說是盡孝,不如說是母親對我的慈愛呵護和她的無私疼愛親人的偉大心胸,給我鑄就人的感恩之本性!
-
15 # 荷花32551
母親在世時,是一個勤勞的人,也特別關心我。後來她得了病,開始是眼睛疼。那個時代沒有現在的醫學好,哪裡也看不好她的眼病,再後來眼睛就瞎了,什麼東西都看不見。我那時的工作很忙,只有星期天,買點她喜歡的食品,回家去看看她。
最後她卻瘋瘋癲癲的,說些胡話。但是說起毛主席,周總理,朱總的事她記得非常清楚,從來沒有說錯過。
有一次過端午節,她帶信給我說要吃包蛋,我就買了10個給帶回家,結果她一天就吃完了,下午心裡難受及了,還罵我買的啥包蛋。我說:包蛋有鹼啊,吃多了有不難受的嗎。她還笑,說:忘了。
回覆列表
傳統美德記心間,百善孝為先。母在是港灣,父在是靠山。父母健在多孝順,關愛常盡一點心。我母親活到101歲,要不是有病還能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