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緣初心靜
-
2 # 那點視兒
道家名著有《道德經》、《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1、《道德經》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等著作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3、《列子》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
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訊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下旨設“玄學博士”,詔告《列子》為《沖虛真經》,北宋加封為“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為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
4、《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
《皇極經世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
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
錢穆先生指出:莊周、邵雍為觀物派哲學。其中《觀物篇》實乃邵雍之哲學、易理、歷史學的理論大綱。
5、《文子》
《文子》成書後,在秦初即遭到禁燬。秦吞併六國,建立封建君主制的中央集權統治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意見,施行文化箝制政策,公元前213年,下令沒收並焚燬詩、書、百家語及秦紀以外的歷史書。《文子》亦在被禁燬之列。
漢朝建立統治後,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劉徹因見“書缺簡脫”,下詔“廣開獻書之路”,被秦禁燬之書才又逐漸面世。《文子》也在此時又得到了流傳。
《漢書·藝文志》將之著錄於“道家”一類。唐代尊崇道教,《文子》也得到重視,不斷有人為之作注,並且被太宗詔改書名為《通玄真經》,可見其地位。但隋唐以後,隨著道教在與佛教的鬥爭中失去優勢地位,《文子》也曾漸湮沒,對它的研究亦頗為冷清。
《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文子》一書闡明瞭文子的哲學思想,它發展了道家的學說,同時又吸收了同期其它學派的某些思想,進一步完善了老子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之地。
《文子》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明朝宋濂稱:“子嘗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經之義疏爾。”元代吳金節也稱:“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都說明了《文子》的主旨內容。
古代術數十大奇書
一、《鬼谷子》是一部“奇變詭偉”的縱橫家著作。自漢魏六朝隋唐以來,一直流傳不絕,對它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書中所述各種術數,更使之充滿離奇色彩。
《鬼谷子》,舊題鬼谷子撰,書約成於戰國晚期。鬼谷子何人,世傳不一。由史書記載中看,鬼谷子大概是一位善於雄辨的隱居者。《鬼谷子》“崇尚計謀,祖述聖旨”。文字“奇變詭偉”,表達了縱橫家的智慧和謀略。
二、《太弦經》在形式上模仿《周易》,其理則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相合。其“太玄”思想對後世反讖緯神學的戰鬥起了有力的指導和鼓舞作用,可稱上是一本奇異之作。
《太玄經》,又稱《太玄》,西漢楊雄著。“玄”是揚雄獨創的宇宙的一個範疇。他認為世界以“玄”為中心,萬物都由“玄”而生,按“玄”發展。是矛盾的宇宙觀,是失敗的哲學體系。
三、《周易參同契》是運用易學理論,來闡述黃老內養方術和燒煉外丹方術的理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煉丹術著作。集中了中國古代養生家、神仙家、方技術數的科學成果。是一部有貢獻、有價值的術數奇數。
《周易參同契》,作者是東漢魏伯陽。此書首次將修煉神仙的方術理論化,魏伯陽也被後世尊稱為“萬古丹經王“。本書是道教的重要著作,它為後世的內丹、外丹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直接為古化學、氣功療法和老年養生學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四、《黃帝宅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住宅風水書。認為宅是陰陽之樞紐,強調修建宅屋要先選擇好方位、方向、破土動工的時間,以求陰陽相得。相宅術在建築學、美學、生態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有一定的科學性。
《黃帝宅經》,原名《宅經》,書的真實作者無法確考。該書主張住宅要與墓穴配合,強調宅比墓更重要,提出“墓凶宅吉,子孫官祿;墓吉宅兇,子孫衣食不足;墓宅俱吉,子孫榮華;墓宅俱兇,子孫移鄉絕種”。
五、《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中華術數之大奇書。
《葬經》,漢青烏先生撰。青烏先生,乃一託名。中國的喪葬文化一直較為發達,相地文獻也較為豐富,而其中則首推青烏子的《葬經》、《葬經》的思想內容為後來的風水書所承襲和發揮。青烏子的《葬經》可謂風水之宗,要了解中國風水文化,不得不從青烏子《葬經》始。
六、《太乙金鏡式經》它以“一”作為太極,一生二目,二目生四輔,就象《周易》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有可以預知未來的太乙之法,不愧為中華術數奇書。
《太乙金鏡式經》,唐王希明撰。太乙術在根底上仍是仿《周易》而作。王希明認為太乙之法,可以預知未來,所以聖人常為。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稱夏主元昊通漢文,曾經推《太乙金鏡》,可見此書影響之大。
七、《六壬神定經》是記錄六壬具體推佔的一部奇書。可稱為中華神秘文化的結晶。
《六壬神定經》,北宋揚維德撰。六壬是用陰陽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種術數。它與遁甲、太乙合稱為三式。《六壬神定經》是記錄六壬具體推佔的一部奇書,與奇門遁甲、九宮之式相近,它們都是中華神秘文化的結晶,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反映了人們對未知世界把握的企圖。
八、《遁甲符應經》作為記錄與六壬、太乙齊名的奇門遁甲術的《遁甲符應經》,不失為一部中華術數奇書。透過此書,可以一窺已經失傳的奇門遁甲術的神秘面目。
《遁甲符應經》,北宋揚維德等撰。在它的傳演之中,後人又將道家符籙之法攙雜進去,使得它越來越怪誕不可究潔,其面目也愈來愈神秘、奇特。
九、《麻衣神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對人體相貌進行系統敘論的相術著作。人的命運本來就不是生而定終身,但能從長相上偵破命運的某種密碼,其“奇”也就在於此。
《麻衣神相》,相傳為北宋的一位相術之人麻衣道人所撰。它的成書較早,是現存最早對人體相貌進行系統敘論的奇特的相術著作。
十、《柳莊相法》是中國古代相書之集大成者。
《柳莊相法》,傳為明代相術奇人袁珙所作。相傳袁珙看見仁宗,脫口就說“天子也”,看到宣宗,就知必是“萬歲太子”。袁珙的斷語,日後一一應驗,由這樣一位相術大師撰寫的相書,它的神奇可想而知。袁珙晚年自號柳莊居士,故此書謂之《柳莊相法》。
另還有在風水術士界中以《皇帝宅經》、《葬經》、《撼龍經》、《催官篇》、《雪心賦》、《博山篇》、《葬經翼》、《水龍經》、《八宅明鏡》、《陽宅十書》等書最為全面;這十本經典著作又被稱為風水界的十大名著,是中國古代哲學、文化的集大成實用化表現,細心研讀就可以基本把握中國風水的精髓義理,掌握中國風水的流脈真傳。
-
3 # 老野雜學庫
推薦《道德經》和《易經》
這兩本書都是道的集大成。
我們所熟知的《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起源,道是獨一無二的,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即為矛盾衝突的兩者,包括在一里,而陰陽二氣的衝突產生第三者,進而產生萬物。
舉個例子,宇宙的起源是道,道生一,一為太陽,太陽出來為陽,太陽落山為陰,太陽包括陰陽二者,一陰一陽地球自轉,產生三季(夏季,冬季,春秋為一季),進而產生生命萬物。
《易經》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孔子在整理《易經》後作出“潔淨精微,易教也”的評價。“潔淨”包括了宗教及哲學多種含義,就是說學了易經,他心理和情緒是非常乾淨的。而精微又是科學的含義,即學了易經,思想是非常冷靜的。
所謂的“道”“術”,總結起來就三個字“理,象,數”。理即為世間萬物的執行所包含的原則和道理;象即為該原則和道理的表現形式;數即為該原則多久會變,什麼時候是一個輪迴。
回覆列表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把修為境界分為:技、藝、術、法、道,這種思想影響著中國幾千年,關於的“道”這個概念,為大家最熟知的是老子《道德經》中描述的“道”,指萬事萬物都是一直變化的,但這些變化中都遵循了一個永恆不變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道。
我們平常所說的“道理”也是這個意思,還有生活中我們對一個醫生送錦旗寫“醫術高超”,也就是說他看病厲害其他方面不得而知,如果寫“妙手回春,醫道長存”,那對一個醫生來說那就是莫大的榮譽和肯定了,尤其是中醫。
中華幾千年文化基本上可以都是起源於一本《易經》,很多人把易經當成一本迷信算命的書那你就太小看這本書了,中華文化最燦爛的那段諸子百家時期很多學派的思想都來自易經,所以說我推薦《易經》,包括孔子註解的《易傳》等。
最後還有一本人盡皆知《道德經》,如果這兩本書能研究十之六七那你就可以說所有關於道德思想你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