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軍六航

    戰防炮: 即為反坦克炮主要用於對集團裝甲目標的防禦作戰,比較著名的型號有:

    1.德國PAK 38式37mm反坦克炮

    2.德國PAK 40式37mm反坦克炮

    3.蘇聯1941年式85mm反坦克炮

    4.德國88mm反坦克炮

    榴彈炮:

    榴彈炮是一種重型曲射火炮,在蘇聯BM 13喀秋莎火箭炮出現之前是各國陸軍裝備量最大,對地壓制火力最強是各國陸軍對支援步兵的速度最快對敵方地面目標傷害最高的重型火炮一般情況下是叢集使用比較著名的有:

    1.美製105mm榴彈炮

    2.日製九二式步兵炮

    3.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32倍鏡105mm榴彈炮這種火炮還有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32倍15榴,此種火炮曾於抗日戰爭前期被國民政府從德國引進具體數目不詳,由於當時中國沒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所以這種火炮所配用的炮彈和做牽引的卡車也一同從德國進口從這種火炮曾在淞滬會戰期間給予日軍裝甲目標毀滅性打擊由於當時這種火炮很珍貴在完成一輪攻擊以後就要立刻轉移陣地,以免被日軍火炮實施報復性打擊由於當時的中國國防工業體系不完善無法給這種神器製作相應零配件所以它真正上場的機會並不多,這種火炮曾在抗日戰爭前期參與了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少部分曾參與了臺兒莊戰役之後便在中國抗日戰場上銷聲匿跡了,該行火炮在國內還有一門儲存在江蘇南京軍事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筆者留言:如果當時中國有自己的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那麼小日本兒它算個鳥!

    山炮:

    是一種野戰炮即是在山地作戰使用的火炮,一般口徑在75mm以下這種火炮有幾個比較突出的優點

    1.重量輕

    2.可拆卸性強

    3.可適用於全天候條件下任何地形地貌的作戰行動。

    步兵炮:

    是一種可以隨時伴隨步兵行進的輕型火炮這種火炮一般配發於一線作戰單位不用請示,可以不經上級批准就可以隨時呼叫的火炮

    以上為筆者的個人見解如有不足請各位大神賜教。

  • 2 # guozhongren

    許多人都以為戰防炮就是反坦克炮,其實這是不對的。戰防炮是前線步兵使用的直瞄平射輕型火炮,屬於小囗徑加農炮,口徑20~57毫米,是由團一級配屬給營級單位使用的二線支援火力,隨團級單位行動,它在進攻時負責敲掉敵人的火力點:像碉堡、機槍陣地、迫擊炮陣地、戰防炮陣地、前線觀察哨所、前進指揮所等高價值目標,而在防禦時主要負責打擊敵方裝甲目標和伴隨步兵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步兵炮,現在已被105/122毫米輕型榴彈炮淘汰。

    榴彈炮則是提供骨幹打擊火力的間瞄曲射火炮,105/122毫米口徑以下輕型榴彈炮多以營、連建制配屬給團級單位使用,130/152/155毫米口徑以上的中型、重型榴彈炮則由軍師級單位掌握。

    105毫米和155毫米火炮口徑是北約標準口徑,而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火炮口徑則是蘇聯為首的華約標準口徑,中國也曾採用,現已最佳化,陸軍淘汰了130毫米並用155毫米取代了152毫米口徑。

    現代榴彈炮豐富了彈道從而強化了原本很弱的直瞄平射能力,發展成了加農榴彈炮,簡稱加榴炮。

    山炮是一種用於山地作戰的中型加榴炮,火炮口徑一般在75~105毫米,並對戰鬥全重有較苛刻的要求,105毫米口徑山炮一般都在2噸以下,且要求分解後能由本炮班短徒揹負機動。我軍裝備的一種輕型105毫米山炮,分解後竟可由一個5人組炮班揹負,戰技效能十分先進,至今仍在保密中,其密級之高,以至其2006年僅在公開發表的軍事刊物上亮相過一次就再無音訊,但那年中印邊界談判打破了自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以來的僵局,取得了很大進展,這都是題外話了。

    步兵炮,顧名思議就是由伴隨步兵行動並由步兵直接使用的輕型火炮,口徑多為70~75毫米,一般以排級建制配屬給營級單位掌握,必要時可以班級建制下放到連甚至是排,它射程較近,最大麴射在5000米左右,平射在1200米以內,特點是炮身低矮,平射時火線低到堪比重機槍,戰鬥全重多在0.6噸以下,戰場機動性極佳,可由2~3人操作和短距拖拽轉移陣地,敵方極難捕捉到它的位置,發現後也較難摧毀。

    步兵炮現已被各種30/35/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火箭筒取代。它的代表作是二戰時日軍開發的九二式75毫米步兵炮和納粹德國裝備的G18式75毫米步兵炮以及我們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就簡單說這麼多了,不再展開說了。

  • 3 # 度度狼gg

    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8月底,第74軍奉命接受衡陽地區的日軍投降,當時繳獲和接收了相當數量的日械,不過作為最早的美械部隊之一,施中誠所部對日本人的三八大蓋、歪把子和九九式輕機槍等輕武器,乃至於九二式重機槍和野戰“利器“”九二步兵炮,都是打心裡瞧不上眼。所以整編第74師後來在山東戰場雖然屢遭損失,及至在孟良崮被全殲,我軍也沒有繳獲其九二步兵炮的記錄。

    (王若卿和德制榴彈炮)

    當然,這些裝備對於國械部隊和八路軍、新四軍而言,大規模換裝仍屬求之不得。單就第74軍在而言,在改製為整編師投入山東戰場之前,軍屬重火力是美式105毫米榴彈炮一營、師屬火力為美式75毫米山炮一營,團屬火力為37毫米戰防炮一連,營級支援火力則主要是迫擊炮、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因此提問中的三類火炮赫然全部在列,裝備層級也十分清晰。

    根據記錄,該軍改製為整編第74師後的1947年春,總共擁有美製105毫米榴彈炮12門,美製75毫米山炮54門,美製37毫米戰防炮36門,81毫米和60毫米迫擊炮共204門,火箭筒36具和火焰噴射器54具。之所以將各類火炮分別裝備到整編師(軍)、整編旅(師)和步兵團,並且放棄了唾手可得的九二式步兵炮,那都是有講究的,準確顯示了幾類火炮功能和性質的不同。

    (第74軍的美製山炮)

    榴彈炮

    榴彈炮屬於“戰役壓制火力”,也是二戰期間“重炮”稱謂的主要炮種,是一種口徑較大射程較遠的曲射炮,幾乎可以發射榴彈、燃燒彈、殺傷子母彈、碎甲彈、照明彈、發煙彈等所有彈種,威力巨大,通常部署在戰場二線進行火力壓制或火力覆蓋。但是因為口徑大射程遠,也必然造成自重較大,須由牽引車拖曳,在摩托化和機械化程度較低的戰爭中,裝備數量必然大受影響。侵華日軍在師團級都沒有裝備,一般編入獨立的“重炮旅團”或“重炮聯隊”,劃歸軍甚至方面軍直轄。

    抗戰爆發之前,國民政府所屬兵工廠也沒有生產大口徑榴彈炮的能力,只能從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進口了24門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俗稱為“32倍15榴”(戰鬥全重5512公斤、射程可達13公里以上),在抗戰初期作用甚大。可惜由於不能自產、以及機動不易,出現損失無法補充,到抗戰後期已所剩無幾,一直到美援105毫米榴彈炮的到來。當時除新一軍裝備了兩個榴炮營外,嫡系美械軍也最多裝備一營12門的105毫米榴彈炮,屬於稀罕物,說明一下,整74師上孟良崮時沒有攜帶榴彈炮,因為實在太笨重了。

    (32倍15榴)

    山炮

    東北人罵蠢貨也用了這個名詞,山炮屬於“戰場掩護火力”,它其實就是一種“輕型榴彈炮”,問世的理由就是要求攜帶方便、適應各種作戰環境,口徑在105毫米以下(最常見的是75毫米口徑)。相比重型榴炮,山炮的機動和使用更加靈活,甚至可以拆卸分裝,直接拉上戰場開火。比如日軍最早分類的“挽馬師團”和“馱馬師團”中,後者就是把炮兵聯隊的山炮用軍馬“馱載”,更適合在江南山地的作戰,其實這也是山炮的名字由來。

    比如日軍的“41式山炮”全重只有725公斤,最大射程為6500米,分別是“32倍15榴”的13%和48%,差距不是一點半點,這顯然不能部署在距離戰場太遠的陣地上,因此是日軍師團、旅團和中國軍隊軍一級等戰役單位的主力火炮。第74軍在抗戰後期批次接收了美製75毫米山炮,以每營18門的數量裝備給各師(後來的整編旅),所以孟良崮戰役中,兩軍對射的主要火炮就是山炮,戰後被俘的整74師軍官還對華野的山炮使用提出了意見。

    (四野的榴彈炮)

    戰防炮

    它的全稱是“戰車防禦炮”,也經常被稱作“反坦克炮”,在戰場上屬於“步兵支援火力”,它與前兩種火炮的最大區別是“直射”,所以要求炮管細長以保證初速,看過《長沙保衛戰》的應該記得,李本忠團伏擊日軍輜重部隊時口稱的“直炮”就是這玩意。儘管設計初衷是為了對付裝甲目標,但在戰場實踐中完全可以用來轟擊對方的火炮和機槍陣地、碉堡和工事等等,射擊精準射速較快,唯一的缺點是考慮到自重問題,所以一般口徑不大。

    抗戰爆發前的“調整師”(即所謂德械師)已經列裝了進口的德制37毫米戰防炮,平均每師裝備一連四門,但是數量太少並且口徑又小,因此無法有效的阻擋日軍的裝甲車和坦克進攻,如果數量充足,就鬼子那些“薄皮大餡”的豆戰車,早就被轟趴下了。1941年前後,第74軍還得到了蘇援的部分火炮,其中包括4門榴彈炮、8門76毫米野戰炮和4門37毫米戰防炮,總體而言,數量還是較少,直到美製戰防炮的到來,每個團才有條件裝備了一個戰防炮連。

    (德械師戰防炮)

    步兵炮

    步兵炮屬於“步兵伴隨火力”,一般裝備到步兵營以下單位,所以鬼子稱九二步炮為“大隊炮”,即每個步兵大隊編制一個步兵炮小隊(二門)。嚴格意義上說,步兵炮泛指所有歸屬步兵自身攜帶和運用的輕型火炮,比如後來出現的無座力炮等等,因此與其說是某一型別的火炮,不如視作是因應戰術要求而發展起來具備一定特性火炮的統稱。比如九二步兵炮就兼具平射和曲射兩種功能,完全是日本人為士兵的身材矮小和假想敵的裝備水平,有針對性地研發出來的。

    “九二步兵炮”的口徑為50毫米,自重只有212公斤,還可以分解後人力運輸,對戰區環境和道路狀況的要求幾乎降到了最低點.完全可以說,九二式步兵炮是當時可以無條件伴隨步兵作戰的火炮。《大決戰平津戰役》中專門有個鏡頭,四野戰士把分拆後的步兵炮運上房頂,再迅速組裝起來直接轟擊敵人,效果特好。

    (九二步兵炮)

    那麼既然效能如此優秀,第74軍為什麼放棄裝備了呢?無它,對步兵而言該炮仍屬笨重,並且初速低無法對付裝甲目標和混凝土工事,遠不如大口徑迫擊炮和火箭筒管用,而第74軍已經有條件大量裝備上述兩款武器。

  • 4 # 歷史軍魂

    戰防炮就是反坦克炮,其彈道特性屬於加農炮,主要用途為對付敵方的坦克裝甲車輛。

    榴彈炮是一種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的野戰炮。其口徑主要為75毫米、105毫米、122毫米、150毫米、152毫米、155毫米。例如美軍的M1A1 75毫米屬於師(團)屬壓制火炮,主要為山地步兵作戰提供火力支援。抗戰中,國軍的嫡系精銳部隊作為師屬榴彈炮營,後來的美械師(整編師)裝備一個營12門的美製M2A1 105毫米榴彈炮。

    山炮指彈道彎曲、射程較近的輕型榴彈炮。口徑一般不會超過105毫米,能夠迅速分解組合,透過人力或者畜力運輸,由於重量較輕,機動能力強,適合於山地作戰,一般屬於團屬壓制火炮。比如二戰中日軍的37式75毫米山炮、94式75毫米山炮等。

    步兵炮一般指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的輕量化榴彈炮。比較著名的是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該炮是日軍研製並裝備的一種平曲兩用的野戰火炮,是日軍營級單位(大隊)的制式火炮,因此,又被稱為“大隊炮”。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重量輕、結構簡單,非常適合在複雜的地形中使用。解放戰爭時期,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已經成為了人民解放軍非常重要的支援火炮。如東北野戰軍每個步兵團下轄一個步兵炮連,每連裝備3門九二式步兵炮。

  • 5 # 星辰532

    1.戰防炮

    戰防炮也稱反坦克炮,是一種直接瞄準對坦克和裝甲目標進行攻擊的火炮,主要用於對付2000米以內的裝甲目標。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廣泛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坦克火炮、反坦克導彈等所取代。

    戰防炮是直瞄火炮,應該歸為加農炮,使用穿甲彈、破甲彈攻擊坦克。

    2.榴彈炮

    榴彈炮是個大炮種,是一種身管較短,射角較高,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的野戰炮,射程比加農炮更遠,可以作為遠端支援火力。榴彈炮按機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兩種。

    榴彈炮彈道較彎曲,彈丸的落角很大,接近沿垂直方向下落,因而彈片可均勻地射向四面八方。榴彈炮可以配用燃燒彈、榴彈、特種彈、殺傷子母彈、碎甲彈、制導彈、增程彈、照明彈、發煙彈、宣傳彈等多種彈藥,採用改變裝藥、改變射角可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和多發炮彈同時著地。

    3.山炮

    山炮是輕型榴彈炮的一種,口徑一般不超過105mm,發射彈種以榴彈為主,彈道彎曲,射程較近,重量輕,機動能力強,適合在山地等複雜地形使用,能做大部件的分解結合,可用騾馬拖曳、馱載或用人力搬運。(該武器現已淘汰)

    山炮就是為步兵在山區等不良地形作戰時提供輕便易於機動的支援火力。

    4.步兵炮

    步兵炮是伴隨步兵行動的一種後裝管退平射炮,一般配屬步兵連、營、團級單位,它重量輕、靈活、不受地形限制,主要裝備於步兵用來打敵坦克,摧毀敵碉堡和火力點。

    通常會以直接射擊方式來支援步兵作戰,廣義上可包含迫擊炮、兼具發射高爆榴彈能力的反戰車炮(火箭炮、無後座力炮或小口徑加農炮)以及專為步兵而發展的輕量化榴彈炮,在狹義的定義上則是專指後者。

    5.迫擊炮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座力、採用炮口裝填、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滑膛火炮。

    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多作為步兵營以下分隊的壓制武器。其最大本領是殺傷近距離或在山丘等障礙物後面的敵人,用來摧毀輕型工事或橋樑等,也可用於施放煙幕彈和照明彈。

    迫擊炮按裝填方式可分為前裝迫擊炮和後裝迫擊炮;按炮身結構可分為滑膛迫擊炮和線膛迫擊炮;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行動式、駝載式、車載式、牽引式和自行式。

    迫擊炮問世以來,被廣泛運用於戰爭,尤其是山地戰和塹壕戰,配合步兵小單位(連、排、班)作戰,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特別適合於用來對付遮蔽物後方的目標。

  • 6 # 張伯泣

    戰防炮、榴彈炮、山炮、步兵炮分別適用於什麼樣的環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作為一個軍迷,我對於這些炮類的種型以及區別還是有過不少研究的,下面我便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簡單做一個敘述。

    首先來說戰防炮,顧名思義,戰防炮是一種偏向於防守的炮,例如在打仗的時候,會有裝甲車,會有坦克,而面對這些鐵疙瘩,普通炮是很難給其造成殺傷的。但是戰防炮卻不一樣,戰防炮的炮彈往往採用特殊材料製成,有著極強的穿透能力,除此之外,戰防炮往往在戰爭時期,是用於正面戰場的一種炮型。

    當然現在戰防炮很少用了,因為科技的發展,戰防炮成為了雞肋,相比於威力巨大的反坦克導彈等等武器,戰防炮的作用就有點小了。

    接著我給大家說一下榴彈炮,相信一些喜歡看軍事類電影的人,都見過不少榴彈炮,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例如大家在看經典軍事電影大決戰三部曲的時候,每次戰役打響之前,都會出現萬炮齊鳴的畫面,然後在一輪炮轟過後,解放戰士才發起衝鋒,其實這裡用的就是榴彈炮。

    而榴彈炮的射程遠,即使在解放戰爭時期,很多炮彈也有三四十公里的射程,因此榴彈炮是大兵團攻堅作戰必備之利器,但是在雙方大兵團作戰的時候,榴彈炮就不適應了,因為這會傷到自己人。

    其次我給大家在說一下山炮,山炮名字已經表達出了他的用途,就是山地作戰,當然山炮能夠山地作戰,最大的原因就是山炮往往便於攜帶,拆卸和組裝都很方便,是山地作戰必不可少的東西。

    最後給大家再說一下步兵炮,其實步兵炮就是迫擊炮,相信在電視裡面,大家對於迫擊炮都不陌生,而步兵炮便於攜帶,往往步兵就可以操作,不像榴彈炮或者戰防炮等等,需要專門的炮兵部隊去操作,當然步兵炮在戰鬥中,往往一個團都有配屬,是很常見的大炮型別。

  • 7 # 紅色手電筒

    戰防炮是反坦克炮的舊稱,主要用來打坦克,還兼有對付敵方的碉堡的功能,優勢早期的反坦克炮口徑不大,象37毫米57毫米的反坦克炮都是可以由炮班的成員直接推著走,這樣可以很方便的跟上步兵的行動,不過到了後來反坦克炮的口徑越來越大,象到了75毫米這個級別,就很難再用人力移動了。如果要是按照大類來分,戰防炮屬於加農炮。這個是德國的37毫米戰防炮,可以用人力移動,不過到了戰爭的後期,坦克是打不動了,所以就被淘汰了。

    而山炮,步兵炮都是榴彈炮下邊的一個分支。榴彈炮傳統上是炮管長度在30倍口徑以下,射角可以大於45度的火炮,現在的榴彈炮都應該叫做加榴炮,就是身管長度已經是加農炮了,但是最大俯仰角還是榴彈炮的角度。日本的四一式山炮找了一張四一式山炮分解攜帶的照片,不太清楚,湊活看吧,山炮的部件加上炮彈可以拆成幾部分,要是多帶炮彈的話,還要更多的馬。

    山炮應該算是在山地使用的輕型榴彈炮,由於在早期運輸手段比較落後,在山地作戰時,很多時候都要使用騾馬作為運輸工具,所以在山地使用的火炮,要求重量輕,而且可以分離成幾個部分攜帶運輸,所以山炮一般都比較輕,而且可以拆成幾個部分運輸,所以普通的山炮和同樣口徑的榴彈炮相比,射程會近一些精度也要差一點。到了二戰以後,隨著軍隊的整體機械化摩托化,傳統的山炮已經很少見了,山炮的任務由輕型榴彈炮承擔,而到了大型直升機的成熟,在山地部署炮兵就是直升機的事情了,美軍早在越戰時期就已經是用直升機吊著105榴彈炮滿天飛了。榴彈炮,這個是蘇聯的122榴彈炮,中國仿製的型號是54式122毫米榴彈炮,在不久以前的敘利亞還在使用。九二式步兵炮,這個炮華人最熟悉,也是李雲龍念念不忘的玩意。九二步兵炮分解以後攜帶的樣子。

    步兵炮是一種存在時間很短的炮種,一戰以後,各個國家認為步兵部隊必須要有自己的炮火支援,所以專門為步兵部隊研製了步兵炮,裝備在營團一級的步兵部隊,華人最熟悉的九二式步兵炮就是日軍在大隊一級的火力配置,不過步兵炮裝備使用了沒多久,各個國家發現,專門開發一種步兵炮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步兵炮的操作都還是按照炮兵的要求來使用,原來設想由步兵人員來操作步兵炮這個想法行不通,這樣還不如增加步兵團裡邊的炮兵數量,而營一級的支援火炮由迫擊炮取代,迫擊炮更輕便,能夠跟上步兵運動的節奏,而且操作簡單,普通步兵經過一段訓練也可以熟練使用,而隨著無後坐力炮的成熟,步兵炮的反坦克任務也有了接班人,所以步兵炮也很快就被淘汰了,不過在中國由於日軍的92步兵炮重量輕,適合當時中國的道路條件,還是使用到了抗美援朝戰爭,在蘇制火炮大量進入裝備部隊以後才被淘汰。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火炮的發展史來看,榴彈炮、山炮、野戰炮、步兵炮、戰防炮都是各個歷史階段所衍生的各種型別火炮,從關係上講也算是一脈相承。大致的關係就是榴彈炮和加農炮是統稱,榴彈炮包括了山炮、野戰炮、步兵炮、戰防炮,從時間的發展順序上來講,應該是先有野戰炮、然後到山炮再到步兵炮最後再到戰防炮。而這些火炮除了根據各個歷史階段衍生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使用環境的不同。

    最先開始的應該是野戰炮,因為在以前火炮的口徑、體積重量都很大不便於機動作戰,而拿破崙時代法國將這些大口徑、大重量大體積的火炮縮小,能夠使用馬車拉動進行野外機動作戰,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所以就被稱為"野戰炮",也就是說凡是能夠機動作戰的火炮都可以稱為野戰炮,而且口徑根據每個時代機動載具的不同而不同。像加農炮和榴彈炮都是屬於野戰炮,從圖中可以看出加農炮上山有多辛苦

    而在野戰炮之後的衍生型就是山炮,這一時代火炮可以用馬車拉動進行機動作戰,極大的方便了炮兵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但是野戰炮在平原地形作戰時還比較方便,一旦到達山區地形就不那麼好用,因為火炮的炮管很長不方便,且對於山區地形來說重量還是很大。所以將野戰炮的體積、重量、口徑再一次縮小就成了山炮。由於炮關比平常的野戰炮更短,在進行大仰角曲射時可以打擊山背面的敵人。

    而步兵炮是為了讓火炮進一步跟隨步兵進行支援作戰而衍生的一款支援性火炮,再一次將山炮的體積、重量再一次縮小,能夠讓步兵更加輕便的移動它,這就是步兵炮,所以它的射程相比同時期的山炮和榴彈炮的射程更加近,射程通常都在5公里以內。而且重量特別輕,以日本的92式步兵炮為例全重只有212公斤,將火炮拆開來就可以人托馬拉進行野外全地形作戰。

    而戰防炮是一戰坦克出現後的產物,從火炮的生管背景來說應該屬於加農炮,也就是反坦克炮的另外一個稱呼,因為主要佈置在防禦陣地的正面用於直面打擊對方的坦克。而加農炮的一個特點就是後座力大、重量也大,但口徑不一定大。因為對付坦克的裝甲炮彈就必須擁有更高的初速和動能進行穿甲,要像一根針一樣打進裝甲裡面。所以像PAK-35型37毫米戰防炮為了抵消巨大的後座力,整座炮聲的重量高達420多公斤比70毫米口徑的92式步兵炮的重量還要重。

  • 9 # 薩沙

    一個個來說:

    戰防炮

    戰防炮就是反坦克炮,當然是用於反坦克的,當然也可以用於做直瞄炮火壓制。

    今天科技已經很發達,但各國仍然裝備不少反坦克炮,只是不再是二戰那種專業反坦克炮,而是具有反坦克能力的榴彈炮。

    在二戰時期,戰防炮就是用於專業反坦克。它的炮彈一般是穿甲彈,炮彈出膛的初速很高,所以對火炮炮管有較高的要求。

    山炮

    山炮是可以拆卸而火炮。

    以往山地作戰,汽車和馬車都無法經過狹窄的山路。

    所以研發了山炮,可以拆卸為幾個部分,由騾馬甚至士兵揹負,在山地行軍。

    到了山地戰場,可以將山炮組裝起來,隨時進行火力支援。

    山炮需要組裝和拆卸,所以結構較為複雜,效能相對要差一些,而且造價更高。

    今天仍然有山炮存在,這種火炮不會過時。

    步兵炮

    步兵炮其實是一種輕型榴彈炮,只是重量很輕,口徑比較小,一般裝備基層部隊(日軍是大隊,德軍是團)。

    這種步兵炮實際都配備到營級,用於營作為直接的炮火支援。

    步兵炮可以發射炮彈直瞄摧毀敵人工事,比如碉堡之類。它也可以發射榴彈,做火力壓制,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

    然而,步兵炮是效能最差的野炮,因為必須強調重量輕,利於步兵用於前線支援。

    隨著科技的發展,遠端火炮也可以做精確打擊,步兵炮也就沒有必要存在,二戰後很快消失。

    榴彈炮

    所有的大口徑身管火炮都可以稱為榴彈炮,因為都可以發射榴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真實的評價一下福克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