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緣健康管理
-
2 # 劉晶晶
白細胞是一種有核的血細胞,一般健康的人體內白細胞大約有4000-10000/UL(微升),如果當沒微升量超過10000個的時候,就是常見到的體內發炎,白細胞增多。如果低於4000個時候,那就是白細胞減少,那麼多數時候是因為藥物,放射線,感染等細菌導致顆粒細胞減少。白細胞的減少常常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中醫認為本病初期多是兩虛脾氣虧損,晚期傷及肝腎,導致腎陰虛,總以脾胃肝腎虛損為本,表現症狀為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
1、白細胞減少症常見為血液病,發病年齡為任何年齡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別。臨床上可以分為原因不明性和繼續性兩種情況,但是一般第一種為多見,第二種為化學因素,物流因素等藥物導致。比如腫瘤化療後,多種血液病。中醫學裡認為,白細胞的減少症與患者的心、肝、脾、腎臟都有關係。裡面跟脾臟,腎臟尤其為關係密切。“腎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腎臟。
2、感冒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血液系統疾病是白細胞減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會導致白細胞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骨髓造血停滯等,其特點是除了出現白細胞減少外,常常還同時合併有其他血細胞的減少,如貧血和血小板減少。一般而言,白細胞輕度減少是沒必要過度的擔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細胞不少於1.5×10^9/升,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類藥物治療甲亢時,最嚴重的反應是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少數患者在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時,可出現白細胞減少;臨床上輕者可無明顯症狀,僅有乏力懶動,較重者頭暈乏力,四肢痠軟,食慾不振,偶有發熱。如白細胞總數降至3×109/升,中性粒細胞低於35%以下者,應考慮停藥或改用其他抗甲狀腺藥物。
白細胞指數偏低人群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白細胞的減少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為此健康的人群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內臟,可以常常做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線或苯的工作物品,對有可能引發白細胞減少的藥物一定要謹慎處理,慢性白細胞者如果長期隨訪若血象穩定可不必服藥。避免過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
3 # 健康那些事兒
你好,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如嚴重的感染或病毒感染,血液方面的疾病以及某些藥物或化學物理因素造成的副作用意見建議:目前的白細胞是非常低的,可以算做是比較嚴重的,當然也肯定是有粒細胞相應的嚴重減少的,這樣是可以出現各種其他的繼發性感染免疫力低下,而且感染也不易控制,嚴重的有生命危險,建議你最好住院積極治療,必要時可以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
4 # 咱誰的都不欠
白細胞在血液中應保持一個正常值,一般在8000。它的存在是身體的衛隊。有細菌進入體內它進行作戰。戰鬥激烈時白細胞數量增加,有炎症的患者驗血檢查白細胞兩萬了。說明光憑白細胞己不能戰勝,得輸入抗生素幫助殺滅細菌。而白細胞過低說明人的抗體弱,人生活在充滿細菌的環境中間,隨時吃東西呼吸,摸髒物品。自身抗體若不能隨時抵禦小量的細菌,那就會疾病纏身。白細胞低下問題很複雜,也應保持高度警惕。立刻去大醫院在有經驗的醫生接診後進行檢查治療。白細胞很易誘發白血病。
-
5 # 張家界一時間
謝謝邀答。常見引起白細胞低的原因一般有三類:藥物,此時若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病毒減染,如流行感冒、病毒性減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患有免疫系統的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此時應作同樣的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
6 # 使用者62432441604
白細胞低的原因有很多: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風疹等。某些細菌性感染,如傷寒和副傷寒。 (2)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進。 (4)理化因素:如放射線,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藥物,解熱鎮痛藥物等,抗腫瘤類細胞毒性藥物等均可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 白細胞的減少就會使人體的免疫能力下降。 輕微的缺少被成為粒細胞減少症,嚴重的缺乏(小於1點5)被成為粒細胞缺乏症,後者很危險,會引起嚴重感染導致死亡。
-
7 # 鬍子哥說北京土話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
一是服用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一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
類風溼性關節炎
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
8 # 快樂公主
謝謝邀請,白細胞是肌體的免疫細胞,如果這個指標偏低,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的,但具體要看下數值,如果只是稍低,沒有低於3.0以下,就沒有關係的,透過日常生活調整好。但是很多原因都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如流感病毒感染,傷寒感染,還有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建議去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
9 # 大海8752319
白細胞偏低不是孤立的表現,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純的表現在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完全正常;一種是紅細胞系統和白細胞系統均出現異常的現象。凡是白細胞低於5.5以下的(健康值5.5-6.5),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健康值55-65)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健康值32-35)均出現偏離健康值的顯示,白細胞越低,中性和淋巴細胞的百分比偏離越大,同時中性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呈現兩種分佈的態勢:一種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淋巴細胞百分比偏低,這種分佈態勢持續的發展預示著病情性質的嚴重即惡性疾病產生的可能性大,這也是提前發現癌症可能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一種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偏離健康值的幅度越大,心腦血管類疾病包括風溼類風溼、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產生的機率大。如果白細胞偏低或很低,低至3.5以下,且中性和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明顯的偏離健康值,則更要注意紅細胞系統組成比例的變化。其中以紅細胞壓積的變化為早期健康狀況出現異常的訊號尤為靈敏。如果紅細胞壓積低於40(健康值40-50),即使是39,也已經預示著身體吸收營養能力已經降低的狀況,壓積越低,吸收營養能力越差,隨後伴隨著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降低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極易表現在惡性疾病方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果白細胞系統異常(即使是微小的異常),紅細胞系統正常,這種現象出現在心腦血管類機率非常大。所以根據上述兩種不同的細胞比例組成的態勢可以預先區別惡性病和一般疾病發展趨勢。伴隨著惡性腫瘤發生的可能,同時要注意單核細胞百分比、乳酸脫氫酶和血清鈣的分佈態勢;如果紅細胞和白細胞系統均出現明顯異常的表現,單核細胞百分比達到或大於8(健康值為5.5-6.5)、乳酸脫氫酶達到183以上(健康值為108-160)、血清鈣或接近2.80Mmol/L或低於2.39Mmol/L以下(參考值為2.10-2.80),總膽固醇偏低,高密度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比值低於1,即使是在影像學未檢測到腫瘤跡象的時候,務必要特別注意防止惡性腫瘤的發生;如果紅細胞系統正常,白細胞系統異常,單核細胞百分比、乳酸脫氫酶和血清鈣專案稍偏離健康值,則要注意如果膽固醇偏高、低密度明顯高於高密度膽固醇,則要注意心腦血管類疾病的發生。所以白細胞總數的偏低,不是孤立的表現,是骨髓造血器官功能異常、人體器官生理活動水平低下的的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
10 # 抗癌衛士醫療助理
需要根據現階段的治療來看,如果是化療過程中低是難免的。不是很厲害的話,尤其是化療後一至兩週是最容易低的,平時可預防性口服升白藥物鯊肝醇等。低的厲害的話,又著急化療,就需要上升白針了。
-
11 # 羅民教授
血常規化驗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檢驗專案之一,可以為很多疾病提供診斷支援,其中有一項就是白細胞,白細胞=白血球,它是血液獨有的免疫細胞,是與疾病鬥爭的“衛士”。
說到白細胞,大家首先會將它和白血病聯絡起來,但是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突然變多,才是白血病的出現前兆,如果白細胞變少、過低則需要另外分析!血液系統疾病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
藥物可導致白細胞減少,比如:抗腫瘤放化療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抗甲狀腺藥物等等;
病毒感染引發的白細胞減少,暫時破壞了骨髓的正常功能;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炎症疾病出現後,同樣會導致體內白細胞減少。
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白細胞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但是當人體患上免疫系統疾病後,容易引發白細胞的減少,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就是其中的一種。
那麼白細胞低有哪些危害呢?由於白細胞的數量下降,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會出現乏力、頭暈、低熱、食慾減低、心慌等症狀。由於抵抗力下降,就會給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乘之機。所以,白細胞降低的人通常會容易合併感染,會經常性的感冒,發燒,肌肉痠痛。而且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的感染,一個小小的感冒可能發展為致病的感染,例如重症肺炎,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
哪些人群要小心白細胞的減少呢?
對於常接觸放射線和一些化學物質的人來說,要定期體檢,白細胞發生變化及早治療。對於一些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或者放射性藥物要少服用,最好不用,一定要用的話要遵醫囑。
-
12 # 健康界
體檢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白細胞偏低的情況。那麼,白細胞為什麼會偏低呢?有什麼危害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白細胞低的原因是什麼?一、藥物
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某些抗癌藥物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
二、病毒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三、免疫系統疾病
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白細胞低有哪些危害?白細胞是抵禦病毒入侵的細胞,如果白細胞偏低的話,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我們的免疫功能會下降,比起白細胞正常的人來說,會更容易生病。
白細胞降低後,人們容易患上各種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性感染,容易得口腔潰瘍,還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頭暈、乏力、四肢痠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等。
-
13 # 風小東
血常規是去醫院就診或者體檢常見的檢驗之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白細胞又是血常規中主要的檢查專案之一,白細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白細胞減少是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於4x109/L,白細胞減少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引發感染,尤其是當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更易感染,一般當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低於2x109/L時即為粒細胞減少,嚴重者低於0.5x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當白細胞減少時應該引起注意,應注意避免引起感染,但最主要的就是積極尋找白細胞減少的病因,對因治療。 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很多血液系統疾病會引起白細胞減少,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巨幼細胞性貧血等,部分白血病患者也會出現白細胞減少。2.一些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也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如干燥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3.接觸一些電離輻射或者一些化學毒物時,可破壞、損傷或者抑制骨髓造血幹細胞,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從而引起白細胞減少。4.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白細胞減少,如服用某些抗甲狀腺藥物、化療藥、免疫調節劑、解熱鎮痛藥、抗生素、抗結核藥、抗精神病藥、降壓藥、降糖藥等。5、當患者患有病毒感染或者嚴重的細菌感染時,會使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者炎症部位消耗過多,從而也會引起白細胞下降。 若尋找到病因,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此外還應定期監測血常規,必要時可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輔助用一些升白細胞的藥物。
-
14 # 隨遇而安57512649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正常人的血細胞數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範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於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症(即發炎)時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藥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藥物引起者最常見。避免用藥是要避免因為藥而產生的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症,是指周圍白細胞計數持續下降所引起的一組症狀。典型表現為頭暈、乏力,肢體痠軟,食慾減退,精神萎靡、低熱,屬祖國醫學“虛勞”範疇。中醫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採用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健脾養胃諸法。
-
15 # 走在陸地上的魚
白細胞低是怎麼回事。白細胞減少可能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目前暫無定論。比如一部分患者是由甲狀腺疾病、風溼免疫,等疾病引起的繼發白細胞減少,還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病毒感染或造血原料缺乏如B12缺乏等原因引起了白細胞減少。
-
16 # 段醫生答疑線上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血常規——大家都不陌生,應該都檢查過。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是血常規的三大內容。白細胞有什麼作用,數值偏低提醒我們什麼?白細胞屬於人體的免疫細胞,升高或降低都會引起免疫異常。
當白細胞輕度對身體的免疫反應影響不大。
白細胞重度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這也是骨髓移植患者面臨的最嚴重和最棘手的問題。
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成人:(4~10)×10^9/L;
新生兒:(15~20)×10^9/L;
6個月~2歲:(11~12)×10^9/L。
白細胞計數偏低的原因(1)病毒感染是引起白細胞降低的最常見原因,比如感冒、水痘、風疹、病毒性肝炎等。
(2)細菌感染多引起白細胞升高,但是某些細菌感染後反而降低,如傷寒、副傷寒。
(3)某些寄生蟲感染:瘧疾、黑熱病。
(4)各種原因引起的脾大、脾功能亢進:肝硬化、肝癌、淋巴瘤等。
(5)血液系統疾病:再障、巨幼細胞貧血、嚴重缺鐵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非白性白血病、骨轉移癌等。
(6)多種放射線損害,如X線、γ射線、放射性核素。
(7)藥物引起:抗腫瘤藥、抗糖尿病藥、抗甲狀腺藥、干擾素、磺胺類和氯黴素等抗生素。
(8)化學物質損傷:苯、鉛、貢等。
(9)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抗體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因此,白細胞偏低先不用太擔心,想想自己是否近期有感冒的情況,可以過一段時間後複查,如果仍然很低,請血液科醫生給出建議。☞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
17 # 杜空
一、什麼是白細胞?
醫學上,所謂白細胞(WBC),是血液中,一類常規細胞。一般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等。
白細胞------具有吞噬細菌、防禦疾病等作用。簡單地說,就像是國家軍隊,保家衛國作用。
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細胞數目,大概(4.0~10.0)×10^ 9/L。其中,中性粒細胞佔50%~70%;嗜酸性粒細胞佔0.5%~5%;嗜鹼性粒細胞佔0~1%;單核細胞佔3%~8%;淋巴細胞佔20%~40%。
二、白細胞降低,有哪些原因?
1、最常見的,就是血液系統疾病。像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
2、藥物性白細胞減少。像抗癆藥物、抗甲亢藥物等等。特別是癌症化療。
3、理化因素。
-
18 # 內年十八
白細胞是一種有核的血細胞,一般健康的人體內白細胞大約有4000-10000/UL(微升),如果當沒微升量超過10000個的時候,就是常見到的體內發炎,白細胞增多。如果低於4000個時候,那就是白細胞減少,那麼多數時候是因為藥物,放射線,感染等細菌導致顆粒細胞減少。白細胞的減少常常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中醫認為本病初期多是兩虛脾氣虧損,晚期傷及肝腎,導致腎陰虛,總以脾胃肝腎虛損為本,表現症狀為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
-
19 # 何懿醫生
首先,讓咱們認識認識白細胞吧!白細胞功不可沒,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英勇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透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消滅病原體,“一鍋端”。
那麼,正常人體內有多少白細胞“存貨”呢?白細胞計數(WBC)正常成人(4.0~10.0)×109/L,新生兒(15.0~20.0)×109/L,6 個月~2 歲的嬰幼兒卻是(5.0~12.0)×109/L。
白細胞減少,首先需要排除病理性因素,比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細胞缺乏症、再障等都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當然很多風溼免疫病,也會有白細胞減少,比如紅斑狼瘡等。
然而當患者服用磺胺類藥物、解熱鎮痛藥、部分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甲狀腺或者抗腫瘤藥物時,白細胞減少的現象也可見到,停用後即可恢復。而對於化療的患者由於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出現白細胞減少,可服用一些升白的藥物。
另外,當患者被傷寒、副傷寒等疾病盯上時,白細胞分類各細胞也可減少,就白細胞分類而言,患者在服用抗腫瘤藥物、苯二氮卓類鎮靜藥、抗癲癇藥等時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
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坎地沙坦等藥物時,則會出現嗜酸性或嗜鹼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計數作為血常規檢驗單中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被重點關注的指標,當計數出現明顯差異時,需要複查以及尋找專業醫師指導。
-
20 # KK健康
很多人可能對白細胞都不太瞭解,但是我們會經常聽見,比如身邊有因白細胞增多而患有白血病的患者。
白細胞是什麼呢?
相信還是有大多數的人不知道白細胞是什麼,可能大家覺得白細胞應該就是一種存在於人體的白色的細胞。不是的,白細胞有多種顏色但是沒有白色。白細胞一般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及其他組織當中,他們都是來自於骨髓。形狀大小比紅細胞更大,並且形態特徵跟紅細胞也不一樣。
白細胞屬於人體的抵抗力細胞,當人們受到細菌的侵襲時,白細胞就相當於一個軍隊清除這些外來侵入者。
如果出現白細胞降低會有什麼症狀?
白細胞出現很嚴重的降低情況就會出現細胞缺乏症,而且還容易引發繼發性感染,病情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敗血症、膿毒血癥等症狀,有些白細胞降嚴重降低的患者還會出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當然白細胞降低的程度不同症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會出現抵抗力低感冒的情況,還有的人會出現支氣管炎,肺炎等症狀。
所以說,如果身邊的親人或者自己經常性的感冒,那麼就要引起注意了,可以去醫院查下白細胞值。
回覆列表
白細胞減少症是由於原因不明和繼發於其他疾病之後而引起的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者原因不明;繼發性者認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學因素,血液系統疾病,伴脾腫大的疾病,結締組織疾病,過敏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獲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細胞減少等。
白細胞減少,那麼多數時候是因為藥物,放射線,感染等細菌導致顆粒細胞減少。白細胞的減少常常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中醫認為本病初期多是兩虛脾氣虧損,晚期傷及肝腎,導致腎陰虛,總以脾胃肝腎虛損為本,表現症狀為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
注意事項:
白細胞的減少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是巨大的,為此健康的人群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內臟,可以常常做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少接近放射性線或苯的工作物品,對有可能引發白細胞減少的藥物一定要謹慎處理,慢性白細胞者如果長期隨訪若血象穩定可不必服藥。避免過度的工作,加班,注意天氣的變化,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